成語故事:慶父不死,魯難不已

2020-12-12 騰訊網

慶 父 不 死,魯 難 不 已

意思是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 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亦作「不去慶父,魯難不已」。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閔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故事

魯莊公三十二年,魯莊公突然病重。躺在病床上的魯莊公開始考慮繼承人。遵循舊制,因該是嫡長子繼承君位,但由於夫人哀姜沒有生子,只能立哀姜的妹妹叔姜之子公子啟為太子,可魯莊公卻不喜歡,便想到了寵妃孟任之子公子斑和另一妾成鳳之子公子申。但他們不是長子不能繼承王位,魯國當時的規矩是,無長子繼承,王位就可以傳位君主的弟弟。於是魯莊公找弟弟們來商量並試探。

魯莊公的大弟慶父兇殘專橫,且隱隱約約地知道他與夫人哀姜關係曖昧,不願見他,就叫來二弟叔牙商議後事。誰知叔牙早被慶父收買,極力推薦慶父,莊公沒說什麼。又叫來三弟季友,季友明白莊公的心意,盛讚公子斑的仁德,願竭力擁戴公子斑繼承王位,此事就這樣敲定了。

秋風蕭瑟的八月,莊公駕崩,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孤立了慶父,宣布遺詔,讓公子斑登上了王位。慶父哪能忍下這口惡氣,在密室裡與哀姜盡情歡愉之後,二人就謀划起來,一致的意見是除掉新君,讓誰繼位呢,哀姜極力慫恿慶父登基,慶父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先讓八歲的啟當個傀儡,再伺機而動。而啟是哀姜的親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斑的外公去世,趁斑去弔唁的時候,慶父發動政變,讓啟當了國君,這就是魯閔公。同時派人在途中截殺了斑。季友感到了威脅,趕快帶著公子申逃到邾國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齊國公主,閔公自然是齊王的外孫,慶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穩,就慌慌張張地跑到齊國去爭取援助,齊桓公答應了他。

此時慶父越發猖狂,隨意誅殺異己,欺壓良善,與哀姜的親密接觸,也毫無顧忌了。第二年慶父就和哀姜殺掉了閔公,自立為國君了。這一下,齊桓公坐不住了,他作為中原霸主,對鄰國的動亂不能不問,況且被殺的是其外孫,於是派大夫仲孫湫以弔唁名義去魯國查看情形,準備採取措施。公孫湫回來報告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

國人見慶父連殺兩個國君,又胡作非為,已滿腔憤怒,聽說齊國要對付他,就紛紛起來反抗慶父。這時身在邾國的季友發出討伐慶父的檄文,並擁戴公子申為國君,國人熱烈響應。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敵眾,倉皇逃到莒國去了。季友帶申回國,並立為新君,這就是魯僖公。後來季友買通莒國,將慶父押解回國,慶父走投無路,終於自殺。魯國的內亂才算平定。

成語「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就出自於此,意思是不把慶父除掉,魯國的災難是不會休止的。後用來比喻,不除掉製造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和人民就不得安寧。亦作「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後人也把常常製造內亂的人比作慶父。

相關焦點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是齊國人說的
    但是魯國也有破壞周禮的時候,就比如慶父引發的魯難。魯莊公在位32年,一切都還好,到了晚年的時候,就開始發愁自己繼承人的事情。按照周禮,需要嫡長子繼承大位,然而自己的正夫人哀姜沒有兒子,就只有先立哀姜的妹妹叔姜的兒子為太子,但是莊公又不喜歡,想立寵妃的兒子為太子,又不和規矩。按照禮制,在沒有長子繼承人的情況下,莊公弟弟慶父是可以上位的,但是慶父又不能這樣明目張胆的上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背後故事(三)
    (又一個成語了哦。孤掌難鳴的意思是:一個巴掌難以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季友在魯國的勢力遠遠不如慶父,所以他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保護魯閔公。仲孫湫回賓館休息時,慶父也來見他了。慶父把很多金銀財寶擺在他面前,希望仲孫湫能在齊桓公面前替他「美言幾句」。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完結)
    身在邾國的季友聽聞魯國的變動之後,內心焦急不已,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國內動亂,雖得另立新君安撫百姓不可。於是他帶著公子姬申返回魯國,立姬申為國君,此即魯僖公。話說公子慶父逃到莒國,本以為逃過一劫,想要帶著厚禮去見莒國國君。沒成想,莒國臣民害怕齊國知道慶父在莒國之後興師問罪,便把慶父驅逐出境了。
  • 他是某姓先祖,手心帶字出生,和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相關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手心帶著一個漢字出生,還未出生便被人預測將來會成為輔國之臣,和一句有名的成語息息相關,還是一個姓氏的先祖。他是誰?這個人便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季友」,那句有名的成語便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春秋故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蓋棺定論,慶父兩次弒君的「罪績」以及「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個典故的流傳,都將他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後來,人們常常用「慶父」比喻給國家帶來重大災難的元兇巨惡、獨夫民賊。一旦某人失盡民心,被廣大民眾認定為「國之慶父」,那這個人倒臺、覆滅的日子也就不會遠了。
  • 成語故事:言過其實
    【成語】:言過其實【拼音】:yán guò qí shí 【解釋】: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成語故事】:
  • 三國成語故事:睚眥之怨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華陽國志劉先主傳》,故事發生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相關人物為法正、諸葛亮和劉備。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法正在蜀郡的做法,叫做「睚眥之怨」,意為極小的怨恨。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司馬遷《史記範雎列傳》中的「範睢於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厄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 三國成語故事:駑馬戀棧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曹爽傳》及其注引幹寶《晉書》,時間是在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主人公分別為司馬懿、蔣濟和曹爽。綜合這兩段記載,這個故事的大意是:曹爽接到司馬懿給皇帝曹芳的奏章後,並沒有將其交給曹芳,心中惶恐不安,不知怎麼辦才好。大司農桓範聽說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消息,不聽皇太后的召見,偽造皇太后的旨意打開平昌門,奪取劍戟,斬殺門侯,出城一直向南疾馳,將情況報告曹爽。得知桓範出城後,司馬懿說道:「曹爽的智囊終於回到曹爽身邊了。」
  • 三國成語故事:揮灑自如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發生在諸葛亮拜祭周瑜期間,相關人物為諸葛亮和周瑜。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周瑜被諸葛亮氣死後,諸葛亮冒險來到江東拜祭周瑜。在周瑜靈前,諸葛亮痛哭流涕,說出了這番祭文,令原本對諸葛亮滿懷敵意的江東文臣為之動容。在祭文中,便出現了「揮灑自如」這句成語。
  • 初高中成語順口溜式高效記憶集合二
    初高中成語順口溜式高效記憶集合二成語是指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言簡意賅的表達了人們的想法。下面是成語巧記,以順口溜的方式,可以簡要記憶重要易錯點,能夠在做題和寫作中減少錯誤。以十個為一組,大家也可以根據需要自行組合。
  • 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舉辦
    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舉辦厚重開封,翰墨古城。12月25日,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在長軒書畫院成功舉辦。長軒書畫院院長王鳳立介紹,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從籌劃到成型,歷時三個半月,得到了眾多書畫名家的支持:韓偉業用行草題寫「開封成語典故」,李旺枝用二爨體書寫了「開卷有益」,周天寶用行草題寫了「曉風殘月」,王鳳立用隸書題寫了「青雲直上」,張宏林繪畫了插圖「杞人憂天」、「一琴一鶴」、「黃袍加身」,嶽邦俊用草書書寫了「杯酒釋兵權」,李志明勇瘦金體書寫了「笑比黃河清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夜郎自大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親子理念、親子故事,還有那份獨特的親子成長體驗。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一句話釋義夜郎自大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 《笑讀成語》開團!畫給孩子的趣味成語故事,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
    小成語,大道理,學習成語可以增長語言能力,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更能夠開闊視野,汲取智慧。今天給大家推薦《笑讀成語:畫給孩子的趣味成語故事》。這是一套讓孩子讀得開心、記得住、有深度的漫畫成語故事書。160個活潑生動的成語故事+160幅幽默風趣的四格漫畫,不陳腐、不乏味,形式新穎靈活。
  • 伴著成語遊中國之安徽篇 那些瞭然於胸卻不知道其背後故事的成語
    導讀:上一期,我們從安徽皖中的地方開始,講述了一些發生在安徽省內的成語典故。以前我們是跟著課本學習成語故事,現在我們可以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學習成語故事,在旅途中增長知識。來到安徽,我們就伴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安徽。
  • 《成語魔方》之四首演 用成語故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由「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自相矛盾」三個成語組成的《成語魔方》系列劇第四部今天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簡潔精緻的舞美,誇張滑稽的表演,令許多從「成語一」追到「成語四」的「真愛粉兒」直呼滿足。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親子理念、親子故事,還有那份獨特的親子成長體驗。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一句話釋義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成語故事相傳在戰國時代的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網絡技能賽第二題揭曉 成語填空讓選手"糾結不已"
    網絡技能賽第二題揭曉 成語填空讓選手"糾結不已" 2013年12月17日 16:05來源:東方網作者:李娜、杜麗華選稿:    選手參賽作品展示:看拼音寫漢字    選手參賽作品展示:成語填空    東方網記者李娜、杜麗華12月17日報導:今天下午2點,「72小時無手機無網絡技能挑戰賽
  • 成語故事耳熟能詳
    成語解釋成語耳熟能詳拼音ěr shú néng
  • 成語故事觸景生情
    成語解釋成語觸景生情拼音chù jǐng shēng
  • 該成語講述一漢末名士,曹操讚賞有加,劉備佩服不已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邈傳》,時間是在劉備投靠劉表的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2年)至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間,主人公為陳登。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許汜口中的「湖海之士」,形容氣概豪放之人。這也是許汜所首創的一句成語。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裡的相關人物。首創這一成語的人名叫許汜,是漢末名士,喜歡人物品評。不過,他很不喜歡陳登,究其緣由是有一次他去陳登家中,陳登沒有好好招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