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冬天的時候,齊桓公還在擔心魯國的事,他讓手下一個大臣,叫作仲孫湫(qiū)的,前往魯國去看一看。
魯閔公看到仲孫湫來了,拉著他的衣袖也只是哭,哭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仲孫湫看到這樣子,不用問也知道慶父還在威脅著魯閔公。
於是,仲孫湫來見季友,暗示他得早日除掉慶父。季友伸出一隻手掌。仲孫湫明白了,季友是在告訴他,自己「孤掌難鳴」。(又一個成語了哦。孤掌難鳴的意思是:一個巴掌難以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季友在魯國的勢力遠遠不如慶父,所以他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保護魯閔公。
仲孫湫回賓館休息時,慶父也來見他了。慶父把很多金銀財寶擺在他面前,希望仲孫湫能在齊桓公面前替他「美言幾句」。仲孫湫沒有收下那些金銀財寶,而是告訴他:「如果公子你能忠於魯國,那麼,又何必拿這些東西來送給我呢?」慶父嚇出了一身冷汗,灰溜溜退下了。——他也會怕齊國啊!
於是仲孫湫回到了齊國。齊桓公問他:「魯國的事怎麼樣了?」
仲孫湫答道:「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意思就是說,慶父這個人,如果不除,魯國的災難就會沒完沒了。後來,這個八字的成語常常用來比喻:不除掉罪魁禍首,事情就無法順利解決。
齊桓公說:「那簡單,我馬上派兵,去殺了他。」仲孫湫說道:「那怎麼行呢?這是幹涉別國內政了。而且,慶父有謀反之心不假,可是畢竟還沒有做出謀反的事實啊,我們這樣殺過去,別人會怎麼說我們?」齊桓公嘆了口氣,只好先按兵不動。
悲劇很快又發生了。在魯閔公當君主的第二年,慶父派人在大街上殺死了他。(因為魯閔公只是個八九歲的孩子,喜歡上街去玩。季友的保護終於出現了漏洞!)季友聽到消息,又驚又怒,連忙大半夜的跑到公子申的住處,把他叫醒,兩人一同逃難到了邾(zhū)國。
慶父以為殺了魯閔公,逼走了季友和公子申,他就能當國君。沒想到,他真的想錯了。因為季友在魯國的名聲非常好,而慶父連續兩次把季友逼得離國出走,又兩次殺掉自己的國君,已經使得老百姓對他的所作所為憤怒到了極點。於是老百姓們走上大街,他們拿著鋤頭扁擔,像洪水一樣衝到慶父的家門口,揚言要把慶父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