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只以為星巴克是賣咖啡的,那就太片面了。比起主業咖啡,星巴克的杯子生意做得更有噱頭和創意。星巴克的杯子,已然成為了品牌文化的載體之一,與其影響力直接掛鈎。
(1)
十二月,將迎來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聖誕節。不少店家品牌會在節前開展聖誕營銷,推出各種精美的聖誕套裝商品,其中便有專注聖誕限量的咖啡界大佬:星巴克。
自1997年11月推出首款限定紅色紙杯以來,極富趣致和創意的蹭節造勢,已經成為了星巴克在十二月的傳統項目,至今已有21年歷史。
對於星巴克的粉絲來說,這是一次有趣創意的呈現,也蘊含著忙碌的一年即將結束的意味。無論生活是酸甜還是苦辣,都會隨著紅紅火火的一杯咖啡成為過去。
星巴克深知聖誕紅杯對消費者的特殊含義,前些年便將紅杯設計的邀請函,交到了廣大網友的手上。
品牌通過Instagram官方帳號發布消息,而後收到了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的過千設計作品。從中挑選出的佼佼者,將會以聖誕紅杯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小紅杯,大陣仗,如今的星巴克聖誕紅杯已經像黑色星期五一樣,成為歐美地區,乃至全球的季節限定的「紅人」了。
(2)
不少品牌都熱衷開展公益活動。一來,公益自帶流量;二來,有效提升品牌美譽度;三來,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一箭三雕,何樂不為。星巴克也不例外。
2014年,韓國星巴克推出了:購買外帶咖啡,獲贈植物種子的活動。消費者只需掃描包裝二維碼,即可學習如何種植自己的小田園。
這項活動隨後在全球51個國家掀起熱潮,上億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了自己的成果。
今年,星巴克又借可循環利用的聖誕紅杯做了一波公益活動:凡11月2日至1月7日,憑該聖誕紅杯到店購買聖誕特飲的消費者,可獲得50美分的減價特惠。
最後,還少不了每年固定的世界地球日免費送咖啡活動,只要自帶星巴克的任意杯子前往消費,即可免費喝上杯暖心咖啡。
(3)
擅長玩杯子營銷的星巴克,偏好運用各大社交媒體。
2013年,在英國發起的「Mondays can be great」隨身花園紙杯活動,上一回美國大選期間的「綠色咖啡杯」事件,均是在社交媒體上發酵。
那些跟杯子有關的讚美和爭議,為星巴克帶去了巨大的流量。社交媒體自帶的強互動性優勢,成為了營銷最有力的武器。
但杯子營銷,怎麼能少了搞事情的環節?
一偶然機會,有人表示自己的名字總會被店員寫錯,這個發現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響應,甚至在臉書上有個關於「星巴克把名字寫錯」的熱門話題。
原來,店員們之所以寫錯,純粹是一個小小的惡作劇。為的就是利用社交網絡的「吐槽效應」,做一回免費廣告。
這樣的解釋還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沒想到星巴克連杯子上的名字,都能當做營銷的一大亮點。
(4)
跨界是時下最火的營銷手段,星巴克自然也不會錯過。
摩天之星了解到,它曾聯手美國著名歌手Lady Gaga,推出極富少女心的「善良杯」特飲。並作出每賣出一杯特飲,就會捐出25美分給Gaga「生來如此」慈善基金會的承諾。
後來,星巴克還與著名藝術家Steven Harrington合作,推出冷泡咖啡專用的「梅森瓶」。
而在國內,星巴克更是與香港設計師Vivienne Tam、周杰倫、康師傅等合作,推出過限量杯子和瓶裝星冰樂等產品。
總而言之,瓶身跨界營銷,星巴克是玩兒定了。
星巴克無論是做營銷性質的紙杯,還是單獨出售的馬克杯、隨行杯、保溫杯,都配得上成功二字。
它熱衷聽取消費者意見,在創意設計上自得其樂。最終成功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夥伴文化,或許這就是星巴克成功的秘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