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爾水技術:二沉池常用計算方法詳解

2020-12-10 騰訊網

二沉池是以沉澱、去除生物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汙泥獲得澄清的處理水為其主要目的。二沉池有別於其它沉澱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離(沉澱)、二是汙泥濃縮,並因水量、水質的時常變化還要暫時貯存活性汙泥。

通常處理系統的建設費用是和系統處理構築物的容積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池的設計計算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整個生物處理系統的運行處理效果和建設費用的大小。

一般二沉池有輻流式、平流式、豎流式三種形式,池型有圓形、方形。在過去多年中,對沉澱池的研究較為欠缺,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設計單位(水處理公司)都有自己的標準或方法,這些技術並不總是有明確的理論論證,常常也會發生矛盾。

目前世界範圍內都要求在經濟負荷下,提高出水質量標準,由此對沉澱池的作用進行了重新研究,並對過去已經承認了的參數產生了疑問。

1影響二沉池運行設計的幾個主要因素

二沉池運行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沉澱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有:(1)汙水:流量、水溫;(2)沉澱池:表面積和出流量、池高度、溢流堰長度地點和負荷、進水形式、池型、汙泥收集系統、水力條件、水波和自然風影響;(3)汙泥:負荷、區域沉澱速度、汙泥體積指數、硝化程度;(4)生物處理情況:活性汙泥模式、BOD負荷;

在濃縮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有:(1)汙水:混合液流量;(2)池體:池表面積、池高、汙泥收集系統;(3)汙泥:沉速(ZSV)、SVI、混合液濃度和負荷、回流比、汙泥槽高度。

欲獲得滿意的二沉池運行效果,就必須適當的滿足二沉池運行的諸多的條件,就目前研究的情況,設計中主要考慮因素有如下幾點:

1.1 活性汙泥的沉降性能

在生物處理系統中,活性汙泥的特性,特別是汙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響著二沉池的工藝設計與運行。

衡量活性汙泥沉降性能的參數有二個:一是汙泥指數SVI(mL/g);二是汙泥沉降比:SV%。

SVI的物理意義是:曝氣池出口混合液經30min靜沉後,每克幹汙泥所形成的沉澱汙泥所佔的容積(mL)。

SV%又稱30分鐘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 分鐘後所形成的沉澱汙泥的容積佔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

SVI、SV%與混合液汙泥濃度MLSS(g/L)之間有下列關係:

SVI=SV / MLSS (mL/g) (1-1)

或 SV=SVI×MLSS (mL/L)

SVI值能反應出活性汙泥的凝聚、沉澱性能,過低說明泥粒細小,無機物含量高,汙泥缺乏活性;過高則說明汙泥沉降性能不好,並具有產生膨脹現象的可能。其沉降性能一般區別如下:

SVI

100

SVI > 200 沉降性能不好。

從式(1-1)可看出:要想獲得適當的SVI值,則需在設計時選用適當的汙泥濃度(MLSS)值,當進入生物反應器中的有機物量一定時,汙泥濃度愈高,則汙泥負荷(F/M)愈小,所以在設計時必須正確選擇汙泥負荷(F/M)。

汙泥濃度(MLSS)、汙泥負荷(F/M)與曝氣池體積(V)之間有下列關係:

F/M= Q S0/V MLSS

式中:

Q — 汙水流量(m3/h);

S0— BOD5濃度(kg/m3);

V — 曝氣池體積m3。其它同前。

在設計中一般根據汙泥負荷(F/M)選擇確定汙泥指數(SVI),此數據一般採用運行值或試驗值,可根據表1選取,混合液汙泥濃度可根據處理工藝從表2中選取。

對大多數廢水, F/M在下述範圍內: 0.3

1.2回流汙泥、回流比、回流汙泥濃度、濃縮時間

在生物處理系統中必須保持足夠且恆定的生物群體,因此在二沉池中所沉澱的生物固體(汙泥)一部分必須返回到曝氣池,另一部分從二沉池中排放掉。返回到曝氣池的生物量,是用來維持系統所要求的汙泥濃度,降解進入系統中的有機物質。有機物越多,需要的生物量越大,要想維持系統所要求的汙泥濃度,就必須保證回流汙泥的量。

在生物系統物料平衡中有如下關係式存在:

X= Xr R/(1+R)

式中:

R ---汙泥回流比%;

Xr---回流汙泥濃度kg/m3;

X ---混合液汙泥濃度MLSS kg/m3

由此式可看出:(1)想要得到預期的X(MLSS)值,就必須保證有一定的回流汙泥濃度和回流汙泥量;(2)X

回流汙泥濃度在很大程度上與活性汙泥的性質和二沉池內汙泥濃縮條件有關,活性汙泥的濃縮性能不僅取決於SVI,還受到濃縮區高度、停留時間的影響。濃縮區的高度和停留時間與下列因素有關:固體負荷;二沉池進、配水方式;刮泥機種類與性能;汙泥回流量及二沉池的池型等。

在我國一般認為,混合液在量筒中沉澱30min後形成的汙泥濃度基本上可代表混合液在二沉池所形成的汙泥濃度,也即為回流汙泥濃度。回流汙泥濃度(Xr)與SVI之間有下列關係:

Xr=r 106/SVI(mg/l)

式中的r是考慮汙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時間、池深、汙泥層厚度等因素有關的係數,一般取1.2左右。

德國在二沉池豎向設計中研究較多,並提出了二沉池底流汙泥濃度(XB)與濃縮時間(tE)之間的關係式:

XB=(103/SVI) (tE)1/3  (kg/m3)

式中:

SVI—汙泥指數(L/kg);

tE—汙泥濃縮時間(h)。

由此式看:汙泥濃縮時間越長,底流汙泥濃度則越高,回流汙泥濃度越高,回流比R則可越小;另一方面活性汙泥在二沉池濃縮區和刮泥區的停留時間應儘可能短,以免二沉池內汙泥中的磷再次釋放以及因脫氮而造成的汙泥上浮現象。但是要精確的確定最佳濃縮時間和影響係數,還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濃縮時間的確定對二沉池的計算特別重要,設計可根據表3經驗數據選取:

回流汙泥濃度因受刮泥系統的影響,其濃度一般低於底流濃度,其減少值與所採用的刮泥系統有關。

採用刮泥時:Xr≌0.7XB

採用吸泥時:Xr≌0.5-0.7XB

以上二式適用於機械刮吸泥式二沉池。

1.3 汙泥體積負荷和表面負荷

汙泥體積負荷(qv)和表面負荷q′是設計計算二沉池表面積的參數。二者有如下關係:

q′=qv/(MLSS×SVI)

在處理水量一定時,沉澱池表面面積與表面負荷成反比,A =Q/q′,為了保持較低的出水SS值和BOD值,我國《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J14-87(1997)中規定活性汙泥法二沉池表面水力負荷1.0-2.5m3/(m2.h) ,德國對水平流態的二沉池(平流、輻流二沉池)規定:q′≯1.6 m3/(m2.h);qv≦0.45m3/(m2 h),對豎流式沉澱池,因存在著汙泥層的過濾作用和活性汙泥的絮凝作用,汙泥體積負荷較大q′≯2.0 m3/(m2.h)、qv≦0.6m3/(m2 h)。

2目前國內二沉池常用計算方法

2.1 二沉池表面積計算方法

計算二沉池沉澱部分水面常用方法有表面負荷法和固體通量法,固體通量法在理論上與汙泥濃縮過程更為貼切,更是用於濃縮池的計算。

在許多沉澱池的設計計算中,依據試驗測得的汙泥沉降曲線給人以精確和複雜的印象,但對於大多數的設計來說,並沒有條件對處理工藝所生成的汙泥進行沉降試驗,因此二沉池的設計一般都採用經驗值。

一般設計中沉澱池的面積確定在我國簡化為A =Q/q′,《室外排水設計規範》中不僅規定了表面水力負荷值,而且規定了二沉池的徑深比。

英國WRC出版的TR11和TR144(STOM用戶手冊)對於面積計算都很簡單,且為工藝核查提供了圖表,使沉澱池面積計算大為簡化,同時,此表格還是一種比較沉澱池運行情況的方法,通過表格也可清楚的看到沉澱池微小變化影響著MLSS和SVI。

2.2 二沉池的高度設計

我國目前《室外排水設計規範》規定,沉澱池的有效水深宜採用2-4米,設計手冊和教科書對二沉池高度設計,只作了二沉池有效水深和二沉池汙泥區容積計算二項描述。

有效水深按沉澱時間計算,一般沉澱時間取1-1.5h。而汙泥區容積按2h貯泥量計算。

事實上這一規定是無法進行二沉池高度的詳細計算的,例如:汙泥區與池邊高度的關係。

國內某些設計研究院對輻流式二沉池總高度計算採用:超高、有效水深、緩衝層高度、刮泥板高度、沉澱池底錐體部分高度之和。其中有效水深計算沉澱時間一般採用3小時,水力表面負荷採用我國設計規範所規定的1-1.5m3/m2.h。緩衝層高度取0.5米。(除去池底錐體部分高度,其它均為池邊深度)在生產運行中取得良好效果。

英國WRC設計最大的缺陷同樣是缺少沉澱池的高度數據,但在歐洲一般採用德國ATV(汙水處理協會)高度分區方法加以補充。

德國ATV制定的設計規範(A131)規定的二沉池深度計算,把二沉池深度方向按其作用分為4個區:清水區、分離區、儲存區、濃縮及刮泥區。

(1)清水區(h1)

為安全保證區,減輕風、密度差、溢流堰對汙泥絮體的抽吸作用和不均勻界面沉降等不可避免的影響因素。h1 = 0.5m

(2)分離區(h2)

混合液在分離區泥水分離,該區存在絮凝和沉澱二個過程,分離區的沉澱過程會受進水的紊流影響。

分離區計算停留時間0.5h。

計算公式:h2 = 0.5 Qmax(1+R)/[1-(SVI×MLSS)](m)

式中:

SVI——汙泥指數(m3/kg);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kg/m3)

R———回流比(%);

Qmax——汙水設計流量(m3/h)

(3)儲存區(h3)

作用是在雨季儲存汙泥,以免曝氣池中汙泥濃度大幅度下降,造成處理效果下降,儲存區與分離區是連續一體的。儲泥區所儲存的汙泥可保證雨季曝氣池中汙泥濃度不低於旱季汙泥濃度的70%,其差值ΔMLSS=0.3MLSS。儲存區的大小,應滿足雨季時在1.5h內能接納從曝氣池內多流出的汙泥量,汙泥體積濃度按500L/m3計(經驗數據),在此期間,汙泥在儲存區進行濃縮,並分布於整個二沉池面積上,二沉池汙泥量的增加量為:

ΔN=ΔMLSS SVI Qmax (1+R) 1.5  (L)

ΔN的體積V3 = ΔN/500 (m3)

h3 = 0.45 qv (1+R)/500(m)

式中:

500L/m3 — 汙泥體積濃度。

ΔMLSS—汙泥濃度變化值 = 0.3MLSS(kg/m3)

SVI——汙泥指數(L3/kg);

qv——汙泥體積負荷(L/m2 h);

qv =q′ MLSS SVI。

(4)濃縮及刮泥區(h4)

濃縮區是保證汙泥底流濃度的區域。

h4 = qv (1+R)tE/C(m)

式中:tE—濃縮時間h,一般0.5-2.0h;

C—濃縮區汙泥濃度值(L/m3);

C = 300 tE+500

濃縮區內汙泥可視為由一層層的等濃度層疊加在一起的,該濃度為單層濃度的平均值,單層濃度為Cn =(103/SVI) (tE)1/3。

二沉池總深度 h = h1+ h2+h3+ h4 (m)對輻流式二沉池計算總池深為其水平流程2/3處的池深,如圖1所示。同時還應滿足池邊深度hmin≥2.5m,計算總池深h≥3.0m,中心鬥邊深度hmax≥4.0m。

3結論

1.二沉池是目前活性汙泥系統中使用最廣泛的構築物,但其設計計算在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理論和實際上的不完善,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2.輻流式二沉池豎向設計計算方法建議採用一下二種方法:

(1)德國分區計算法計算,我國規範數據校核;

(2)用上述某設計院計算方法計算,按我國設計規範規定深度與德國深度規定相結的方法進行校核。

3.據國外報導,已有集漂浮和沉澱與一體的構築物也開始使用,漂浮物作為回流活性汙泥被回流,節省了常規回流汙泥泵的揚程,並有汙泥濃度比較高,池子直徑比較小的優點。

膜技術和微濾法也可作為常規沉澱池的替代,現在此技術正在發展中,他們的優點是佔地面積小。

相關焦點

  • 東道爾水技術:關於二沉池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汙水經過生物處理後,必須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澄清後的達標處理水才能排放,同時還要為生物處理設施提供一定濃度的回流汙泥或一定量的處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對活性汙泥系統的運行效果有直接關係。汙水經過生物處理後,必須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澄清後的達標處理水才能排放,同時還要為生物處理設施提供一定濃度的回流汙泥或一定量的處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對活性汙泥系統的運行效果有直接關係。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澱池、豎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斜板沉澱池等。
  • 曝氣沉砂池的設計方法
    旋流沉砂池的設計方法之部分,不同點在於,需要確認浮渣管和溢流管的接口條件,設計參數需要確認沉砂池分格數量空氣幹管布置到靠近進水端一側,再沿池長邊分支到各組沉砂池,如圖4-18所示。市政汙水沉砂量取值按照30m/106m汙水計算(按砂水分離器處理後含水率60%,容重1.5t/m計算),泥沙含量大的汙水需要根據實際水質取值。砂水分離器前含水率為80%,按此計算砂泵的流量,並留適當餘量。根據沉砂池砂鬥容積計算每次排砂時間,計算氣提風機風量,對砂水分離器進行造型。
  • 造成二沉池出水懸浮物超標的原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二沉池設計參數是否選擇恰當是出水懸浮固體指標會否超標的重要因素。1、二沉池水力停留時間汙水在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長短,是二沉池運行的重要參數。只有足夠的停留時間,才能保證良好的絮凝效果,獲得較高的沉澱效率。因此,建議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設置在3~4h左右。
  • 東道爾水技術:汙水處理異常問題處理!
    另外,有些汙水處理廠的進水為河道水,汙水中溶解氧含量較高,若直接進入厭氧區,則不利於厭氧狀態的控制,影響了聚磷菌放磷效果。 4.回流比 厭氧-好氧除磷系統的的回流比不宜太低,應保持足夠的回流比,儘快將二沉池內的汙泥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內遇到厭氧環境發生磷的釋放。
  • 東道爾水技術:汙水處理汙泥常見異常問題診斷分析及處理辦法
    ④補充氮磷等營養鹽,保持混合液中C、N、P等營養物質平衡;⑤提高汙泥回流比,降低汙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⑥對廢水進行預曝氣吹脫酸氣或加鹼調節,以提高曝氣池進水的pH值;⑦發揮調節池的作用,保證曝氣池的汙泥負荷相對穩定;
  • 東道爾水技術:「乾貨」詳解汙泥沉降比,收藏轉發
    另一方面,運行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觀察汙泥沉降比來確定剩餘汙泥的排放量,從而控制曝氣池中汙泥濃度的大小,使曝氣池汙泥負荷處於沉降區,確保出水水質。2、沉降比與汙泥指數(SVI)的關係汙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氣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靜置、沉澱30min後,沉澱汙泥與混合液之體積比(%)。
  • 德國的螺杆式沉砂池在中國的應用如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螺杆式沉砂池技術的出現,為目前沉砂池加蓋除臭和地下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與傳統沉砂池相比較,具有建築高度低、投資費用低、設備操作簡單和保養工作量低等優點。
  • 東道爾水技術:含磷廢水怎麼處理,你知道嗎?
    3.含磷廢水的處理方法目前,國內外汙水除磷技術主要有生物法、化學法兩大類。生物法如A/O、A2/O、UCT工藝,主要適合處理低濃度及有機態含磷廢水。化學法主要有混凝沉澱法、結晶法、離子交換吸附法、電滲析、反滲透等工藝,主要適合處理無機態含磷廢水,其中混凝沉澱與結晶綜合處理技術可以處理高濃度含磷廢水,除磷率較高,是一種可靠的高含磷廢水處理方法。
  • 東道爾水技術:收藏!乳化油廢水常用的破乳方法匯總
    乳化油的粒徑極其微小,在水中形成水-油乳化液,表面形成一層界膜帶有點火,油珠外圍形成雙電層,使油珠相互排斥極難接近。因此,要使油水分離,首先要破壞油珠的界膜,使油珠相互接近並聚集成大滴油珠,從而浮於水面,這一過程叫破乳。
  • 關於曝氣池容積的計算!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曝氣是活性汙泥法處理廢水的重要環節,曝氣在曝氣池中完成。因此曝氣池的設計在整個生化處理工藝設計中也就佔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曝氣池容積的計算有兩種算法,如下:1、有機負荷計算法計算曝氣區容積,常用的是有機負荷計算法。負荷有兩種表示方法,即汙泥負荷和容積負荷。
  • 東道爾水技術:改良型氧化溝工藝處理廢紙造紙廢水實例!
    廢水經改良型氧化溝處理後進入二沉池。在重力作用下使泥水有效分離,出水COD低於130mg·L-1。 如果有進一步降低COD的要求,二沉池出水可進入混凝沉澱系統,對生化出水進行深度處理,使COD低於60mg·L-1,有機物去除率能達到55%以上,同時可達到80%的SS去除效果。
  • 東道爾水技術:全自動軟化水設備的調試詳解
    一、全自動軟化水設備的選型1、首先清楚自己所需要的軟化水系統是哪種: (1)採暖(2)冷卻補水(3)工藝用水(4)蒸汽鍋爐(5)鋼鐵冶煉行業(6)化工製藥行業 2、系統用水時間: 3、原水總硬度 水源是市政自來水/地下水/地表水源,使用地區的原水總硬度。對一定型號的軟水器來說原水硬度高,其周期制水量必然要相對減少,由此導致軟水設備再生繁殖。相對減少樹脂的使用壽命。為避免此類情況,應加大樹脂體積,這意味著選用加大型號的軟水器。
  • 曝氣池常見問題匯總
    厭氧—缺氧—好氧池的最大出水流量為(0.66+0.66/1.368×160%)=1.43m3/s,出水管管徑採用DN1500mm,送往二沉池,管道內的流速為0.81m/s。說明活性汙泥反應功能較強,產生了硝化反應,形成了較多的硝酸鹽,在曝氣池中停留時間較長,進人二沉池中發生反硝化,產生氣態氮;使一些汙泥絮體上浮。可通過減少曝氣量或減少汙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來解決。(2)在量筒中上清液含有大量的懸浮狀微小絮體,而且透明度差、混濁。
  • 東道爾水技術:「經驗談」A/A/O工藝調試運行體會
    A/A/O工藝是由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澱池系統所構成,是在A/O除磷工藝基礎上,在厭氧反應器之後增設一個缺氧反應器,並使好氧反應器中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反應器,使之反硝化脫氮。利用氧化溝可調堰板進行間歇式的進水、曝氣、靜沉、潷水等培菌操作和調整氧化溝的流態和溶解氧的分布。利用超越閥及各閥門的切換進行活性汙泥在系統內的轉移調整控制。實現合理的排泥。根據集液池液位計、泥位計等儀表進行剩餘泵的開啟。根據脫水機的特性進行排泥控制,保證進入脫水機的汙泥性能符合脫水設備汙泥工藝要求。
  • 在汙水處理中沉砂池如何運行?該注意什麼問題?
    沉砂池的作用是去除廢水中這些密度較大的無機、有機顆粒。一般設在泵站、倒虹管、沉澱池前,除砂可減少後續工藝流程中機械部件、汙泥泵的磨損,減少管道的堵塞,降低汙泥負荷,改善水處理條件,避免砂粒在曝氣池和汙泥消化池中的積累,防止淤塞曝氣頭,維持汙泥處理構築物的有效容積,提高汙泥有機組分的含量,提高汙泥作為肥料的價值。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式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等。
  • 東道爾水技術:出水COD升高,解決辦法分析
    二、兩級串聯生物濾池,先dn再cn;如果cn池進水氨氮在2-5之間,總氮大概在8-9;濾池出水總氮想控制在12、氨氮0.8以下;cn池do控制在多少範圍比較合理呢? 答:如果為了去除氨氮,溶解氧要高一些,至少在2~3mg/L以上,還要注意進水的COD不能過高,否則氨氮降不下來。
  • 格柵、汙泥池、風機、MBR、碳源、除磷、反滲透、水泵計算公式
    (池內無水,池外填土)2.池內水壓力作用(池內有水,池外無土)3.池壁溫溼度作用(池內外溫差=池內溫度-池外溫度)頂板內力:計算跨度: Lx= 4.100 m, Ly= 7.600 m , 四邊簡支按雙向板計算
  • 東道爾水技術:COD化學需氧量解析
    在循環水系統中有機物含量高會促進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對除鹽、爐水或循環水系統,COD都是越低越好,但並沒有統一的限制指標。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COD(KMnO4法)>5mg/L時,水質已開始變差。
  • 汙水處理廠電量消耗的分布及計算方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工藝能耗1、汙水處理工藝汙水處理的主要工藝有A/O工藝、A2/O工藝、氧化溝工藝、SBR工藝及由此引發出來的其他改進工藝。市政汙水處理廠的一般流程是:進水→粗格柵→汙水提升泵站→細格柵→沉砂池→初次沉澱池→好氧活性汙泥處理→二次沉澱池→消毒池→出水。
  • 東道爾水技術:膜的化學清洗方法大盤點
    化學清洗的方法很多,按化學清洗劑的種類可分為鹼清洗、酸清洗、表面活性劑清洗、絡合劑清洗、聚電解質清洗、消毒劑清洗、有機溶劑清洗、複合型藥劑清洗等。 一、鹼清洗鹼清洗的藥劑有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過硼酸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