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臺灣高雄小港賞日落,紅毛港文化園區
這次利用月初的時間在高雄旅行了四天,走了幾個鄉鎮區也旅行了一些小地方,如蓮池潭、佛陀紀念館、大樹舊鐵橋等等
雖然旅程中途有蘇拉颱風來攪局,大多行程都不至於受到太大的影響。今天要介紹的是在高雄旅行的最後一天行程,第四天的終點站,紅毛港文化園區。為何要顛倒的介紹呢?其實是因為紅毛港文化園區早在六月時就開始試營運了。
之前一直叫著要來,但前兩次來拜訪都因為挑錯時間,又剛好碰到豪大雨,才把行程延誤到八月來。話說,時間拖得越長,期待也越大,今天終於實地走訪了紅毛港文化園區了。園區內的佔地比想像中的小了許多,總面積有三點四二公頃,港口景致卻美的不打折扣喲!
拜訪紅毛港文化園區的交通方式有很多種,許多人會選擇搭乘高雄捷運至捷運小港站轉乘接駁車到碼頭,在從小港碼頭搭乘渡輪。又或者可以從駁二特區搭乘專屬遊艇,但都是要花上幾張鈔票的,而我們選擇自行騎乘摩託車前來,原因是摩託車的機動性比較高。
比起搭船也較省錢,若中途想去其他景點也可以隨時應變,缺點是中間會行經小港區,往紅毛港的指標設施有點不明顯,差點迷路了。也因為工業區的關係,沿路空氣非常的差,奉勸要騎車的朋友記得戴口罩與太陽眼鏡做好防護。
走進紅毛港文化園區的第一印象就是這白色的天空步道,聽說前身是傳輸帶,紅毛港於二零零七年遷村,改建為目前的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為了紀念留下了一角村落,並結合原有的高字塔改建,也就是我們目前的紅毛港文化園區。
凝結紅毛港聚落將近四百年文史底蘊,見證高雄港開港百年的發展過程,目前紅毛港的門票依然是賣特惠價四十九元。票券還可以抵園區內的消費,但園區內也沒買什麼東西可以抵。天空步道的前身是臺電大林火力發電廠的運煤輸送帶。在紅毛港遷村前,這條運煤帶是藍色主體。
目前漆成白色,在藍天下顯得特別乾淨顯眼,紅毛港文化園區內的路燈也是經過設計,配合高字塔的外關皆以高字為概念設計。每一盞路燈都可愛的不行,園區內保留了紅毛港一些原始聚落的建築,但大多經過破壞及加工後,以未完成的概念去呈現。
交錯出一種過去與現代的衝突感,是濃厚設計味的文化園區,園區內建築的正面完整,走進去卻沒有屋頂,可以清楚得看見藍天,每一棟房屋有著不同的古早意像概念呈現,這間的椅子大到比成人還高。
這間則是以藍綠色的階梯往二樓攀附,我想應該是呼應早期為臺電大林火力發電廠的運煤輸送帶吧。這連續四間房屋讓人有點鬼打牆的感覺,怎麼走都是一樣的呈現方式,唯有不同的地方是窗口的攝影作品。蜿蜒的步道往上前進可以看見最美的景致,這些巨大的貨櫃吊臂好像大怪獸般矗立在岸邊。
紅毛港文化園區的另外一隅可以直接與高雄港對話,小港區的新高字塔旋轉餐廳與對岸旗津區的燈塔,紅毛港文化園區的整體小而精緻。園區內主要還有展示館,展示著高雄港阜演變的歷史與紅毛港當時的文化背景。展覽中有許多關與海洋的對話讓我心中倍感激動。
展覽區內有著現代與未來的交錯感,仿佛走入時空隧道一般,最有趣的是展區內有著許多現代科技的互動裝置,傳統與科技的結合讓到此的遊客都玩的非常開心。高字塔一隅,紅毛港文化園區推薦於傍晚前來,因為這裡是越夜越美麗,夕陽不輸給旗津。
隨著時間漸晚,遠方的雲朵也呈現出可愛的粉紅色,許多遊客開始找起看日落最舒適的一個位置了。許多不懂看日落美景的小朋友則開心的在地上玩起海沙。這些海沙可能是因為海風的關係帶進來的吧。紅白相間的識別塔相當醒目,應該是預防船隻撞到岸邊而設置的。
也因為這幾根柱子讓整個園區更添加海洋風味。與海只有一線之隔,這是紅毛港文化園區最靠近夕陽的一個角落,大家或坐或站的在等待太陽落海的那一刻。天空開始漸漸染成橘紅色,眼前的風景都變成剪影了,由於耐不住性子,開始玩起不同的攝影遊戲。
用雙手就可以捏爆太陽,最後捨棄漂浮,這次改拍攝帥氣的跳躍照。紅毛港文化園區的官方網站很貼心的會寫出每日日落的時間、降雨機率等等資訊,找個好天氣,全家傍晚來紅毛港走一走看夕陽也是個好選擇。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大家還喜歡嗎?最後小編在這裡祝大家擁有一段美妙的旅程,謝謝大家。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可以在我們的留言區裡和我們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