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品牌強市戰略,是市委市政府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市域治理能力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如何實施?突破口在哪裡?
11月30日至12月2日,市政府組團赴福建省晉江市,考察品牌創建工作。這次考察有7家非織造布製品企業負責人參與。
立足產業實際,學習借鑑全國先進地區經驗,從非織造布製品產業入手,建立健全品牌培育體制機制,打造仙桃自有品牌。這是一條清晰的工作路徑。
考察晉江品牌創建工作,行程短暫,節奏緊湊。震撼中受衝擊,沉思後有啟迪,更有信心。記者在隨團採訪的過程中 ,時時處處都感知到晉江品牌的力量。
繁花似錦,生機盎然
15個「國字號」託起品牌之都
提起晉江,人們可能並不熟悉,但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很容易與之扯上關係。穿衣、換鞋、用紙巾、吃零食,人們使用的很多日用品都產自晉江。
安踏、特步、361°、貴人鳥、七匹狼、勁霸、柒牌、利郎、大黃蜂、盼盼、親親、雅克、蠟筆小新、心相印、七度空間、安兒樂……這些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都來自這座縣級市——晉江。
晉江市位於我國東南沿海,與臺灣一衣帶水,隔海可見金門島,是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橋頭堡」。
隆冬時節的閩東南,草木蔥鬱,繁花似錦。
考察團與晉江市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給人的印象是,晉江的實體經濟興盛發達,品牌創建紅紅火火,已成氣候,名牌名品燦若繁星,支撐起現代化都市的一派繁榮。和內陸縣市相比,這裡的縣域經濟發展一騎絕塵。
晉江市作為福建省轄縣級市,1992年撤縣建市,陸域面積649平方公裡,戶籍人口119萬。2019年GDP完成2546億元,增長8.0%,財政總收入221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最新排名中,位列第四。城市投資潛力、營商環境位居全國縣域第二位。
「品牌之都」名符其實。晉江市1998年提出實施「品牌立市」戰略,2002年又提出打造「品牌之都」的設想。到目前為止,晉江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6枚,已獲得「中國鞋都」「中國紡織產業基地」 「中國夾克之都」「中國內衣名鎮」 「中國傘都」「中國食品工業強縣(市)」「中國拉鏈之都」「中國泳裝產業名城」「中國體育之城」等15個「國字號」區域品牌稱號,並獲評全國唯一一家運動鞋服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晉江企業的品牌價值含金量十足。全市13家企業品牌榮登2020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上五億」榜單。恆安集團成為福建省唯一一家國家商標戰略示範企業。361°(福建)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榮獲第二屆「中國商標金獎」。品牌企業扎堆上市,形成了資本市場裡的「晉江板塊」,全市擁有上市企業48家,數量居全國縣市前列。
品牌立市戰略的實施,讓晉江經濟實力今非昔比。在閩東南這塊熱土上,40年前的貧困縣, 如今119萬的戶籍人口,擁有15萬「老闆大軍」,近5萬戶民營企業,近1000家年產值過億元企業。晉江95%的企業為民營企業。全市GDP總量中,實體經濟佔比達60%以上。擁有紡織服裝、製鞋2個千億集群,建材陶瓷、食品飲料、紙製品等5個超百億產業集群。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履職期間,曾7次到晉江考察調研,提出「晉江經驗」。其最為鮮明的時代特色,就是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其核心動力就是改革創新。
愛拼敢贏,改革創新
每個品牌都是踏踏實實幹出來的
在晉江期間,考察團深入361°、卡爾美、特步、大黃蜂4家公司的集團總部和生產基地,現場感受這些品牌企業在生產、研發、營銷等方面的最新進展,了解企業的成長史和創牌過程,感悟晉江企業文化。
361°、卡爾美、特步、大黃蜂4家公司的品牌發展之路在晉江具有代表性。4家企業創辦年代相近,均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從作坊式生產到現代化工廠生產線,一步一步實現蛻變。
在361°集團總部產品體驗中心,瀏覽陳列的最新產品,琳琅滿目的運動鞋服,光鮮亮麗,仿佛串起一幅時光軸,時尚新潮而賦動感,361°的國際範兒凸顯。
聆聽卡爾美公司創業創牌的故事,晉江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得到淋漓演繹。這家由6個人起家,家庭作坊起步的企業,經過20多年奮鬥,一年一個臺階,上演「蛇吞象」,收購國際品牌,躋身國際大品牌行列。
在特步,考察團參觀了現代化的流水生產線和國家級實驗室。公司注重產品品質,重視研發投入,「成就事業」企業文化讓人印象深刻。
大黃蜂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丁思良先生向考察團講述品牌創立的種種艱辛,62歲的他,仍然信心滿滿,幹勁沖天。他說,企業創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主要靠產品質量,靠人才、團隊的拼搏精神。
縱觀晉江企業創牌之路,有鮮明的共性可尋。
立足細分市場,走個性化發展之路。為避免模仿、跟風、品牌同質化的惡性競爭,晉江各大運動品牌堅持走個性化發展路線,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研發個性產品,搶抓市場先機。安踏主攻籃球裝備,卡爾美深耕足球裝備,361°注重開發兒童系列產品,特步致力於「讓運動與眾不同」,籤約娛樂明星,瞄準時尚運動。
推行標準化生產,增強品牌話語權。在晉江,企業制定行業標準,已是很普遍的現象。統計顯示,全市累計有6家次企業參與5項國際標準、367家次企業參與243項國家標準、416家次企業參與251項行業標準、96家次企業參與32項地方標準制修訂、100家次企業參與57項團體標準制修訂。標準確定後,企業嚴格按照「同線同標同質」要求,所有產品全部安排標準化生產線。
堅持創新發展,品牌創建永不停歇。注重研發創新。晉江企業重視研發機構建設和研發能力創新。安踏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高達3億元,擁有多項核心技術。鴻星爾克與中科院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關係,重點研發專業抗菌材料,進一步提升品牌科技含量。361°、特步成立研創中心,旨在實現品牌主幹功能的研發目標。注重營銷創新。晉江企業開闢出一條「明星代言+央視廣告+賽事贊助」的營銷之路。聘請的明星代言人多達170多人,在央視和地方衛視投放廣告費用共計245億元,贊助體育賽事的資金高達38億元。特別是疫情爆發後,各品牌企業積極主動應對,大力開展線上銷售,極大地降低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危中尋機,勇於創牌
奮力博取那片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晉江經驗」可學可鑑。
晉江屬於沿海地區,倚臺海要地,具得天獨厚的發展秉賦,我們無法與之相比。但仙桃與晉江也有相似之處,同為省轄直管縣級市,人們的開放開發意識強,民營經濟發展活躍。晉江人聰明、勤奮,敢闖敢拼,敢為人先。這與仙桃人的精神品格十分相似。
特別是仙桃的非織造布製品產業,創業起步期與晉江企業年代相近,也是從家族作坊開始,做代工貼牌。都曾經歷發展的黃金期,逐步形成現有規模。晉江企業創牌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品牌已成為制約仙桃非織造布製品產業發展的弱項與短板。
考察團形成共識,必須進一步清醒認識,增強危機意識,注重品牌建設,解決小、散、代、弱的問題,把自己的品牌培育起來,逐步做大做強,真正實現仙桃非織造布製品產業的產能、結構、品牌三升級。
震撼中感覺落差,沉思中受啟迪,創品牌有底氣更有信心。
劉永剛是一個思維極其活躍的人。這位獲阿里巴巴講師突出貢獻獎的企業家稱,參觀晉江企業後感覺到了差距,但對創牌更有信心了。"xianwanli"(仙萬裡)早在幾年前就布局國際市場,堅定走品牌發展之路。這次疫情發生後,湖北萬裡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用業績證明了品牌的力量。公司董事長劉永剛跑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考察市場,推廣品牌,現在公司的系列防護用品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紮實做產品,加大研發投入,注重企業技術創新,做行業的「小快艇」和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創牌之路已開啟,展現在劉永剛面前的已是一片星辰大海。
要提升企業的凝聚力,搞好團隊建設。晉江企業注重基層黨建工作,活動開展到車間、班組,企業凝聚力很強。這點值得仙桃企業學習。湖北明爾康衛生防護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愛明感觸很深。他還認為,打造品牌,未來的企業需要抱團聚合,提升行業的競爭力。由明爾康牽頭,聯合市內中泰、萬福、漢克、玲羊等企業,建立一個全產業鏈的企業聯盟,目前,一個投資2億元,佔地150畝的項目已經啟動。眾人拾柴火焰高,聯合起來,才能做大做強。單打獨鬥式的發展,做不長久,只會被市場淘汰。
從代工到創牌,這是仙桃非織造布製品產業發展必須要越過去的坎。一個產業發展,不能總是依附別人,賺一點「針頭線腦」的錢,必須走創牌之路。對此,湖北裕民防護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愛民、市通達無紡布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楚斌、市金士達防護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馮志勇等都表達一致看法。
企業家們表示,危機挑戰與機遇機會並存,要搶抓國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機遇,在品牌創建上有所作為。我市非織造布特色小鎮和「四基地兩中心」建設加緊推進,這都是企業實現轉型發展的機會。
考察團成員一致認為,品牌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必須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形成廣泛共識,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建立健全培育品牌的體制機制,為實體經濟新一輪躍升發展積蓄後勁力量。
實施品牌強市戰略,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這是「晉江經驗」給我們的最大啟示。(仙桃日報記者劉習元)
來源:仙桃日報
編輯:張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