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堅院士頂刊綜述:納米結構金屬材料的結構與力學性能!
作者總結了通過設計納米結構優化金屬結構材料力學性能的最新進展,梳理了高性能納米結構金屬材料的製備工藝及其強韌化機理。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超納結構這一金屬結構材料家族的新成員,作者詳細總結了其獨特的力學特性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外,作者指出納米/超納結構都具有拓撲、物理或化學性質方面的異構性特徵。納米/超納尺度下的異構設計是金屬結構材料力學性能優化的重要核心。
-
呂堅院士Materials Today綜述:納米結構金屬材料的結構與力學性能
金屬材料作為工程應用中極為重要的結構材料,不斷優化其力學性能一直是科學家從事的重要課題。金屬材料在納米尺度下往往具有豐富的微觀結構,這些納米結構與材料性能密切相關。因此,除了通過改變材料組分設計高性能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設計是發展高強高韌金屬材料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通過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提升金屬材料力學性能的工藝越來越成熟。
-
尺寸不規則度梯度分布參數對泡沫金屬單軸拉伸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
通過對比尺寸不規則度不同但形狀不規則度相同的3D Voronoi模型單軸拉伸力學性能,發現梯度方向比非梯度方向的屈服強度和破壞強度受尺寸不規則度的影響更明顯,不同於單軸壓縮,尺寸不規則度參數是影響單軸拉伸力學性能的重要細觀結構參數。對細觀結構對多胞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進行了完善,有助於多胞材料的優化設計。
-
西北工大發表頂刊綜述IF=31.56:金屬材料在高應變速率下的剪切局部化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閆娜教授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中科院金屬所合作在材料領域頂刊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
浙江大學吳子良/鄭強NIR光調節梯度結構和可編程機械性能的水凝膠
【科研摘要】梯度材料廣泛存在於天然生物中,具有令人著迷的生物學和機械性能。然而,合成的梯度水凝膠通常在機械上較弱或僅具有相對簡單的梯度結構。11月,浙江大學吳子良/鄭強團隊通過一種簡便的後光調節策略報告了具有可設計的梯度網絡結構和機械性能的堅韌的納米複合水凝膠。含有金納米棒(AuNRs)的聚(1-乙烯基咪唑-甲基丙烯酸)水凝膠呈玻璃態,在室溫下顯示出典型的屈服和強制彈性變形。當溫度高於玻璃化轉變溫度時,凝膠會略微收縮其體積,從而導致鏈段塌陷並形成更密集的鏈內和鏈間氫鍵。
-
北大新材料學院在鋰電池材料界面梯度重構提升性能方面取得進展
層狀材料有著較高的比容量,被作為動力電池的正極材料應用於國內外中高端電動汽車上(如特斯拉電動車),但隨著需求不斷的發展,人們對其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升過渡金屬氧化物層狀正極材料各項電化學性能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通過摻雜其他元素,如(Al、Ti)等可以提升材料的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滿足當下對動力電池快充和壽命方面的需求,因此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如何有效摻雜及摻雜後性能提升的機理尚未了解,需要進一步研究。
-
呂堅院士團隊《Adv Sci》新型納米結構,同時提升鎂合金強度塑性!
導讀:本文開創性地結合Mg基雙相金屬玻璃與梯度納米晶結構,成功設計出多級納米結構鎂合金,將梯度納米晶鎂合金延伸率提升至20%,恢復至未SMAT(粗晶)鎂合金的延展性。同時,合金屈服強度得以保存在230MPa,與SMAT鎂合金強度相當。多
-
2020年金屬材料領域,15篇《Nature》、《Science》!
《Nature》、《Science》作為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在上面的論文通常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重要意義。我國近年來科研實力不斷增強,發表的NS論文也越來越多。但是,在傳統金屬材料領域相關科研人員都深有體會,想要做出新的重大成果非常困難。從發表論文來說,Acta Materialia是傳統金屬材料的頂刊,想發在Nature、Science則十分困難。
-
生物植入物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Engineering綜述
鎂鈦合金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能,是常用的植入物材料,通過離子束濺射,磁控濺射等方式在金屬表面加鍍薄膜,可以優化植入物的生物功能性和生物兼容性。在鎂合金和鎂鈣合金基體上加入碳酸鈣和羥基磷灰石塗層的研究表明可有效增強植入物的抗腐蝕性能。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課題組的超強納米雙相鎂合金為生物植入物的塗層製備提供了新的選擇。
-
《Acta Mater》晶格畸變和化學短程序對中熵合金變形機理的影響
隨著對中、高熵合金研究的開展,它們的優異力學性能在逐步被揭示,與之相關的材料局部原子化學環境和複雜的化學漲落所起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儘管已有充分的實驗研究和模擬計算結果表明晶格畸變(lattice distortion)和化學短程有序(chemical short-range order)確實存在於中、高熵合金當中且對材料性能有重要影響,兩者在材料變形的不同階段各自產生的作用仍缺乏系統的研究和解釋。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Irene J.
-
頂刊綜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劑、結構、性能、加工和應用大...
;(b)為了提高鏈增長速率並抑制鏈轉移速率,需要優化聚合條件;(c)設計路易斯酸度適中的金屬催化劑,以減少β-氫化物的消除反應;(d)調控金屬活性中心的位阻和電性能以減少鏈轉移和終止反應。Chikkali教授課題組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催化、結構、性能、加工和應用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全面梳理。重點討論了UHMWPE的催化劑設計原理、反應條件以及UHMWPE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方法。
-
在原子尺度揭開結構材料超高強度與超高韌性的面紗
大飛機、高鐵、發動機、橋梁等的力學承載結構材料,都是由材料的不同性能而發揮著關鍵作用。眾所周知,材料的微觀結構決定了材料的宏觀物性及其功能;而材料的微觀結構則是由組成原子之間空間排列的晶體結構所決定。如何了解調控原子之間的晶體結構,是材料微觀結構研究的重要課題和科學前沿。
-
高溫材料力學測試應用的性能優選
PMC和CMC材料樣件通常為平板型,一般不會像金屬樣件那樣,使用圓棒型樣件通過螺紋或者凸臺形式夾持在夾具上。所以,對於PMC材料的樣件,我推薦使用經濟、高效的液壓助力楔形夾具來夾持。PMC樣件通常比較脆弱,因此使用液壓助力楔形夾具均勻的施加夾持力反而會保護PCM樣件中的增強纖維。使用全溫度型的液壓助力楔形夾具,夾頭、楔塊和樣件都在環境箱內部加熱,降低了溫度梯度,還能夠保持均衡的夾持力。
-
材料力學行為尺度效應研究進展
、丹麥瑞瑟國家實驗室黃曉旭博士合作,對微小尺度金屬單晶材料中的孿晶變形行為及其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了單晶體外觀尺寸對其孿晶變形行為的強烈影響,以及相應材料力學性能的顯著變化。也就是說,微納尺度材料中,材料變形載體的特徵尺度,如位錯線與孿晶缺陷的特徵尺度與作用空間,開始和材料的外部幾何尺寸處於相似量級。比如塊體鈦合金中變形孿晶的尺度一般在0.1~10微米之間。當具有不同尺寸的微元器件中零部件所用材料外形幾何尺寸與其相近時,孿晶是否仍然會發生、其臨界條件和性能是否會隨尺寸而改變等等,都是當前材料科學領域中的前沿課題和令設計工程師們異常感興趣的問題。
-
材料頂刊:一種新的納米晶合金設計和結構調控概念
磁性材料是發電、輸電、能源轉換和信息等電力電子產業的核心材料。提高磁性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和軟磁性能可促進器件向小型化、安靜化、高效化和低能耗化方向發展。納米晶軟磁合金具有獨特的α-Fe(Si)和非晶基體的雙納米相鑲嵌結構,兼具高飽和磁化強度、優異的軟磁性能和低磁致伸縮係數,其應用是解決矽鋼電器的高損耗,非晶器件的高噪聲和大體積等問題的最佳方案,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
2020《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高下載論文專題
[21]陳瑞,劉靜褘,陳存,胡海峰,陳禮輝,高靜,李國華.二氧化鈦納米片自組裝合成介孔空心微球及其形成機理[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20,30(07):1602-1610.[22]梁旭東,王煒,趙凱,郝雲波,楊萍,朱忠良.隨機森林回歸分析在雷射熔覆形貌預測中的應用[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20,30(07):1644-1652.
-
金屬領域突破性進展:兩月2篇Science,6篇Nature和Science子刊
結合現代物理和化學等學科,經過最近兩個多世紀的研究,金屬材料的理論已經建立起來。但是人類的認識是無上限的,即使再成熟的材料,也有應用的難題以及未解決的科學問題。近幾年來,生物,化學,能源等學科發展迅猛,在頂刊上大放異彩,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識。傳統金屬材料則表現平平,相對默默無聞,在頂刊出現的機率非常小。
-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本文主要綜述了納米零價鐵、鐵氧化物、硫化鐵、碳納米管、石墨烯、錳氧化物、鋁氧化物、二氧化鈦、聚合物納米材料和殼聚糖納米材料等幾種納米材料對水中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對它們去除重金屬的機理也進行了探討,納米材料對重金屬的去除機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化學吸附、氧化還原、光催化還原以及共沉澱等。並通過表格的形式對它們的優缺點、機理以及改進方法進行了總結歸納。
-
材料前沿最新綜述精選
普魯士藍類似物(PBA)由於其開放的通道結構,組成和電化學可調性,可用作鈉離子電池陰極材料。近日,來自武漢大學的楊漢西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的黃雲輝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概述了PBA框架作為SIB陰極材料的最新進展,並特別介紹了PBA材料的結構-性能關聯,同時討論了如何解決SIB中存在的問題。
-
2010年結構工程師知識點:與材料力學性能的關係
材料的力學性能與結構試驗的關係 (一)概述 一個結構或構件的受力和變形特點,除受荷載等外界因素影響外,還要取決於組成這個結構或構件的材料內部抵抗外力的性能。充分了解材料的力學性能,對於在結構試驗前或試驗過程中正確估計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實際工作狀況,以及在試驗後整理試驗數據,處理試驗結果等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結構試驗中按照結構或構件材料性質的不同,必須測定相應的一些最基本的數據,如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鋼材的屈服強度和抗拉極限強度、磚石砌體的抗壓強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