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計劃生育被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並且將計劃生育寫入憲法中。多年來,我國一直奉行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政策制定以來,對人口問題及發展問題起到積極作用。但不可否認,將近40年的計劃生育,帶來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1953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透過普查我們發現,截止到1953年6月30時,我國人口總數為601938035人,而每年新增人口數約為1200萬到1300萬間。
此次人口普查,引起了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的注意,在他看來,此次人口普查可信度並不太高。
經過馬寅初的調查,中國人口增長率在22%左右,並且有些地區已經達到30%。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50年後中國人口數量將達到26億人。
鑑於此,馬寅初便提出了中國相關人口問題。面對馬寅初的論證,許多人都持有反對意見,但最終於1982年9月,計劃生育正式寫入憲法。
現如今,計劃生育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近些年,紛紛有專家站出來,希望能夠放開三胎政策,從而鼓勵民眾多多生育。
難道放開三胎政策,就能夠促進民眾生育嗎?顯而易見,很難。在中國,什麼地方的生育率較高呢?
並非收入高、有能力養孩子的高收入地區,而是那些相對較為貧困的地區,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對於收入較高地區民眾而言,他們的生活壓力較大。對於年輕人,他們需要供房貸、車貸等等,能夠養活自己都已是十分困難。
更何況,再多養幾個孩子。雖然收入較高地區經濟較好,但養孩子的成本過於高,比如,孩子還未出生,便需要各種胎教。
假如孩子出生後,需要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從而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較高的撫養成本,也成為制約民眾多生育的障礙。
不僅如此,現在生育主力軍多為80後、90後,很多人從小便是獨生子女。對於他們而言,與生俱來的孤獨感,也會制約他們多生孩子。
筆者並非說,80後、90後沒有社會責任感,而是說他們經歷過,同時也充分認識到,生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對於年輕人而言,現在大部分人選擇少生、優生,從而集中所有能量去培養孩子,將其打造成優秀的人。
就目前現狀來看,即便我國開放三胎政策或是全面開放計劃生育政策,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隨著科技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大眾對於質的需求,顯然要高於之前。這種質的需求,不僅體現於生活質量上,同時也體現在接班人身上。
所以,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必定是任重而道遠,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聽完本文介紹後,你們有什麼樣的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與筆者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