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犯罪!80後清華博士後「內幕交易」 操縱7個帳戶 狂買9000多萬!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王建薔

一名博士後,曾從事上市公司併購研究,卻因上市公司內幕交易,獲刑。

裁判文書網顯示,這位當事人操縱多達7個帳戶炒股,且不惜「割肉」買入,短短十天內交易金額接近億元,「淨賺」800餘萬元。法院最終判決其有期徒5年半,並罰款1000萬元。

日前,裁判文書網公布了這起內幕交易案件。而從既往公布的同類案件來看,這可能是起史上當事人學歷最高的內幕交易案之一。

內幕消息緣起上市公司股權收購

2017年6月中旬,廈門弘信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某與廈門弘漢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漢光電)總經理李奎協商,初步達成收購弘漢光電股權意向。

2017年8月8日、9日,弘信電子分別與弘漢光電、明高科技籤訂《弘信電子關於收購弘漢光電49%股權之意向性協議》《弘信電子關於收購明高科技100%股權之意向性協議》,並於9日當日發布停牌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弘漢光電49%的股權及明高科技100%的股權,自次日開市起停牌。

2017年9月27日,弘信電子第二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現金收購控股子公司弘漢光電49%股權的議案》,並於當日發布復牌公告,稱終止關於明高科技股權的交易,擬以自有資金2億元繼續收購弘漢光電49%的股權,實現對弘漢光電100%控股。

次日,弘信電子股票復牌,股價連續兩日漲停。

經證監會認定,弘信電子收購弘漢光電股權事項屬於內幕消息,該內幕消息敏感期為2017年6月13日至2017年8月10日,李某系該內幕信息知情人。

"80後"洪某青曾作為跟清華大學合作的博士後,在中證金屬研究院從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研究工作。

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李某多次與洪某青通話,2017年6月25日,被告人洪某青到北京市朝陽區四季酒店與李某見面,李某向其諮詢弘信電子收購弘漢光電及贛州明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高科技)股權相關事宜。

操縱7個帳戶

不惜「割肉」買入

獲知內幕消息後,洪某青便開始操縱多個帳戶進行內幕交易。

一審法院認為,2017年6月26日至2017年7月5日期間,洪某青操縱7個證券帳戶,突擊買入弘信電子股票207.97萬股,成交金額高達9,088.91萬元。

法院認為,從洪某青操作的股票帳戶看,其自2017年6月26日起陸續將帳戶中原有的大量股票全部「割肉」賣出,並在短時間內籌集資金大量加倉」買購買了弘信電子的股票,其交易行為明顯異常,且與其獲悉內幕信息的時間一致。

其與黃炳龍2017年7月4日的微信記錄中稱「還沒到價,我去調研過,和李某也聊過」,亦可佐證其從李某處獲悉內幕信息並大量購進股票的事實。

通過這波操作,洪某青獲利頗豐,賣出部分股票並扣除交易費用後,合計盈利805.50萬元。

2018年5月8日,當事人因本案被刑事拘留,同日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同年8月2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25日被逮捕。

經瀋陽市人民檢察院指控,法院經公開開庭審理,對本案涉案證據進行了庭審質證。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三款、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七條、第十條之規定,認定被告人洪某青犯內幕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一千萬元。

辯護人將手機記步數作為證據

被法院駁斥

一審宣判後,洪某青提出上訴,主要理由包括四點,一是證人李某的證言前後矛盾,不應採信;二是沒有證據證明和李某此前有過聯繫,李某證言6月25日下午與其見面,但此前李某已經飛離北京;三是在2017年6月20日已經買入弘信電子,此時尚未獲得內幕信息;四是原口供存在篡改、倒籤,不是本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辯護律師也提交了證據兩份證據材料:

一是洪某青在2020年6月25日的手機步數記錄,欲證實洪某青行跡很短,無前往四季酒店與李某見面的可能。

二是2019年李某的談話錄音,意欲證實李某完全沒有見面記憶且其描述同之前證言存在較大出入,二人無見面可能性。

然而,上述證據均被法院一一駁斥。

關於辯護人所提交的洪某青手機步數記錄的證據材料。經查,辯護人所提交的系手機記載內容照片,形式不符合證據規格要求。即使其提供的情況屬實,也不具有排他性,不能充分證實洪某青6月25日行動的真實情況,故對該份材料本院不予採信。

關於洪某青違法所得認定問題。經查,一審判決對於上訴人洪某青6月20日購買的弘信電子股票交易並未計入犯罪數額。

對於洪某青操縱曹某2等人的6帳戶所購買的股票,雖賣出股票的行為系帳戶所有人所為,但因洪某青違反相關從業規定與帳戶所有人「合作」非法進行股票交易在先,其就有承擔法律後果的義務和責任。故對辯護人所提僅將沈某帳戶交易所得利潤認定為洪某青違法所得的辯護意見本院不予採納。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上訴人洪某青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非法獲取內幕信息,在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大量買入該證券,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內幕交易罪。

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相關焦點

  • 80後博士「內幕交易」,操縱7個帳戶,狂買9000多萬!最終被罰1000萬...
    一名80後博士,曾從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研究工作,卻因涉嫌上市公司內幕交易,操縱多達7個帳戶炒股,,短短十天內交易金額接近億元,「淨賺」800餘萬元。據裁判文書網12月10日消息,法院認定被告人洪某青犯內幕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萬元。
  • 證監會科研站博士後內幕交易案曝光,800萬獲利換來5年半刑期...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雲中隼 內幕交易不僅是資本市場絕對禁止的行為,更是寫入刑法的嚴肅刑名。然而,總有人妄圖以身試法。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則刑事裁定書,透露了一位80後博士後大肆內幕交易的情狀。在獲知內幕信息後,這位博士後不惜將帳戶中原有的大量股票全部「割肉」賣出,並在短時間內大量購買了內幕信息所涉股票;買入股票多達207.97萬股,扣除交易費用後合計盈利805.5萬元。基於此,在一審中,瀋陽市中院以內幕交易罪判處洪某青有期徒刑5年6個月,並處罰金1000萬元。隨後,洪某青提起上訴,但被遼寧省高院予以駁回,維持一審原判。
  • 清華博士後內幕交易盈利800萬,被罰1000萬,獲刑5年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庭陽|北京報導因為內幕交易,就職於中證金融研究院的博士後洪衛青,要吃5年半「牢飯」了。洪衛青是清華大學與證監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聯合招收的博士後。裁判文書網最近公布的二審裁定書,將洪衛青操作弘信電子(300657.SZ)事宜公布於眾。
  • 清華博士後內幕交易盈利800萬,被罰1000萬,獲刑5年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庭陽|北京報導因為內幕交易,就職於中證金融研究院的博士後洪衛青,要吃5年半「牢飯」了。洪衛青是清華大學與證監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聯合招收的博士後。一審法院認定, 當年6月25日,洪衛青從弘信電子董事長李強處得知內幕消息後,從6月26日至7月5日,操縱7個證券帳戶買入弘信電子9089萬元。賣出後,扣除交易費用,盈利805萬元。一審法院認定洪衛青犯內幕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並處罰金1000萬元。
  • 證監會科研站博士後內幕交易被判入獄5年半,「弘信電子案」還有疑團?
    12月10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二審裁定書顯示,任職於證監會下屬中證金融研究院的博士後洪衛青,利用獲得的弘信電子資產收購內幕消息,大量突擊買入弘信電子股票,合計盈利805.5萬元。 瀋陽市中院以內幕交易罪判處洪衛青有期徒刑5年6個月,並處罰金1000萬元。洪衛青提起上訴,但被遼寧省高院予以駁回,維持一審原判。
  • 得到「內幕」狂買股票賺了1個多億!安徽首例股票內幕交易案終審宣判
    判決書2020年9月14日,安徽省高院對我省首例內幕交易案——陳海嘯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一案公開宣判:維持原判。陳海嘯犯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1.5億元;違法所得1.0381658135億元及孳息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 最高法發布7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組織各地法院集中開庭審理、宣判了一批證券、期貨犯罪案件,並收集整理了7件2017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現予公布。其中:1件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2件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案,3件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案,1件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
  • 裕鼎公司使用25個帳戶操縱「湘油泵」 被證監會罰款4000多萬
    今日,證監會依法對2起操縱股價案作出處罰。其中,裕鼎公司使用25個帳戶操縱「湘油泵」,被證監會罰款4000多萬。上海證監局依法對北京大觀操縱「浙江鼎力」案作出處罰,沒收北京大觀違法所得277,664.63元,並處以200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徐志霖、張海峰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罰款。
  • 就在剛剛,最高人民法院發布7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組織各地法院集中開庭審理、宣判了一批證券、期貨犯罪案件,並收集整理了7件2017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現予公布。其中:1件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2件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案,3件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案,1件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
  • 內幕交易呈現四種類型
    2 宗操縱市場案, 1 宗內幕交易案, 2 宗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 1 宗期貨公司違法違規案。  據法治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在2017 年證監會公布的稽查執法案件中,證監會依法對 50 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其中內幕交易案 17 宗,佔比 34% ,操縱市場案 7 宗,信息披露違法案 11 宗,市場主體違規經營等其他案件 15 宗。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內幕交易已成投資者權益遭受損失的多發領域之一。
  • 用木馬窺視基金交易指令,幹了12年!新型內幕交易犯罪
    近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則新型內幕交易案件。被告人朱某海,製作「木馬病毒」入侵多家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的系統,盜取交易指令和內幕信息,非法獲利約180萬元。該案是證券類新型犯罪,此前比較少見,案件審理過程也一波三折。一審結果是朱某海被判刑三年一個月,並罰款1800餘萬元。
  • 股市「黑嘴」薦股牟利 證券期貨犯罪人員多是行家裡手
    「名嘴」薦股後集中賣出,牟取短期價差;基金公司員工利用未公開信息買賣股票「韭菜」是這樣被割的!最高檢、證監會:對證券期貨犯罪「零容忍」近年來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環境不斷優化,然而一些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資本市場秩序,損害廣大投資者利益,危害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進程。
  • 專業化辦理證券期貨犯罪案件的「深圳實踐」
    後因時機不成熟,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重組事項,公司股票並於2015年5月14日開市起復牌。  該公司的上述重大資產重組屬於證券交易的內幕信息,被告人徐某某作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決策者,屬於內幕信息知情人員。
  • 伊世頓程序化操縱案新進展!華鑫期貨被暫停受理交易編碼業務6個月
    經查明,華鑫期貨未督促相關客戶履行實際控制關係帳戶報備義務,未按規定完全履行程序化交易報備義務,使用未經中金所接口適應性測試的系統傳遞交易指令。同時,華鑫期貨未履行客戶管理職責、對客戶管理不善,其客戶伊世頓公司的行為嚴重擾亂市場交易秩序,構成操縱期貨市場犯罪;華鑫期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原技術總監參與了伊世頓公司的犯罪行為,華鑫期貨未採取有效措施防範。
  • 搭建高頻交易平臺非法獲利近4億元!這家公司「玩火燒身」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7件2017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依法嚴懲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其中,江蘇張家港保稅區伊世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金文獻等操縱期貨市場案中,非法利用技術優勢操縱期貨市場案是典型案例之一。
  • 從《操縱市場司法解釋》看信息型操縱市場犯罪
    在《操縱市場司法解釋》中,將操縱證券市場的類型進行了重新分類,在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一款第一至三項所規定的「聯合、連續交易操縱」「約定交易操縱」「洗售交易操縱」三種操縱方法之外新增六種操縱方式,其中「蠱惑交易」「策劃、實施虛假重大事項」「信息控制」均可被認為是廣義上的信息型操縱市場行為。
  • 檢察日報|如何更好打擊證券期貨犯罪,看深圳檢察…
    後因時機不成熟,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重組事項,公司股票並於2015年5月14日開市起復牌。該公司的上述重大資產重組屬於證券交易的內幕信息,被告人徐某某作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決策者,屬於內幕信息知情人員。
  • 檢察日報|如何更好打擊證券期貨犯罪,看深圳檢察……
    後因時機不成熟,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重組事項,公司股票並於2015年5月14日開市起復牌。該公司的上述重大資產重組屬於證券交易的內幕信息,被告人徐某某作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決策者,屬於內幕信息知情人員。
  • 最高檢、證監會聯合發布證券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三:唐某博等人操縱證券市場案一、基本案情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間,唐某博夥同唐某子、唐某琦使用本人及其控制的數十個他人證券帳戶,不以成交為目的,採取頻繁申報後撤單或者大額申報後撤單的方式,誘導其他證券投資者進行與虛假申報方向相同的交易,從而影響三隻股票的交易價格和交易量,隨後進行與申報相反的交易獲利
  • 投行界「雌雄大盜」重出江湖,上次是內幕交易,這次是操縱市場……
    2「保薦人第一大案」,雌雄大盜淪為亡命鴛鴦  想當年謝風華在國信證券做保代時就和現任妻子安雪梅搞了一起驚天動地的「內幕交易案」,人稱「  保薦人內幕交易第一案」。  被突擊調查後,謝風華選擇了出逃,他取道香港跑到了紐西蘭,成為了國內首個涉嫌內幕交易逃匿的投行人員。   而安雪梅則留在了國內,也許她當時還懷著一絲僥倖,覺得警方並沒有掌握自己什麼證據。但她參與內幕交易的蛛絲馬跡還是被查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