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大型全媒體報導《航拍廣東》, 走進和美僑鄉——汕頭
汕頭地處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口,古時為濱海衝積地,明代稱「沙汕」,至清雍正年間始稱汕頭。
汕頭內海灣
由一方漁村興起,到1860年成為中國首批通商口岸之一,上世紀30年代,汕頭港外境外船隻進出港艘次與噸位數居全國第三位,呈現「檣櫓如林,商賈似雲」的百載商埠盛景。
汕頭市區開放廣場
汕頭西部的小公園騎樓片區,是國內目前現存的規模最大的騎樓片區,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包括聞名遐邇的小公園紀念亭、南生百貨大樓等,形成具有20世紀30年代民國特色的建築群,見證了汕頭埠商業繁華史,也承載了許多汕頭人的夢想和榮耀、海外鄉親的鄉愁與懷思。
汕頭小公園
汕頭小公園
汕頭是著名僑鄉,昔年潮汕先民乘坐紅頭船漂洋出海,赴海外艱苦創業,成就了諸多南洋巨賈傳奇,數百年不敗的潮商精神傳承迄今。
距離「紅頭船故鄉」澄海樟林古港不遠的隆都前美村,一座堪稱「嶺南第一僑宅」的陳慈黌故居,正是百年前由旅外僑胞陳慈黌家族興建。傳統潮汕建築特色糅合西式洋樓風,中西合璧,506間鋪瓷雕花的廳房富麗堂皇,極具研究建築藝術、人文歷史、華僑商業經濟等領域的重要價值。
陳慈黌故居陳慈黌故居
陳慈黌故居
由西向東,城市依海而生。
內海灣畔,海灣大橋與礐石大橋如兩道長虹飛架兩岸,南濱秀麗的礐石風景區,與海濱長廊高樓林立遙相守望,海床之下,國內最大直徑盾構越海隧道——汕頭海灣隧道建設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建成通車後,將成為聯通汕頭灣南北兩岸、暢通城市發展「大動脈」的全天候過海新通道。
汕頭海灣大橋
汕頭礐石大橋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建設如火如荼,東海岸大道勾勒出「最美沿海公路」風景,東部新城冉冉而起。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汕頭港成為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建設15個港口之一,正提升內生動力,廣澳港區首個粵東10萬噸級貨櫃碼頭成功試運營,將繼續引領粵東港口群,進一步融入大灣區港口競爭合作格局。
汕頭港
南海之濱,廣東唯一海島縣南澳猶如鑲嵌於北回歸線的「明珠」,璀璨誘人。
南澳島南澳養蠔基地南澳漁港南澳大橋
南澳大橋
廣東「十大最美海灘」青澳灣,碧海映藍天,白浪逐銀沙;
南澳青澳灣南澳青澳灣
南澳青澳灣
坐擁全國最大的海島風電場,發掘綠色能源產業;
南澳風電場
海島遊「浪漫經濟」、海洋牧場「藍色經濟」方興未艾,國際休閒旅遊島藍圖正在逐步繪就。
南澳島
桑浦山下的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正充分利用國內國際一流的教育資源與創新理念,凸顯產學研結合的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驅動戰略展開全方位的合作;依託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為主力的省級實驗室建設、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也將成為汕頭加快科技創新、孵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平臺。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汕頭大學
從「百載商埠」到成為國家首批經濟特區之一,汕頭的僑鄉血脈、潮商基因始終根植於這片濱海熱土。
潮劇「京城會」汕頭民俗活動澄海玩具生產
汕頭美食
融灣建帶正當時,今日汕頭,再立改革開放潮頭,正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汕頭市區汕頭市區
汕頭夜景羊城晚報《航拍廣東》大型全媒體報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羊城晚報無人機隊為主力對全省21個地級市進行航拍採訪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大美廣東通過空中影像為廣東的青山綠水留證為廣東的朝氣蓬勃留證為廣東70年來的發展成就留證敬請關注!
來源 | 羊城派
題字 | 劉斯奮
出品人 | 劉海陵 林海利
總策劃 | 孫璇 蔡惠中
統籌 | 蔡惠中 侯恕望
導演 | 林桂炎 梁喻
監製 | 林桂炎 梁喻
拍攝 | 梁喻 林桂炎
後期 | 林桂炎 梁喻
文本 | 梁喻
文字 | 王漫琪
配音 | 陳亮
片頭 | 楊奇
責編 | 呂楠芳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劉胤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