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天使寶寶」,不管是月子期間還是滿月以後,都非常的乖巧,每天乖乖睡覺,乖乖吃奶,讓人不禁感嘆他們家孩子實在太省心了,這不是來報恩的麼;既然有「天使寶寶」,自然也有不少「磨人精」,月子期間表現的非常好,但是滿月以後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別的鬧騰,尤其是睡覺非常不穩定,每次抱著就睡,放下就哭,十足的「睡渣」。
巧巧是一位新手媽媽,月子期間寶寶乖巧可愛,前來幫忙的婆婆都感嘆道巧巧實在太有福氣了,因為家裡還有果園,非常忙碌,剛滿月婆婆就回老家了,本以為寶寶乖巧好照看,巧巧一個人就能輕鬆搞定,誰知沒幾天久,寶寶突然由天使寶寶」變成了一個「磨人精」,每次睡覺都特別折騰,抱著睡的特別好,一放下立馬就哭,巧巧都被他整的快神經衰弱了,為了讓寶寶睡好,只能長時間抱著,結果累了一身的病。
其實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叮麻自己也遇到過,那麼,為什麼寶寶抱著就睡,放下就哭?可能跟「驚跳反射」有關。
驚跳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
驚跳反射就是「莫羅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原始反射。
簡單來說,驚跳反射就是寶寶受到驚嚇或者刺激時,表現出的一種症狀,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屬於新生兒時期的暫時性反射,在出生時出現,在出生以後3-5個月自然消失。注意這個時間,如果晚於6個月還沒有消失的話,可能存在問題,比如寶寶大腦神經系統沒有發育成熟、神經系統損傷或病變等等,建議就醫檢查看看。
驚跳反射時,寶寶反應非常明顯,主要表現為寶寶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者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而寶寶這種「抱著就睡,放下就哭」的反應,在醫學上也被稱為驚跳反射,是人從靈長目種系進化來的遺存現象,它顯示了幼畜遇到緊急情況伸出四肢抓住母畜的能力。
驚跳反射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雖然驚跳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原始反射,但是它也是所有反射中最複雜,最難被抑制,不良影響最大的反射。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抑制,寶寶可能會變得敏感、容易受驚、情緒容易波動等等,甚至會伴隨他們的一生,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父母可以通過這些方式來看一下,寶寶的驚跳反射是否得到了很多的抑制
1、4個月-1歲的寶寶
寶寶睡覺時睡眠不穩,經常一驚一乍的,驚醒以後還會哭鬧不止寶寶非常害怕發光或者移動的玩具寶寶非常害怕毛茸玩具等寶寶非常害怕風筒、洗衣機、吸塵器等物體的聲音
2、1-6歲的寶寶
寶寶晚上睡覺容易被驚醒,驚醒後哭鬧不止突然的聲音或刺激會讓寶寶情緒失控,怎麼安撫都沒用寶寶對光線很敏感,不太喜歡戶外活動寶寶運動能力弱,容易疲勞寶寶情緒波動大,容易發脾氣寶寶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如果存在上述問題,很可能是寶寶的驚跳反射沒有得到很好的抑制造成的。
★父母這樣做,可以幫助寶寶做好驚跳反射的抑制
1、選擇合適的時間
寶寶出生後3-4個月,是抑制寶寶驚跳反射的最佳時間
2、使用正確的方法
①充足的自然光線刺激:白天睡覺室內不要太暗,不需要拉窗簾,最好在陽光比較好的房間玩耍,天氣好的時候經常帶寶寶外出,沐浴在戶外的自然光線下。
②充足的自然聲音刺激:家裡不需要太安靜,只要保持正常的說話、走路聲音就可以了,沒必要靜悄悄地,屏蔽一切聲音。
③充足的按摩和撫觸:媽媽每天都可以給寶寶做一下按摩,或者做一些撫觸,撫摸一下他們的後背、小屁股,或者輕輕的拍打,都是可以的,這些都有助於驚跳反射的激發和抑制。
④充足的運動:雖然三四個月的寶寶還不會爬,但是他們已經可以翻身了,可以經常趴在床上,或者翻個身,或者伸伸胳膊伸伸腿,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運動,每天適量的運動,也有利於驚跳反射的激發和抑制。
如果超過6個月,寶寶的驚跳反射還沒有到抑制,就必須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了,比如醫生,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病理原因,或者父母護理不當導致的,如何抑制,相信專業人員會有更好的方法。
「抱著就睡,放下就哭」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除了驚跳反射,寶寶「寶寶抱著就睡,放下就哭」也可能是其它因素導致的,比如寶寶缺乏安全感,寶寶受到驚嚇,寶寶身體不舒服等等。
為什麼寶寶抱著就睡,放下就哭?這些原因父母要搞清楚
1.寶寶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可以說是寶寶幸福的源泉,也是他們睡眠安穩的關鍵。
寶寶出生前生活在溫暖的、狹窄的子宮裡,出生後他們來到這個陌生的大環境裡,很容易緊張害怕,缺乏安全感。當他們躺在媽媽懷裡,感覺媽媽的氣味,聽著熟悉的心跳聲,他們會感覺很熟悉很安全,睡眠也會非常安穩。一旦離開媽媽的懷抱,敏感的寶寶很容易突然驚醒,然後哭鬧不止。
2.寶寶身體不舒服
寶寶滿月以後,會遇到很多不舒服的情況,比如腸絞痛、腸脹氣,或者吃多了,肚子不太舒服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睡眠。
躲在媽媽的懷裡,被媽媽緊緊的抱著時,不舒服的感覺會減輕,睡眠自然會穩些;被媽媽放下以後,這種不適感又會加強,然後影響了寶寶的睡眠,進而導致哭鬧不止的發生。
3.寶寶受到驚嚇
寶寶小時候很容易受到驚嚇,突如而來的聲音,稍微大一些聲音,或者不熟悉的動物的叫聲,都會讓他們受到驚嚇,然後睡眠不穩,哭鬧不止。
叮咚小時候就很容易受驚,有次去醫院打針,回來時正好碰到鄰居家的小狗,朝我們叫個不停,當天中午叮咚就開始鬧騰了,午睡2小時,一直都是姥姥抱著睡的,一放下就哭,抱起來哄半天好不容易睡著了,再放下又哭。當天晚上的睡眠也很糟糕,吃奶量都減少了很多,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兩三天才好轉。
總之,寶寶「抱著就睡,放下就哭」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四五個月前的小寶寶,他們的驚跳反射還沒有消失,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發生。
面對「抱著就睡,放下就哭」,父母如何應對?
雖然類似的情況很常見,但是確實讓媽媽們非常辛苦。那麼,怎麼才能改善這種情況呢?根據原因不同,對孩子進行不同的護理。
1.排除不舒服的情況
孩子特別依賴媽媽,睡眠不穩,抱著就睡,放下就哭,可能是不舒服導致的,所以媽媽需要排查寶寶不舒服的情況。
如果生病了,需要就醫檢查;如果吃多了肚子不舒服,可以按摩一下小肚子,減少奶的攝入;如果腸脹氣或者腸絞痛,可以試試飛機抱,把寶寶包裹起來,或者按摩小肚子等等,媽媽必須要耐心的護理,多陪伴多關心,給寶寶充足的安全感,等過了三四個月,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的。
2.排除外部因素
寶寶睡覺哭鬧,可能是一些外在因素導致的,比如拉了尿了,小屁股不舒服等等,可以試試播報的尿布情況,及時更換新的,讓寶寶舒舒服服的入睡。也可能是外部環境的因素,比如寶寶小被窩太熱了,寶寶太冷了,室內太吵鬧了等等,影響了寶寶的睡眠,只能緊緊的抓住媽媽,感覺在媽媽懷裡睡得才安穩,才舒服一些。
3.足夠的安慰和安撫
不管是受到驚嚇,還是缺乏安全感,亦或者「驚跳反射」引起的,寶寶都需要足夠的安慰和安撫才行,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遠離焦慮,睡得更安穩。
①用毯子把寶寶包裹起來,讓寶寶像在媽媽懷裡一樣,被緊緊的包裹住,特別的有安全感。
②跟寶寶一起睡覺,讓他躺在自己的身邊,最好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聲,熟悉的聲音會讓他們感覺很安心,睡眠自然也會安穩一些。除了心跳,媽媽還可以哼一首寶寶熟悉的歌曲或者發出簡單的噓噓聲。
③輕輕撫摸或者拍打寶寶的後背、小屁股,也會讓寶寶感覺很舒服,很安心,睡眠自然也會平穩很多。
④適當的使用安撫奶嘴,寶寶能夠通過吸吮獲得安全感,這裡的吸吮不止是吸吮媽媽的乳房,還包括吸吮其他物品,比如吸吮手指、奶瓶和安撫奶嘴,媽媽可以準備一個適合寶寶月齡的安撫奶嘴,讓寶寶吸吮(注意安撫奶嘴的材質和質量,要選擇有質量保證的,而且還得注意安撫奶嘴的衛生,經常清洗乾淨)。
叮麻寄語:
寶寶「抱著就睡,放下就哭」的問題,是非常常見的,引起的原因也很多,只要媽媽用心護理,多點陪伴多點耐心,很快就可能度過這個階段,讓寶寶由一個十足的「睡渣」變成一個睡眠安穩的「天使寶寶」。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