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情報員#
住在大承德很幸運,看到這裡的奇山秀水,心中有說不出的怡悅和暢快。
筆者1995年到承德桃李街讀書,那時候就逛過避暑山莊,逛過外八廟,逛過棒槌山,逛過武烈河。那時候的武烈河只能稱之為武烈溪了,水細小蜿蜒至遠方。
1998年在承德日報社上班的時候,常常看到周圍的市民,把武烈河裡水流不到的地方,開闢成土地,在裡面種玉米,一派農村莊稼地景象!
到1999年的夏天,承德有些乾旱,樹梢發黃,樹葉打卷,水流時時斷流,空氣異常乾燥,晴日裡塵土飛揚,雨天裡道路泥濘。武烈河裡的莊稼因為乾旱,枯黃一片,許多開出來的土地也被開荒者廢棄,立刻顯露出荒涼的河道,破敗的景象。
就是在這樣的乾旱年頭的冬季,時任河北省省長鈕茂生到承德來調研檢查工作,他們一行人查看了武烈河河道。
鈕茂生對河道治理和抗旱很有研究,他指著武烈河對當時的承德市領導傅貴武、趙文鶴說:一定要把武烈河治理好!
於是, 推平河道,拔除雜草,挖平耕地,遷出居民臨時在河道搭建的窩棚…… 1999年冬天,由全市122個單位及部隊參與的進一步整治武烈河的萬人大會戰開始了。我們報社的職工也分批次進入工地,有自己的清理範圍。如此,經過幾次如此大規模的清理,徹底改變了武烈河的面貌。
就是那一年,承德人在武烈河立了一塊石碑,正面刻著「保護母親河」,背面大略地刻些字,記錄了1999年時武烈河的整治過程。
如果讓我書寫,我一定把鈕茂生省長的大名長久地刻在石碑上。因為,沒有他的那句治理好武烈河的話,武烈河的治理也會提上日程,但是可以想像不會那麼快就進行。
後來,承德市規劃了多道橡膠壩建設。到2006年9月,從安遠廟大橋至半壁山市中心段的堤防工程及六道梯級橡膠壩工程全部竣工。山莊故有的引水古道也重新通水,使湖區的原有熱河水變成了日夜流淌的充滿生機的活水,避暑山莊重現勝趣妙境。
今天,站在魁星樓往南望往北望,都可以感受到武烈河水浩浩淼淼,波光粼粼,一道道橡膠壩像一道道階梯似的,將已不再奔湧的河水,攔截成一個又一個微波蕩漾的平湖,湖水順著「壩」頂傾瀉而下,形成一幕幕飛瀑流泉,轟鳴作響,橫跨東西兩岸的座座長橋,在水中映出舒展飄逸的身姿。
又過些年,武烈河上修的橡膠壩全部立壩蓄水,形成了全國最大的橡膠壩群。一些旱河上的小壩也修建起蓄水橡膠壩或鋼板壩。
市區上遊雙峰寺水庫建成後,承德雙橋區城區現狀河道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
不僅如此,從雙峰寺水庫壩址至市區武烈河口的河段上,還建設了三個主題文化帶,即:生態文化帶、歷史古蹟文化帶和現代都市文化帶。使人們在進入市區沿河而上的過程中,追溯承德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臨河綠化、雕塑、小品、泊岸等環境設計上,注入承德的多元文化元素,併兼具避暑山莊古典園林構置的特徵和文化底蘊,使城市水環境成為山莊水文化的拓展和延伸。
走在古老而綿長的「清壩」之上,流連於沿岸的湖光山色之中,承德人多了幾分厚重、靈秀與從容。武烈河裡垂釣的人、休閒的人、嬉笑的孩童,湖區中多彩的湖水,在水、聲、光、色的交相輝映中,為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無盡的靈動和美感。
走在武烈河廊道上 ,景致好像忽然多了許多。如同人的氣血運行,治理後的河道打通了大地的血脈,讓承德這座散發著歷史幽香的小城煥發了無限生機。
在20多年的時間裡,紫塞承德以山為骨,以水為魂,依山就勢,借水造景,建設出高檔次、高品質的濱水新城。水環境的改善,還引來眾多水鳥駐足歇息,不時還有野生天鵝翩翩起舞。
本文由作者紫塞名篇原創,部分照片為清玉先生攝,部分照片來自網絡,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