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為「手印•銘記」活動按下金手印

2020-12-23 大洋網

2020年是個不平凡的年份,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護工作者前赴後繼衝上戰場,為國效力。

為了給歷史留下寶貴記錄,廣州日報聯合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國家檔案館一起發起了「手印•銘記」大型紀念活動——請所有馳援醫護留下金色手印,這些手印連同醫護資料一起收入廣州市國家檔案館。

 據介紹,鍾南山院士的手印為1號手印。12月21日,李蘭娟院士百忙之中抽空在辦公室裡也按下了她的手印支持此次活動。



在今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李蘭娟院士作為一個傳染病專家,責無旁貸地奔赴到了戰「疫」最前線。她表示,她只是履行著一個醫學科學家的使命,專注著她傾注畢生的醫學事業。

隨著秋冬季來臨,國外的疫情還在持續,國內隨時面臨輸入疫情的壓力。李蘭娟院士表示,國內還不能掉以輕心,要嚴防死守,哪裡有輸入疫情就把它控制在哪裡,這樣就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慶輝

相關焦點

  • 1號手印來自鍾南山院士
    在抗擊非典的不朽豐碑下,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新聞辦公室、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主辦,廣州日報承辦的「手印·銘記」大型活動即日起正式啟動。活動將收集廣東省馳援湖北2484名醫生護士,廣州地區英勇抗「疫」的醫生護士,全國、乃至全球抗「疫」英雄的手印,選取永久之地標,對發生在庚子年大家見證的這些驚天動地的壯舉作永久之紀念。
  • 鍾南山作「一號手印」!廣州啟動一線抗疫醫護人員手印收集
    市林業園林局、市國家檔案館、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州雕塑院、市文聯等單位負責人及有關藝術家到場,介紹如何用檔案、藝術、城市空間等綜合手段記錄「戰疫」大事件,以及開展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廣大抗疫人士手印刻錄、存檔及「抗疫」主題藝術品徵集創作情況。
  • 鍾南山的手印紋路,你看懂了嗎?
    由廣州日報承辦的「手印·銘記」大型活動宣布正式啟動,「1號手印」——鍾南山院士的一雙手印在現場展示之後,迅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並在網上熱傳。這對印在金色印泥上的手印,掌印深陷,有如鐵掌擊砂,力道十足;掌紋清晰,有如蒼鬆勁枝,風骨遒勁。
  • 鍾南山的手印紋路,還有他從廣州前往武漢的車票,你看懂了嗎?
    謝謝你為國家拼過命,向鍾南山院士致敬!鍾南山才是真正的國手!3月22日上午,廣州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在廣州雕塑公園非典紀念園舉行。由廣州日報承辦的「手印·銘記」大型活動宣布正式啟動,「1號手印」——鍾南山院士的一雙手印在現場展示之後,迅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並在網上熱傳。這對印在金色印泥上的手印,掌印深陷,有如鐵掌擊砂,力道十足;掌紋清晰,有如蒼鬆勁枝,風骨遒勁。網友評價,這才是真正的國手!
  • 歷史從這裡轉身·按下手印後
    這是小崗村農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幹」契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一枚紅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40年前,安徽一個普通農村留下的18枚鮮紅手印引發的連鎖反應最終成為一場惠及億萬農民的改革浪潮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這就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
  • 44個孩子按下紅手印!
    當天下午3點,一張全班44名學生按過手印並籤名的保證書出現在班級的投影大屏幕上,保證書上除了44枚鮮紅的手印,還寫上了這樣保證詞:我們六3班的全班同學向您保證在這個學期儘量不惹您生氣!汪卓昭眼淚頓時流下,聲音有些哽咽:「謝謝孩子們,你們按過手印了,說話要算數要好好學習哦。」
  • 古代人的智慧,籤字畫押按手印 古代不能識別指紋為什麼要按手印
    從古至今,人們都習慣在契約上按上手印,以此表示誠信並 相互約束。按手印在當今社會也仍然在使用,並且具有法律效 力《指紋鑑定》一書中斷定, 中國唐代的賈公彥是世界上提出用指紋識別人的第一個學者。古人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按手印, 在手指上沾上印泥,再按到紙上,就完成了畫押的程序。就相當於籤字了。但是,在古代是沒有指紋識別的機器的,那麼。在當時,人們是怎麼識別指紋的呢?在古代,主要是通過肉眼來進行簡單的辨認的。不過,指紋的紋路太細,所以,歷史上的古人們有更好的辦法。
  • 籤名蓋章還是按手印哪個更穩妥?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名字,名字是公民的代表符號,體現的是一個人的身份,在紙上簽名、蓋章或者摁手印,就表明自己對合約的認可。法妞網友諮詢:籤名蓋章還是按手印哪個更穩妥? 趙子輝律師補充:蓋章在民事活動中,單獨使用蓋章存在很大風險。公章一旦發生丟失或盜用的話對企業可能有致命的風險。蓋私章的也不計其數,與籤名相比,蓋章在法律上的風險是很大的。
  • 44個孩子按下紅手印!只因……
    當天下午3點,一張全班44名學生按過手印並籤名的保證書出現在班級的投影大屏幕上,保證書上除了44枚鮮紅的手印,還寫上了這樣保證詞:我們六3班的全班同學向您保證在這個學期儘量不惹您生氣!汪卓昭眼淚頓時流下,聲音有些哽咽:「謝謝孩子們,你們按過手印了,說話要算數要好好學習哦。」
  • 44個孩子按下紅手印!只因
    當天下午3點,一張全班44名學生按過手印並籤名的保證書出現在班級的投影大屏幕上,保證書上除了44枚鮮紅的手印,還寫上了這樣保證詞:我們六3班的全班同學向您保證在這個學期儘量不惹您生氣!汪卓昭眼淚頓時流下,聲音有些哽咽:「謝謝孩子們,你們按過手印了,說話要算數要好好學習哦。」
  • 借條只籤字沒按手印,還有效嗎?
    借條如此重要,但是如果只在借條上籤下名字沒有按手印,這個借條還有效嗎?1、案件詳情一網友諮詢:幾個月前,我工地上的一個老鄉兼工友向我借了錢,說是給女兒治病用的,現在著急打錢回去,所以來問我借。現在我在整理時,認真看了看這個借條發現當初寫借條的時候著急,所以只在借條上簽了字,並沒有按手指印。我擔心到時他還不了錢,我拿著這個借條會沒什麼用處,所以想要問問律師:只籤字沒按手印的借條還有效嗎?能不能在起訴要債中當證據使用嗎?律師回覆:有效!借條上指籤字沒按手印,依然有效!2、寫借條時,按手印是必要的嗎?
  • 古時候犯人為什麼需要按手印?官府如何識別手印的真偽呢?
    實際上,在古時候,在各種契約、文書或者認罪書上面都是需要按手印的,這是為什麼呢?按手印其實很簡單,我們現代人籤訂合同需要雙方籤字或者蓋章,那時候只有官方和文人才有印章,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印章的,那麼就只能籤字了
  • 籤名、蓋章、還是按手印,別傻傻分不清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需要籤名蓋章的文件時都會疑惑,籤名、蓋章與按手印有什麼區別?哪個法律風險最大?哪個最靠譜最有效?下面就來給你詳細解釋。蓋 章在民事活動中,蓋私章的也不計其數,與籤名相比,蓋章在法律上的風險是很大的:一是如果私章沒有經過有關部門的備案登記不具有公信力。二是私章是與人分離的,不像籤名因個人筆跡有別而「字如其人」,故蓋下的私章是否代表本人的意思難以確定。
  • 你知道「籤字」、「蓋章」、「按手印」其中的作用和效力麼?
    你知道「籤字」、「蓋章」、「按手印」其中的作用和效力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借錢、租房、籤合同等需要雙方約定和需要證實的一些行為活動,但是你知道「籤字」、「蓋章」、「按手印」其中的作用和效力麼?
  • 借條上必須按手印才有效嗎?
    借條上必須按手印才有效嗎?因此,借貸合同生效的時間是債務人在借條上籤上自己的名字之際,按手印並不是必須的。之所以強調按手印的原因在於:當債務人與債權人發生糾紛時,如果債務人對自己的籤字予以否認,但對於手印卻是無法否認的,因為字跡可以模仿,手印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按手印並不是借條必要的,即便沒有按手印也不影響借條的成立和效力。
  • 合同上按手印有什麼用?
    但針對民間古老的習慣法傳統和迫切的現實需求,最高人民法院在《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五條規定,訂立合同,應當籤字或蓋章,如果用摁手印的方式替代籤字、蓋章,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籤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為什麼要認可在合同上按手印的法律效力?因為古代百姓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會籤字,也沒有什麼私章,手印就是最好的身份證明。
  • 標準有效的「手印」 你會按了嗎?
    一個不合格的「手印」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先來科普一下:指紋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麵皮膚上凸凹不平產生的紋線。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使用指紋的國家,我國用指紋破案的記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商人在契約上按大拇指印的方法後來被外國人效仿,蘇格蘭的科學家提出了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概念。
  • 按滿紅手印的「請戰書」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作為醫護人員,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   連日來,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一封封按滿紅手印的《請戰書》紛至沓來,不斷從各院區遞送到醫院領導辦公室,覆蓋急診、重症、外科、內科、醫技等多個科室和部門。
  • 古代按手印真的有用麼?
    諸葛村姑說: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按手印當然有用。除了按手印,還有畫押,籤字。只不過籤字對絕大多數古人實在是太困難了。因此才會用按手印代替。很多契約、文書上面的按手印,只是為了表達籤約人、擔保人的主觀意願,而不是被迫的行為,特別是文書上有超過數十人的手印的時候,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主動將自己的手掌交出來隨便使用的。當然,在古代,文盲比例超過90%的地方,契約文字和籤約人聽到和理解的並不一定吻合,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 100多位村民按下紅手印,只為將他留下——記紫雲自治縣小灣村第一...
    一封挽留信,滿滿的兩頁紙,蓋滿了110多名村民的紅手印,只為挽留一個人!按滿手印的挽留信這個人就是小灣村村民們口中所說的「張書記」,名叫張恆飛,是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派駐紫雲自治縣猴場鎮小灣村的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