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6歲的女演員徐婷因淋巴癌在京去世引發社會關注。對於公眾來說,「淋巴癌」「淋巴瘤」都是恐怖的名詞,能無情地吞噬美好的生命;然而對於這種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人們卻所知有限。
每年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專家表示,淋巴瘤是我國上升速度最快的腫瘤疾病之一,目前發病年齡已經呈「兩極化」趨勢,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成為淋巴瘤的主要襲擊對象。
不可忽視的淋巴結腫大
重視鎖骨、腋窩、手肘後、大腿根等部位出現的無痛、非活動性淋巴結腫大
淋巴瘤是原發於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屬於全身性疾病,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淋巴瘤的起因比較複雜,目前醫學界一般認為,可能和基因突變,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體感染、放射線、化學藥物,合併自身免疫病等有關。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以每年3%至4%的速度遞增,是發病率增長最快的血液系統腫瘤。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淋巴瘤新增病例發病率為88.2/10萬,其致死率為52.1/10萬。
據醫學專家介紹,淋巴瘤作為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可通過四大途徑來預防:
一是作息規律、飲食健康、放鬆心情、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二是注意遠離有害化學物品,尤其是裝修汙染,因為甲醛和苯都可能誘發淋巴瘤;三是建議16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儘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四是要密切注意身體淺表腫大淋巴結的變化,如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疾病患者更應高度警惕。在幾個預防手段中,最後一點常常被忽視。
由於惡性淋巴瘤表現比較隱匿,初期沒有痛感,易被誤認為感冒或勞累引起的淋巴結腫大,臨床上因此而延誤治療的情況時常發生。因此,專家提醒:一旦發現頸部、鎖骨、腋窩、手肘後、大腿根等部位出現淋巴結腫大,又沒有疼痛等感覺,經過抗炎治療後無效,就要高度懷疑淋巴瘤。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天津市腫瘤醫院淋巴瘤內科主任張會來提醒:「其實感冒時出現淋巴結腫大的情況也很多,我們需要進行鑑別。如果遇到比較韌的淋巴結,活動度較差,而且逐漸增大,或者病人伴有低燒的話,就要格外小心,到專科醫院來進行進一步的確診,排除一下是不是淋巴瘤。」
不能相信的「偽神醫」
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低下,不正規的拔火罐等治療,可能加重病情
一般來說,霍奇金淋巴瘤發病年齡通常在16至34歲或55歲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在50至70歲之間。
而臨床數據顯示,最近幾年淋巴瘤發病年齡呈兩極分化,在天津市腫瘤醫院過去5年中收治的3000餘例淋巴瘤患者中,一個發病年齡高峰是80歲以上的高齡人群,而30歲以下的患者也在逐年遞增,最年輕的只有十幾歲。這些病人以早期惡性淋巴瘤為主,早期惡性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已達到70%,但仍有20~30%患者會復發成為晚期淋巴瘤,而晚期淋巴瘤的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臨床治療中的難點問題。
淋巴瘤類型繁多,目前已知的有80餘種病理類型,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方案也不同。準確分型及其完整規範的首次治療,對控制疾病的發展並治癒該病至關重要。惡性淋巴瘤患者需要進行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早期患者的治癒率可達到50%以上,因此,早期治療的成敗至關重要。
舉例來說,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是一種少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但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是可怕的「花季殺手」。據湖南省人民醫院腫瘤科主治醫生鄧坦介紹,此類淋巴瘤對化療高度敏感,可沿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化療方案進行治療,兒童患者長期生存率甚至可達90%,成人患者長期生存率也有30%~40%。
徐婷患病後,曾經接受過「偽中醫」的治療,延誤了病情。對此,專家提醒,淋巴瘤患者切忌選擇不正規的中醫治療。因為淋巴瘤患者免疫力極其低下,容易出現反覆感染,針扎會增加感染機會,拔火罐會導致皮下淤血,對血小板缺乏的患者來說會加重病情。
為提高淋巴瘤治療有效率,據了解,天津將成立淋巴瘤MDT多學科會診中心,集合淋巴瘤專業病理專家、放療科專家、生物免疫治療專家、影像科專家等,共同對始發和復發病人進行精確診斷和有效的初始治療以及隨訪管理和療效評估。
張會來表示,成立這個中心,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實現精確診斷。「首先要對那些處於早期的病人、病情複雜難以診斷的病人,給出精確的診斷。另外還要跟蹤治療疑難病例,對於這些病人,一些醫療機構進行初步診斷可能還可以,但一旦出現耐藥、進展、復發等情況,可能就束手無策了。我們希望為這部分病人也提供很好的諮詢和幫助,給他們治癒的機會。」
(記者許健、趙宇飛、馬晨、帥才)
綜合新華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