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淋巴瘤:規範治療,並非「絕症」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不久前,26歲的女演員徐婷因淋巴癌在京去世引發社會關注。對於公眾來說,「淋巴癌」「淋巴瘤」都是恐怖的名詞,能無情地吞噬美好的生命;然而對於這種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人們卻所知有限。

  每年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專家表示,淋巴瘤是我國上升速度最快的腫瘤疾病之一,目前發病年齡已經呈「兩極化」趨勢,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成為淋巴瘤的主要襲擊對象。

不可忽視的淋巴結腫大

  重視鎖骨、腋窩、手肘後、大腿根等部位出現的無痛、非活動性淋巴結腫大

  淋巴瘤是原發於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屬於全身性疾病,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淋巴瘤的起因比較複雜,目前醫學界一般認為,可能和基因突變,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體感染、放射線、化學藥物,合併自身免疫病等有關。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以每年3%至4%的速度遞增,是發病率增長最快的血液系統腫瘤。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淋巴瘤新增病例發病率為88.2/10萬,其致死率為52.1/10萬。

  據醫學專家介紹,淋巴瘤作為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可通過四大途徑來預防:

  一是作息規律、飲食健康、放鬆心情、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二是注意遠離有害化學物品,尤其是裝修汙染,因為甲醛和苯都可能誘發淋巴瘤;三是建議16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儘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四是要密切注意身體淺表腫大淋巴結的變化,如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疾病患者更應高度警惕。在幾個預防手段中,最後一點常常被忽視。

  由於惡性淋巴瘤表現比較隱匿,初期沒有痛感,易被誤認為感冒或勞累引起的淋巴結腫大,臨床上因此而延誤治療的情況時常發生。因此,專家提醒:一旦發現頸部、鎖骨、腋窩、手肘後、大腿根等部位出現淋巴結腫大,又沒有疼痛等感覺,經過抗炎治療後無效,就要高度懷疑淋巴瘤。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天津市腫瘤醫院淋巴瘤內科主任張會來提醒:「其實感冒時出現淋巴結腫大的情況也很多,我們需要進行鑑別。如果遇到比較韌的淋巴結,活動度較差,而且逐漸增大,或者病人伴有低燒的話,就要格外小心,到專科醫院來進行進一步的確診,排除一下是不是淋巴瘤。」

不能相信的「偽神醫」

  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低下,不正規的拔火罐等治療,可能加重病情

  一般來說,霍奇金淋巴瘤發病年齡通常在16至34歲或55歲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在50至70歲之間。

  而臨床數據顯示,最近幾年淋巴瘤發病年齡呈兩極分化,在天津市腫瘤醫院過去5年中收治的3000餘例淋巴瘤患者中,一個發病年齡高峰是80歲以上的高齡人群,而30歲以下的患者也在逐年遞增,最年輕的只有十幾歲。這些病人以早期惡性淋巴瘤為主,早期惡性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已達到70%,但仍有20~30%患者會復發成為晚期淋巴瘤,而晚期淋巴瘤的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臨床治療中的難點問題。

  淋巴瘤類型繁多,目前已知的有80餘種病理類型,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方案也不同。準確分型及其完整規範的首次治療,對控制疾病的發展並治癒該病至關重要。惡性淋巴瘤患者需要進行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早期患者的治癒率可達到50%以上,因此,早期治療的成敗至關重要。

  舉例來說,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是一種少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但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是可怕的「花季殺手」。據湖南省人民醫院腫瘤科主治醫生鄧坦介紹,此類淋巴瘤對化療高度敏感,可沿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化療方案進行治療,兒童患者長期生存率甚至可達90%,成人患者長期生存率也有30%~40%。

  徐婷患病後,曾經接受過「偽中醫」的治療,延誤了病情。對此,專家提醒,淋巴瘤患者切忌選擇不正規的中醫治療。因為淋巴瘤患者免疫力極其低下,容易出現反覆感染,針扎會增加感染機會,拔火罐會導致皮下淤血,對血小板缺乏的患者來說會加重病情。

  為提高淋巴瘤治療有效率,據了解,天津將成立淋巴瘤MDT多學科會診中心,集合淋巴瘤專業病理專家、放療科專家、生物免疫治療專家、影像科專家等,共同對始發和復發病人進行精確診斷和有效的初始治療以及隨訪管理和療效評估。

  張會來表示,成立這個中心,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實現精確診斷。「首先要對那些處於早期的病人、病情複雜難以診斷的病人,給出精確的診斷。另外還要跟蹤治療疑難病例,對於這些病人,一些醫療機構進行初步診斷可能還可以,但一旦出現耐藥、進展、復發等情況,可能就束手無策了。我們希望為這部分病人也提供很好的諮詢和幫助,給他們治癒的機會。」

  (記者許健、趙宇飛、馬晨、帥才)

綜合新華社報導

 

相關焦點

  • 淋巴瘤算是癌症嗎?得了淋巴瘤,身體會給出什麼提示?醫生告訴你
    近年來,淋巴瘤成為了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很多人也因為患上這種疾病備受折磨。淋巴瘤能過在接受正確科學的治療後實現痊癒。人們也產生了這樣的疑惑,淋巴瘤是一種惡性腫瘤,那它能算是癌症嗎?得了淋巴瘤,身體會給出什麼提示?
  • 淋巴結出現無痛性腫大警惕患上淋巴瘤
    近日,重慶市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舉行淋巴瘤患者漫步走活動,通過衝破「早期發現、正確診斷、藥物毒性、骨髓抑制、復發」五面「障礙牆」,最後抵達「治癒牆」,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心態,實現規範治療。目前,該病仍未發現明確病因,但有一些較為公認的因素可能與淋巴瘤的發生有關:一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及細菌感染,例如C型肝炎病毒與脾淋巴瘤相關,幽門螺旋桿菌則是胃MALT淋巴瘤的可能病因;二是遺傳因素;三是物理化學因素,尤其是輻射;
  • 淋巴癌症狀較隱匿 耳後現不明原因腫脹需警惕
    ●淋巴瘤已脫離絕症行列,選擇正確治療方法有望治癒,成為少數能治癒的腫瘤中治療效果最好的惡性腫瘤之一●如果一個月內出現淋巴結無疼痛腫大、體溫不正常、體重下降,需警惕患上淋巴瘤,及時就醫近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微博中表示已經確診淋巴瘤,讓公眾對這一疾病的關注度迅速提高
  • 世界淋巴瘤日來看如何防治 專家:警惕無痛性淋巴結腫大
    華龍網9月15日11時訊(記者 黃宇 通訊員 曾理)今(15)日是第12個世界淋巴瘤日,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科主任張曦教授提醒,淋巴瘤發病早期不易發覺,除了指甲、頭髮外全身都可能「潛伏」,所以早期淋巴瘤診斷應特別警惕無痛性淋巴結腫大。
  • 淋巴瘤是絕症?「不要怕」!專家帶你了解淋巴瘤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傳日,為提升公眾對淋巴瘤疾病的認知,推動社會對淋巴瘤患者的關愛,幫助患者樹立抗擊病魔的信心,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淋巴瘤之家共同主辦,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血液內科承辦,羅氏製藥中國支持的2019年「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眾宣教活動,於9月11日在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舉行。
  • 喝酒後身體疼警惕淋巴瘤 淋巴瘤可以自己摸出來?
    原標題:喝酒後身體疼警惕淋巴瘤 淋巴瘤可以自己摸出來?   淋巴瘤在青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如果你在飲酒後發現某處疼痛,就要當心是否是淋巴瘤了。約有1/4左右的霍奇金淋巴瘤會出現酒後疼痛的問題,甚至可能早於其他的表現以及X線等檢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診斷意義。
  • 這個星座的淋巴瘤患者最多!警惕淋巴瘤六大症狀
    淋巴瘤盯上了年輕人  淋巴瘤是全世界最常見的一種血液癌症,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淋巴細胞的惡性腫瘤。由於腫瘤細胞可隨著淋巴和血液播散,淋巴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的淋巴組織。  根據2015年數據,我國淋巴瘤患者發病率是十萬分之九,並且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是目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的增長速度最快的「殺手」。
  • 頸部、腋窩淋巴腫脹但不痛 要警惕淋巴瘤
    核心提示:惡性淋巴瘤在我國是發病率增速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已居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第八位,並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淋巴瘤這個以前頗為陌生的疾病為啥一下子離人們這麼近?它有哪些症狀?怎樣才能早期發現?應該如何預防和正規治療?
  • 手肘內、腋窩下長腫塊 要警惕淋巴瘤
    她又換了一家醫院,一位醫生在門診上就把她頭頂的癤子切了,說過幾天就好了,後來,不但沒好,反而加重了,黃豆大的腫塊,迅速長成了開花的石榴,最後在北京一家醫院,給出了「間變大細胞淋巴瘤」的診斷。  從發病到確診,她在老家、鄭州和北京跑了8家醫院,進過皮膚科、普外科、頭頸科,打過消炎藥、貼過膏藥、撒過藥粉。「頭上長個包,壓根兒沒想到是淋巴瘤,開始看那幾家醫院,也都沒告訴我可能是這種病。」
  • 【1949~2017】「惡性淋巴瘤」全球已有41個治療藥物
    作者:中華小吃惡性淋巴瘤是我國最常見的十大腫瘤之一,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公布的數據,2003年至2013年,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約為5/10萬;昔日惡性淋巴瘤被認為是不可治癒的絕症,但近年來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問世,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過了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癒率可達80%以上;通過進一步查詢,自1949年氮芥的上市,到2017
  • 淋巴瘤成血液系統第一惡性腫瘤 重醫附一院專家:規範治療「不要怕」
    規範化治療淋巴瘤生存率可達60-70% 專家說「不要怕」劉林主任在淋巴瘤患者交流會現場分享道:「癌症的高發在公眾中造成了很多恐慌,患者和家屬總是『談癌色變』,但其實不用怕。淋巴瘤是目前治癒率最高的腫瘤之一,5年生存率已經達到60-70%。「大部分的腫瘤都強調『早診早治』很重要,但淋巴瘤並非完全如此。
  • 腫瘤君——淋巴瘤並非不可治癒
    呂方芳副主任醫師表示,淋巴瘤並非不可治癒,研究顯示約有80%的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以通過化療達到治癒,非常早期的患者治癒率可高達90%。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通過治療也有60%左右的患者可以治癒,最差的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也有20%的治癒率。正規治療後的患者都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如何治療淋巴瘤?
  • 淋巴瘤兇猛 六成患者有無痛性淋巴結腫大
    長江商報消息 在腫瘤防治周期間,本刊特採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腫瘤Ⅱ科主任陶衛平,以期提醒廣大患者重視體檢、及早發現和治療,可以把腫瘤對健康和生命的威脅降低到最小程度—— 受訪專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腫瘤Ⅱ科主任陶衛平採寫/本報記者 龔虹 通訊員 楊璠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腫瘤Ⅱ科主任陶衛平教授介紹,惡性淋巴瘤又稱淋巴瘤,雖然它並非一種發病率最高的腫瘤
  • 兒童骨痛並非全是「生長痛」,8歲孩子腿疼查出淋巴瘤
    後來到東莞市兒童醫院找專家診療後,小歡的診斷終於得到明確,竟然是ALK陽性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提到淋巴瘤,一般大家很容易想到發熱、淺表淋巴結腫大、盜汗,但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症狀,表現為骨痛的結外侵犯。」東莞市兒童醫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生導師張振洪介紹,近段時間,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收治了多名骨痛症狀的血液腫瘤患兒。
  • 2019 CSCO淋巴瘤指南 規範診療成重點
    / 淋巴瘤指南亮點概覽 /診療方案增加:指南不僅新增了部分在國內最新批准的新藥,如PD-1單抗治療霍傑金氏病及非化療方案治療淋巴瘤,還添加面向國內各個等級醫院都能應用的方案診療方案更加精細化: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的金標準治療方案是R-CHOP方案(利妥昔單抗聯合環磷醯胺、多柔比星、長春新鹼及強的松),新版指南中規定對低危患者採用4~6個R-CHOP方案,不要做過度治療;高危患者在R-CHOP緩解後可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進行靶向治療維持。
  • 兒童淋巴瘤誤診率超六成 不明原因淋巴結腫大、發熱要警惕
    兒童淋巴瘤誤診率超六成 不明原因淋巴結腫大、發熱要警惕 長沙晚報7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王磊 曾帆)5歲的小諾(化名)5個月前右側頸部出現一個疙瘩,雖然不痛不癢卻迅速長大,並伴有發燒,家長帶他輾轉多家醫院檢查治療。
  • 小心是淋巴瘤!
    大部分的腫瘤都強調「早診早治」,而淋巴瘤並非完全如此,有些類型的淋巴瘤發展很緩慢,可以長時間觀察等待,甚至還有可能自愈;有些則要儘快治療。  淋巴結腫大沒有任何感覺  淋巴瘤是起源於人類免疫系統細胞及其前體細胞的惡性腫瘤。
  • 6大因素導致淋巴瘤發病率越來越高,你中了幾個?
    此外,大氣的汙染,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的排放,都有可能引起腫瘤的發生,淋巴瘤也包括在內。 淋巴瘤可以治癒嗎?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淋巴瘤的治療效果逐漸提高。醫學研究的進步已經使淋巴瘤脫離絕症的行列。
  • 馬軍教授:淋巴瘤治療的相關疑問解答
    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對化療和放療敏感,部分淋巴瘤通過合適的治療能夠徹底治癒。淋巴瘤治療期間的良好自我管理可對淋巴瘤治療結果起到關鍵影響。對此,有幸邀請到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馬軍教授,就淋巴瘤患者所關心的淋巴瘤治療相關疑問進行解答。
  • 慢生活·健康|「胃痛」當胃病結果是淋巴瘤 你知道嗎,它雖然是惡性...
    9月15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感謝有你」世界淋巴瘤日患教活動,記者現場採訪時了解到,淋巴瘤早期症狀有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等,除了頸部腫大,也有腹痛、肝脾腫大等症狀。該院血液腫瘤科醫生介紹,近年來淋巴瘤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需要高度警惕,此外,壓力大、過於緊張和勞累也會增加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