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日報《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

2020-12-15 人民日報

    摘要:成就宣傳宜用心謀劃,忌簡單應付;宜「大題小做」 ,忌綜合抽象;宜事實說話,忌空泛說教;宜推陳出新,忌模式僵化。 《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報導》,匯集成就宣傳創新的諸多亮點,以精心策劃、新穎題材、紮實採訪、樸實文風以及對歷史的深入挖掘和靈活多樣的全媒呈現手段等,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發揮了主流媒體主力軍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西藏日報     融媒體專欄     成就宣傳     守正創新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日報社從2月25日到7月26日,推出《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報導》融媒體專欄。從全區七市、地,精心選擇60名西藏新舊兩種制度親歷者、見證者——翻身得解放的農奴代表進行採訪報導。

    專欄報導著眼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取得的歷史成就,運用新舊對比,講述重生故事,生動揭示民主改革的歷史必然性和重大意義,展現新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生活安寧幸福的美好畫卷。報導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融媒體手段,通過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日報手機客戶端等多種平臺傳播,創新了成就宣傳的模式,發揮了黨報作為主流媒體主力軍的重要作用,也為全媒體時代繼續做好西藏成就宣傳提供了很好的借鑑與參考。

    成就宣傳:做好正面宣傳的永恆主題

    按涉及對象的性質劃分,宣傳工作通常可劃分為正面宣傳、熱點引導與輿論監督三大塊。正面宣傳,按照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又可劃分為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政策宣傳、成就宣傳和典型宣傳等五個方面。其中成就宣傳,也可稱為成就性報導,是指新聞媒體對社會發展各方面所取得成就進行的宣傳報導,這是新聞媒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地區建設成就,正面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是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作為正面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就宣傳在新聞媒體日常宣傳報導中佔有重要地位。西藏由於特殊的政治歷史原因,利用重要歷史紀念日、重要節日、重要會議等時間節點開展成就宣傳,作用格外重要,意義更為重大。成就宣傳的質量高低、效果好壞,不但關乎西藏自身發展穩定與對外形象,甚至直接影響中國的對外傳播效果與國家整體形象。

    西藏日報作為西藏第一大報、區黨委最重要的宣傳思想和新聞輿論陣地之一,一直高度重視成就宣傳。近年來,除日常成就性報導外,先後成功策劃組織了雪域邊線行、重走解放軍進藏路、雪山記憶、幸福高原·合家歡、拉薩河紀行等一系列大型採訪報導活動。這些活動圍繞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宣傳報導西藏的新發展、新變化、新生活,都是十分成功的成就宣傳,發揮了凝聚人心、引導輿論、展示形象、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重要作用。其中雪域邊線行被評為「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是西藏日報歷史上的第一次,從獨立策劃刊播角度,也是西藏新聞界的第一次,充分說明做好成就宣傳,是西藏新聞媒體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的重要途徑。

    這些成功的大型成就宣傳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每次都抓住或是獨特線路、或是多彩風情、或是自然地域等與宣傳主題密切相關的新穎看點展開。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社會變革史,決定了「新舊對比」是西藏成就宣傳的重要特色。這次西藏日報推出的《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報導》融媒體專欄,正是準確把握成就宣傳這一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報導重點,緊緊抓住「新舊對比」這一西藏成就宣傳的特色優勢,加之全媒體時代更為豐富的新聞產品生成手段與傳播渠道,在成就宣傳方面進行的認真探索和不斷創新,成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傳報導中的精品佳作。

    融媒專欄:匯集成就宣傳創新的諸多亮點

    成就宣傳的一般規律,是宜用心謀劃,忌簡單應付;宜「大題小做」,忌綜合抽象;宜事實說話,忌空泛說教;宜推陳出新,忌模式僵化等。西藏日報這一融媒體專欄刊發的系列報導,遵循了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既傳承了以往重大成就性宣傳報導的經驗,又在組織策劃、文風改進、新聞採訪、史料運用和新媒體手段的豐富等方面有所突破,匯集了成就宣傳創新上的不少閃光點。

    策劃精心,題材新穎。成就宣傳多數是「規定動作」,出彩難,因此易淪為程式化的應付差事,往往不能取得最佳宣傳效果。《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報導》融媒體專欄在人手缺乏、採訪困難的春節和藏曆年後、兩會之前的節點推出,而且前期很多報導對象,比如山南市昌珠鎮克松居委會達娃、林芝市巴宜區更章村卓卓、昌都市卡若區日通村扎曲、拉薩市曲水縣三有村桑珠卓瑪等,分布在不同市、地,說明西藏日報對這一成就宣傳提前做了精心謀劃。由於民主改革已過去60年,當時成年的農奴、差巴(租種莊園土地的一種農奴)等,現在多為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不同市、地尋找合適的採訪對象,本身就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但也正因為任務艱巨,才顯題材新穎,滿足了人們希望了解昔日農奴今日處境的需求,使這組成就宣傳從題材上就比較吸引受眾。

    文風樸實,見人見事。成就宣傳主題重大,如果拉起大架子,寫一些宏大抽象的綜述,會讓受眾感覺離自己很遠。西藏日報這組報導,切口很小,都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各族群眾,親切可感。在筆法上,多數是用主人公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常採用對話方式,語言樸實感人,文風接地氣,感覺很真實,易引起受眾強烈共鳴。比如,3月21日一版推出的《許木村第一位女幹部——記翻身農奴、山南市桑日縣白堆鄉許木村次仁卓嘎》一文,老人回憶自己替農奴主放羊,結果因羊吃了青稞,被鞭打得滿身血痕,給人深刻印象;5月6日刊於一版的《「我成為新西藏的國家幹部」——記翻身農奴、日喀則市仁布縣仁布鄉行夏村多慶》,開頭部分就直接引用主人公的講述:「舊西藏有首民歌:『連枷折斷不可以,因為是我借自別人手裡。我若死去不可以,因為我是人家的奴隸。』你看,我們連死的權利都沒有,哪裡還談得上人權。」引語貼切形象,如聞其聲,符合被採訪對象身份,使文章很有說服力。

    採訪紮實,體現「四力」。截至7月26日,專欄共刊出報導60篇,覆蓋地區從雅江河谷到羌塘草原,從上部阿里到藏東林區,不少位置相對偏僻的農舍牧區,都要翻越崇山峻岭、跋涉峽谷荒原才能到達,對記者的腳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4月3日一版刊發的報導《「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是我一生的信念」——記翻身農奴、昌都市芒康縣木許鄉木許村帕拉組鄧巴》,記者來到位於橫斷山脈深處、昌都市最東部的木許鄉。這裡是西藏的「東南角」,公路險峻,下臨奔騰咆哮的瀾滄江。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地方,記者採訪到一位四世同堂的老人,多角度拍攝他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使報導格外有說服力。通過報導可以看出,記者不僅邁進了群眾的門檻,也走進了群眾的心坎,與基層農牧民像親戚一樣親切地拉家常,跟著他們屋內屋外、樓上樓下地感受新西藏生活的美好,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感動著人民的感動,很好地體現了「走轉改」給高原報人精神風貌帶來的變化;4月11日一版刊發的《「忘不了睡羊圈的苦日子」——記翻身農奴、昌都市左貢縣德列比村村民四朗歐珠》,記述了記者一路跟隨主人公從他的兒子家到女兒家,現場看到木工正在緊張地製作家具等場景,親切自然,令人感動。

    挖掘歷史,對比鮮明。這組報導的又一亮點,是在背景交代部分,通過農奴身份的確認,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史料知識,也以鐵的事實揭露了舊西藏封建農奴制的落後黑暗。正文部分則以故事化手段,講述他們真實可信、原汁原味的人生經歷和打動人心的故事,折射新西藏、新時代不可逆轉的滄桑巨變。如2月25日西藏日報一版刊發的稿件《跨越苦難創造幸福——記翻身農奴、山南市昌珠鎮克松居委會達娃》,講述西藏民主改革以前,達娃一家5口人都是克松「谿卡」(西藏民主改革前屬於官府、寺院或奴隸主的莊園)的「差巴」,沒有人身自由,沒有土地,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1959年7月,達娃代表全家參加了民主「豆選」,選出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農民協會。靠著勤勞打拼,達娃一家人過上了富足安穩的生活。她的7個子女中,有當醫生的、有跑客運的、有做建築工人的,人人都有事做、有收入,生活安定富足。文章背景部分的交代,讓讀者了解了歷史上「谿卡」「差巴」的背景知識。正文通過故事的講述,揭露了舊西藏封建農奴制的落後黑暗,展現了新西藏的新發展和群眾過上的幸福新生活,無需多費筆墨,對比意味已躍然紙上。

    手段豐富,全媒呈現。作為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成就宣傳的重頭戲,《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報導》融媒體專欄,最早是從西藏日報客戶端開始推出的,需要掃描報紙二維碼後才能一窺全貌。對於使用報紙二維碼相對較少的西藏日報來說,專欄的每篇稿件都附有視頻二維碼,本身就是一個高度重視媒體融合、力求在表現手段上有所創新的宣示。很多視頻在拍攝手法上頗有新意,比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是我一生的信念」——記翻身農奴、昌都市芒康縣木許鄉木許村帕拉組鄧巴》所附視頻,採用的是無人機拍攝技術。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鏡頭從漂亮寬敞的大院內搖向院外的綠色田地和滿樹桃花,以及更多的漂亮民居,深化了成就宣傳的主題。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圖片、視頻都是文字記者兼顧拍攝,雖然有的從專業角度看略顯稚嫩,但很真實,符合新聞短視頻的特點,加上西藏民俗風貌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受眾的欣賞體驗。同時,這也是培養符合全媒體時代要求的全媒型記者的有益嘗試,值得充分肯定。

    守正創新:把西藏成就宣傳推向新高度

    正因為成就宣傳在西藏新聞宣傳中的特殊地位,對西藏成就宣傳的實踐和探索不能滿足於以往成就宣傳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尤其是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和全媒體時代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更要立足於新的起點,認真研究探索,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改進西藏成就宣傳。

    進一步突出新聞性,減少宣傳味兒。成就宣傳首先是宣傳,主題必須鮮明。但在具體實施上,要注重從受眾角度出發,做到主題新聞化、新聞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也就是說,宣傳主題要先尋找相關新聞,到新聞中找故事,以故事刻畫個性鮮明、給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用新聞性衝淡宣傳味兒,讓受眾感覺在聽一個有趣的故事,或了解一位有故事的人,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從這一角度看,《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報導》融媒體專欄的個別報導,在新聞性、故事性上還有待強化。比如有的在人物刻畫上沒有完全寫出人物的不同特點,容易產生「千人一面」的感覺。這一點從報導題目上就可略見端倪。有些標題比如《跨越苦難創造幸福》《房子越來越大,生活越來越好》《我們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做夢都想不到的幸福》等,儘管從政治角度看無疑是正確的,但如果不能調動受眾的閱讀欲望,宣傳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有些比較好的標題,比如《現在我有四個家》《舊西藏「小崽子」成了新西藏「小老師」》《我家出了四個大學生》等,一看就有故事,可以有效避免人物缺乏個性、新聞缺乏故事性。

    進一步深化細化主題,避免單一單薄。新西藏60年的發展是全面的,包括政治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生態文明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平等團結各方面取得的歷史進步。體現在成就宣傳上,大主題雖一致,但大主題之下必須深化細化,才能不給人以「千文一面」之感。比如可以細化為生產方式變遷、生活方式改變、交通和通訊技術改善以及教育普及、婦女地位提高、商業意識變化、新型民族關係等等。在這組報導中,有的主題仍有待進一步深化細化。60位報導對象都是翻身農奴,但所在地域不同、人生境遇不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工作崗位不同,可以在不同主題上更加有意識地深入挖掘,使之更能全面深刻地反映新西藏發生的巨變,也可避免人物個性模糊的缺憾。比如克松居委會的達娃,民主「豆選」出西藏歷史上第一個農民協會,可以此為題,通過達娃的個人經歷和感受,反映新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感。更章村的卓卓談到舊西藏沒有權利接受教育,似可深入挖掘她的下一代受教育情況,把新西藏的教育發展寫深寫透。在每篇稿件的延伸閱讀中,除了「身份背景」,還可適當增加圖表,反映與某一具體主題相關的數字等,使成就宣傳的主題更加深刻全面,避免過於單薄而削弱說服力。

    進一步增強時代感,講好新故事。「新舊對比」的目的,是形成強烈反差以凸顯今天的成就。但要取得最佳說服效果,要注意在「新」「舊」關係上適當平衡。心理學有所謂「飛去來器效應」,就是對一個目標過於用力,反而產生與預期相反的效果,就像用力擲出一個飛去來器,結果它飛向相反的方向。宣傳中,如果過於用力想把某一事實或觀點灌輸給受眾,反而有可能使受眾越來越反感,離當初想讓他相信的立場距離更遠。要防止「新舊對比」宣傳可能產生的「飛去來器效應」,可以嘗試從講述有時代感的故事切入,不簡單對比「舊苦新甜」,甚至可以講述一些新西藏遇到的煩惱,當然是幸福當中的煩惱。故事有衝突就耐看、就更有可信度。比如2月27日的《「現在我有四個家」——記翻身農奴、昌都市卡若區日通村扎曲》一文,主人公年輕時為照顧父親與弟弟、妹妹,一生未娶,晚年住進供養服務中心,但生活得很快樂。這一故事就可從主人公今天看似晚年悽涼的矛盾寫起,逐步挖掘出他仍感快樂的源泉,以及對比以往困苦生活而產生的真實的滿足感,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故事更有可讀性、可信性。另外,許多翻身農奴的家庭成員也有他們的故事,選取最能形成新舊對比的故事,從有現代感的角度切入,在故事中穿插舊時的回憶,效果就會比較為生硬地大段說苦說甜更好一些。

    進一步創新報導手段,提升宣傳效果。西藏有特殊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以視頻方式豐富成就宣傳手段,會產生與正文相輔相成、提升傳播覆蓋面的顯著效果。但從這組報導的視頻看,有的是重複正文中的圖片甚至文字,有些是匆匆搖過的場景式視頻,缺少與被報導主體的互動與內在邏輯關聯。一般來說,視頻不宜全是大場景匆匆搖過,攝像與攝影的規律一樣,特寫最感人。應有動有靜地展示一些具體事物及其細節,比如讓主人公講解最喜愛家具、最貴重物品的來歷、特點、用處等,一是能增加視頻的信息量、知識性、趣味性,二是對成就宣傳而言,藉助細節能更真切地體現群眾發自內心的獲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此外,媒體技術手段還可以更加豐富。比如VR、AR、AI、H5以及無人機拍攝的使用等,既可以讓人們對每一個視頻的技術亮點和驚喜有所期待,也是新西藏在媒體融合發展方面取得成就的生動展現,能從一個側面展示西藏的今非昔比,從而深化成就宣傳主題。當然,對於新媒體技術的更多運用,前提是大力加強對人才尤其是年青編採人員的培養,出現更多全媒體多面手,讓報導手段更豐富、更受喜愛,把新西藏的新成就傳得更廣、更深、更遠。

    (作者系人民日報社研究部主任)

    責任編輯:陳利雲

相關焦點

  • ——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會側記
    ——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會側記新華社記者張宸、白少波三月的拉薩,樹枝已經冒出綠芽,春天的氣息愈發濃鬱。28日上午,布達拉宮廣場彩旗飄飄,充滿了節日的喜慶。這是一個讓人欣喜的時刻。西藏各族各界幹部群眾,上萬人共聚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日子。60年前的今天,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人民砸碎了封建農奴制的枷鎖,百萬農奴翻身站起來,開啟了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的新徵程。上午10時,慶祝大會正式開始。布達拉宮廣場頃刻間沸騰了。
  •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亞東河畔話變遷
    亞東河畔話變遷——珠居村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慶祝活動見聞位於亞東縣下司馬鎮東北部的一個普通村落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來臨之際,珠居村舉行了盛大的文藝慶祝活動,村民們沉浸在節日的祥和氛圍中。席間,熱情的村民尼瑪多吉提著裝滿甜茶、酥油茶的暖壺,頻頻給周圍的群眾添茶。尼瑪多吉是村裡的先富戶,腦子活,幹勁足。早些年認真專研焊接技術、四處拜師學藝,在市、縣組織的培訓中著重學習了焊接技術,手上功夫慢慢熟練了起來,在工地上憑藉一技之長賺到了不少錢。
  • 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壯麗的時代巨變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同時也是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的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各族人民平息了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動的武裝叛亂,實行了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和奴隸翻身得解放,西藏和全國各省區一樣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民主改革是西藏歷史上最為廣泛、最為深刻、最為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
  • 【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歷史的選擇 人民的選擇
    【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歷史的選擇 人民的選擇 2020-03-26 1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全文如下: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9年3月結束語前言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農奴所負的債務有新債、子孫債、連保債、集體攤派債等等,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祖祖輩輩欠下、永遠還不清的子孫債。當時流傳一首民謠:「爺爺的爺爺欠下的債,爸爸的爸爸沒有還清,到了兒子的兒子那輩,連利息的利息也還不完。」根據1959年至1960年民主改革的統計,西藏共廢除高利貸1690萬克糧(西藏民主改革前計量單位,1克約合14公斤),1400多萬品藏銀(西藏民主改革前計量單位,1品約合50兩藏銀)。
  •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27日發表《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全文如下: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9年3月  結束語  前言  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 免費義務教育圓了大學夢(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去年我拿到西藏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我爺爺完全不相信這是真的。」西藏大學文學院2018級學生次仁,是班裡唯一的盲人,坐在春風催開的桃林裡,他和記者說起往事。  22歲的次仁出生在西藏薩迦縣吉定鎮加姆村。民主改革前,他的爺爺奶奶都是莊園裡的農奴,沒有讀過書。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民族語言文化得到全面傳承與發展
    中國西藏網訊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來,西藏自治區高度重視保護包括藏語在內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化,通過雙語教育推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在舊西藏,接受教育是上層貴族和少數僧侶的特權,百萬農奴根本沒有識字讀書、接受教育的權利。
  • 【統戰新語】【心聲】安七一:民主改革使西藏文化成為人民的文化...
    新語按  2019年3月28日,首都各界紀念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央和國家機關、解放軍有關部門、涉藏有關單位負責同志以及在西藏工作過的老領導參加會議,熱烈慶祝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0周年。
  • 專家解讀《西藏民主改革50年》:一個真實發展變化的西藏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前的歲月——隨同英軍入侵中國西藏地區的英國記者埃德蒙·坎德勒是這樣描述的:「人民還停留在中世紀的年代,不僅僅是在他們的政體、宗教方面,在他們的嚴厲懲罰、巫術、靈童轉世以及經受烈火與沸油的折磨方面是如此,而且在他們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也都不例外。我敢說,在世界歷史上頑固和黑暗如此突然地暴露在科學的面前是沒有先例的」。白皮書用豐富的史料,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舊西藏。
  • 藏族老教授扎西旺都追述西藏民主改革50年(組圖)
    新華社記者格桑達瓦 攝  1月19日,拉薩群眾在統建社區載歌載舞,慶祝設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扎西旺都過去一直從事「西藏歷史檔案公文選」教學工作——這是一門需要教師掌握較高古藏文和古漢語水平的課程,上世紀60年代初由周恩來總理提出來,主要講授祖國和西藏的歷史關係和舊藏政府各種苛捐雜稅等方面的檔案文書,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揭露西藏封建農奴制黑暗的重要課程。  扎西旺都是一名共產黨員。
  • 白瑪赤林︰西藏民主改革偉大歷程創造了六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2019年3月28日,首都各界紀念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央和國家機關、解放軍有關部門、涉藏有關單位負責同志以及在西藏工作過的老領導參加會議,熱烈慶祝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0周年。即日起,「統戰新語」陸續刊發與會代表發言,讓我們在學習交流中, 銘記歷史、珍惜現在、開創未來,繼續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偉大事業推向前進。1959年3月28日,也就是60年前的今天,周恩來總理簽署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時代】守望相助 雪域高原盛開民族團結花
    【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時代】守望相助 雪域高原盛開民族團結花 2019-03-23 11:57:27   來源:央視網
  • 「民主改革是西藏發展史上最廣泛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於27日發表。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羅布頓珠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白皮書運用大量的歷史史料和新舊對比,揭露了舊西藏封建農奴制的極端黑暗、殘酷和落後,揭示了民主改革在西藏發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重大意義,再現了新西藏生產力得到解放、人民當家作主的壯闊歷史畫卷,反映了60年來西藏政治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生態文明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平等團結各方面的歷史進步。
  • 西藏民主改革轉變舊觀念 激發農奴對新生活渴望
    同樣,對於民主改革的意義,廣大農奴是很難理解的。儘管1959年下半年,西藏各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這一切對於農奴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價值觀都產生了極大的衝擊,但他們的思想一時卻很難放開。  農奴的思想轉變  山南地區乃東縣的克松鄉,當年西藏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莊就在這裡。
  • 闊步邁進西藏發展的新時代
    上圖為今日克松社區全景(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下圖為西藏民主改革時的克松村(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供圖)。  今年是西藏實行民主改革60周年,也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0周年。60年前,我們黨在西藏領導的民主改革,順應了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意願,深刻改變了西藏發展的歷史進程,是解決我國民族地區社會改革乃至整個民族問題的光輝典範。
  • 3月28日,是美麗西藏真正的「幸福日」
    對於這一點,國務院新聞辦在2019年3月27日發表的《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做了客觀權威的介紹,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60年來,西藏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起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
  • 西藏:將每年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嘎瑪說,「我們與達賴集團的鬥爭,不是什麼民族問題、宗教問題,也不是什麼人權問題,事關包括藏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民族改革,西藏百萬農奴翻身解放,是我們、也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必須永遠牢記、隆重紀念的重大歷史事件。」
  • ...1950年 西藏民族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人民 人民解放軍 叛亂 十七...
    和平解放使西藏擺脫了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和羈絆,維護了國家主權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實現了藏族與全國各民族的平等、團結,為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基礎。5月28日,《人民日報》用藏漢兩種文字對外公布了協議的全文,並報導了和平談判的經過。《十七條協議》一經公布,立即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和歡迎。同日,班禪大師及班禪堪布會議廳全體人員發表聲明,擁護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 風碑——「老西藏」陰法唐將軍軼事
    【筆者按:2017年3月28日,中國西藏網在「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58周年紀念」之日,新闢「老西藏精神專欄」,非常有意義,特別是陰法唐將軍的音容笑貌近在大家眼前,在「老西藏及老西藏子弟」以及熱愛西藏的群體引發熱議,朋友來電來訪相互交流,回憶起當年力主西藏民主改革的陰法唐的種種事跡,討論《一身正氣兩袖和風——記陰法唐將軍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