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樹
如今內地所打造的很多男團女團,內地造星現在的趨勢是,藝人大多16歲左右輟學成練習生(諸如蔡徐坤,吳亦凡等等等等)雖說這樣依託專業性的培訓可以迅速造星成功,但如此成長模式或多或少會被人們貼上「浮躁無內涵,一心想賺錢」的標籤。而大家在對比這些明星們的業務水平(如歌曲、演技)之時,那些科班出身的明星便理所應當被大家認為成演技高人一等的那一行列。
其實事實也確實如此,比如撒貝寧與何炅,一個北大一個北外,其主持功力確實高出他人一等;不僅如此,伯利克裡的王力宏,英國金斯頓的陳奕迅,兩人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更不必多說。在這裡並不是說一定要有高學歷,譬如周杰倫也並非學歷深厚,但確實「文化底蘊」或多或少會影響著這名藝人的發展。
內地藝人的發展模式更多是借鑑韓式發展。但反觀香港TVB所籤藝人,卻走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曾與胡杏兒、鍾嘉欣齊名的徐子珊,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日語系,不僅如此,在結束了與TVB的合作之後,她再次返回校園,修起了珠寶設計專業,2017年還進入香港大學修起了心理學碩士。
對於一名以演戲為主業的藝人來說,修心理學應該是除了戲劇相關科目外,最貼合職業的課程了,而最近出席活動的徐子珊好友還向大家透露,她有繼續攻讀心理學博士的打算。
能夠磨鍊好自己的演技,天賦是一方面,後天的培訓與領悟則是另一重要方面。知識底蘊所帶來地能力提升絕非空話,擁有更深厚的知識積澱,文化積累,則會對生活有著更充分的思考,當融入進一個角色後才能更好的領會角色所賦予的意義。不光如此,有了文化底蘊,相對而言在言談舉止方面一定張弛有度,藝人作為公眾人物,言行更要慎重,不是說有了高學歷就一定能做到不犯錯誤,但總起來講,還是會區別於普通。
這也是為什麼在徐子珊所參演過的諸多影視作品中,很少出現風評很低的作品,而且風格切換自如,涉獵絕不單一。可以演青春愛情的《戀愛季節》,也可以參演時裝醫學劇《仁心解碼》,警匪劇《神槍狙擊》也能遊刃有餘。
而徐子珊又是TVB中,並不是十分突出的一位,TVB中的很多籤約藝人,通常修個碩士學位的人有很多,都有著與徐子珊相似的求學經歷,例如朱千雪、馬浚偉等等,他們可能並非主修演戲專業,但拿出自己的學歷絕不會成為自己的軟板。
而作為回報,TVB出品的影視作品質量在與內地影視作品的評比之中,孰強孰弱大家心裡都有了答案,這麼多年過年了,TVB出品仍然是精品多,且大部分口碑不差。作品是一方面,演員的功力則是另一重要因素。
造成兩者差異的根本原因,或許便是大環境造就的,內地片酬高,成名快,往往一部作品就能讓這個明星迅速躥紅,接踵而至的便是片約、代言、活動等等,而大好時光就那麼幾年,自然而然沒辦法靜心學習。
但TVB一人的成功,往往並不是靠著單一部作品,港星想要成功,是要靠自己努力拼搏,一步步走紅的,想要一炮而紅有些困難,也正是因為做好了較長時間的時間規劃,或許港星們都將眼光放長遠了一些:不斷豐富自身實力。
其實內地也有很多富有才華的藝人,諸如王凱、胡歌朱一龍等,這些科班出身,且一直不放棄學習的男明星們,當他們出席自由度較高的活動,或參與自由度很高的綜藝之時,我們確實能發現其在表達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功底與內涵,而這些人大多口碑很好,且已成為目前國內演藝界的中流砥柱,這樣看來,多讀書著實沒錯的。
用客觀的事實、另類的觀點去品圈中的人和事,喜歡請點擊上方關注,與小樹一起獨樹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