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照由本文作者提供
諶繼紅看到大家都被他煽動起來了,他就滿心歡喜。然後,他把眼鏡推了一下,清了清喉嚨,得意地說,"都莫要翻了,讓本秀才告訴你們吧!","阿迪斯阿貝巴是衣索比亞的首都;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交換價值是在課本的35頁下面的腳註……"接著,他又把紅軍會師的意義一字不差地給大家背誦了一遍。
>>> 人人都有故事
這是有故事的人發表的第836個作品
作者:鄧文生
✤
高考,對我來說是美好的,對諶繼紅來說卻是痛苦的。
諶繼紅是我的同班同學。我們是1985年7月7、8、9日參加的全國高考。提起高考,1985年6月所發生的一切猶如昨日曆歷在目,讓我至今難以忘懷。因為正是這一個多月所發生的一切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1985年,我們還是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十四中學文科16班的高三學生。這個班在高三文理科剛分班時只有52個學生;理科15班也只有58人。整個高三就兩個班,因為學校在高中招生時只招了110人。可是沒過多久,就從其他中學轉來了7、8個復讀生,加上上一屆休學的3個同學插班,最後我們班增加到了62人。從講臺到教室的最後牆壁都坐滿了同學。在沒有分科之前,教室裡只有8列7排座位,那時教室就已經有點侷促,現在不得不增加1排,因此教室變得更加狹窄、擁擠。但是,對此似乎誰也沒有在意。我記得高三那一年,只要有同學在教室裡,大多數都是沉醉在自己的"堡壘"中、書牆後,或看書或做作業等等。
當然,也有少部分在課間"休息"的同學,如諶繼紅就是最典型的一位。因為每到課間10分鐘,他總是有意地要問那些還在伏案學習的同學,"包子,你知道阿迪斯阿貝巴是哪裡嗎?""紅崽,你知道什麼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嗎?""斌哥,你知道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嗎?"之類的地理、歷史和政治經濟學等方面的問題。當時,我們班的男生幾乎都有綽號,同學們之間大多以綽號相稱。"包子"是來自安化馬路鎮一高山界上林區的男生,個子瘦弱矮小,額頭有點圓鼓,加之他每天晚自習之後特喜歡吃包子,故大家都叫他"包子",在班上他以數學、歷史和地理三科成績最為突出;"紅崽"是諶繼紅最要好的同學之一,中等個頭,身軀顯胖,來自於安化木子鄉的某個村,英語和數學成績特別好;而"斌哥"則是從另外一所高中轉過來的復讀生,1985年之前就已經參加過4次高考(我曾經看他把1985年之前的幾次高考試卷都拿來複習,於是就絞盡腦汁地問才得知此真相),闊臉方頭,長滿絡腮鬍,從口音來判斷,他家應該是在安化的前鄉,比如梅城,大福等一帶,"斌哥"則是6門功課(文科當時是統考6科)都很齊整,沒有"瘸腿"的科目。
每次課間休息,只要諶繼紅的問題一出來,不管是被問的還是沒被問的,知道答案的還是不知道的,男的還是女的,都紛紛搶著回答;那些不知道答案的同學則趕快背過去悄悄地翻書,生怕別人知道他/她不會。諶繼紅看到大家都被他煽動起來了,他就滿心歡喜。然後,他把眼鏡推了一下,清了清喉嚨,得意地說,"都莫要翻了,讓本秀才告訴你們吧!","阿迪斯阿貝巴是衣索比亞的首都;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交換價值是在課本的35頁下面的腳註……"接著,他又把紅軍會師的意義一字不差地給大家背誦了一遍。自此之後,大家對他都是刮目相看,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我對他則是既羨慕又嫉妒,更多的則是為自己的複習著急。
我記得我們那時的高考和現在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有篩考。篩考就像如今全世界各國運動員為了獲得奧運會比賽資格必須提前參加的預賽一樣。對於考生來說,每個人首先必須參加一次省級模擬考試。只有那些通過了這次考試的同學才獲得了參加正式的全國統一高考的資格,不是所有高三考生都有資格參加考試。我們那一年的篩考是在5月16,17和18日舉行的。為了能夠獲得參加全國正式高考的通行證,大家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 課後都在暗地裡使勁。
高三一開始,我們白天就增加到了8節課。從早晨8點到中午12點,下午從1點半到5點半,晚自習從7點到10點半。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作業已經很多了,以至整個教室裡經常瀰漫著一股煤油氣味。因為那時的試卷是老師用油印紙在鋼板上先刻好,然後用捲筒油印機油印,印一張要翻一次,隔幾分鐘又要在捲筒上抹油墨,把滾筒來回滾幾次,把油抹勻,而油墨是需要用煤油來稀釋調和的,所以,如果試卷只提前一個晚上印製的話,那麼第二天教室裡肯定就會瀰漫著煤油味了。既便老師安排的作業很多,可是每一位同學都似乎覺得還不夠。
我聽諶繼紅說,很多寄宿同學每天早晨5點起床就開始學習,如背單詞啦、記歷史啦、看政治啦,翻地圖啦等等,晚上12點以後點蠟燭在教室裡加班加點,他們經常被值班的更夫強行趕走才離開教室;有時還有人在通往廁所的過道,藉助路燈打著手電筒看書。而諶繼紅就是這些人中的典型。我記得當時的班主任,數學老師譚建業老師經常奉勸這些寄宿生不要這樣拼命,要細水長流。有一次他寫了一幅毛澤東的對聯來勸慰這些同學,"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意,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這副對聯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也把一幅對聯寫在代數課本的扉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以此來鞭策自己努力學習。
因為我的數學不好,我想每次翻到數學課本就能激發我的鬥志而不被數學所嚇倒,所以我把這幅對聯寫在代數課本上。有時候即使學校停電,可是晚自習照上不誤。這時,只見整個教室裡燈火通明。幾乎每一位同學都會點起蠟燭;紅蠟燭,白蠟燭;還有個別同學不知道從哪兒弄來的煤油燈盞;我記得"包子"就最喜歡點煤油燈。整個教室裡幾乎沒有人講閒話,都忙著做試卷、看書、抄寫等等。因為大家知道,篩考就要臨近了,剩下的時間只能以天來記了。回想剛分班的時候,我們的口號是"奮戰一年,幸福一生",我們以年記時;過了一個學期後(寒假總共才放了10天假),我們的口號變成了"苦戰5個月,日月換新顏",我們是以月計時。現在,時間不知不覺到了5月中旬,只有45天了,只能以天記時了。
✤
隨著篩考的臨近,同學們都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天;同時,因為緊張焦慮,不少同學生病而偶爾缺一兩節課。我記得一次有一位叫劉滿安的男生病了,第二天,他來上課時,卻發現課桌裡多了一小包烤米糕,後來我們才知道是他的同桌王麗紅悄悄塞給他的。我們還因此還笑他們倆為"天生的一對"。只是,後來他們就再也沒有真正的"故事"了。
篩考臨近了,大部分同學的情緒發生了很大的起伏。但我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記得在篩考前一天的放學路上,我們班人稱"美男子"的謝剛躍同學在他即將到家的路口(我們倆每天上學、放學回家都要共走大約30多分鐘的一段路程)神秘兮兮地問我:
"明天就要考試了, 你緊張嗎?"還不等我回答,他又問"你覺得你能通過篩考嗎?"
"能,肯定能!"
我問他,"你呢?"
他沒有回答,只是說,"那就三天後看結果吧!"
篩考如期而至,那天天氣不錯,雖然是陰天,微風,但至少沒有大家期待的"梅雨",是我們考試的好時節。第一天上午考語文,下午歷史;第二天上午數學,下午政治;第三天上午地理,下午考英語。第三天考完,我就回家了,一是因為彼此都不好意思問考得怎樣,怕傷到誰;另外,我還得趕回家去扯豬草,因為5月份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我家後山到處都長滿的青草正好可做豬飼料。
作者老師贈言
篩考成績在考完的第三天,即5月21日,全縣所有通過篩考的考生名單和成績在縣文教局門口以喜報的形式公布了。學校也公布了本校通過篩考的學生名單。文科的資格線是410分(試卷滿分為640);理科是425分(滿分640,因為化學和生物合卷100分,因此總分和文科一樣)。我們文科班62個同學只有8個人通過;理科班有11人通過。我記得我們文科班肯定有諶繼紅,斌哥,紅崽,胡立安,劉建安等;其他兩人我記不起來了。諶繼紅是文科班的最高分,478分,我是458分,排名第三。我的語文和英語考得比諶繼紅好,但他的數學、歷史和政治比我高。當時,我就暗下決心:在正式高考中,歷史和政治一定要超過他;英語和語文要保持領先;數學爭取72分及格(滿分120分)。我數學不好,尤其是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部分令我特別頭痛,因此我沒有定太高的目標。我猜想當時諶繼紅也是這樣想的。
✤
5月22日上午,我們文科班、理科班進入學校,開始新一輪的複習。按照老師的說法是"最後一輪的重點複習"。教室裡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了,從前的書牆,城堡都沒有了;每個人都可以單獨享用一張長課桌了;教室的牆壁上也貼了新的條幅,"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樹雄心,立大志,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可是,大家的高興勁還不到一會,又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複習之中了。課堂上,每一位老師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幫助我們整理和歸納各項知識點,讓我們做試卷,之後再講試卷等等。我記得語文老師袁尚致老師還好幾次把我叫到他那蹩腳、緊促而寒愴的家中,單獨與我面批作文,教我寫人最好要"先抑後揚","好人要有缺點,壞人要有優點","記事要有起伏","論述要緊扣中心"等等,儘管我當時並不太喜歡他那濃重的寧鄉口音。
課下,同學們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都有各自的複習計劃。至少我就每天看到諶繼紅抄這抄那的,走到哪兒也在背呀看呀,並且也不讓我們看一眼他的摘抄本。但是,他倒很想知道我的複習計劃;我當然也沒有讓他的"陰謀"得逞。為了超過他,我和我媽商量(因為要交10元的寄宿費)這一個多月我到學校寄宿,媽媽欣然同意。於是,我想每天我至少可以節約2個半小時以上,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我想如果我打敗了諶繼紅,考個第一,應該可以上大學了吧!大學似乎成了我的希望和動力。我於是制定了所謂的"最後解決方案"。
我算了一下從5月22日到7月6日大約還有45天時間,打算把所有的課本都重新複習一遍。大概有中國歷史3冊,世界歷史2冊;中國地理2冊,世界地理2冊,經濟地理2冊,地圖冊2冊;政治經濟學1冊,哲學1冊,時事政治1冊,英語3冊,語文4冊,數學4冊。我把除了白天上課之外的時間重新加以安排,每天從早上5點30開始(學校規定6點起床)到8點,中午從12點30 到1點30 ;晚上從6點到12點,從周一到周日對複習重新進行詳細安排,如哪天必須看什麼課本,做什麼作業,抄什麼內容等等。
對於史地政的複習我記得最清楚,除了每天看書外,我經常還對著書本的目錄進行回憶,自言自語地講述本章本節的要點,想不起來的就馬上翻書,晚上睡覺前一定要在腦海裡放映一遍今天史地政複習的要點,回憶不起來的話,就連忙起床翻開摘抄本到宿舍外的過道去看一看。每天早晨悄悄地起床後,快速地走到3樓教室,很多次卻發現早有同學在看書記單詞了。於是,心裡總是不免有一陣懊惱,我怎麼總是比他們晚呢?然後想著明天一定要早起。可是我第二天早晨一來,還是諶繼紅,斌哥等那幾個"老人"呆坐在教室學習。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地流逝。恍惚篩考剛剛結束,正式高考"倏地"一下就來了。7月6日上午我們上完中學的最後一課;下午,袁老師帶我們去縣二中的考點看了考場。在大老遠處,我們就看到了二中校門的上方懸掛著的巨大的紅底白字的橫幅,寫著"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時刻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挑選!"。臨別前,袁老師又反覆叮囑我們明天不要緊張,別遲到等等,還說,"如果你們想刺激一下記憶力的話,今晚早點睡覺,今晚和明天可以吃一個半生半熟的荷包雞蛋!"
晚餐,我真的就要媽媽做了半生不熟的荷包蛋,我媽說這叫"落水鬼蛋"。飯後,我翻了翻語文書,但是根本無法靜下心來,一是因為語文我比較自信,覺得語文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二是因為我心裡總不寧靜,想著如果語文考得不好會怎樣,又想著如果考上了大學又會怎樣之類,就這樣,一直挨到10點半才上床。結果整個晚上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直到天快亮時才眯了一會。6點多一點就被我家的古懂--鬧鐘(我大哥1967年在長沙買的"紅鑽"牌鬧鐘)鬧醒。吃了早餐(照例有"落水鬼蛋"),我匆忙趕到考場,考場的過道幾乎擠滿了考生。
✤
走進考場,我打開試卷一看,很多題目沒有把握,心裡立馬就"噗通""噗通"地響個不停。其中有一道閱讀理解題和詩歌分類的文學常識題是我平時根本沒見過的。記得閱讀題考的是摩爾根的《古代社會》的節選,我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完成的;另外,因為這道閱讀題耽誤了我不少時間,作文也寫得十分倉促。作文題是根據提示向《光明日報》報社寫一封信,反映你家鄉環境被汙染的情況。最低要求800字,書信體格式。我寫作文時,只剩下18分鐘了,根本來不及構思,提筆就寫,當時因為我二哥在益陽市技工學校讀書,我平時代母親寫過幾次家信;另外,我們家旁邊有一家礬礦企業,平時就弄得我們周邊草木不生,烏煙瘴氣,這正好有東西可寫,寫完後,離考試結束還有3分鐘。因為我想要確保古文部分不能丟分,於是匆匆地檢查了一下古文部分的試題,鈴聲就響了。走出考場,我當時真是欲哭無淚,心情十分沉重,心想:我的語文,"最拿手的" 語文肯定完蛋了!但我又是多麼的不甘心啊!
回到家,我媽見我臉色鐵青,也沒敢問我,只是招呼我吃飯,讓我趕快睡一會。下午考歷史,我反覆提示自己不能因為語文而影響了歷史考試。還好,歷史發揮比較平穩。心情稍微好了一點。第二天上午考數學,我也沒有多想,只是想不要像語文那樣潰敗就可以了。我從頭到尾把會做的題目匆匆做完,一看,還有四道題60分不會做。一道是解析幾何,一道是代數方程題,還有兩道什麼求證題。這時我心裡同考語文一樣著急,我想如果數學考砸了,那就真的完蛋了,不能啊!冷靜了一下,我又集中精力去思考那道解析幾何和代數方程題,反覆畫圖,添加輔助線,哎!終於把它們拿下了!
當時因為我能夠完全肯定我的解答是對的,所以特別激動。再加上我對數學的期望本來不高,只求及格即可,現在居然有把握得到90分,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因此,我對下午的政治充滿了信心。政治大體上是可以的,但是有一道論述題讓我刻骨銘心,要求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相關原理來分析"勿以惡小為之,物以善小而不為"。我因為似曾讀過這句話,當時沒有寫出這是劉備的話而懊惱不已,後來才知道這不是關鍵得分點。第二天可以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語文損失了,數學彌補了。因此,回到家裡我似乎和昨天判若兩人。
第三天,上午考地理,下午考英語,這都是我最喜歡也是最拿手的。地理考試前,我記得我看到的北鬥七星圖和小天鵝星座圖,在考試中居然出現了,也就是說臨時抱佛腳也搶回了5分填圖題。這意外的收穫讓我高興了好幾年!還有一道12分的題是假設一艘貨輪從中國泉州港出發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港,請你寫出沿途必經的海洋,海峽和港口城市之類等。我因為複習地理時就喜歡看地圖,這樣的題簡直就是送分給我,因此很輕鬆地就拿下了。
下午的英語,我感覺是所有科目中考得最順利的。因為本來我的英語成績就很好,再加之篩考之後的這一個多月我又做了一本xx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考英語試題集》(其中共有30套歷屆和模擬試卷);另外英語老師李自民老師平時對我關愛有加,讓我平時也格外喜歡學習英語,心想只有以優異的成績才能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待。因此,我除了做完試卷100分題之外,另外的附加題--10分的完型填空,全部在80分鐘內搞定。這時離考試結束還有整整40分鐘。於是我又反覆檢查,力求滿分。最後英語成績的確是我所有科目中最高的,98分,再加上附加題9分,總計107分(我因為報考的是外語和文科類,附加題的分數只在外語招生時才有效)。
高考結束後的一個星期,成績公布了,我是475分,斌哥502分。其他同學則沒有上錄取分數線,包括我最羨慕、最嫉妒的諶繼紅同學。最後,全校文科班只有斌哥和我考上了當時被稱為"象牙塔"的大學;理科班也只有兩個上了錄取線。
這些往事對我來說永遠是那麼記憶猶新,歷歷在目。那位堅持復讀5次的老"斌哥",那位永遠刻苦學習但似乎總是運氣不佳的諶繼紅同學,對我耳提面命的語文老師袁尚致老師,對我如兄弟般關愛的英語老師李自明老師,上課總是條理清晰而又充滿儒雅氣質的數學老師譚建業老師,每天早晨學校播放的那些歌曲,特別是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以及謝莉斯和王潔實的男女二重唱《校園的早晨》,每次一聽到都會讓我激動不已……這一切都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腦海,成了我一生的財富!對我來說,高考不僅改變了我的命運,更可貴的是提升了我的自信心,培養了我的拼搏精神!現在,回想起來,千頭萬緒……我不得不說:"感謝那個時代!"
補註:
1.諶繼紅經過2次復讀後,終於考上了一所中專院校。
2.我記得那本英語習題集是廣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為了避廣告之嫌,故隱去。
作者簡介
鄧文生,1967年出生,湖南安化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2007~2008年美國哈丁大學高訪。
更多恢復高考四十年主題徵文
層層選拔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參加了1977年高考
那年高考
「要真能考上,我手板心煎魚捧給你吃!」
再見了,我的大學!我還會回來!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已啟程
那年,我不顧新婚妻子,毅然決然奔赴考場
責編:蒙蒙
本文版權歸屬有故事的人,轉載請與後臺聯繫
閱讀更多故事,請關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人都有故事
有 | 故 | 事 | 的 | 人
投稿郵箱:istory2016@163.com
合作郵箱:story@ifeng.com
主編:嚴彬(微信 larf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