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從小就受到各種各樣關於「孝道」的教育。我們如今早已長大成人,雖然曾經無數個老師教育過我們長大以後要孝順老人,但今天的我們談到孝順父母時,是否真的能夠問心無愧。每個人對於盡孝的方式不盡相同,有能力的人在物質方面盡力滿足父母,沒能力的人在精神方面盡力滿足父母,但其實父母什麼都不缺,他們缺的只是孩子們的問候和看望。
總有人在談到孝順父母時是這樣回答的:「等我有了錢,我就帶著父母去世界各地看看,讓他們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讓他們感受一下國外的風土人情」。也有人是這樣想的:「等我成功了,我就給爸爸媽媽很多的錢,每天讓他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再也不必為了節儉而虧待自己」。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以上兩種想法,因為在很多人眼中,孝順父母就是要等到成功後讓父母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其實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可以等,但是父母還能再等多久?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他們懂得孝道,但對於孝順父母更多的是採取一種「拖延」的方式。成年人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每天都要承受很大的壓力,而父母還可以再等等,等到他們成功了以後再盡孝。但其實父母缺的不是子女的錢,而是子女的關心,在父母親的眼中,問候遠比金錢重要得多。父母那一輩經歷了太多的滄桑,他們早已將金錢看淡,他們深知自己的人生已經將近圓滿,只是希望兒女能再多回家看看而已。
人們對於一件事的看法會隨著閱歷的增長而變化,對於孝順這件事也一樣,我們隨機詢問了三個年齡段的人,問了他們平時是如何孝順父母的。
20歲的年輕人
小張是一名大學生,他的父母一起經營著一家豆腐坊,雖然很辛苦,但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家庭。小張在班級裡的成績一般,平時喜歡打遊戲,生活節奏和很多的在校學生一樣。當談到平時是怎麼孝順父母時,他是這樣跟我們說的:「孝順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我的父母今年才48歲,還很年輕,所以我覺得孝順父母這個問題我還涉及不到,因為他們還沒老」。聽到小張的回答我們很詫異,但仔細想想似乎這個孩子想法代表著大多數年輕人的想法,在年輕人的眼中父母並未老去,所以在他們眼中暫時還不需要盡孝。
情感小結:孝順不是一句口號,很多人都知道孝順是我們應該做的,但請不要光說不做。生活不易,雖然每個父母都會望子成龍,但他們的願望並不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有多少錢,他們希望的是孩子將來生活得容易一些,這樣做父母的才會放心。孝順父母和年紀無關,不要拿父母還年輕當做藉口,他們其實一直在加速的老去只是粗心的孩子們沒有發現。
40歲的中年人
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每個月收入穩定,家庭也很幸福,但段先生並不對此滿足,在他看來,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更上一層樓,但當我們問他關於孝順父母時,他卻這樣說:「在這方面我有點自私,我的父母都是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也夠花,因此我以為他們用不著我盡什麼孝心,加上我的工作非常忙,生活的壓力也很大,所以對於盡孝這方面一直虧欠得太多。雖然我在事業上還算成功,但我也想再努力工作攀登到更高的層次上,那個時候可以給父母更好的生活」。
情感小結:孝順對於中年人來說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個時候的父母大都已經退休在家,甚至有些已經成了單親。這個時候的父母是最需要陪伴的,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他們早已不再追求物質生活,他們只希望能夠每天都見到孩子。雖然人到中年壓力是最大的,但請無論如何都要擠出時間來看望父母,或者是打一通電話就好,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你很好。
60歲的老年人
60歲的人對於孝順這個詞是感觸最深的,因為他們的父母或已不在人世或已經年邁。宋大爺今年剛剛退休在家,當問到孝順父母這個問題時,他的眼睛裡泛了淚花:「我也是為人父母,將心比心,我希望孩子如何對待我,我的父母就希望我如何對待他們,我的老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如今只剩母親了,前幾年我接她到家裡來住,但她已經行動不便了,甚至還會尿床,像個小孩子一樣。當我想要盡孝的時候我才發現已經晚了,我不知道還能伺候母親幾年,但這段時間我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
情感小結:我們都知道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道理,所以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父母總有老去的那一天,請不要嫌棄他們,就像我們小時候他們也不曾嫌棄我們一樣。老人總是像小孩子一樣,不懂的事情太多,好奇的事情太多,請留足夠的耐心給他們。
情感總結: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們不曾虧欠他們什麼,而在孩子的眼中永遠都虧欠父母。因為從出生的一刻起,父母就會將自己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用在孩子們的身上,這就是愛。但是想想我們在給父母買東西的時候是否覺得差不多就行,或者是他們沒必要用好東西。比起來父母為我們做的,我們能回報給他們的實在是太少。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所以請同樣回報給他們最無私的愛。
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該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給予我們最無私的愛,給予我們最好的生活。他們終究會老去,餘生請多關注他們一些,對於你來說他們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對於他們來說,你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