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我們該怎麼做才不會覺得虧欠他們?看看過來人的做法

2020-12-22 蛋總情感小窩

導語: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從小就受到各種各樣關於「孝道」的教育。我們如今早已長大成人,雖然曾經無數個老師教育過我們長大以後要孝順老人,但今天的我們談到孝順父母時,是否真的能夠問心無愧。每個人對於盡孝的方式不盡相同,有能力的人在物質方面盡力滿足父母,沒能力的人在精神方面盡力滿足父母,但其實父母什麼都不缺,他們缺的只是孩子們的問候和看望。

總有人在談到孝順父母時是這樣回答的:「等我有了錢,我就帶著父母去世界各地看看,讓他們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讓他們感受一下國外的風土人情」。也有人是這樣想的:「等我成功了,我就給爸爸媽媽很多的錢,每天讓他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再也不必為了節儉而虧待自己」。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以上兩種想法,因為在很多人眼中,孝順父母就是要等到成功後讓父母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其實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可以等,但是父母還能再等多久?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他們懂得孝道,但對於孝順父母更多的是採取一種「拖延」的方式。成年人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每天都要承受很大的壓力,而父母還可以再等等,等到他們成功了以後再盡孝。但其實父母缺的不是子女的錢,而是子女的關心,在父母親的眼中,問候遠比金錢重要得多。父母那一輩經歷了太多的滄桑,他們早已將金錢看淡,他們深知自己的人生已經將近圓滿,只是希望兒女能再多回家看看而已。

人們對於一件事的看法會隨著閱歷的增長而變化,對於孝順這件事也一樣,我們隨機詢問了三個年齡段的人,問了他們平時是如何孝順父母的。

20歲的年輕人

小張是一名大學生,他的父母一起經營著一家豆腐坊,雖然很辛苦,但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家庭。小張在班級裡的成績一般,平時喜歡打遊戲,生活節奏和很多的在校學生一樣。當談到平時是怎麼孝順父母時,他是這樣跟我們說的:「孝順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我的父母今年才48歲,還很年輕,所以我覺得孝順父母這個問題我還涉及不到,因為他們還沒老」。聽到小張的回答我們很詫異,但仔細想想似乎這個孩子想法代表著大多數年輕人的想法,在年輕人的眼中父母並未老去,所以在他們眼中暫時還不需要盡孝。

情感小結:孝順不是一句口號,很多人都知道孝順是我們應該做的,但請不要光說不做。生活不易,雖然每個父母都會望子成龍,但他們的願望並不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有多少錢,他們希望的是孩子將來生活得容易一些,這樣做父母的才會放心。孝順父母和年紀無關,不要拿父母還年輕當做藉口,他們其實一直在加速的老去只是粗心的孩子們沒有發現。

40歲的中年人

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每個月收入穩定,家庭也很幸福,但段先生並不對此滿足,在他看來,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更上一層樓,但當我們問他關於孝順父母時,他卻這樣說:「在這方面我有點自私,我的父母都是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也夠花,因此我以為他們用不著我盡什麼孝心,加上我的工作非常忙,生活的壓力也很大,所以對於盡孝這方面一直虧欠得太多。雖然我在事業上還算成功,但我也想再努力工作攀登到更高的層次上,那個時候可以給父母更好的生活」。

情感小結:孝順對於中年人來說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個時候的父母大都已經退休在家,甚至有些已經成了單親。這個時候的父母是最需要陪伴的,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他們早已不再追求物質生活,他們只希望能夠每天都見到孩子。雖然人到中年壓力是最大的,但請無論如何都要擠出時間來看望父母,或者是打一通電話就好,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你很好。

60歲的老年人

60歲的人對於孝順這個詞是感觸最深的,因為他們的父母或已不在人世或已經年邁。宋大爺今年剛剛退休在家,當問到孝順父母這個問題時,他的眼睛裡泛了淚花:「我也是為人父母,將心比心,我希望孩子如何對待我,我的父母就希望我如何對待他們,我的老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如今只剩母親了,前幾年我接她到家裡來住,但她已經行動不便了,甚至還會尿床,像個小孩子一樣。當我想要盡孝的時候我才發現已經晚了,我不知道還能伺候母親幾年,但這段時間我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

情感小結:我們都知道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道理,所以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父母總有老去的那一天,請不要嫌棄他們,就像我們小時候他們也不曾嫌棄我們一樣。老人總是像小孩子一樣,不懂的事情太多,好奇的事情太多,請留足夠的耐心給他們。

情感總結: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們不曾虧欠他們什麼,而在孩子的眼中永遠都虧欠父母。因為從出生的一刻起,父母就會將自己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用在孩子們的身上,這就是愛。但是想想我們在給父母買東西的時候是否覺得差不多就行,或者是他們沒必要用好東西。比起來父母為我們做的,我們能回報給他們的實在是太少。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所以請同樣回報給他們最無私的愛。

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該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給予我們最無私的愛,給予我們最好的生活。他們終究會老去,餘生請多關注他們一些,對於你來說他們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對於他們來說,你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相關焦點

  • 不要一直用虧欠的方式,回報我們的父母
    孝順父輩、贍養父母,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之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做的事情;百善孝為先,可是一到我們的現實生活裡,這一切就沒那麼簡單了。想要孝敬父母的心,隔著很多我們自己都控制不了的因素;有很多原因,主觀或者客觀,都會導致一些我們最初不想看到的局面。
  • 年紀越大,越覺得虧欠父母越多
    每每這個時候,父母總會準備很多好吃的,恨不得把家裡有的,但凡是可以吃的,都強塞給你,哪怕你覺得用不到,或者沒必要。年少的時候,會跟父母理論,最後只是精挑細選幾件,象徵性地拿上,可越到後來,越覺得不必說,也不必挑,那都是父母精心準備的一份厚愛,最好是統統收入囊中,這樣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安慰。
  • 怎樣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能等,再遠也常回家看看!
    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當父母還在,我們這些遠在他鄉的兒女,要每年回家看看父母,盡一份孝心!父親去世早!自從兒子兩歲半以後,我們全家每年放暑假都回去看看媽媽。每年快放暑假時,媽媽都翻著日曆盼著我們回去。
  • 父母越覺得虧欠,孩子越索取,這種「虧欠」太危險了!
    父母越覺得虧欠,孩子越索取,這種「虧欠」太危險了!虧欠這個詞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是不存在的,作為家長只要做好自己,不能有這種想法。收到一位讀者媽媽的來信,一個三個月寶寶的媽媽,她在信中談到:自己身體虛弱,生產完後盡力補身體,奶水依然很少,寶寶剛滿月就斷了奶。
  • 對父母,我們總有太多的虧欠!
    對父母,我們總有太多的虧欠,我們總以自己忙為理由不去探望他們,或者總以自己負擔重向他們索求,從來沒有想到他們的不易。兒女們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認為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知道他們所付出的心血,他們的累,他們的痛,我們卻從不體會。
  • 牧者感悟丨餘下的光陰,別對父母留下太多虧欠……
    臨近中年,我忽然覺得,只要父母在,我就還是個孩子。記得小的時候逢年過節,總會陪著母親走十幾裡山路去奶奶家,去的時候總會提著很多好吃的,只是離開的時候每次都是空著肚子,因為父親和奶奶的關係並不好。但母親總是說一句話:「老人無論做什麼,她都是老人,我們就該尊敬」。
  • 男人有了「婚外情」後,會覺得虧欠妻子嗎?他們的回答很現實
    圖片來自網絡忠誠這兩個字,小編認為不管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實用,但是我們用得最多的是在婚姻上,你對我的婚姻是否忠誠,如果已經出現裂痕了,該怎麼去修補,該怎麼來讓這支離破碎的感情修補好了,為什麼會犯下這樣的錯誤了,總是每個人說出不同理由,那麼,有些男人有了「婚外情」後,會覺得虧欠妻子嗎?
  • 因孝順父母而累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兩個過來人說了心裡話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兩個過來人的心裡話。 記得聽過一句話:父母在的時候,我們尚且還有來處,父母走後,我們就只剩歸途了。 對此,我深以為然,我覺得父母還在的時候,我們要好好珍惜,要儘可能的多陪陪他們,多照顧他們,不然等到父母走了之後,我們想對他們好也沒用了。 如果要問我,因為孝順父母而累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
  • 網貸逾期之後,該不該讓家裡人幫忙借錢還貸?來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對於放貸機構來說,網貸是他們謀取暴利的工具,但對網貸借款人來說,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跌入負債纍纍的深淵。今天想和大家來聊一個關於網貸的話題,網貸逾期之後,該不該讓家裡人幫忙借錢還貸?我們先來看看一些經歷過網貸逾期、遭遇過暴力催收的過來人的一些看法。在某個網貸抱團取暖群裡,有人拋出這個話題之後,群友們都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 當要孝敬父母
    就是告訴我們要竭盡全力去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僅僅只體現在金錢和物質上,主要是體現在心靈的安慰和精神上寄託。我國的空巢老人特別多,他們大多數為了兒女多賺點錢,或不打擾年輕人的生活而選擇了獨居。正如歌中所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幫爸媽洗洗筷子、刷刷碗——」我們來回到聖經,查考經文:「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 百善孝為先,電影《有家》的孝道文化傳承: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
    父母既有養育之恩,又有教誨之德,為人子女,應該學會感恩。每一個人都會老去,當父母進入垂老之年,飽受孤獨和病痛折磨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在他們身邊。細心照料、給予親情關懷,讓他們的人生不再有缺憾。天下最不能等的事莫過於孝敬父母了,表達孝義,從陪伴開始做起。
  • 那些「996」的父母,虧欠孩子太多,國外的做法值得學習
    但是也有一些人可以接受這樣的工作模式,雖然很辛苦,但是覺得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可是這些人卻忽略了自己996的工作模式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1、不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在童年時期,每天都希望父母能夠陪著自己,哪怕只是看看書、講講故事也行,父母這樣做會讓孩子特別有安全感,但父母如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面,就無法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 我是遠嫁,父母參加婚禮的路費該男方出嗎?3個過來人說了大實話
    女方父母參加男方這邊的婚禮,費用該男方出嗎?我們來看看過來人怎麼說。王先生:結婚這一天,按照傳統習慣,男方都會安排專車接送女方的貴賓,所有開支均由男方負責,這是體現男方會做事的表現。讓女方父母、親戚留下好印象,也是讓女方家人、親戚放心,嫁到這裡,不會虧待她的,同時也是在當地留一個好名聲。因此,遠嫁女結婚,女方父母參加婚禮來往車費應由男方負擔,這是不用提醒的,是男方的自覺行為,別因為一點兒小錢,掉了身份。
  • 孝敬父母,不留遺憾
    孝敬父母不留遺憾記得前年夏天的一個早上,我剛剛睜開朦朧的眼睛,就聽到手機鈴聲響起了,是母親打來的,我心裡一抖,有種不安的感覺,因為沒有特殊情況之下,母親從來不會這麼早給我打電話。孝敬父母,不再給自己找拖延的理由不經意間的抬頭,看到了媽媽的頭髮想暈染了一樣,好多銀絲,媽媽老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試問自己,是去年?還是前年?自己有多久沒有仔細的看看父母了。愧疚的心情佔據了內心。
  • 洪管家「孝」文化|今天聊孝敬父母,我們能做些什麼?
    當然今天的主題不是去評定好人與壞人的標準,而是參照《論語》,以孔夫子為榜樣,挑幾句他老人家講的關於「孝」的話題,然後對照一下,現在的我們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又該如何去盡孝?【第一句】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 孩子工作後,需要給孝敬父母的錢嗎?為什麼?
    導語:孩子工作後,需要給孝敬父母的錢嗎?有人認為應該給,因為父母養育孩子成人不容易;有些人覺得不必要,認為父母如果太算計錢,會傷害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個非常現實的案例。01 案例一:剛參加工作,父母就問我要錢,我現在的壓力好大呀!
  • 父母的付出,別讓孩子覺得虧欠
    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是最純潔的,對孩子的付出也是最無私的。但很多父母對孩子的付出雖不求回報,卻求感恩,總希望孩子能充分感知到父母的付出。其實,父母有這種想法是不妥的。一旦父母對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犧牲感」,就會覺得自己十分不易十分偉大,潛意識裡認為孩子虧欠了自己。當這種感覺傳達給孩子,孩子隨之產生的就是負疚感、以及安全感的嚴重缺失。比如:去遊樂園玩——別人家的孩子是捨不得來這麼貴的地方玩。吃一頓肯德基——這頓飯得花我多少工資。買一個玩具——為了你這個玩具爸爸媽媽想要的什麼什麼就不能買了。
  • 孝敬父母,教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回到家卻對父母卻頤指氣使,這樣的教養,那是不如狗的教養,那是下三濫的教養。父母和孩子能有一世的緣分,那是多麼不容易,是應該相親相愛渡過一生的,不是用來仇恨的、對立的。孝敬父母,才是做人處世的最好教養。孩子就是他們一生最大的牽絆,最大的牽掛,他們不問自己好不好,卻時刻記掛孩子的一切。這是人這一生沒大的恩情,是再沒有可比擬的。父母不是完美的,他們會有這樣那樣的不盡人意,但他們生養了你,這是一世也報不完的恩德,孝敬父母是最好的教養,也是人活一世最好的修行。
  • 佛說,父母是兩尊佛,我們該好好地對待他們
    有關母親的記憶就在每天的生活裡,母親可能是最能夠推辭的人,每次給她買東西,她不是顯貴,就是覺得自己不合適,可是,每到一買東西給她吃給她穿,她就高興的和阿姨們分享,這是女兒給我買的。是的,就連我們都知道的,佛教的《善生經》中也說:「凡有所為,先白父母。」凡是想要做的事情,首先應呈白父母,看能不能做。
  • 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我們要好好孝敬父母
    首先我們要孝敬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和生存的希望。父母用心良苦把我們扶養成人,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遠在他鄉的我們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通過電話,微信,視頻問候自己的父母,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如何,讓他們不要太擔心自己在外頭的生活……我們有時候在外頭受委屈了,家是永遠的港灣。把所以不快樂的事情可以跟父母傾訴,他們就是自己的保護傘。因為父母就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不管你受多大的委屈,永遠都是最忠實的聆聽者,為你排憂解難,讓你那幼小的心靈不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