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孩子是父母行為的一面鏡子,當孩子的行為舉止講文明、懂禮貌。就可以看出其父母的內涵與修養;但是如果孩子性格刁蠻任性、舉止粗魯無禮,也和父母的不合理教育脫不開關係的。有時孩子的禮節修養甚至可以從吃飯這樣的小事上看出。
前幾天一個親戚的辦結婚酒席,在在這樣喜慶的日子裡,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前來祝賀。一個遠房的阿姨也帶著自己的7歲兒子前來吃喜酒。酒席上多數都是年齡比較大的長輩,看見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每個人都十分喜愛。
但是當各種菜餚端上桌時,本來面對長輩很羞澀的男孩竟第一個拿起了筷子吃了起來。長輩們想:可能是孩子在家裡人少的時候先吃飯已經習慣了,便也沒有太在意。可是這個小男孩吃著吃著就把盤子裡的每道菜都挑了一遍,把他不愛吃的菜都挑到一旁,只留下自己愛吃的食物;不一會整個桌子上的菜被他翻的一片狼藉。終於有人對小男孩的行為看不下去了,出聲勸阻道:「不要浪費食物,而且還有許多叔叔阿姨沒有吃飯呢;你看,你把餐桌都弄髒了。」
本來是一句正常的勸阻,但小男孩的母親聽到i後卻十分不開心,對著她的兒子「霸氣」地說道:「吃!我出了錢,怎麼吃都可以。桌子上的人一時間都十分尷尬,最後,這桌菜誰也沒有吃。事後當有人再次提起這個小男孩子時大家都說:「連基礎的餐桌禮儀都沒有,家長的教育太失敗了。」
吃飯是每個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需求,雖然發生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但許多家長卻疏忽了對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那麼,家長應怎樣教育孩子有良好的餐桌禮儀呢,下面小編整理出幾天條為為各位家長提供參考:
1、吃飯前要洗手,也要保持面部乾淨
「飯前要洗手」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句話,但是不僅要知道更要做到。小孩子很難有每餐前都去洗手的自覺性,這時就需要父母在一旁的叮囑與監督,讓孩子養成餐前洗手的好習慣。
2、要等長輩先動筷
在古代吃飯時長輩若不動筷小輩們是不能先吃的,而到了現在雖然沒有了那麼嚴格的規矩,但在吃飯時孩子也應該以長輩為先。「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家長應教育孩子吃飯時應該讓長輩先動筷。
3、不要在餐盤中翻來翻去
上文中的小男孩就是不禮貌的翻餐盤的行為惹得大家的反感。中國人用筷子吃飯,當一個人用自己的筷子去翻動公用的食物時不僅不禮貌更不衛生,所以家長應教育孩子不要在餐盤裡翻來翻去。
4、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捂住口鼻
吃飯時全家人都是圍坐在一起的,父母教育孩子當想要打噴嚏時應立即用紙巾捂住口鼻,並側過身體。
5、不要大聲咀嚼或吧唧嘴
家長應教育孩子在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儘量閉著嘴咀嚼食物,這不僅是基礎的餐桌禮儀更是有益孩子的好習慣。
6、對於他人的幫助要表示感謝
當多人一起吃飯時,對別人幫忙遞過來的食物、餐具孩子要懂得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