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奮進、朝氣蓬勃的《英語周報》社領導團隊
山,還是那太行呂梁山;
土,還是那黃河一方土;
報,卻更加意味深長了……
肇始於2009年的一場歷史性的變革,一股重要的力量正在突起:一紙風行1600萬份、「外語傳媒界」的第一品牌《英語周報》在浩浩蕩蕩的文化體制改革隊伍中脫穎而出。這一年,《英語周報》成功實現雙轉軌:運行體制轉軌為企業,內容從教輔類創新為「學案類」,演繹了山西文化產業當中最為華麗的轉身。
這種劇變並非來自於常人了解的外在,而是來自於山西五千年文明的一脈傳承,來自於三晉文化的厚積薄發,來自於一代知識型新晉商的開拓創造。
十年磨劍 風生水起
2004年,《英語周報》風生水起:當年,期發行量衝破1600萬份大關,此後一路高歌,雄踞同類報紙老大地位,成為外語傳媒界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也是在這一年,國家領導人到英語周報社視察,充分肯定了他們的辦報理念和卓越成績。
十年一劍。《英語周報》走過一條不平凡的創業之路。
1983年,山西師範大學誕生了一份英語教輔類報紙,兩年後,經相關部門批准,這份報紙正式更名為《英語周報》。
當年的《英語周報》率先提出了以報紙養科研、以科研促發展的思路,把教師在工作和教學中的難點變成報社為讀者服務的重點,報紙與教學研發相輔相成。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成為許多學生最為看重的教輔材料。
種種原因,上世紀90年代初,創刊10年的《英語周報》開始陷入發展的低谷。1994年,一個叫席玉虎的人臨危受命接過接力棒,開始中國報業的一個傳奇:
在困難面前,報社提出「不等、不靠、不要,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口號,報紙擴版,細分讀者群;靠創新開拓市場,變只注重自辦發行為郵發和自辦發行雙管齊下。
他們秉承「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社訓,培養起幹事業的正氣,把報社的核心競爭力和員工個人遠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從而使這支隊伍煥發出巨大的能量;他們懂得思變,兼顧先進文化發展規律和現代企業運營特點,不斷開闢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整合和擴大了報紙的相關產業,實現了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從1995年起,《英語周報》發行量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長,步入快速發展軌道,在全國建立400餘個發行工作站,發行網絡遍布各個基層縣市,成為中國教輔報刊的領頭雁。
借力轉型 鳳凰涅槃
2004年之後,《英語周報》的發行量依然非常穩定,但是席玉虎一班人卻意識到危機的來臨:越來越多的類型相似、內容類同的刊物出現在全國各地。如何再次變革提上議事日程。
2009年4月,中宣部領導在晉考察期間,對《英語周報》的發展高度關注,並希望做出表率。席玉虎社長表示,報社對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全力配合,將通過建立健全各項企業制度,實現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使用人、用工和分配激勵制度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使報社取得更大的發展。
機會只垂青有準備者,文化體制改革的春風為《英語周報》的變革提供了契機,他們認為改體制更要革新辦報理念,率先從同質化中突出重圍:通過多年積累、踐行的「學案型」報紙的辦報思路呼之欲出。
實際上,《英語周報》作為教學輔導類報紙的科研創新之路伴隨這報紙的發展,從未停歇過。2001年,《英語周報》與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強強聯手,成立了中小學英語教育研究中心,進行英語教學課題研究,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指導學校開展教研工作,先後在全國設立了幾十個「英語教育實驗基地」,大大提高了基層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
與此同時,英語周報社領導班子多年持續引進優秀人才,並且通過不斷培訓和學習,提高編校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和社會使命感。《英語周報》還加強同全國科研、文化、教育機構的聯繫,邀請多名教育界以及國家語委等機構的著名專家和業內人士到報社座談,定期組織編輯學習及參加各種外語教科研會議和培訓。
英語周報社的教科研工作一直走在全行業前面,對於各種教學法的研究使得報紙的編輯工作有了理論上的支持。2006年,《英語周報》教研部承接了福州市教育學院英語科主任何鎡基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實驗成果——「導學——自悟」新課程教學模式推廣實驗工作。本實驗課題自全國範圍內推廣以來,已成功在福建、河北、山東、貴州、黑龍江、重慶、四川、安徽、河南等十餘個省、直轄市建立了實驗基地和實驗學校一百餘所,並引起了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英語教育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視,將其設立為中心重點實驗課題。試驗期間,湧現出一大批教學骨幹,多名教師的論文分別獲國家、省部等較高級別的優質獎項,多所實驗學校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
經過論證,2009年,《英語周報》決定嘗試將這一優秀課改成果移植到《英語周報》(新湘版)上,從而進一步實現了編好「學案型」報紙的辦報理念。
「學案型」報紙的辦報理念,樹立了將《英語周報》打造成「充滿現代氣息的課時化、學案型同步輔導類報紙」的編報目標,即根據教材的教學順序和教學目標,按照內容板塊分課時編寫較高水平的導學方案,通過對教材知識點的分析、總結、歸納,以及結論部分的設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把課堂教學從單純的知識傳授拓展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個性的塑造,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逐漸學會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奧妙與成功的喜悅。這一辦報理念的提出旨在將新課程理念真正落實到報紙欄目的設計和內容的編排中,同時也使得《英語周報》在突破產品同質化的重圍中找到一條出路,引領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學案型」報紙模式旨在通過報紙版面和內容的改革為廣大師生提供符合新課程課堂教學所需的課程資源,將教與學的改革融入一套相對完整、相互配套的欄目中,有效服務於新課程改革;通過學案導學的模式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活動,並幫助教師從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研究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的「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再通過自己的改革實踐去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
求實求新 航母起航
山西十大文化品牌、中國英語學習第一報、全國十大創新傳媒、中國品牌媒體專業報十強、中國十大領軍報業、中國十大周報品牌、影響中國貢獻品牌大獎、影響中國十大行業媒體……
一系列的榮譽將《英語周報》映襯的熠熠生輝。與社長兼總編輯席玉虎交談,恰逢他榮獲新聞出版總署授予的新中國成立60年「中國百名優秀出版企業家」稱號。在他看來,榮譽是前進道路上的鞭策,報社這艘傳媒航船才剛剛起步。他說,27年不懈奮鬥,英語周報人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走出一條具有周報特色、富於周報精神的開拓者之路。今天,英語周報社除太原總部外,還擁有北京、武漢、西安、廣州四個採編部及鄭州、武漢、太原三個物流配送中心,為英語周報社「立足山西、面向全國」的戰略定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在最新出臺的《山西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5)》中,英語周報社在太原高新技術開發區佔地36畝的擴建項目——英語周報社網絡教育傳媒產業基地作為山西省重點扶持建設的15個文化產業項目之一被納入其中。英語周報社融資上市的計劃也已列入議事日程。
展望明天,席玉虎充滿希望地說:「文化體制改革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英語周報社有義務有能力為山西省文化體制改革做出表率。我們會在省委、省政府及山西師範大學的領導下,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成立新的有限責任公司,以誰投資誰受益為原則,解決好產權問題,克服《英語周報》發展的瓶頸,建立健全分配機制、激勵機制,徹底打破論資排輩,給年輕人提供發展的空間,使《英語周報》邁上一個嶄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