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朋友圈評論:「求您別教娃認字了!」,這位家長回懟值得深思

2020-09-03 學歷史的小柚子

寶媽朋友圈評論:「求您別教娃認字了!」,這位家長回懟值得深思

1982年,有名的科學雜誌《自然》上,刊登了心理學家查德·林博士的研究成果:

孩子如果從三歲開始學漢字,智商能達到125-130,如果五歲才開始學,智商能達到110。

前兩天,一位朋友在家裡做客。

這個寶媽朋友平時特別注意孩子的早教,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自己在家帶著孩子認字。

她會在朋友圈記錄寶寶認字的成長過程,結果,一天她翻評論的時候,發現底下有這樣一條: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認字了,成天顯擺,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

她於是就點擊回復道:

「早期的認字對寶寶的識字能力有好處,他明年就要上幼兒園了,到時候還是要學生字的。」

誰知,對方竟然毫不客氣地回:

「將來你家孩子肯定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人!」

當時聽了這件事,我感到非常氣憤,不過冷靜下來一想,這個懟人的家長其實說出了不少家長對寶寶認字的擔憂。

我問她:「那你懟回去了嗎?」

她非常冷靜地回答道:

「我沒有回懟,我只是告訴了她,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了解清楚再下結論。

她是怎麼說的呢?我聽完以後感覺受益匪淺,給大家分享一下。

這位朋友,可能你不了解,其實帶孩子認字這件事情,我並沒有逼迫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我就是用遊戲的方式,把生字加進遊戲裡,讓孩子找不同。令我驚喜的是,寶寶到了4歲,自己就表現出了對生字的興趣,經常自己主動拿著生字卡來找我。

我意識到早期的啟蒙啟發了孩子的興趣,但我沒有莽然地教孩子,而是在帶孩子認字之前,我也去搜索過相關資料,我聽說過,讓孩子認字,可能會讓想像力受限。

這是蒙臺梭利的理念,但是,蒙臺梭利理念還說過另外一句話,這種限制想像力的行為,是有特定條件的。

條件是,如果父母只拿一張漢字卡,自己念一遍,讓孩子念一遍,就會讓孩子限制想像力

所以,所謂的「孩子不愛認字」,或者是「孩子太早認字對想像力有限制」,都是因為方法沒掌握好。

都說孩子要早點讀繪本,繪本是為了開拓孩子的想像力

歸根結底是要讓孩子慢慢養成「閱讀習慣」,認字,是閱讀的根本啊!

3~5歲,是孩子的圖形敏感期,對圖形的形狀知覺,擁有突出的自然記憶能力和整體模式識別能力。而漢字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它是由音、形、意高度融合的文字,是「復腦型」文字,由音碼、形碼、意碼在大腦左、右半球共同起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自己帶孩子買識字書,為什麼我要自己帶孩子認字。

這一席話下來,有理有據,擲地有聲,對方聽了啞口無言,竟開始向她請教教育孩子的方法了,兩人還成了私下的好友。

海清曾在微博中提到過她和兒子的這樣一組對話:

網友紛紛評論:這麼小就這麼自律,長大了還得了。

在這樣的「神仙孩子」背後,是海清從小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這才讓孩子的自律形成了一種習慣。

除了明星以外,很多學霸也都是早早識字

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楊振寧,曾經就採訪中提到了4歲時母親教他漢字,用了一年時間他就學了3000多個,他坦言,這是母親給他積累的巨大財富!

別管是清華才女武亦姝、還是理科狀元張聖一、還是廣西狀元楊晨煜,他們幾乎都是在幼兒園階段就能夠自主看書

在張聖一上幼兒園時,他的母親就有意識地領著他去新華書店讀書。當同齡的孩子都在沉迷於卡通動畫、模型玩具的喜悅中時,小聖一已經開始讀繪本與故事書了。

在四歲時,他便能夠寫出頗具模樣的詩句,讀小學時已經看完了四大名著與四書,中學時代更是飽覽中外名著,不斷提升著閱讀的深度。

在這件事上,如果你翻一翻相關話題的評論區,你就會發現家長們眾說紛紜。

有的表示,自己認識的孩子認字根本不困難,特別愛學。

有的表示,讓寶寶認字,比登天還難,就是哭鬧。

可見,方法不對,孩子學習效果的區別有多大!

在她的推薦下,我也去看了看這部《0-6歲智靈童寶寶識字卡 象形有圖識字卡片》

實不相瞞,我之前也在網上找過不少關於識字的書籍或者工具,但是我發現這套卡片很特別,作為一個大人,都感覺很有興趣。

正如前文所講,這段時期,寶寶對圖形更加敏感。

而這套識字卡就是利用趣味的象形文字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左右腦是一起開發的,消除了我的很多顧慮。

我看完之後不禁感慨,現在的幼兒讀物真是越來越高級了,我挺希望多出一些這樣的產品,能讓我省不少力。

除此之外這個還設計了打孔,可以用線繩將幾張卡片穿在一起組成一本小書,隨身攜帶,隨時幫助孩子識字。

這套識字卡一共有504張,夠孩子學一陣子,適用於0-8歲的孩子。原價是68元,現價是45.8元,一個字也就9分錢,9分錢就能讓孩子學會一個字,這也太划算了

我已經入手了一套,很期待寶寶的改變,大家如果感興趣,也可以按下面的方式點我的主頁,進去就能了解。


相關焦點

  • 這位媽媽的回懟,值得家長深思
    但是到了二寶就不同了,這兩年家長特別重視早期教育,光是早教的溝通群我就加了五六個。前幾天, 兩位寶媽就在群裡就是否教孩子識字這個問題,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 很多寶媽都表示這孩子可真聰明,結果蹦出一個寶媽張口來了一句: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除了能顯擺以外,對娃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將來你家孩子肯定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人兒」!
  • 一位寶媽的回懟,值得父母一看
    結果這引起了另一位寶媽的不滿張嘴就來了一句:「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會害了你家娃」。群裡七嘴八舌地開始問道,為什麼會害娃呢?這位不滿的寶媽就說到了,一位美國母親把幼兒園告上法庭的事兒。
  • 一位寶媽的回懟,建議父母看一看
    結果這引起了另一位寶媽的不滿張嘴就來了一句:「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會害了你家娃」。群裡七嘴八舌地開始問道,為什麼會害娃呢?這位不滿的寶媽就說到了,一位美國母親把幼兒園告上法庭的事兒。原因是幼兒園教會孩子認識了字母「o」,而這位母親也勝訴了,具體事件看下圖。
  • 孕婦坐公交偶遇老人,「慘遭讓座」,00後的一句回懟讓老人深思
    很多寶媽在懷孕的時候正是身體脆弱的時候,一舉一動都要注意。每個寶媽為了避免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與他們對話的時候都會很謙讓,尤其是當自己獨自一個人出門的時候,都會選擇人少的交通工具。孕婦坐公交偶遇老人,「慘遭讓座」,00後的一句回懟讓老人深思這個視頻是這麼說的,孕婦因為老公太忙就獨自一人坐公交去醫院檢查,剛上車5分鐘的時候就看見有個空座,然後就坐下了,這個時候在我後面有一個老人也上車了,然後幾個老人就習慣性的站在我的旁邊,看見這個老人,孕婦本想讓座,可是剛內心有這種想法,這位老人就大聲的咳嗽而且嘴裡還念叨著
  • 寶媽刷屏式曬娃被懟:你家孩子不是誰都喜歡,評論出現兩極分化
    但是對於有孩子的媽媽來說,似乎做了媽媽之後,朋友圈就成了娃的專屬領域,寶媽的朋友圈就被孩子的成長點滴佔滿了,可是這種情況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你家孩子並不是誰都喜歡」,寶媽朋友圈刷屏式曬娃被懟孫女士是一名全職寶媽,有了娃之後,就辭了職,專門在家帶起了孩子,自己的生活裡更是覺得一切重心都是孩子。
  • 一位寶媽霸氣回懟,父母值得深思
    各種問題還得家長很慌張,上了學的家長有家長群,學齡前的孩子家長有寶媽群,而這個「寶媽群」就是讓這些新手媽媽最慌張焦慮的地方。比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認字?一個當了8年的教師媽媽,經常會在群裡給我們分享育兒方法,交流經驗心得,昨晚她在群裡發給孩子的短視頻,5歲的孩子認識了1000多字,在群裡引起一篇譁然,太厲害了,正當大家讚嘆的時候,一個寶媽說:「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會害了你家娃。
  • 寶媽一天三遍曬娃,刷屏朋友圈,前同事怒懟:醜成那樣,還天天曬
    寶媽曬娃刷屏朋友圈,前同事受不了怒懟前段時間,一位寶媽在網上曬出一張截圖,截圖的內容是寶媽前同事發的朋友圈,上面寫著「醜成那樣還天天曬」。雖然這位寶媽覺得和別人分享寶寶的可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對有她能看到她朋友圈的人來說,事情未必是這樣。就在最近一次發朋友圈的時候,寶媽收到前同事的評論,評論內容大概就是怒懟寶媽一天到晚曬娃,已經影響到別人了。
  • 「你家孩子並不好看」,寶媽朋友圈瘋狂曬娃,遭到前同事怒懟
    當孩子出生之後,家長便會將生活的重心都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作為父母愛的結晶,可以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因為現在家裡面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大人們也會特別寵家裡的孩子。有些寶媽在孩子出生之後便當起了全職媽媽,每天主要就是在家裡面照顧年幼的孩子,還有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生活上基本沒有什麼太多的娛樂,照顧孩子就會花她們很長的時間。
  • 醜成那樣,還有臉天天曬朋友圈?寶媽高頻率曬娃被怒懟
    寶媽刷屏式曬娃被怒懟曉月是一個新晉媽媽,自從孩子出生後,她非常開心,平日裡最大的樂趣就是將寶寶生活的各種瞬間記錄下來,於是她總會在朋友圈曬娃。可是曉月曬娃的頻率實在太高,一天朋友圈發上十來條,她自己不覺得有什麼不當,卻給別人帶來相當大的困擾。有一天,曉月照常將兒子可愛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但是沒想到突然一個前同事突然在下方評論,他寫道:「孩子長得這麼醜,天天曬有意思?真不知道怎麼好意思發出來」。曉月很生氣,準備找那個同事理論,結果卻發現對方很快將她拉黑,這讓曉月憋一肚子氣沒處撒,懊惱的夠嗆。
  • 寶媽朋友圈刷屏曬娃,朋友怒懟「你家娃並不好看」,曬娃要適度
    網絡發達以後,不少寶媽都熱衷於在朋友圈曬娃,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獲得了十分珍貴的寶藏,迫不及待地想要呼喚大家來分享喜悅。寶媽朋友圈刷屏曬娃,朋友怒懟&34;小趙就是一位剛&34;三個月的寶媽,喜得愛子的她內心十分愉悅,感慨也變得多了起來。
  • 寶媽稱孩子假期做400套試卷很有成就感,傅首爾回懟:你瘋了嗎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最經常說的話就是:「不寫完作業,不準玩玩具!不寫完作業,不準看電視!不寫完作業,不準出去玩!不寫完作業,不準睡覺!
  • 「你家孩子不是誰都喜歡」,寶媽朋友圈刷屏曬娃,遭到同學怒懟
    導讀:「你家孩子不是誰都喜歡」,寶媽朋友圈刷屏曬娃,遭到同學怒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家孩子不是誰都喜歡」,寶媽朋友圈刷屏曬娃,遭到同學怒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媽「刷屏式」曬娃承包朋友圈,遭怒懟:不是誰都喜歡你家孩子
    對於年輕的寶媽們來說,朋友圈無疑成了分享孩子日常的主要平臺,一些寶媽們更是熱衷於在朋友圈裡刷屏式「曬娃」。但許多寶媽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如此刷屏式的曬娃不僅容易影響朋友圈中其他朋友的正常體驗,還可能會洩露孩子的信息,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可預知的危險。這不,最近就有一位寶媽因為瘋狂曬娃,而遇到了一些煩心事。
  • 孕婦坐公交「強讓」小姑娘讓座,媽媽的「回懟」,值得孕婦深思
    孕婦坐公交「強讓」小姑娘讓座,媽媽的「回懟」,值得孕婦深思前幾天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因為爸爸沒有時間,我們就去擠的公交車。對於這種人,家長要教會孩子有一雙辨別是非的眼睛,畢竟家長不能一直待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去辨別是非。
  • 「不是誰都愛看你家娃」,寶媽朋友圈刷屏式曬娃被懟,網友:同感
    其實朋友圈的到來也為我們帶了方便,尤其是很多寶媽們通過在朋友圈分享日常帶娃的經驗,大家相互評論,一起交流,不過分享萌娃趣事雖是件好事,但是過分頻繁就不好了,不僅會洩露寶寶的信息,還可能還遭到朋友們的反感
  • 「不是誰都愛看你家娃」,寶媽朋友圈刷屏式曬娃被懟,網友:同感
    其實朋友圈的到來也為我們帶了方便,尤其是很多寶媽們通過在朋友圈分享日常帶娃的經驗,大家相互評論,一起交流,不過分享萌娃趣事雖是件好事,但是過分頻繁就不好了,不僅會洩露寶寶的信息,還可能還遭到朋友們的反感,就像下面這個寶媽,就因為瘋狂曬娃被懟,得不償失。
  • 「又不是你打掃」,公共場合男童地上亂畫被阻止,寶媽回懟惹人厭
    導讀:「又不是你打掃」,公共場合男童地上亂畫被阻止,寶媽回懟惹人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又不是你打掃」,公共場合男童地上亂畫被阻止,寶媽回懟惹人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媽地鐵上餵奶,遭大媽訓斥「輕浮」,寶媽的回懟讓大媽羞紅了臉
    導讀:寶媽地鐵上餵奶,遭大媽訓斥「輕浮」,寶媽的回懟讓大媽羞紅了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媽地鐵上餵奶,遭大媽訓斥「輕浮」,寶媽的回懟讓大媽羞紅了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求你別再把我的成績發朋友圈了!」女兒的話,讓寶媽語塞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相信很多人平時都有在朋友圈曬日常的習慣,有些人會曬自拍,也有一些人會曬美食,而對於那些有孩子的寶媽來說,她們經常在朋友圈曬的就是自己的娃。周女士的女兒今年上二年級,小孩平時成績特別優秀,每次考試都能排在班上前幾名。
  • 3歲男孩超市偷吃了顆車釐子,店員要求賠償99元,寶媽回懟太解氣
    3歲男孩超市偷吃了顆車釐子,店員要求賠償99元,寶媽回懟太解氣俗話說:&34;相信作為父母的大家總是想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條件,只要孩子開心,自己也就滿足了,我想這應該就是父愛母愛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