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床位費由28元調為50元、闌尾切除術由234元調為560元、核磁共振由850元降低到400元至600元……2017年,435項醫療服務價格率先調整,床位、護理、注射、中醫、手術等項目價格將上漲,CT、核磁等大型儀器設備檢查項目價格將下調。這也是17年以來北京醫藥價格首次整體調整。
五大類435項價格先「動刀」
目前,北京市公立醫院執行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共有5300餘項,涉及的項目複雜而繁多。但這些價格大多形成於1999年。近年來,雖陸續對部分項目進行改革,但力度與社會期待仍有不少差距。從2012年開始,北京市啟動醫療服務價格的整體規範調整研究工作,按照國家要求,將逐步對5300多項價格進行分批調整。
2017年,優先對矛盾較突出、有改革共識的五大類435項醫療服務價格率先「動刀」,包括:床位、護理等綜合醫療服務類, CT、核磁等影像學診斷類,針灸、推拿等中醫醫療服務類,部分臨床手術治療類和臨床物理治療類。其中,綜合醫療服務類(床位、護理等)125項;影像學診斷類(CT、核磁等)185項;中醫醫療服務類(針灸、推拿等)96項;臨床手術治療類(闌尾切除術等)26項,以及臨床物理治療類(放療等)3項。
除了對435項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之外,對於各項醫療服務今年首次增加了「項目內涵」,即對每一項的操作過程和提供的服務內容進行清晰、詳細地描述,使過去專業而神秘的醫療服務變得通俗、透明,除了讓患者能看得明白之外,也有助於對醫療機構規範操作、提升服務的監督。「像過去護理可能就是列明一個護理費,但是這次改革後的價格表裡還會明確不同等級和服務內容,一級護理是什麼樣的,二級護理什麼樣,一些特殊的專業護理又包含什麼內容。」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整體負擔不增加 部分常見病費用減少
435項醫藥價格的調整,看病負擔是否會增加?對於這一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相關部門給出了明確回應,患者費用負擔總體不會增加。
「但就患者個體而言,由於每位患者在就診疾病、治療方案、治療周期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費用會有不同影響。」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藥物治療為主或者較多涉及CT、核磁檢查患者費用一般會下降,以技術勞務治療項目為主的患者診療費就會有一定增加。
該負責人表示,為了保障患者整體看病負擔不增加,他們也對多個病種數據進行過分析:「從門診來看,像糖尿病、高血壓、肺炎、胃炎這類比較常見的疾病,改革後差不多有7%的降幅。從600來塊錢降到500來塊錢。從住院角度來看,對於老年白內障、心絞痛、腦梗死、類風溼住院等慢性病患者來說,改革後有小幅的上漲,但增幅為0.5%,不到1%。這些測算還沒算進醫保的報銷部分,對於患者而言,總體不會增加負擔。」
據衛生部門測算,此次價格調整後門診患者費用將有所下降,次均降幅為5.11%;住院患者費用略有上漲,例均漲幅為2.53%。「從短期來看,不同患者費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從長期看,通過醫療服務的調整和規範,最終是讓百姓受益」。
435項價格調整,也將從4月8日起全面實施。2017年對於這些項目價格的調整,是醫改重要的第一步,但還僅是第一步,到2020年本市將把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全部理順,「要有一個逐步調整的過程。」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住院床位費上調 檢查費及藥費下降
「高的降下來,低的補回去」,對於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調整,本市按照總量控制的原則進行「一升兩降」,上調床位、護理、一般治療、手術、中醫等與技術勞務價值密切相關的項目;降低CT、核磁、大型設備檢查這些項目;同時取消藥品加成,降低藥品價格。
「一升」「兩降」
普通床位費從現行28元調整為50元,二級護理從7元調整為26元,闌尾切除術從234元調整為560元,針灸費由4元調整為26元,靜脈輸液由2元調整為7元等等。
為何上調這些項目價格?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本市的床位費、服務費、護理費、手術費等與服務密切相關的價格長期低於成本,導致大醫院普遍大門診小住院,以及護士護理人員普遍不足等不利影響。「像床位費一直較低,這對於醫院來說住院是虧的,一張床28塊錢,就拿條件較差的一間地下室群租房來說,成本也比這個高,所以像住院這些價格,一直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北京在推進醫療服務機構項目成本上做了多年核算工作,本市75%的服務項目是低於成本的,「大片服務項目是虧本的,現行的價格體系對醫療機構的合理配置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降低大型設備檢查費用,包括:頭部CT從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從850元降低到400元至600元,PET/CT從10000元降低到7000元等等。
在降低藥品價格方面,藥價的平均降幅將達到20%左右。
根據2015年全市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收入測算數據,檢查、化驗和衛生材料收入佔到了66%,而診查、手術、治療、護理等項目收入僅佔34%。「通過此次價格改革,將在硬物耗和軟服務間,進行統籌平衡,提升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讓患者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詳解
435項醫療服務項目調整後的新價目表,除了價格變動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是,與過去醫療價目表中簡單地列出「項目名稱」和對應的「收費標準」相比,新的價目表中每一項醫療服務項目後面都增加了一列「項目內涵」。所謂的「項目內涵」,就是清晰地描述了這一項醫療服務項目究竟包含哪些操作過程、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內容。項目內涵,將讓患者更清楚各個項目可以享受的醫療服務。
案例一:「普通床位費」細到要有床頭櫃
「普通床位費」將由28元調整到50元。50元的床位費可以享受到哪些服務?在新的價目表中,這一內容在「項目內涵」中細緻描述。
首先,「普通床位費」指的是四人及以上多人間的床位費,要求享受接診登記、進行住院指導、辦理入(出)院手續、按醫囑收費計價、覆核及住院費用清單列印等服務。
此外,「普通床位費」還要求含病床、床頭櫃、座椅(或木凳)、床墊、棉褥、棉被(或毯)、枕頭、床單、病人服裝、熱水瓶(或器)、廢品袋(或簍)等。另外,還有被服洗滌,病床及病區清潔消毒,開水供應,煤、水、電、燃(油)消耗。
案例二:「護理費」明確不同等級巡視間隔時間
在新的價目表中,「護理費」明確了不同等級對應的價格和服務內容,一級護理費50元/日,二級護理費26元/日,三級護理費20元/日。在新增「項目內涵」列表中,除了明確每一級護理費對應的患者類別之外,還清晰細緻地描述了患者可以享受的護理服務,細到每一級服務費應該享受每幾個小時的巡視,一級護理要求每小時都得巡視患者;二級護理則為每2至3小時巡視患者;三級護理為每3小時巡視。具體如何巡視患者?在護理費的「項目內涵」中也具體列明,如二級護理要求根據患者病情測量患者體溫、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徵;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用藥;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實施護理措施和安全措施,對患者提供適宜的照顧和康復,完成健康指導及心理護理;書寫護理記錄。含術前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