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1340所

2020-12-23 京報網

去年,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達82.31歲,比「十二五」末的81.95歲增加0.36歲;孕產婦死亡率4.12/10萬,嬰兒死亡率1.99‰,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2.3%,健康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這是記者從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的健康北京建設專場獲得的消息。市衛健委黨委書記兼副主任鍾東波介紹,去年,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11340所,比2015年增加915所,年均增長率為2.1%;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人次為2.64億,出院435萬人次。

圖文無關 資料圖,王海欣 攝

應急管理體系

經受住疫情重大考驗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而北京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總體上經受住了疫情的重大考驗。

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黃春介紹,疫情期間,全市疾控系統分析推演北京疫情走勢,提交風險評估和政策建議報告;建立北京首個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病毒全基因測序;發布全社會防疫指引105個,科普宣傳覆蓋60億人次。「面對新發地聚集性疫情,我們精準研判,迅速開展流調排查,在2000多萬人口的城市中,通過2例病例活動軌跡和環境採樣分析,僅用16個小時就成功溯源,短短26天就全面控制住疫情。」黃春說。

「成績單」的背後,是北京疫情防控監測預警能力的持續提升,監測預警網絡的日益健全。鍾東波介紹,目前,傳染病報告、症狀監測系統已經覆蓋全市600餘家醫療機構;7個交通樞紐和1014家藥店已被作為監測哨點;3600人的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在全市範圍內組建起來;全市核酸檢測機構增至241家,日檢測能力達到73.8萬份……

展望「十四五」,本市將進一步提升急救應急救援和轉運能力,加強急救站點和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結合;統籌規劃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加強病原檢測技術方法儲備;提升醫院診療能力,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負壓病房等設施建設,推行多學科診療模式,推進疾控應急體系變革創新。

公立醫院改革

醫藥費用年增約8%

2017年4月,北京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取消醫療機構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實施藥品陽光採購,規範調整435項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及價格。改革以來,北京醫藥費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截至今年10月,基層門診量增幅連續43個月高於二級和三級醫院,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態勢,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

2019年6月,北京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主要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和規範醫療服務項目為重點,實施「五個一」改革,即「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採購、一改善」,同時加強醫療保障的支撐作用,規範調整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從改革實施至今年10月,本市醫藥費用較同期減少12.4%,門急診次均費用、出院例均費用比實施當年分別增長0.6%、2.6%,實現15年以來費用增長幅度最低,每年節省費用13億元。

2019年,本市開展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和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當年就節省藥費約15億元,節省耗材費用約5億元。

鍾東波說,未來,本市將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推出一系列有利於人民健康福祉的舉措: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加強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支持社會辦醫,推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和網際網路醫院發展,打通深化醫改和健康北京連接路徑,開展健康聯合體建設……

建老年友好城市

老人健康管理率近七成

截至2019年底,本市常住老年人口371.3萬人,佔常住人口總數的17.2%;戶籍老年人口367.7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26.4%。「十四五」時期,全市老年人口將增長100萬人,增速將明顯超過「十三五」時期,2025年將達到500萬人,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時期。

市老齡協會副會長孫立國介紹,「十三五」期間,本市出臺老齡政策、規劃100餘項。2016年至2020年,城鎮職工養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元增加到4365元,增長22.2%;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月人均566元增加到830元,增長46.6%;福利養老金由每月人均425元增加到745元,增長75.3%。截至今年11月,全市運營養老機構544家,其中建成運營養老照料中心235家,養老機構床位10.7萬張;建設養老服務驛站1005家。

本市還在全國率先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累計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53家。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已達到69.6%,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費體檢、痴呆風險篩查(腦健康體檢)以及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免費接種服務。城市低地板公交車、城市無障礙公交車分別佔城市公交車總數的85%和73%,老年人社會優待對象擴大到60歲至64歲……

到2025年,一座與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相適應,與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相協調的,具有首都特色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將基本建成。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樂琪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北京去年人均期望壽命達82.31歲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十三五」期間,衛生健康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現代化,優質醫療資源布局更趨均衡,首都人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2019年,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82.31歲,比「十二五」末的81.95歲增加0.36歲。
  • 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十三五」期間,北京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城鎮職工養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元增加到4365元  新京報訊 (記者戴軒)昨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健康北京建設專場,市衛生健康委、
  • 中國發布丨廣東人均期望壽命78.4歲 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發達...
    12月3日,國家衛健委就廣東省「十三五」期間衛生健康工作進展成效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廣東省衛健委主任段宇飛介紹相關情況。中國網 楊佳 攝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彭瑤)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在國家衛健委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廣東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公平性可及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城鄉居民看病就醫體驗、公共衛生治理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升。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
    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強化制度保障、健全規範標準、完善質控體系、科學精細指導和推進質量公開等具體舉措,提升醫療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推動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在政府主導、行業推動和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
  • 北京市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原標題:北京市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李潔)7月11日,《2017年度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簡稱健康白皮書)出版發行,這是北京市政府連續第九年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市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
  • 衛生健康委舉行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發布會(第五場)
    原標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7月31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7月31日,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有關情況」。  此外,也歸功於中國醫療衛生領域特別是我們醫務人員的無私奉獻和對醫學技術發展的不懈追求,以及為人民群眾健康所作出的努力。我想這三個因素是促進中國醫療技術發展和醫療技術水平提升的重要動力和源泉,我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深入地關注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媒體朋友。
  • 瀋陽:到2030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0日訊 日前,瀋陽市人民政府發布了《健康瀋陽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到2022年,瀋陽市要基本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市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到2030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全國醫療技術能力和質量水平提升情況舉行...
    提高醫療質量能力和持續提升醫療質量是促進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也是我們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當講始終將提升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質量水平作為核心任務,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在政府主導、行業推動,特別是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
  • 甘肅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看甘肅衛生...
    我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看甘肅衛生事業發展  隨著疫苗的普及和全省醫療水平的提高,全省婦幼健康服務公平性、可及性不斷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狀況持續改善。 2009年以來,全省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穩步下降,至201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50‰,嬰兒死亡率3.37‰,明顯低於10‰和8‰的《規劃》目標。
  • 中國哪幾個地區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了?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國內大約有18座城市的人均GDP超2萬美元(聯合國規定的發達國家的標準人均GDP最低值),它們分別是:北京2.109萬美元、長沙2.099萬美元、武漢2.060萬美元、上海2.041萬美元、寧波2.027萬美元、澳門8.635萬美元、香港4.871萬美元、臺北3.723萬美元、深圳2.921
  •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指導,明確42項考核指標!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改進服務質量,提高運行效率,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國辦發〔2019〕28號)有關要求,在充分考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發展水平、地域差異等有關要素的基礎上,我委組織專家認真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結合部分地方績效考核工作實踐,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關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的指導意見(試行)
  • 權威發布丨「十三五」時期山東醫療衛生事業各項規劃主要指標基本...
    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進一步健全,醫療機構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持續提升,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我省三級綜合醫院列全國第6名。連續7屆14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省。截至2019年底,全省醫療衛生機構83661個,實有床位數62.98萬張,在崗人員100.19萬人,資源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 梅奧診所:是世界最具影響力和代表世界最高醫療水平的醫療機構之一
    >^^^^^^^^^^^^^^^^^^^^^^^^^^^^^^^^^^^^^^從20世紀初開始,梅奧診所逐漸創建起了一套新的醫學管理模式、醫學理念和治療手段,成為一家多專科協作管理醫院,創立了住院醫生(專管病房的醫生)培訓系統。如今,梅奧診所在佛羅裡達州和亞利桑那州另設有分所,同時擁有自己的醫學院和涵蓋周邊幾個州的數十家醫療診所,其臨床專家及科學家已達2700多名。2013年8月,梅奧醫療健康集團來到了中國。
  • 中國29周及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中國29周及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2018-09-30,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項目結果顯示,經積極治療,中國29周及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達98%,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在極小胎齡早產兒及早產兒無併發症存活率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近20年來,中國政府一直關注新生兒的救治。目前,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降至3.71‰,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達到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中國NICU住院早產兒預後質量改進項目」通過4年不懈努力,大幅度提升了早產兒的生存質量。
  • 鼓勵醫養機構籤約合作 提升老年人醫療衛生水平
    同時,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優先與周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籤約合作。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養老健康科技創新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紅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999年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今,我國已步入「快速老齡化」階段的高峰期。
  • 「聚焦」天津以健康為中心 著力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三五」輝煌成就//近年來,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全力推進健康天津建設,圍繞人民關心的健康問題,著力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逐步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
  • 張永軍:203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能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對於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經濟學者和研究機構沒有什麼異議。因為世界銀行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分界線是人均國民收入(GNI)12535美元,2019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已經達到10252美元,在2025年前達到12535美元的水平,未來五年的年均增長只需要略高於4%就可以實現,按照我國近年來的國民收入增長率,應該沒有多大懸念。
  • 合理膳食、全民健身……19項專項行動提升昆明人健康水平
    掌上春城訊 從全方位幹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優化健康服務四大領域共19項專項行動,推進健康昆明行動。到2030年,昆明人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目標到2030年昆明人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實施意見》明確,到2022年,昆明要基本建立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傳染病發病率持續保持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會介紹2019年我國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安全有關...
    歡迎大家出席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從今天起,接下來,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新聞發布會將按照「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這一主線展開,主要向大家介紹十三五規劃以來衛生健康行業的新變化,以及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今天我們發布會的主題是圍繞《2019年國家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安全報告》,介紹近年來我國醫療質量水平和醫療技術能力提升有關情況。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健康。
  • 重慶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3.01% 4大健康指標西部領先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重慶市舉辦「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重慶專場,介紹「十三五」時期重慶市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情況。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作主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