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十三五」期間,北京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城鎮職工養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元增加到4365元

  新京報訊 (記者戴軒)昨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健康北京建設專場,市衛生健康委、市老齡辦、市疾控中心、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71.3萬人

  北京市老齡協會副會長孫立國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71.3萬人,佔常住人口總數的17.2%;戶籍老年人口367.7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26.4%。「十四五」時期,全市老年人口將增長100萬人,增速將明顯超過「十三五」時期,2025年將達到500萬人,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時期。

  孫立國介紹,「十三五」時期,北京市老齡事業獲得發展。截至2020年11月底,北京老舊住宅樓累計加裝電梯1601部。截至2020年上半年,共審查保障房項目143個,均按規範要求進行了配套養老服務設施設計,其中有26個約31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項目,優化了養老服務設施和適老化設施的設計。城市低地板公交車、城市無障礙公交車分別佔城市公交車總數的85%和73%,老年人社會優待對象擴大到60歲至64歲老年人,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優待服務。

  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53家

  北京醫療機構普遍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在全國率先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累計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53家。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已達到69.6%,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費體檢、痴呆風險篩查(腦健康體檢)以及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免費接種服務;百歲戶籍老人可以享受價值3000元的居家健康服務。初步形成了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籤約合作、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等融合發展、相對成熟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全市544家養老機構實現醫療服務全覆蓋。

  健康北京建設

  老年人

  ●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71.3萬人,佔常住人口總數的17.2%;戶籍老年人口367.7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26.4%

  ●「十四五」時期,全市老年人口將增長100萬人,2025年將達到500萬人

  養老金

  2016年至2020年

  ●城鎮職工養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元增加到4365元,增長22.2%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月人均566元增加到830元,增長46.6%

  ●福利養老金由每月人均425元增加到745元,增長75.3%

  截至2020年11月

  ●北京運營養老機構544家,其中建成運營養老照料中心235家,養老機構床位10.7萬張;建設養老服務驛站1005家

  醫療衛生機構

  2019年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數11340所,比2015年增加915所,年均增長率為2.1%

  ●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床位數從2015年的5.5張上升到2019年的6.2張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人次為2.64億,出院435萬人次

  疫情防控

  ●全市組建了3600人的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實行7×24小時應急值守,24小時內調查完畢

  ●全市核酸檢測機構增至241家,日檢測能力達到73.8萬份

  「十三五」時期

  ●北京市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從2016年138/10萬降至2019年的123/10萬,降幅11%

  ●北京維持35年無脊髓灰質炎、24年無白喉、19年無新生兒破傷風病例報告

  ●全人群B肝表面抗原流行率為全國最低;愛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新報告病例數穩中有降;流腦、乙腦等疫苗可預防疾病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

  【養老金】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增加到830元

  「十三五」期間,北京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2016年至2020年,城鎮職工養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元增加到4365元,增長22.2%;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月人均566元增加到830元,增長46.6%;福利養老金由每月人均425元增加到745元,增長75.3%。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2020年10月,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到石景山全區。老年人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水平進一步提高,統籌建立了老年人服務補貼津貼制度,符合條件的困難老年人每月可領取100元、200元、300元的養老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可領取200元、400元、600元的護理補貼,高齡老年人可領取100元、500元、800元的高齡津貼。

  在養老服務體系建立方面,截至2020年11月,北京運營養老機構544家,其中建成運營養老照料中心235家,養老機構床位10.7萬張;建設養老服務驛站1005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重點對接失能、失智、獨居和高齡老人多樣化服務需求,提供巡視探訪、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等基本服務。鄉村文化旅居養老、城鄉互助養老、農村鄰裡互助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蓬勃發展。

  【疫情防控】

  北京儲備負壓病床近3000張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副主任(兼)鍾東波介紹,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方面,北京進一步完善了「3+2」傳染病定點救治醫院布局,儲備負壓病床近3000張,負壓救護車增至115輛,14家市屬醫院17個院區發熱門診改造項目經驗收目前全部實現開診。鼠疫等重大傳染病應急處置及防控能力建設項目基本完成,20項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預案更加規範科學。

  他表示,北京傳染病報告、症狀監測系統已經覆蓋全市600餘家醫療機構,已將7個交通樞紐和1014家藥店作為監測哨點,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環境及快遞等人員常態化監測機制更加完善;全市組建了3600人的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實行7×24小時應急值守,24小時內調查完畢;全市核酸檢測機構增至241家,日檢測能力達到73.8萬份。

  院前醫療急救體系逐步優化,出臺了《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院前急救站點布局更加科學,急救呼叫號碼實現統一,突發事件緊急救援聯動和救護車快速通行保障機制基本建成,「十三五」期間,新建急救站點89個,急救呼叫滿足率達到95%。

  【應急救援】

  推進疾控應急體系變革創新

  鍾東波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將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實施好《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提升急救應急救援和轉運能力,加強急救站點和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結合;統籌規劃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加強病原檢測技術方法儲備;提升醫院診療能力,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負壓病房等設施建設,推行多學科診療模式,推進疾控應急體系變革創新。

  【傳染病】

  北京市傳染病處於低流行水平

  北京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黃春介紹,「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傳染病處於低流行水平,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從2016年138/10萬降至2019年的123/10萬,降幅11%,2020年1月至11月,全市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2.8%。維持35年無脊髓灰質炎、24年無白喉、19年無新生兒破傷風病例報告;全人群B肝表面抗原流行率為全國最低;愛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新報告病例數穩中有降;流腦、乙腦等疫苗可預防疾病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

  【疾控工作】

  市疾控中心加快推進新址建設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給社會帶來巨大影響。黃春介紹,加快推進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設和市、區兩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最大限度滿足常態化防控和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時的運行需要。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疾控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尤其是面對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時,全市疾控人忠誠履職,切實維護首都人民健康,保障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社會和百姓認可。「十四五」即將開局,疾控工作要緊緊圍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瞄準全球公共衛生發展方向,準確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認真落實《關於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所賦予的重點任務,實現全市疾控工作新發展。

  未來,疾控部門將構建覆蓋全市各級各類醫院和相關重點場所的傳染病動態監測系統,實現病例、症狀和環境、物品及人等病原學監測信息實時匯集、分析和預警。

  黃春還表示,加快推進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設和市、區兩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最大限度滿足常態化防控和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時的運行需要,築牢首都人民健康安全「堤壩」。

相關焦點

  • 北京養老床位達12萬張 養老服務社會化程度達70%
    居家老人在家門口就可實現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失智老人也可以住進照料中心得到精心的看護;居民參與社區治理,議事廳裡談問題;一刻鐘服務圈,讓老百姓的開門7件事都辦好。12月3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改革開放40年來,北京市持續深化民政改革,北京民政工作與北京同步發展,40年發生了巨大變化。
  • 廣州目前共有養老床位5.3萬張 「十三五」期間要再增近2萬張
    廣州市民政局局長、黨委書記何鏡清在會上表示,目前廣州市共有養老床位5.3萬張;到「十三五」期末,要實現養老機構床位超過7.2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40張以上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廣州新增養老床位2.4萬餘張 「十二五」期間,廣州出臺實施《廣州市最低生活保障辦法》,2015年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實現低保標準城鄉一體化。構建覆蓋全體居民的醫療救助體系,每人每年救助最高可達33萬元。
  • 2020年西城區養老床位將達4525張 人大代表普遍「看錢」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西城區副區長杜黎彬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西城區老年人口達37.1萬,佔全區戶籍人口大25.6%;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86913人,佔老年人口總數大23%。預計到「十三五」末期,西城區大老年人將達到47.5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30.2%;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2.3萬人,佔老年人口的25.8%。
  • 中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19.7張
    截至201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85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3.7%。隨著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發展態勢,加上家庭小型化的考驗、傳統觀念的轉變,很多老年人把目光投向了機構養老。  養老機構數量不斷增加,服務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城鄉養老機構已發展到4.18萬個,養老床位365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19.7張。  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這一比例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20‰至30‰的水平。同時,服務項目偏少,養老服務設施功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與百姓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 北京異地養老試點明年增4000張床位
    新京報訊作為首批三家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試點單位之一,位於河北燕郊的燕達養護中心三期項目將於明年開工建設,將為北京老人提供4000餘張養老床位選擇。  燕達健康城二期項目已開始規劃設計  記者從該機構獲悉,目前該養護中心一期、二期項目,共計10000餘張養老床位,均已投入使用。
  • 京津冀養老試點燕達城 醫養結合打造萬張床位養老綜合體
    央廣網廊坊10月21日消息(記者 杜震)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大背景下,京津冀養老一體化加速推進,三地規劃養老布局,打通政策銜接渠道,實行先試先行原則。河北三河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被列為京津冀養老試點單位,承接更多北京老人日益增多的養老需求。   據悉,燕達養護中心目前在住老人1500餘人,98%來自北京。
  • 李滄區養老床位達4000多張 已建成12個國醫館
    青島新聞網記者了解到,目前李滄區已經擁有各類養老床位4000多張,全區6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164個家醫籤約團隊,全區已建成國醫館12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33個,全方位守護居民健康,初步實現了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
  • 北京養老院生存現狀調查:床位價格高排隊需10年
    不過在我們的習慣中,「養老院」常常是養老機構的代名詞。  床位缺口大  「當前北京正以跑步的速度進入老齡社會,老齡化程度日趨嚴峻,養老形勢十分急迫。」2010年年底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門公布的《北京市養老設施專項規劃》這樣描述。
  • 2014年新增1000張床位醫院匯總
    新住院大樓共21層,其中地上20層,地下1層,總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總床位達1260張。哈爾濱市2020年老年醫療護理床位增至5000張哈爾濱市政協對重點提案《關於我市應實施「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提案》進行督辦。規劃至2020年底前,哈爾濱市老年醫療護理床位增至5000張以上,基本實現養老機構全部具備醫療條件的目標。
  • 2022年左右中國將進入老齡社會中國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夠嗎?(圖)
    數據來源:中國發展基金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老年人口增多,養老需求大,尤其是養老機構和養老機構床位。根據民政部公布的2019年四季度機構情況,到4季度,全國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數達到34065個,養老機構床位429.17萬張。
  • 滬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榜公布!寶山這五家獲評優秀養老機構~
    總投資1.8億元,佔地約45畝,總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園區綠化面積達52%,擁有床位1350張,於2011年7月18日正式運營。該養老院是集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服務、休閒娛樂等為一體的多功能養老機構。
  • 海航養老和悅家獲評「2017年度北京最具公信力養老機構」
    北京2018年2月2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2月1日,海航養老旗下和悅家國際頤養社區在由北京晚報主辦的「2017公信養老機構年度總評榜」活動中,經過公眾投票及專業評審等環節,當選「2017年度北京最具公信力養老機構」。和悅家憑藉其專業化的高品質服務、突出的業績及市場口碑,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 北京「老年卡乘地鐵打折」假的 「異地養老試點新增4000床位」是真的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北京異地養老試點明年增4000張床位北京市民政局闢謠「持老年卡乘坐地鐵打折」、「失能老年人護理服務補貼餘額到期」等近期虛假消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針對網傳「養老助殘卡制發銀行被銀監會約談」、「持老年卡乘坐地鐵打折」、
  • 虹口區新增72張養老服務機構認知症照護床位 「記憶家園」緩解失智...
    天寶養老院認知症照護專區的開設,得益於本市為保障認知症老人的晚年生活,將「建設養老服務機構認知症照護床位」列入了市、區兩級政府實事項目。圖說:認知症老人在進行圖形配對遊戲。目前已開放的專區分為森林區、海洋區和懷舊區3個單元,布局上採取「小單元」模式,3個單元可以連通又相對獨立,每個單元不超過20張床位,以4人房為主,共設置52張床位。「我們從機構元素、社交心理、室內布置和建築設計等4個界面配合12個維度進行環境設計。」陳燕介紹道。森林區的公共餐廳和休息廳融合了非藥物幹預等多種感官的刺激。
  • 中國力爭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
    中國力爭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記者衛敏麗)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
  • 增加百萬張普惠性養老床位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八成
    中青在線北京3月6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均斌)今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連維良表示,「一老一小」問題是最大的民生,近期,國家發改委等18個部門共同推動出臺了一個民生領域補短板的行動方案,將著力破解這個難題。  一是增加養老育幼服務能力。
  • 鄭州養老床位存一半缺口 獨居老人去世數天無人知
    如今,很多養老機構床位緊缺,更傾向於挑選身體條件好的老人入住  一組數據能說明問題:鄭州現有100萬老人,但床位只有8000張  和十二五規劃要求相比,鄭州養老床位還有一半缺口  學者稱,現在如不著手解決養老難題,錯過時機再解決將難上加難
  • 9家國企醫院管理權易主,接管方運營2萬張床位!
    集團擁有9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級綜合醫院2家、三級專科醫院1家、二級甲等醫院5家和參照二級甲等醫院管理的職業病防治院1家。 公開資料顯示,集團旗下的9家醫療機構分別為北京電力醫院、上海電力醫院、遼寧電力醫院、西安電力醫院、吉林電力醫院、山東電力醫院、河南電力醫院、四川電力醫院、國網職防院。
  • 北京通州兩年內增床位3000張 再添一三甲醫院
    在硬體設備方面,潞河醫院門診綜合樓工程目前已經實現竣工,預計6月將全部投用,屆時,醫院床位將增至1200張,日門診接待能力將提高10倍,達到8000人次。白玉光說,擴建後的潞河醫院的軟硬體設備基本滿足三甲醫院的評定標準,如果順利,未來一兩年內即可完成評定。
  • 上海市醫療機構老年護理床位達3.5萬張 二三級醫院實現全覆蓋優質...
    摘要:預計2020年上海的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530餘萬,老齡化程度將達到36%。今日,在衛建委召開的介紹全國老年護理工作發布會上,北京市和上海市在老年護理方面的做法得到肯定並在會上做了介紹。上海衛健委副主任秦淨說,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預計2020年上海的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530餘萬,老齡化程度將達到36%。上海市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滿足城市老齡化的護理服務需求,不斷優化區域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強化隊伍建設,老年護理服務能力與水平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