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19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劉孟春)近年來,青島進入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李滄區高度重視醫養結合工作,積極開展老年健康服務行動,將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相融合,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醫療機構為補充,以居家護理、社區巡診、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護理院醫療區等形式的醫養結合模式。
青島新聞網記者了解到,目前李滄區已經擁有各類養老床位4000多張,全區6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164個家醫籤約團隊,全區已建成國醫館12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33個,全方位守護居民健康,初步實現了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
李滄區養老床位達4000多張
目前,李滄區共有60歲以上老年人6.45萬,佔全區總人口的10%以上。全區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7家,各類養老機構37家,各類開展居家護理、社區巡護的醫療機構230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了老年病門診和病房,擁有各類養老床位4000多張。醫養結合機構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00人,護理員450人。
隨著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照料、護理和醫療問題日益突出。為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和疾病譜的改變,李滄區衛健局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多方參與、統籌規劃」的總體思路,結合李滄實際,與「病有良醫、老有頤養」有機融合,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負責、融合發展」的服務模式,初步實現了醫、養、康、護一條龍服務。
164個家醫籤約團隊為居民健康護航
李滄區通過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等,積極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區衛健局等5部門聯合下發了《李滄區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家醫籤約要求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籤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力爭實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全區初步實現了能夠提供「醫、養、康、護」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李滄全區6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164個家醫籤約團隊,籤約60歲以上老年人5萬餘人,將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失能老人居家護理、社區巡護和籤約服務等進行整合,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歡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落實了老年健康管理,每年免費為4.65萬名老年人進行健康查體,開展了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種、癌症早診早治、腦卒中免費篩查、高血壓、糖尿病免費治療等項目,真正讓群眾得實惠。向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患者免費提供7種藥物的政策,受到群眾歡迎。區衛健局每年組織為百歲老人免費上門健康查體,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到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養老服務站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查體,為特困老人、五保老人免費送醫送藥。
「醫中有養,養中有醫」讓老人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一直以來,李滄區積極探索「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聯結合,養醫籤約、居家巡診」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根據老年人需求,不斷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區衛健局下發了《李滄區深入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方案》,在市八醫成立了慢病中心,全區醫養結合機構全部與三級醫院與籤訂了醫聯體協議,實現了預約掛號、專家坐診、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各類醫療機構通過開展家庭醫療護理、社區巡護,建立家庭病床、護理院醫療區等方式在養老機構內提供「醫療-康復-護理-養護」一體化的養老服務,將服務對象延伸到周邊社區居民,將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失能老人居家護理、社區巡護和籤約服務等多種職能整合進一個服務團隊,提供團隊居家養老服務。
李滄區現有以「醫養結合」運作模式為主的養老機構37家,這些機構均能做到醫生、護士24小時值班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訓練、保健諮詢服務等,並且有專家團隊負責老年人的醫療衛生問題,有專門的廚師針對老年人的生理特徵、健康狀況、營養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結構。根據老人的不同情況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技術指導,例如對一些失智,失能的老人,及時進行心理輔導,指導康復訓練,增加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各機構還通過與三級醫院建立醫聯體,開通綠色通道,以雙向轉診的方式,為有需要的老年人及時提供醫療服務。尤其是對於那些處於大病康復期、慢性病、易復發病患者等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依託自身的強勢醫療資源,對他們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養護,最大限度減輕老人的病痛,提高生活質量並為其子女減輕負擔,使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溫馨的大家庭裡,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青島聖德老年護理院就是其中一家以「醫養結合」運作模式為主的養老機構,聖德老年護理院建築面積8000平米,設床位500張,是專門為非自理老人(患者)提供「醫、養、康、護」相結合服務的五星級民營醫療養老機構,以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為主要服務對象。所有護理人員均有醫院臨床工作經歷,護工也全部經過護理院嚴格培訓,並引入青島市市立醫院「無縫隙服務」護理質量管理體系,通過高水平服務團隊和人性化院務管理創造老人滿意、兒女放心的醫養條件。聖德「醫、養、康、護」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既解決了常年臥床護理有病需反覆住院老人的醫療需求,也解除了老人常年有病需反覆住院家屬陪床的巨大壓力。有些老人通過康復後,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改善和提高,甚至可以自理,出院回家。聖德為老人提供醫、養、康、護全方位服務的同時,也為老人(患者)及家屬減輕了經濟負擔,為政府(醫療保險)節約了支出。如果按照聖德專護床位滿員計算,粗略估計每年還可為政府(醫療保險)節省支出至少3000萬元。
「醫療、養老、社保」聯動,實現多方共贏
近年來,李滄區積極完善「醫療、養老、社保」聯動的政策銜接機制。截止目前,全區共有各類醫保社區定點機構200多家,可辦理大病、居家護理等;據了解,2018年全區共辦理大病11000多份,居家護理4000多份。在護理機構「養老、醫療、康復三種模式隨時轉換」,正常情況下由護理員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一旦發生疾病,隨即就地轉入「醫療模式」,由責任醫生和護士對其進行專門診治和分級護理。」有效緩解了「住院難、看病貴」問題,實現了「患者減負擔、醫保少支付、機構得發展」多方共贏。
李滄區大棗園老年養護院設有床位121張,醫務工作者43人。現醫療專護病房收治病人68人,專門治療全身癱瘓、偏癱、截癱、昏迷、需長期保留各種管道、骨折未手術、慢性骨髓炎等、需要醫療護理的病人,24小時醫護人員提供一流的醫療技術;一流的護理服務,為病人解除病痛,打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
李滄區頤順和老年養護院目前共收治老人46人,多為阿爾茨海默症老人,每天早晨開展查房、量體溫、測血壓專業的醫養結合護理工作,是民政部門定點推廣的青島乃至山東省內唯一一家專門收治以精神病、失智失能和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症)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
開展健康講座50多期,惠及8萬居民
李滄區始終依託健康教育,積極推介科學養生知識。區衛健局牽頭編輯印刷了《李滄區居民健康手冊》,涵蓋轄區內醫療機構信息及特色專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惠民政策、醫保政策、就醫指南、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等內容,通過轄區內各街道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他醫療機構廣泛發放,有效提高了轄區老年人健康知識知曉率。
李滄區組建了健康教育專家講師團和中醫科普宣講團。從市八人醫、市三醫、市胸科醫院及區屬8個單位抽調了30多位各科專家成立了健康教育專家講師團和中醫科普宣講團,在社區、機關、學校、公共場所等地巡迴演講,2018年開展健康講座50多期,受惠社區居民8萬餘人,發放各種宣傳材料1萬餘份;向廣大市民免費發放鹽勺、油壺、計步器、腰圍尺等健康工具,累計發放鹽勺14萬份、油壺3.6萬份、腰圍尺4.6萬個、計步器1.2萬個。在區有線電視臺每周六黃金時段開設健康教育專欄,在每天的天氣預報專欄開設健康提示小專欄,每天發布健康知識、健康提示。
全區已建成12個國醫館
李滄區廣泛開展「暖民行動」,幫助老年人建起健康保健第一道關。區衛健局在2016年4月開始,開展了「暖民行動進社區活動」,重點開展對生殖健康、疾病預防、老年保健、愛滋病防治、大齡孕婦如何優生優育養生保健、疾病預防等知識宣傳服務活動,採取專家授課面對面服務、錄像放播、戶外主題、義診大集、節慶日送關愛等多種形式,將健康送到居民家門口,得到了老年人的認可,在全社區營造了健康養生的良好氛圍。僅2018年共開展112場次,受益老年人群一萬餘人。
除此之外,李滄區還建成了1處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其它2處完成了設計工作;為市民提供休閒、養生的中醫藥知識保健服務。全區已建成國醫館12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33個、蜂毒療法等中醫專病(專技)特色門診5個,區政府每年出資30萬元為5000名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冬病夏治」「三伏貼」和「冬病冬治」「三九貼」服務,全區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提供中醫藥健康和養生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