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區養老床位達4000多張 已建成12個國醫館

2020-12-20 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9月19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劉孟春)近年來,青島進入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李滄區高度重視醫養結合工作,積極開展老年健康服務行動,將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相融合,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醫療機構為補充,以居家護理、社區巡診、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護理院醫療區等形式的醫養結合模式。

青島新聞網記者了解到,目前李滄區已經擁有各類養老床位4000多張,全區6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164個家醫籤約團隊,全區已建成國醫館12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33個,全方位守護居民健康,初步實現了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

李滄區養老床位達4000多張

目前,李滄區共有60歲以上老年人6.45萬,佔全區總人口的10%以上。全區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7家,各類養老機構37家,各類開展居家護理、社區巡護的醫療機構230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了老年病門診和病房,擁有各類養老床位4000多張。醫養結合機構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00人,護理員450人。

隨著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照料、護理和醫療問題日益突出。為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和疾病譜的改變,李滄區衛健局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多方參與、統籌規劃」的總體思路,結合李滄實際,與「病有良醫、老有頤養」有機融合,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負責、融合發展」的服務模式,初步實現了醫、養、康、護一條龍服務。

164個家醫籤約團隊為居民健康護航

李滄區通過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等,積極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區衛健局等5部門聯合下發了《李滄區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家醫籤約要求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籤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力爭實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全區初步實現了能夠提供「醫、養、康、護」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李滄全區6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164個家醫籤約團隊,籤約60歲以上老年人5萬餘人,將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失能老人居家護理、社區巡護和籤約服務等進行整合,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歡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落實了老年健康管理,每年免費為4.65萬名老年人進行健康查體,開展了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種、癌症早診早治、腦卒中免費篩查、高血壓、糖尿病免費治療等項目,真正讓群眾得實惠。向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患者免費提供7種藥物的政策,受到群眾歡迎。區衛健局每年組織為百歲老人免費上門健康查體,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到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養老服務站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查體,為特困老人、五保老人免費送醫送藥。

「醫中有養,養中有醫」讓老人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一直以來,李滄區積極探索「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聯結合,養醫籤約、居家巡診」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根據老年人需求,不斷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區衛健局下發了《李滄區深入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方案》,在市八醫成立了慢病中心,全區醫養結合機構全部與三級醫院與籤訂了醫聯體協議,實現了預約掛號、專家坐診、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各類醫療機構通過開展家庭醫療護理、社區巡護,建立家庭病床、護理院醫療區等方式在養老機構內提供「醫療-康復-護理-養護」一體化的養老服務,將服務對象延伸到周邊社區居民,將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失能老人居家護理、社區巡護和籤約服務等多種職能整合進一個服務團隊,提供團隊居家養老服務。

李滄區現有以「醫養結合」運作模式為主的養老機構37家,這些機構均能做到醫生、護士24小時值班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訓練、保健諮詢服務等,並且有專家團隊負責老年人的醫療衛生問題,有專門的廚師針對老年人的生理特徵、健康狀況、營養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結構。根據老人的不同情況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技術指導,例如對一些失智,失能的老人,及時進行心理輔導,指導康復訓練,增加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各機構還通過與三級醫院建立醫聯體,開通綠色通道,以雙向轉診的方式,為有需要的老年人及時提供醫療服務。尤其是對於那些處於大病康復期、慢性病、易復發病患者等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依託自身的強勢醫療資源,對他們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養護,最大限度減輕老人的病痛,提高生活質量並為其子女減輕負擔,使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溫馨的大家庭裡,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青島聖德老年護理院就是其中一家以「醫養結合」運作模式為主的養老機構,聖德老年護理院建築面積8000平米,設床位500張,是專門為非自理老人(患者)提供「醫、養、康、護」相結合服務的五星級民營醫療養老機構,以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為主要服務對象。所有護理人員均有醫院臨床工作經歷,護工也全部經過護理院嚴格培訓,並引入青島市市立醫院「無縫隙服務」護理質量管理體系,通過高水平服務團隊和人性化院務管理創造老人滿意、兒女放心的醫養條件。聖德「醫、養、康、護」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既解決了常年臥床護理有病需反覆住院老人的醫療需求,也解除了老人常年有病需反覆住院家屬陪床的巨大壓力。有些老人通過康復後,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改善和提高,甚至可以自理,出院回家。聖德為老人提供醫、養、康、護全方位服務的同時,也為老人(患者)及家屬減輕了經濟負擔,為政府(醫療保險)節約了支出。如果按照聖德專護床位滿員計算,粗略估計每年還可為政府(醫療保險)節省支出至少3000萬元。

「醫療、養老、社保」聯動,實現多方共贏

近年來,李滄區積極完善「醫療、養老、社保」聯動的政策銜接機制。截止目前,全區共有各類醫保社區定點機構200多家,可辦理大病、居家護理等;據了解,2018年全區共辦理大病11000多份,居家護理4000多份。在護理機構「養老、醫療、康復三種模式隨時轉換」,正常情況下由護理員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一旦發生疾病,隨即就地轉入「醫療模式」,由責任醫生和護士對其進行專門診治和分級護理。」有效緩解了「住院難、看病貴」問題,實現了「患者減負擔、醫保少支付、機構得發展」多方共贏。

李滄區大棗園老年養護院設有床位121張,醫務工作者43人。現醫療專護病房收治病人68人,專門治療全身癱瘓、偏癱、截癱、昏迷、需長期保留各種管道、骨折未手術、慢性骨髓炎等、需要醫療護理的病人,24小時醫護人員提供一流的醫療技術;一流的護理服務,為病人解除病痛,打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

李滄區頤順和老年養護院目前共收治老人46人,多為阿爾茨海默症老人,每天早晨開展查房、量體溫、測血壓專業的醫養結合護理工作,是民政部門定點推廣的青島乃至山東省內唯一一家專門收治以精神病、失智失能和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症)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

開展健康講座50多期,惠及8萬居民

李滄區始終依託健康教育,積極推介科學養生知識。區衛健局牽頭編輯印刷了《李滄區居民健康手冊》,涵蓋轄區內醫療機構信息及特色專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惠民政策、醫保政策、就醫指南、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等內容,通過轄區內各街道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他醫療機構廣泛發放,有效提高了轄區老年人健康知識知曉率。

李滄區組建了健康教育專家講師團和中醫科普宣講團。從市八人醫、市三醫、市胸科醫院及區屬8個單位抽調了30多位各科專家成立了健康教育專家講師團和中醫科普宣講團,在社區、機關、學校、公共場所等地巡迴演講,2018年開展健康講座50多期,受惠社區居民8萬餘人,發放各種宣傳材料1萬餘份;向廣大市民免費發放鹽勺、油壺、計步器、腰圍尺等健康工具,累計發放鹽勺14萬份、油壺3.6萬份、腰圍尺4.6萬個、計步器1.2萬個。在區有線電視臺每周六黃金時段開設健康教育專欄,在每天的天氣預報專欄開設健康提示小專欄,每天發布健康知識、健康提示。

全區已建成12個國醫館

李滄區廣泛開展「暖民行動」,幫助老年人建起健康保健第一道關。區衛健局在2016年4月開始,開展了「暖民行動進社區活動」,重點開展對生殖健康、疾病預防、老年保健、愛滋病防治、大齡孕婦如何優生優育養生保健、疾病預防等知識宣傳服務活動,採取專家授課面對面服務、錄像放播、戶外主題、義診大集、節慶日送關愛等多種形式,將健康送到居民家門口,得到了老年人的認可,在全社區營造了健康養生的良好氛圍。僅2018年共開展112場次,受益老年人群一萬餘人。

除此之外,李滄區還建成了1處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其它2處完成了設計工作;為市民提供休閒、養生的中醫藥知識保健服務。全區已建成國醫館12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33個、蜂毒療法等中醫專病(專技)特色門診5個,區政府每年出資30萬元為5000名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冬病夏治」「三伏貼」和「冬病冬治」「三九貼」服務,全區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提供中醫藥健康和養生保健服務。

相關焦點

  • 2020年西城區養老床位將達4525張 人大代表普遍「看錢」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西城區副區長杜黎彬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西城區老年人口達37.1萬,佔全區戶籍人口大25.6%;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86913人,佔老年人口總數大23%。預計到「十三五」末期,西城區大老年人將達到47.5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30.2%;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2.3萬人,佔老年人口的25.8%。
  • 北京異地養老試點明年增4000張床位
    新京報訊作為首批三家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試點單位之一,位於河北燕郊的燕達養護中心三期項目將於明年開工建設,將為北京老人提供4000餘張養老床位選擇。  燕達健康城二期項目已開始規劃設計  記者從該機構獲悉,目前該養護中心一期、二期項目,共計10000餘張養老床位,均已投入使用。
  • 北京養老床位達12萬張 養老服務社會化程度達70%
    12月3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改革開放40年來,北京市持續深化民政改革,北京民政工作與北京同步發展,40年發生了巨大變化。養老服務社會化程度達到70%昨天上午,勁松八區的勁松老年家園裡非常熱鬧,老人們聚在一起學畫畫、插花球、學唱歌,老人們臉上總是掛著開心的笑容。這裡就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只接收失智老人的養老照料中心。
  • 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十三五」期間,北京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城鎮職工養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元增加到4365元  新京報訊 (記者戴軒)昨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健康北京建設專場,市衛生健康委、
  • 京冀協同養老再擴容 燕達養護中心三期將添4000餘張床位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4日電 今天,位於河北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舉辦十周年慶典。據悉,燕達養護中心三期項目將於明年開工建設,將能提供4000餘張養老床位。
  • 合肥已建成運營老年助餐機構達211個
    2018年以來,合肥市還利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機會,在全市城區實施養老助餐工程。目前,已投入資金近1000萬,建成運營助餐機構達211個,覆蓋城市社區65%。今年養老服務人員培訓不少於200人次針對委員們提出的整合資源,建設高素質居家養老服務隊伍等建議,答覆稱,近年來,合肥市民政部門堅持把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工作列入重點工作。
  • 廣州目前共有養老床位5.3萬張 「十三五」期間要再增近2萬張
    廣州市民政局局長、黨委書記何鏡清在會上表示,目前廣州市共有養老床位5.3萬張;到「十三五」期末,要實現養老機構床位超過7.2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40張以上的目標。 目前,廣州市共有養老床位5.3萬張,比「十一五」期末2.87萬張增加近一倍,其中2015年新建成50個日間託老機構、新增養老床位1萬張以上。實施「銀齡安康行動」,約33.55萬名老年人參保「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險」。 福利彩票銷售穩步發展,「十二五」期間共銷售福利彩票165.93億元,籌集公益金48.46億元。
  • 2014年新增1000張床位醫院匯總
    設置床位1000張,停車位1000個。蘇州:醫院未來三年床位將增加7000張蘇大附一院平江新院位於平江新城平海路以南,一期規劃床位1200張,二期規劃床位1800張;預計2015年投入使用。在園區蘇勝路、鍾南街交界處,正在建設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園區總院,總床位900張,目前已進入內部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計劃今年底試運行。
  • 北京「老年卡乘地鐵打折」假的 「異地養老試點新增4000床位」是真的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北京異地養老試點明年增4000張床位北京市民政局闢謠「持老年卡乘坐地鐵打折」、「失能老年人護理服務補貼餘額到期」等近期虛假消息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針對網傳「養老助殘卡制發銀行被銀監會約談」、「持老年卡乘坐地鐵打折」、
  • 京冀養老協同發展再擴容 燕達三期明年開工 將添4000餘張養老床位
    12月4日,位於河北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舉辦了隆重的十周年慶典。記者從慶典活動上獲悉,燕達養護中心三期項目將於明年開工建設,將為北京老人提供4000餘張養老床位選擇。在慶典活動上,國家老齡委、京冀兩地民政、衛健系統領導及燕達在住老人代表歡聚一堂,共同回顧燕達養老十年健康之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大戰略背景下,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應時而立、啟動運營,率先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並成為首批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試點單位。
  • 中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19.7張
    截至201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85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3.7%。隨著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發展態勢,加上家庭小型化的考驗、傳統觀念的轉變,很多老年人把目光投向了機構養老。  養老機構數量不斷增加,服務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城鄉養老機構已發展到4.18萬個,養老床位365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19.7張。  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這一比例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20‰至30‰的水平。同時,服務項目偏少,養老服務設施功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與百姓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 青島八醫東院區開建 投資超14億床位800張
    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青島新聞網12月7日訊(記者 孫志文)近年來,青島李滄區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李滄區的常住人口也逐年增多。人口增加的同時,醫療衛生條件也隨之成為李滄人民最為關注的民生話題之一。今天上午,由李滄區衛計局組織的媒體觀摩會在青島第三人民醫院舉行。
  • 江北籌建大型民營養老院 位於洪塘蓀湖 床位2千多張
    浙江在線07月01日訊記者昨天從江北區民政局獲悉,榮美國際有限公司已與江北區籤訂協議,投資5億多元在江北區洪塘街道蓀湖建設慈孝樂園。  該項目建成後將提供養老床位2000餘張,從而成為寧波老三區內規模最大的養老院。
  • 京津冀協同養老,燕郊明年為京籍老人再添四千床位
    記者從慶典活動上獲悉,作為首批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試點單位,燕達養護中心三期項目將於明年開工建設,屆時將為北京老人提供4000餘張養老床位選擇。在慶典活動上,國家老齡委、京冀兩地民政、衛健系統領導及燕達在住老人代表歡聚一堂,共同回顧燕達養老十年健康之路。
  • 青島將建3萬平米健康養老項目 新增千張床位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通訊員 邢路 報導  半島都市報4月9日訊 9日,記者從交運集團獲悉,該集團計劃投資8000萬元,分別在青島市市北區、李滄區、城陽區、即墨區,規劃建設約3萬平方米的健康養老項目,新增1000張醫養結合床位,充分發揮該集團現有的醫養護理優勢,為島城市民提供更專業、更溫馨的醫療養老服務。據悉,4個項目將於年內陸續開工建設,並儘快投入使用。
  • 三伏貼和三九貼納入李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7月3日,記者從李滄區衛生健康局獲悉,該區正式啟動「冬病夏治」三伏貼和「冬病冬治」三九貼醫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為全省首個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區市
  • 地段醫院「賴床」養老多 護理院床位已排到2013年
    近日,七旬翁張老伯的全家,都在為一張「床」焦心。重陽節將至,記者對本市中心城區地段醫院和護理醫院床位展開調查,發現條件好、收費合理的公立醫院床位非常緊俏,有的醫院床位已預約到2013年。不少已經住進去的老人不願出來,甚至有老人「借」病床養老。[事件回放]老人骨折,難求一張治療床位一個多月前,年過七旬的張老伯在青浦被起吊的貨櫃撞傷。
  • 京津冀養老試點燕達城 醫養結合打造萬張床位養老綜合體
    央廣網廊坊10月21日消息(記者 杜震)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大背景下,京津冀養老一體化加速推進,三地規劃養老布局,打通政策銜接渠道,實行先試先行原則。河北三河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被列為京津冀養老試點單位,承接更多北京老人日益增多的養老需求。   據悉,燕達養護中心目前在住老人1500餘人,98%來自北京。
  • 西城區建成投用5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老年人可足不出戶享受專業化...
    西城區建成投用5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老年人可足不出戶享受專業化服務 出處: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