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中國人熟悉的「陌生人」

2021-01-07 金臺資訊

白求恩

編者按:斯圖爾特,全名羅德裡克·斯圖爾特,加拿大退休歷史教師,著名白求恩 研究專家,著有《諾爾曼·白求恩的思想》《白求恩在西班牙》《不死鳥:諾爾曼·白求 恩的一生》。2014 年,紀錄片《平山記憶》攝製組遠赴加拿大,拜訪斯圖爾特等多位學者。通過斯圖爾特的講述,我們發現,白求恩的生活經歷是豐富多彩的,他性格中的許多「缺點」也是明顯而可愛的。這與中國人心目中的白求恩有很多不同。

白求恩故居,位於加拿大多倫多郊區的格雷文赫斯特

從 1969 年開始研究白求恩, 出版若干關於白求恩的書

我從 45 年前就開始了對白求恩的研究,那是1969 年秋天,我正在多倫多的一所中學教歷史,那次研究持續到 1975 年。在此期間,1973 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有關白求恩的傳記,名字就叫《白求恩》;1977 年,出版了《諾爾曼·白求恩的思想》,這是一本白求恩書信的合集, 我按照他從出生到去世的時間順序編寫; 1974 年,我還寫了一本叫做《諾爾曼·白求恩》的書,專門給中學生閱讀。

到 1999 年,也就是我教書的最後一年,我到了西班牙。妻子莎朗和我在一個叫做潘普洛納的城市住了一年,那裡因每年 7 月的奔牛節而被大家所熟知。其間, 我收到了《諾爾曼·白求恩的思想》和《諾爾曼·白求恩》出版商的信,詢問是否願意把這兩本書修改後再版。因此,回到加拿大後,我開始重新作一些研究。此後一年裡,我意識到自從 1977 年出版了我的書之後,有很多新的信息和資料可以利用,當年不願意接受採訪的人,在 20 年之後也開始願意談論有關白求恩的事情。因此我又開始探訪一些地方,搜集新的資料,並決定寫一本新書, 而不只是對之前的書進行改版。

這次,我的妻子莎朗開始和我一起作研究。從 2000 年到 2011 年,我們走訪過英國、西班牙,當然也到過中國。我們走過了所有白求恩到過的地方,走遍了安大略所有白求恩住過的地方,包括他在蒙特婁的住處。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發現很多新東西。2006 年,我們和白求恩的戰友張業勝、白求恩的翻譯董越千的女兒董純一起去了晉察冀邊區,走訪了白求恩到過的每一個地方。2011 年,我的書由蒙特婁的麥吉爾女王大學出版社出版。一年之後,北京的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譯本,書名叫《不死鳥:諾爾曼·白求恩的一生》,薩拉曼卡大學出版社則出版了西班牙文版本。

白求恩最重要的一點是有堅定的信念

白求恩最重要的一點是有堅定的信念,也就是說,他每作出一個決定,都會堅持下去,不介意只有少數人贊同,即便有很多人反對,他也不會放棄信念。

在青年時期,白求恩是基督教徒。像所有基督教徒一樣,他受到的教育是要成為兄弟的守護者,要幫助那些比自己更加不幸的人。慢慢地,他不再相信上帝和耶穌,但是一直相信基督教的這些觀念和教義。幫助別人是作為一個人應有的責任, 這種信念貫穿了他的一生。白求恩從來沒有賺過大錢,每次有了一點錢,他總是送給別人或者很愚蠢地把它花掉。他的興趣不在賺錢上,不在讓自己變得富有上,而在做好事上。

白求恩是人,不是神,其實他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有時還酗酒。但在中國,白求恩受到尊敬,不酗酒,生活作風上嚴格自律,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且為此獻出了生命。

我認為,想了解白求恩,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他生命的全部,而不只是他在中國的 22 個月。要知道,白求恩去世時49 歲,而他在中國只待了不到兩年,是到中國之前的經歷塑造了他在中國的樣子。如果你不了解在西班牙發生了什麼, 在蒙特婁發生了什麼,你將不會全面理解白求恩。在英語裡有一句話,叫做「豹子無法改變它身上的斑點」,意思是說一個人本性難移,所有的一切都會最終在他身上顯露,這也是為什麼白求恩在中國達到了一個「頂點」。

白求恩堅持自己的信念,夜以繼日地工作

我在中國接觸過很多人,比如白求恩的同事、病人等,這些人給我講了很多細節,印象很深刻,感受也很多。第一,白求恩會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從來不會放棄;第二,白求恩夜以繼日地、非常努力地辛苦工作。比如說,在中國,白求恩每到一所醫院或診所,中國人都很客氣,先請他喝茶,而白求恩總是說,不要茶,我想要工作,帶我去看病人。他不要喝茶, 不要吃東西,不要睡覺,對他來說,首先是責任——對病人的責任。不論作為一名醫生還是作為一名基督教徒,這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在中國就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白求恩去看傷員,他們躺在那裡,身上穿得很少,天氣很冷,也沒有毛毯。你知道,白求恩脾氣很大,當時就很生氣,連聲問「為什麼」。陪同的人說這裡沒有毛毯,白求恩說那我給他們。於是他衝出房間,從自己的行李裡拿出毛毯給了傷員,並對陪同人員說,希望他們能為這些傷員找到更多的毛毯。陪同人員當時很尷尬,並讓白求恩拿回自己的毛毯, 說馬上想辦法去給這些傷員找毛毯。

白求恩深入前線,救治傷員

白求恩一次又一次地做這樣的事情。1939 年 4 月,一次戰鬥後,有一個年輕戰士腹部受傷很嚴重,白求恩看過後,花了幾個小時來照料這位年輕傷員。後來, 為了照顧這個小戰士,白求恩甚至想辦法讓他騎馬和自己一起轉移。不管做什麼, 即使在有戰鬥的情況下,他也會想辦法每天去照顧病人。白求恩就是這樣為他的工作和責任而活著。

白求恩脾氣很壞。董越千講,有一次聶榮臻司令員看他工作太辛苦,建議他多休息。但白求恩不聽,仍繼續工作。於是聶榮臻把白求恩叫到自己那裡,請他坐下,對他說:我想讓你多休息,保重身體。聶榮臻還告訴白求恩為什麼要讓他休息。然而,白求恩站起來,走向聶榮臻, 聶榮臻當時抽著煙,他一下子奪過聶榮臻的煙,踩在腳下,大喊道:我是大夫,有關醫療藥品我作決定;有關戰鬥,你再來作決定!這可是他的「老闆」啊,是軍隊的司令員,可白求恩就這麼做,他脾氣真的很暴躁。也因為有這樣的脾氣,所以他才能很努力地工作。

我們研究白求恩,應該什麼都講,不論是他好的方面,還是不好的方面。他就是他,不能拔高,讓他看起來與眾不同。他不是天使,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開始時,這對於中國人來說很難,中國人會說,白求恩這個外國人會發脾氣,會把儀器扔掉。據說,有一次白求恩見一個醫生拿著手術刀削蘋果皮,就打了那個醫生一巴掌,說以後不準再這樣做。所以,一些中國人開始時很怕他,後來逐漸意識到, 他的脾氣使他前進,使他有了這樣的成就,大家開始尊重他。

白求恩要求來到中國, 在晉察冀邊區待了 17 個月

白求恩臨終前說過,生命的最後兩年是最有意義的。他曾到過延安,和毛澤東、朱德、聶榮臻等結下深厚友誼。有人問我,作為加拿大共產黨員,白求恩和中國共產黨是不是有著天然的親近感?他到中國之後,拒絕到國民黨統治的地方,而堅持到敵後,到延安,是否能夠從這個角度作出一些評價?是不是他認為和中共的合作是他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下面就根據我的研究,談談白求恩為什麼要到中國,而且認為這兩年是生命中最有意義的。

我的《不死鳥:諾爾曼·白求恩的一生》一書記載了白求恩在西班牙做的一件好事——他在 1937 年建立了輸血站,幫助人們沿著西班牙海岸逃出法西斯的魔掌。但那時他酗酒,和上級軍官發生衝突,在被要求離開西班牙之前,他主動離開了那裡。實際上他在那裡做得並不是很好,因此在 1937 年 6 月回到加拿大後, 他為在西班牙所做的事情感到羞愧。讓他感到羞愧的不是他建輸血站,不是他幫助別人,而是他不聽從命令,不按上級軍官的要求去做,因為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他喝的酒太多,發脾氣的次數太多。

一個月之後,日本人襲擊了北平盧溝橋,白求恩讀到了這條消息。接下來的三個月,不斷有消息傳來,說國民黨怎樣抗日,但報紙上沒有一點共產黨的消息。白求恩說,我已經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應該為自己在西班牙所做的一切作出補償,否則的話,我就是一個壞人。於是他去見了加拿大共產黨的領導。其實,白求恩先說自己想回到西班牙,但西班牙方面答覆說,你最好不要回來了, 因此他在精神上很崩潰。於是他說,我想去中國,也許我在那裡能做點什麼事情——好的事情。就這樣,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作出安排,把他送到了中國。他們並沒有和中國共產黨取得聯繫,因為那時候通訊很困難,他們只是把白求恩和一名護士、一名美國醫生送到了中國,那是在 1938 年 1 月。

他們經香港到武漢,中國共產黨在武漢的代表周恩來問他:你想做什麼?他說:我想去延安,加入八路軍。那個美國醫生不想去,於是白求恩和加拿大護士瓊·尤恩兩個人去了延安。他在延安待了一個月,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後來在《紀念白求恩》中說他只見過一次白求恩, 但據我所知,包括很多當時在場的中國人都說,在那一個月時間裡,白求恩和毛澤東見過多次,談了很多。美國醫生馬海德、同白求恩一起來華的瓊·尤恩也告訴過我同樣的事情。

在那期間,白求恩說,我想去前線。但有人說他年紀太大了——那時他已經47 歲。要知道,那時八路軍戰士們的平均年齡是 18 歲到 22 歲,白求恩的年齡是他們的兩倍還不止,所以人們覺得他不能去。有一次,白求恩很生氣,順手拿起一把椅子,扔出了窗外,說:這是你們的想法,我不要這樣!然後他就走了。於是, 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意識到,必須讓白求恩去前線。

就這樣,白求恩和加拿大傳教士醫生理察·布朗一起去了前線。布朗不是共產黨員,實際上他還反對共產主義,但作為傳教士,他想要幫助中國人,不管你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直到 6 月底,白求恩和布朗在五臺山的松巖口一起工作了六周,治療受傷戰士。後來,布朗決定回去,因為需要籌集更多的錢來幫助白求恩,但他因為某種原因沒能回來,之後只剩白求恩一個人。從 1938 年 6 月工作到1939 年 11 月去世,白求恩在晉察冀邊區整整待了 17 個月。

白求恩和中國人民一起抗擊日本侵略

白求恩在與中共領導人的交往中思想變化很大,也就是說,白求恩到中國後改變了。我認為,白求恩在中國最大的改變是學會了與人合作,而不是和人對立。在白求恩的一生中,一直有一個大的問題, 那就是他總是和職位比自己高的人發生衝突,不管在哪裡。在學生時代、在蒙特婁工作時,還有上邊提到的在西班牙,他始終是上級眼裡的「大麻煩」。

白求恩與八路軍戰士在一起

到中國後,白求恩自己也曾經說過,學會了與人合作,因為大家有著共同的信仰。他反對侵略,和中國人民一起抗擊日本侵略。不管是白求恩,還是毛澤東、聶榮臻,或是每個八路軍戰士,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把日本人趕出中國,因此白求恩不遺餘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釋放心中的能量,這也把他從愛和上級作對所受的挫折中拯救了出來。

對於白求恩來說,當時最大的問題是語言交流。實際上,在學生時代,白求恩的語言成績就不理想。在西班牙時,他沒有學會西班牙語;在蒙特婁工作六年, 也只學了幾個法語單詞。在中國,由於白求恩不懂漢語,中共派董越千擔任翻譯, 否則他都可能把自己搞丟。當然,他不可能一天 24 小時都和董越千在一起,肯定有獨自一人的時候,沒有人同他講話,沒有書。感到很孤獨的時候,他一定在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晉察冀偏遠、落後的地區,沒有廣播,沒有書報,但白求恩做著自己想做的受到的就是這樣的教育。

聶榮臻了解白求恩,白求恩尊重聶榮臻

有人說,白求恩在晉察冀和聶榮臻有很多交往,臨終前給聶榮臻寫過一封類似遺囑的信,信的內容很感人。據我考證, 那封信是有爭議的。我可以肯定白求恩沒有親筆寫下那封信,而是翻譯根據他的意思寫下來的。

白求恩在去世前一天到達黃石口駐地,第二天早晨 5 點 20 分左右他就去世了,所以他在那裡的時間只有十六七個小時。在那段時間,他時而清醒,時而昏迷。潘凡是他最後一個翻譯,因為董越千在幾個月前離開了。白求恩知道自己不久於世,想要給聶榮臻寫封信,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潘凡,還把戴的手錶摘下來給了潘凡。由於信不是白求恩寫的,而是潘凡用漢語寫下來,然後又翻譯成英語,然後又被譯成漢語,所以經過這樣多次翻譯之後,大家看到的會有一些變化,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記錄。在那封信中, 他說(或者潘凡替他說),這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一段時光。

雖然生活很艱苦,但白求恩對這個地方的人民有比較高的評價。在他心裡,聶榮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實際上,他對聶榮臻描述得並不多,但是我們知道一點:他很尊敬聶榮臻。即使是那次發脾氣從聶榮臻手裡奪過香菸,他們依然是好朋友。當然,聶榮臻只懂一點法語,不懂英語,白求恩則不懂法語,因此兩人所有的交談都是通過翻譯董越千進行的。

聶榮臻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他了解白求恩的情況, 知道白求恩的脾氣。董越千到晉察冀的時候,聶榮臻就跟他說,你不只是翻譯幾句話,你要試圖使白求恩平靜下來,控制他的脾氣,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那時董越千隻有 23 歲,還很年輕。

白求恩與聶榮臻在一起

正如我之前所說,白求恩在做他想做的事,所以他不求回報。即使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很少,幾乎掙不到錢,他依然會去給普通士兵購買物品。其實他一生都是這樣,從來沒有想過要錢。在中國,白求恩很尊重那些普通人,包括八路軍中年輕的士兵和遭受日軍殘害的普通百姓。他看到, 這些人雖然都遭受著日本侵略者的壓迫,但沒有逃跑,而是全力反抗,堅持和日本侵略者戰鬥,直至獻出生命。因此他很尊敬這些普通人,認為他們都有好的品質。當然,白求恩更尊敬他的領導,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學會尊敬自己的領導、自己的上級。也就是說,聶榮臻得到了白求恩百分之百的尊敬和信任。

白求恩救助老百姓既是自發的, 也源於責任感

晉察冀在當時比較落後,即使到現在,也有很多是比較不發達的地方。白求恩對當地老百姓非常好,老百姓也非常感激他。那麼,白求恩對普通老百姓的感情是源於天然的善良,還是出於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呢?我認為,首先是責任。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和老百姓越來越親近,有了很深厚的感情。他曾經在一封信中寫道,他們是很好的人,老人給我鞠躬,希望我能夠救助他的孩子。

張軍鋒( 站立者)、呂偉利在加拿大多倫多採訪白求恩傳記作者斯圖爾特(右一)

在晉察冀,不管白求恩走到哪裡,在任何一個小的診所裡,他都會治療受傷的士兵,也會救助當地老百姓。老百姓們有什麼病,總是想辦法來找他。有一次,當地有一個孩子是唇顎裂,找到他時,白求恩拉著孩子的手說,我能幫助他,這很簡單。於是,他為這個十幾歲的孩子成功做了手術。他還給很多其他人做手術,儘管他們都不是軍人。

因為白求恩不懂中國話,所以交流時會有困難,但是他想和老百姓親近的願望已經超越了困難,我相信這是發自心底的。他在信中常常寫道,這些老百姓都是很偉大的人,他們接受惡劣的生存環境和苦難的生活。所以毫無疑問, 白求恩救助他們是自發的行為,同時也源於責任感。

今天紀念白求恩的意義和價值

今天我們紀念白求恩,意義和價值是幫助別人?有多少人是為了能夠賺錢養家?如果說白求恩在現代社會能帶給我們什麼,那就是大家應該向他學習,不是要求大家每天 24 小時都帶著責任感努力工作,只要每天能夠拿出一點時間去為別人而不是為自己做事就行。

不論是在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中, 已有太多的人拜倒在金錢面前,拼命賺錢,錢成了一切,但白求恩不是這樣。當人們讀了《不死鳥:諾爾曼·白求恩的一生》或其他有關白求恩的東西,我希望大家能明白,白求恩對生活的追求就是能夠幫助別人。白求恩是一個普通的人,也喜歡被表揚,也喜歡別人拍著他的肩膀對他說「不錯」「是個好人」之類的話。但是,在中國的日子裡,他不需要誇獎,他只是默默地工作,無私地奉獻,因為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責任。

這就是我們今天紀念白求恩的意義。也許應該有更多的人,不論加拿大人、中國人還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思考他們的人生——是否應該多花一點時間想想別人,而不是自己?

我為什麼走上了白求恩研究之路

我研究白求恩,與我當年的工作有很大關係。1973 年秋天,我在加拿大多倫多一所學校裡教歷史。那所學校是加拿大最好的中學之一,所有的孩子入校時都要經過嚴格考試,即使家裡很有錢,他們自己成績不好的話,也進不去,所以學生都是好學生。可是,作為一名老師,我對一些孩子的價值觀不太滿意,因為他們對錢更有興趣。

我想,能有什麼辦法讓他們明白, 在生活中不只是學習成績好,還有責任; 不只是漂亮的外表、漂亮的服飾,還有責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目錄裡一段對電影《白求恩》的描述。這部電影攝製於 1965 年, 是在我開始研究的四年之前。我讀到了有關白求恩的簡短介紹,明白了他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實話,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白求恩。於是我找到那部電影, 放給班裡 16 歲的男孩們看。這部電影講述了白求恩的一生,包括他在中國的情況。電影拍得很好,看電影時班裡沒有一個人說話,針掉到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得見。

那是當天的最後一節課,電影放映完後,十來個孩子不是像往常一樣跑出教室,而是圍了上來,問我白求恩是誰,毛澤東是誰,什麼是醫療保障(medicare),在西班牙發生了什麼事,還請我給他們多講講有關中國的情況。孩子們非常聰明, 我回答了一些有關毛澤東、中國、醫療保障的問題,但是我回答不了有關白求恩的問題,因為我也不了解。

有三四個孩子繼續跟著我走出教室, 一直跟我到辦公室,不停地問我問題。其中一個孩子說:「在我看了這部電影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醫療是為人服務的, 直到我看了這部電影。我父親是多倫多一位很有名的醫生,而且是大學裡醫學會的成員,父親對他作為醫生的評價是他有三個車庫。」這基本上是他的原話, 學生的意思是說,他家有三輛車,而他父親對醫學感興趣,是因為可以賺到很多錢。那天,我在回家的路上想,不知道那孩子說的是不是真的,但這真的很有意思,那個孩子的父親是因為能夠賺很多錢才當醫生,其他人有多少也是這樣的?

這件小事屬於意料之外,很偶然,但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找到了當時能找到的唯一一本有關白求恩的書—— 1952 年出版的《手術刀就是武器——白求恩傳》, 這是兩個共產黨人寫的,塑造了一位共產黨英雄的形象,他拿手術刀當武器,投入戰鬥,無私地付出。後來,我對白求恩的了解越來越多,研究越來越深,一直到了45 年後的今天。這就是我為什麼走上白求恩研究之路。

(張軍鋒: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影視處處長,高級編輯;呂偉利:河北廣播電視臺英文翻譯)

(原載《百年潮》2018年第8期)

相關焦點

  • 白求恩的故鄉,參觀白求恩的故居,還有美麗的風景
    中國人一向講究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有恩於中國人的國外人士,咱們自然得牢牢記住。這個醫生大家都知道,就是白求恩。白求恩是國人最熟悉的一位加拿大人,他在中國有崇高的地位,他是中加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他被毛主席譽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 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變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後各自曲折各自悲哀...《最熟悉的陌生人》這首歌憑藉耳熟能詳的優美旋律紅遍全國,由蕭亞軒演唱,雖然歌詞裡講述的是戀人之間的故事,但是歌名在很多關係裡都適合。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我要說的是曾經的朋友變成陌生人的過程。
  • 致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胡楊映月 石家莊尚學書社社長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好!曾經愛的那麼深,愛的那麼真,那麼的撕心裂肺,也終究抵不過時間這場無情雨。時間在歲月的彈弄下,一點一點似緩還急,悄悄地流逝在你我陌生後的時間裡。時光寂寞的划過時鐘的錶盤,千篇一律的節奏,恰似你我轉身後彼此的心的悸動……當殘陽如血,影子投進大地溫情的懷抱的時候,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的心裡是否也泛起曾經泣血的漣漪?
  • 熟悉的陌生人(作文素材)
    熟悉的陌生人(作文素材) 2013-09-04 12:0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2021-01-07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歌曲《最熟悉的陌生人》
    愛得那麼深於是夢醒了 擱淺了 沉默了 揮手了卻回不了神如果當初在交會時能忍住了激動的靈魂也許今夜我不會讓自己在思念裡沉淪這首熟悉的經典情歌蕭亞軒《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華語流行樂女歌手蕭亞軒演唱的一首中慢板抒情歌。
  • 後來,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咖啡特濃,偏苦,但回味無窮;雜誌是《愛格》,時尚文藝風;音樂是隨機的,現在正播放蕭亞軒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聽到這首歌就莫名感到悲愴,好想聲嘶力竭地吶喊,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也變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02.猶記得,那是與你斷聯好些年之後,也是這樣一個尋常的午後,你忽然加我好友,我問你是誰,你沉默片刻,說:「最熟悉的陌生人。」那一刻,我是真的怔住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毫無疑問,只能是你!
  • 致: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個「哦」,一個「嗯」,我們各自沉默,於是,我們變成了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否,你還記得當初說過的話;是否,你還記得從前的夢想;是否,你還記得最初的諾言……你要旅行,我也是否還能參與!某時某刻,衝動的去了一個人的城市,聽一首慰藉心靈的歌曲,看一本扣動心弦的書籍,執著於一個兩個人的夢想。
  • "熟悉的陌生人"包貝爾實力詮釋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網易娛樂11月1日報導 由導演陳正道執導,宋譞,盧青雨編劇,一線喜劇演員包貝爾加盟,王真兒傾情出演的超級網絡懸疑大電影《熟悉的陌生人》已經於2017年11月1日強勢上線。這是陳正道導演繼《催眠大師》、《記憶大師》之後的又一力作。
  • 蕭亞軒《最熟悉的陌生人》,愛到極致,朋友最終成了陌生人!
    這首《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蕭亞軒演唱的一首中慢板抒情歌,這首歌由姚謙填詞,小柯譜曲,收錄於蕭亞軒1999年11月17日發行的首張《蕭亞軒》同名專輯中,亦是專輯的主打歌之一。該歌曲2000年獲得錢櫃KTV國語點播排行榜冠軍。
  • 給熟悉的陌生人第一封信
    今年的選題在思考後,將用「給熟悉的陌生人寫信」這樣的方式進行。選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在我們進入智能時代之後,人們被電子設備與各類APP綁架,我發現人們已經失去那種隨性而起的動態行為,身在其中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默默的起了一種疏離感,大家也說不清楚,卻總覺得生活裡少了點「人味」。
  • 《最熟悉的陌生人》,疑團重重?
    《最熟悉的陌生人》,疑團重重?《最熟悉的陌生人》,該劇講述了丁寒在妻子去世後發現妻子有很多不為他所知的秘密,當他極力想解開心中的疑團時,又一步步發現母親以及身邊親友的一些隱秘事件。當熟悉與陌生的交織時,你,又認得劇外的「他們」嗎?邵峰邵峰 飾 丁寒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 從陌生人變成熟悉的陌生人,如此簡單
    曾經聽到過這樣的一句歌詞,我們變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後各自曲折,各自悲哀。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說出來的時候卻是五味雜陳,很多人的故事都是從陌生人開始,然後又從陌生人結束,很多愛情也都只不過是大夢一場。
  • 最後,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曾經狠狠的深愛過這個人,那當感情戛然而止的時候,只好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旦沉默到有話不想說,想說又沒話時,夫妻便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強制自己不打擾、不想念、不回憶,可是世界那麼小,大街上隨意的一撇就在遠處認出了那個熟悉的身影。假裝鎮定的與他打招呼:「好久不見,你和現在的她一定很幸福吧。」
  • 終於,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終於,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深深的了解對方的心情,卻再也不會去糾纏,放手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多少次在深夜裡,看著你的照片發呆,多少次輸好了的信息,又一次次刪除,多少次,在心裡,默默地呢喃,想你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02.
  • 交作文啦丨病毒施了妖術,我看見不少「熟悉的陌生人」!
    我高興地想:我們中國人就是團結,就是齊心,就是自覺,看來,疫情應該很快就會過去的。正這樣想著,突然,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中年大叔闖入到了我的視線裡,我發現他並沒有戴上口罩,也沒有一點要防護的樣子,反而是一臉的得意。他就這樣大搖大擺的走著,還蹲在了一個地方吸菸。我看到他嘴裡吐出來白色的煙霧,仿佛惡魔一般抓住他的心靈不放,懲罰他不戴口罩就上大街的行為。
  • 同題作文: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四川省雙流中學高一20班  李彥霓 消瘦的風在冬日肆虐
  • 你好,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開始的避讓,害怕遇見,怕見到了卻不知道說些什麼,像從前一樣熟悉,會不會和從前一樣迫不及待的擁抱在一起,或者像好朋友一樣相互打招呼。畢竟我們從前是最熟悉對方的人。但事實是,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城市中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今天地鐵上逛豆瓣社區,系統自動跳出了一條消息---城市中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固定的路線固定的場所遇到一些固定的人,不知道彼此的名字、身份和背景,卻因為總是相逢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熟悉感與默契。
  • 修改學生作文《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篇作文描寫了作者被小狗追嚇的事情,作者在無助中被一個陌生人幫助。其間穿插了別的小朋友也被追過的事,題材和結構都不錯。原文: 最熟悉的陌生人平凡的世界裡,因為有你,而溫暖。最熟悉的陌生人。  吃過午飯後,我悠然地走在去往公交站上學的路上。突然有兩個三四年級的小男生,猛地在我身前衝過,帶給我的只有一陣陣涼風。我還來不及反應,便被撞了個踉蹌。我生氣極了,正當我心想這兩個男生真沒禮貌之際,有一隻棕色小狗也從我身前衝過。那條狗身上髒兮兮的,棕色的毛髮上帶著點點斑駁的黑色汙漬。它那短短的四肢並不阻礙它飛速奔跑。對於天生怕狗的我來說,心中的憤怒瞬間轉化成了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