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華為日本高薪招聘帶來的活力

2020-12-17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村山宏11月15日撰文稱,中國媒體報導了華為技術日本法人以40萬日元(1日元約為0.059元人民幣)的高薪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新聞。日本人對華為給應屆畢業生開出比日本企業多近一倍的工資感到震驚,但中國反而有人吃驚地表示「日本企業的工資真低啊」。因為在日本無論文科還是理科,應屆畢業生的工資基本都相同,而在中國,技術人員工資高是普遍現象。如果高薪錄用理科學生的情況得到普及,被認為正在「遠離理科」的日本也會發生變化。

筆者查看了華為技術在日本招聘求職網站「Rikunabi 2018」上發布的招聘要求。華為日本法人以即將大學畢業和研究生畢業的學生為對象,招聘「通信網絡工程師」和「終端測試工程師」等4種職位,大學畢業的月薪為40.1萬日元,研究生畢業為43萬日元。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應屆畢業生薪資調查(2016年)顯示,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工資為20.34萬日元,華為開出的應屆畢業生工資約為日本企業的2倍。

中國理工科專業工資高

Rikunabi公開的索尼2016年給大學畢業生開的實際月薪為21萬8000日元,碩士畢業生為25萬1000日元,與之相比,華為的工資也明顯高得多。日本的年輕人對這個非同尋常的金額感到震驚,在網上展開了熱烈討論。最近,新華社旗下的「參考消息網」報導了華為日本法人給應屆畢業生開的工資等,在中國也引發了話題。對於中國的代表性全球企業的這種「壯舉」,中國人似乎非常感興趣。

不過,中國人在網上發表的評論中還有類似於「40萬日元很高嗎?」、「日本的工資真低啊」之類的話。可能因為中國IT(信息技術)技術人員的工資普遍很高,所以從日本的物價水平來看覺得比較低。來看一下《南方都市報》報導的調查公司「麥可思研究院」對大學應屆畢業生工作半年後各行業的工資(2016年)進行調查的結果。排名第一位的是「網絡開發及應用」,為5679元,第二位是「計算機與數據處理」,為5636元。

「經營管理」職務的工資只有4971元。麥可思調查的平均工資為4376元,從調查中可以看出,IT相關技術人員的工資要比其他職業高很多。中國人覺得,IT技術人員的應屆畢業生工資比文科生高是理所當然的事。而在日本的大企業中,只要是應屆畢業生,無論哪個行業工資基本都差不多,文科和理科的應屆畢業生工資一般不會相差太多。

日本人大多都覺得新人要通過進公司後的員工培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人才,容易出現認為新人的工資水平一樣也無所謂的想法。而中國與美國一樣,是根據專業性決定工資的。更準確地說,在中國跳槽是普遍現象,IT技術人員等當紅職業如果不給開出高工資,新人也可能會被其他公司挖走。在中國,理工科學生是企業爭搶的對象,理工科專業容易吸引優秀學生。

理工科在日本難有工資優勢

在日本,雖然20多歲時各行業的薪水都差不多,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差距會越來越大。日本厚生勞動省以所有年齡層為對象實施的工資調查(2016年)顯示,排在月薪排行榜前列的依次是飛行員(149萬日元)、律師(48萬日元)、註冊會計師和註冊稅務師(46萬日元)、房地產估價師(43萬日元),超過了自然科學研究員(39萬日元)、系統工程師(33萬日元)和程式設計師(26萬日元)。除醫生和大學教授(理工科)外,文科職業的工資更高一些。

雖然不會憑藉工資的高低來選擇職業,但在日本選擇理工科職業容易在金錢方面佔不到優勢似乎是事實。日本的金融機構為擴大金融衍生品業務大量錄用理工科學生,也讓日本企業感到了危機感。之前,日本媒體指出高考學生在填大學升學志願時不選擇理工科的情況,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在日本社會理工科人才的工資和待遇不一定好。

還有不少日本企業的很多董事都是文科畢業。即使企業內的研究人員辛苦實現了世界級的發明和發現,也沒有體現到個人報酬中。憑藉開發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為獲得相應的發明費用,就起訴了開發時就職的日亞化學工業。開發快閃記憶體的舛岡富士雄對老東家東芝提起專利訴訟的事例也令人記憶猶新。

如果不改變理工科人才的待遇,無論怎麼提倡創新也很難取得成果。90年代歐美金融機構登陸日本,用高薪吸引了人才。最終,日本的金融機構也提高了工資。這次輪到中國了。不僅是華為,很多中國企業都在用高薪挖日本的技術人員。如果進入日本市場的中國製造業高薪錄用日本技術人員,其他技術人員的工資應該也會上漲。

中國的不足

中國企業在日本高薪錄用理工科人才,在日本社會很容易指責會導致人才和技術外流,但對日本來說並不全是壞事。因為隨著中國企業高薪錄用人才,日本的技術人員和理工科人才的工資將上漲,如果能由此改變學生遠離理工科的現象就是好事。目前感覺日本在IT產業方面落後於中美,如果理工科人才能幹勁十足地工作,在日本社會掀起創新和創業熱潮或許就更好了。

在中國,律師和會計師等文職工作的工資相對來說要比日本和美國低。這會妨礙社會整體的發展。因為這產生了制度設計、法治主義和企業會計不穩定、權利難以得到維護的社會結構。如果個人和企業辛苦開發的商品輕易就被複製,也難以推動創新。文科和理工科想取得平衡並不是件容易事。

相關焦點

  • 華為在日本高薪招聘,月工資40萬日幣,是日企的兩倍,你怎麼看?
    隨著通訊行業的不斷發展,也為了適應人們對網速的要求,5G的研發應用而生,華為更是走在了前沿,擁有諸多專利技術,一度引得美國嫉妒,對華為一直施壓和制裁,但是,這反而使得華為更有生命力,如果你制裁我,向我的供應商施壓斷供,那我自己搞研發,只會刺激華為走的更快,華為的子公司遍布世界各處,況且,當今是一個全球化高度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情況,這鏈條上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會波及到整個鏈條上的每一個點
  • 華為高薪招攬全球天才少年,為應屆博士生開出201萬年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高薪待遇一直都是華為吸引人才的殺手鐧。
  • 中國「爆買」日本人才 倒茶女職員也高薪挖走
    有報導稱,日本人才外流到中國已成為一股趨勢,認為中國企業在網羅日本人才方面出手更為大方。(路透社)原標題:新媒:中國開始「爆買」日本人才 倒茶女職員也高薪挖走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導 新媒稱,中國遊客到日本購物出手闊綽,日本媒體將此現象形容為「爆買」。
  • 日本電信公司NTT斥資644億日元參股NEC,日媒:打造對抗華為的聯盟
    日媒:為擺脫對華為的依賴 日經中文網6月28日在報導這項合作時分析稱,此次合作的背後存在圍繞通信網絡的全球主導權競爭,由於中美對立激化,避免使用華為產品的趨勢加強。日本的通信企業沒有採用華為的5G基站。
  • 年薪豐厚,日媒:日本的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
    日媒:日本科研人員年薪百萬,紛紛「投奔中國」近日,日本有關部門發布一組數據,數據顯示,到中國從事科研工作的日本人越來越多,而且逐年增加。在這個問題上,日本經濟新聞也做了調查研究。日媒稱,日本科學家來中國找工作,主要是因為日本科學家在日本找工作時遇到困難,而中國則在全球招聘人才。據日本媒體報導,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由於日本科研機構和資金的缺乏,很多研究者都留在了中國。此外,中國不僅待遇好,在批款時也比較「痛快」。
  • 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被罵賣國賊也要跳槽去中企?也不看看華為、比亞迪開了多少工資!
    今年,華為日本分公司在求職網站上發布了一條招聘要求,在日本引發轟動。
  • 年薪100萬,「高薪」的華為,為什麼你不去?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則新聞:華為海思宣布,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畢業的全球優秀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華為海思將為天才少年們提供世界級挑戰性課題、大牛導師、全球化視野、平臺和資源,還有5倍的薪資。很多網友驚嘆:華為現在招聘的不是人才了,升級為招聘「天才」!
  • 華為高薪招聘!人數最多的高校排名!西電拔頭籌,清北卻未進前十
    【華為高薪招聘!人數最多的高校排名!西電拔頭籌,清北卻未進前十】華為作為國內通信晶片研髮型企業的領頭羊,每年都在國內知名高校,高薪招聘電子、通信、計算機等方面的畢業生。目前華為籤約人數最多的高校排名,引發大家熱議。一、排名榜冠軍最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冠軍由非985高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籤約556人的奪得。電科優勢專業電子信息、計算機、微波等與華為產業相關性很強,奪冠是實至名歸。
  • 華為40萬月薪招新人,怎麼就震驚了日本企業?
    近日,有國內媒體報導了華為日本分公司在當地以40萬日元月薪招募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消息。日本人對這一高出索尼等日本本土企業一倍的薪酬感到吃驚,也出現了「日本企業薪水太低」的看法。        高薪酬待遇一直是華為招聘得手的殺手鐧。作為人才爭奪戰裡中國民營企業的鼻祖,華為第一次大規模招聘畢業生始於1998年,三年後,又靠「萬人招聘」向人們透露出其壟斷人才市場的意圖。
  • 這些日本崗位正在高薪招聘中!
    國內本就激烈的就業環境,加之受疫情的影響不少企業都在減少招聘,甚至裁員和倒閉。這就導致2020年的春招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史上最難就業季」。 因此,最近很多喜歡日本文化的同學都考慮到日本工作,可以免受國內大環境影響去日本賺高薪,但受疫情的影響,小夥伴們最關心的兩個問題是: 疫情之下,我還能去日本工作麼?
  • NTT斥資644億日元參股NEC,日媒:打造對抗華為的聯盟
    (文/觀察者網 蘇健)6月25日,日本大型電信公司NTT(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與日本跨國信息技術公司NEC(Nippon Electronic Company)分別在其官網發布了兩者結盟的消息,之後兩者將共同研究開發最前沿的信息與通信技術。
  • 華為緊急備貨,日媒建議華為擺脫困境的方法
    華為緊急備貨,日媒建議華為擺脫困境的方法華為加緊備貨離美國對華為的第二次禁令限期9月15日還有兩個多星期,屆時華為不能得到臺積電的代工,甚至不能外購如聯發科、三星等的晶片。據媒體報導,華為正緊急備貨,努力儲存5G移動處理器、WiFi、射頻和顯示驅動IC等器件。
  • 日媒:春節將至 中文翻譯人才在日本迅速走俏
    中新網1月20日電 據日媒報導,在日本大城市的零售行業,對會說中文的銷售人員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原因是隨著2月份中國農曆春節假期臨近,不希望在中國遊客大舉增加的這一時期錯失商機的日本的服裝和奢侈品店正在增加。
  • 【日媒:日本擬在奧運前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據日媒報導,日本...
    2020-09-03 09:36:04來源:FX168 【日媒:日本擬在奧運前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正在考慮為所有希望接種新冠疫苗的國民免費提供接種,將優先為高齡人群和醫護人員接種,然後推廣到所有民眾。
  • 日媒:這種想法揮之不去又誤導害人
    日媒近日的一篇文章回答了這一問題,《日經亞洲評論》雜誌網18日的文章稱,中國的製造業實力將持續發展,這對於周圍國家而言仍然具有挑戰性。在文章的開頭,作者就給予了中國製造業很高的評價:認為中國製造業已經走過了巔峰時期,這種想法是揮之不去又誤導害人的。
  • 日媒:日本員工在中國企業就職 感受高薪水、快決策
    據日本《每日新聞》7月31日報導,日本的大學畢業生在中國企業就職是不錯的選擇。隨著日本企業高田和東芝被中國企業併購,中國資金的影響力持續增強,相信今後將有更多日本年輕人人在中資企業裡工作。 六月底,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發表於就業信息網站的招聘廣告引起了關注。
  • "日本製造"信譽將喪失?日媒:質檢人才出現枯竭
    "日本製造"信譽將喪失?日媒:質檢人才出現枯竭 原標題:   2017年10月20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神戶制鋼所(神鋼)副社長梅原尚人(右)就其下屬子公司篡改產品數據問題鞠躬致歉。
  •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徐靜波和華為這樣回應
    日本這麼多公司,把手機扔掉以後,有這麼多手機研發人才,他把他們高薪僱傭起來,在橫濱設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機工程師,幫華為研發智慧型手機。華為手機研發的這麼好是因為用日本人、日本技術。」之後,徐靜波將演講內容整理成文章《徐靜波現場演講錄:日本人如何做企業?》,截至發稿為止,該文章在微信的閱讀量已經超過10萬。
  • 華為對人才的渴望有多強烈?從華為開出的薪資就能一目了然
    從華為創立之初,任正非就一直很注重人才,任正非嘗到了注重人才帶來的好處,如今華為的成功離不開人才。 當年給華為研發出了第一款真正屬於自己的技術產品HJD48的郭平和鄭寶用,就是任正非從華中理工大學和清華大學給挖過來的。
  • 日媒稱美國正向日本等盟友施壓 強迫封禁TikTok等應用
    7月28日消息,據日媒報導,美國正對日本和其他盟國施壓,要求他們共同封禁中國技術和TikTok(抖音海外版)等應用,理由是這些技術和應用可以向中國提供數據。《讀賣新聞》援引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的話表示,美國對中國利用技術獲取敏感信息深感擔憂,並希望其他國家效仿其拒絕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的做法。此前,日本政府已經宣布將華為排除在該國5G網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