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生背書難,古代的學生背書更難,捧著一本書哇啦哇啦讀個不停,對於記憶力差的孩子來說,讀個百遍千遍還是記不住。關於背書,古代有一則趣聞。
明朝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叫張溥,小時候就遇到過背書的困難,相比於其它同齡孩子,張溥的記憶力顯得格外差,在別人眼中,張溥就是一個天生愚笨的孩子;包括他的家裡人,一看到他一副愚笨的樣子,往往都要嘆息說:「吾輩家族無望也!」
小時候的張溥雖然記憶力差,但是非常愛好學習,為人非常有志氣,知道自己不如別人,就比別人更加勤奮地學習。
有同齡的小孩背書非常快,可以過目不忘,這讓張溥非常羨慕,但是羨慕歸羨慕,他覺得自己背書不快,還是因為自己沒有找到方法。
有一次他想,既然我讀一遍不能背下來,難道我讀一百遍還不能背下來嗎?於是他嘗試著一遍又一遍讀書,直到把一篇文章讀了上百遍才肯罷休。以至於當其他孩子玩樂的時候,他還在一旁堅持讀書,直到唇焦口燥,還不想放棄。
雖然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卻始終不如其他同學背得好,前一天剛背好的書,到第二天就忘得差不多了。當上課之時先生讓他起來背書,他磕磕巴巴背了一半背不下去;先生很生氣,以為張溥因為貪玩而忘記了背書,於是狠狠用戒尺打他,還罰他把文章抄寫十遍。
張溥並沒有因為先生的責罰而哭泣,而是反省自己為什麼記不住文章,他忍住紅腫的手掌,夜晚點起燈抄寫文章,直到抄寫了十遍。
第二天張溥把抄好的十遍文章交給先生,先生又讓他背誦,張溥只好迷迷糊糊背了下去,卻奇蹟般地背完了一整篇文章,還非常流利。
於是這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張溥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記憶小竅門,他明白了抄寫可以加深記憶力,於是他試著抄寫其他的文章,一遍又一遍,果然發現比以前記得更快。
此後,張溥便將抄寫技巧運用到了日常學習中,每次遇到要背誦的文章,他就先自己讀一遍,再抄寫一遍,一邊抄一邊記憶,就這樣反覆,他發現抄的次數越多,記憶得更加深刻,於是從這開始,張溥就明白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
張溥小時候雖然沒有很好的記憶力,是學習勤奮,懂得想辦法、找方法,他扎紮實實一點一點學習知識,最終取得了一番成就,作詩、作文都非常迅速,揮筆就能寫。
張溥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歷史上還記載著他「七錄七焚」的佳話,說他讀過的書都要親自抄寫,抄一遍,馬上燒掉,這樣一直反覆六七遍。也許張溥這種記憶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人,但是他的勤奮好學,值得每一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