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來了!西安11家防疫用品生產企業正開足馬力 累計投放口罩10萬...

2020-12-22 陝西法制網

今天(2月6日)下午

西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了

西安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聯防聯控工作

新聞發布會第六場

發布介紹了西安疫情防控情況、疫情物資保障情況、西安強化監管及監測、全方位保價格方面的措施,以及出臺5項措施全力保供應、保穩定、保民生相關情況,解釋了新的醫保政策及臨潼區的疫情防控情況。

西安市累計確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74例

截至2月6日14時,西安市累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74例,其中新增確診患者4例,累計治癒出院5例,在院患者69例,其中危重型患者3人,重型患者2人,其餘病情均平穩。疑似病例患者188名。

全西安市74例確診患者中,包括西安市常住53例(西安戶籍38人,外地來西安工作15人)、外地來西安市21例。西安市常住53例中,15人發病前兩周內有武漢旅行、出差史,13人發病前兩周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發熱伴呼吸道症狀人員,10人發病前有人流密集場所經歷,9人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5人無明顯疫區旅行及武漢籍人員接觸史,1人在廣州接觸過發熱患者。外地來我市21例中,20人發病前兩周內來自武漢疫區,1人從上海乘飛機來西安。

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1503人,當前開展本地隔離醫學觀察784人。醫學觀察站累計留觀4172人次、解除2803人;正在留觀1369人,情況正常。

出動衛生監督員4006人次,抽查醫療機構、汽車站、地鐵、商場、超市、酒店等單位3396戶次,督促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當前,西安市確診患者中有5例無明顯疫區旅行及武漢籍人員接觸史,為了防止更多本地擴散,避免發生社區獲得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一定要做好社區防控工作,加強防控措施。在小區出入口設置健康監測點,堅持對進入人員檢測體溫;對於社區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物業要加強清洗和消毒;公共場所進出口處和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洗手間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保持社區內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加強進入小區的車輛消毒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利用各種顯示屏、宣傳欄大力宣傳新型冠狀病毒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

口罩、隔離衣等防護物資

已開始本地化生產

在物資生產方面,西安市工信系統全面摸排有關生產企業底數,安排處級幹部蹲點駐守,在督促現有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的基礎上,著力幫助解決資金資質、員工返崗、原材料採購、上下遊配套等問題,在保證質量前提下加快生產緊缺物資,口罩、隔離衣等防護物資已開始本地化生產。動員西安住邦無紡布製品公司、西安宏昌洗滌公司等10餘家防護、消殺類企業提前復工生產,支持錦華服裝公司等企業加快轉產。截止2月5日,累計生產口罩20多萬個,消殺類用品1800餘噸,84消毒液、次氯酸鈉等生產能力基本滿足市場需求。

在物資採購方面,著力推動解決貨源發掘、資金支撐、運輸保障等「瓶頸性」問題,引導醫院、藥店、醫藥公司加大防護物資採購力度。截止2月5日,累計採購醫用口罩91.4萬多個、防護服近9600餘套、護目鏡4500多個、乳膠手套30.5餘萬雙。

西安市11家防疫用品生產企業

正開足馬力

西安市累計投放口罩10萬餘片

為加大防疫用品生產供應,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西安市場監管局採取 「快審、快批、快檢、快產」措施,積極與省市場監管局、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接,為西安市「愛諾美」口罩生產企業和 「銘邦」隔離服生產企業,快速辦理了生產審批手續,實現「快審」;

開闢綠色通道,對具備轉產條件的生產企業上門幫扶,全程指導企業申報資料,2月3日,向西安銘邦服飾有限責任公司頒發了西安市首張醫用隔離衣醫療器械產品備案和生產備案憑證,實現「快批」;

積極協調聯繫中國商業聯合會百貨勞保用品商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為企業提供加班檢測服務,保障產品質量,實現「快檢」; 抽調30多名技術骨幹,駐廠幫扶,全力守源頭、保質量,加大貨源補充力度,確保市場供應不斷,實現「快產」目標。

目前,西安市11家防疫用品生產企業正開足馬力,處於全負荷生產狀態。西安市「住邦」無紡布製品有限公司的口罩生產線已開始批量生產,在西安市15家怡康藥店和8家華潤超市累計投放口罩10萬餘片。

西安出臺新的系列醫保政策

7種醫用耗材臨時納入個人帳戶支付範圍

一、擴大調整報銷範圍

將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覆蓋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全部臨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對其中的7種醫用耗材(防護服、隔離衣、普通護目鏡、3M護目鏡、R95口罩、N95口罩和其他醫用口罩)臨時納入個人帳戶支付範圍,同時7種醫用耗材可刷職工醫保卡(或社保卡)在西安市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購買。

二、對確診和疑似患者實施綜合保障

對於按照衛生健康部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確定的確診和疑似患者(含異地就醫患者)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予以補助,即患者救治不需要個人自付;

對於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確定的確診和疑似患者住院治療的,門診費用納入住院總費用予以報銷;

沒有住院治療的疑似患者門診醫療費用,基本醫療保險不設起付線和封頂線,按照門診特殊病種予以報銷結算,按70%的比例支付。

三、異地就醫先救治後結算

為了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減少因患者流動帶來的傳染風險,對在西安就醫的異地確診和疑似患者,不再執行異地就醫的相關規定,實行先救治後結算,使用醫保專項周轉金先行墊付,同時做好異地就醫患者信息登記和醫療費用記帳,疫情結束後統一由我市醫保部門和財政部門進行結算。

四、預付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周轉金

為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一方面,將定點醫院收治的用於治療確診和疑似患者醫療的費用,不再按定額標準結算,實行按項目付費;另一方面,及時向醫療機構和區縣醫保經辦機構預付專項周轉金。截至2月5日,全市累計向醫療機構預撥周轉金5650萬元;向13個區縣和高新區、西鹹新區、西安鐵路局醫保經辦中心各撥付周轉金300萬元,共計4800萬元,並將視定點收治醫院收治病人數量變化,增加醫保預付周轉金。

五、實時做好藥品和耗材價格監測

全市各級醫保部門啟動建立了72個應急監測點,對疫情防控相關藥品價格執行進行每日監測,及時掌握市場供應及價格變動情況,做到及時預警預報。目前,監測的與防控疫情相關藥品為35個品種83個品規,這些藥品的銷量較疫情出現之前有所增加,個別藥品需求量大,貨源緊張,但價格總體保持穩定。

六、強化對定點零售藥店的協議管理

為形成疫情防控工作合力,市醫保局加強對全市各定點零售藥店履行醫保服務職責的監管,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全市定點零售藥店新型冠狀肺炎醫保服務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定點零售藥店要正常營業,積極宣傳正確的防疫知識,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藥品管理有關規定,全力做好防控藥械和消毒用品市場供應。同時,主動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公安部門,嚴厲打擊定點零售藥店哄抬物價、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一經發現,按照醫保服務協議頂格處理。目前,對存在銷售「三無」口罩行為的4家藥店和哄抬價格售賣口罩行為的2家藥店,分別做出約談法人、扣除2020年質量保證金、通報批評,終止醫保服務協議且3年內不得申請醫保定點等處理。

來源:陝西都市快報

相關焦點

  • 權威發布|口罩隔離衣等開始本地化生產 11家防疫用品企業開足馬力~
    口罩、隔離衣等防護物資 已開始本地化生產據指揮部物資保障組副組長,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興華介紹,我市督促相關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口罩、隔離衣等防護物資已開始本地化生產。截至2月5日,累計生產口罩20多萬個,消殺類用品1800餘噸,84消毒液、次氯酸鈉等生產能力基本滿足市場需求。在物資採購方面,引導醫院、藥店、醫藥公司加大防護物資採購力度。截至2月5日,累計採購醫用口罩91.4萬多個、防護服9600餘套、護目鏡4500多個、乳膠手套30.5萬餘雙。
  • 我市多家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抗疫物資
    這幾天,我市不少生產和服務抗疫產品的企業員工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生產抗疫急需品,保障防疫物品供應。  義烏企業復工  「人手管夠技術管用」  「多虧政府部門及時召集志願者以及附近企業在崗員工,讓我們得以順利復工,且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義烏市百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蔣位榮說,目前該企業已實現批量生產。
  • 西安累計確診74例!全市還將投放10萬餘片口罩,7種醫用耗材納入醫保
    截至2月6日14時,全市累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74例,其中新增確診患者4例,累計治癒出院5例,在院患者69例(市第八醫院25例,交大一附院12例,唐都醫院11例,市胸科醫院18例,交大二附院3例),其中危重型患者3人,重型患者2人,其餘病情均平穩。疑似病例患者188名。
  • 跨界馳援生產口罩,賣汽油的、做電池的、裝手機的都來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醫用防護用品、消毒用品、部分檢測和醫療器械等防疫物資嚴重短缺。而且不只國內,現在全世界都面臨防護物資短缺的問題。當地時間2月7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向媒體通報稱,世界範圍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個人防護用品嚴重短缺,「需求比正常水平高出100倍,而價格則高出20倍」。
  • 近20天累計生產口罩5.7億隻 國產口罩企業有望彎道超車
    近20天累計生產口罩5.7億隻 疫情過後政府將收儲富餘產量國產口罩企業有望彎道超車成龍頭廣東、江蘇、江西等多個省份的復工率已經超過70%,而隨著各地的口罩及輔料生產企業陸續復工,廣汽集團、富士康、比亞迪等跨界加入口罩生產大軍之後,2
  • 產能利用率超九成數千家企業跨界轉產 你的口罩已「在路上」
    石化央企開足馬力確保口罩原料供應口罩生產的技術壁壘並不高,主要瓶頸在於原材料供應和醫用資質。在抗疫的關鍵時期,他們充分發揮央企擔當,從春節假期開始一直開足馬力生產。中國海油所屬單位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殼牌)從春節假期開始滿負荷生產可用作消毒劑容器和醫用包裝生產原料的聚丙烯(PP) 和聚乙烯(PE)產品,1月20日至2月4日,共累計生產上述產品26000噸,並將超過6個品種的產品安全、及時地送抵11家生產防疫物資的工廠。
  • 李克強:口罩生產企業要繼續與時間賽跑 分秒必爭加快生產
    他強調,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大中小企業合作協同,進一步擴大醫療防控防疫物資產量,有力保障疫情防控、有序復工復產的需要。李克強聽取了全國醫用防護服、口罩等生產供應情況匯報。
  • 紙尿褲生產線改做口罩 數千家企業為防疫緊急轉產
    我國有著全球最為龐大的製造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3000多家企業緊急申請審批資質,改造生產線,跨界轉產口罩、防護服都緊缺物資,中國製造在疫情面前跑出了中國速度,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福清市爹地寶貝股份有限公司,一條口罩生產線,正以每天70萬片的速度加緊生產,而在12天前,這還是一條生產嬰兒紙尿褲的生產線。
  • 廣東口罩企業克服人手不足、原材料緊缺的困難,二十四小時生產
    廣州福澤龍衛生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福澤龍」)是大年初一復工生產的企業之一。總經理周月華告訴記者,他們前期已簡訊通知放假的員工提前回廠復工。「大年初一我們把在從化本地的企業員工都召集回來加班加點生產一次性醫護外科口罩等防護用品,就是為了努力保障目前防疫防護用品所需。」 福澤龍不但生產口罩,還生產醫用防護服,為給一線醫務人員提供防護保障,除夕凌晨工廠都一直在發貨。」
  • 手術服、醫用紗布、口罩內芯……30噸醫用纖維來了
    2月1日下午4點,一輛滿載著30噸水刺無紡布滌綸短纖維的貨車從儀徵化纖出發,發往湖北,用於加工醫用紗布、加工醫用ABD片吸液等醫療防護用品生產。奧美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北省防疫指揮領導小組指定的醫療防護用品供應重點企業。
  • 一家醫療企業的口罩戰「疫」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一家醫療企業的口罩戰「疫」位於深圳坪山區的深中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用品。「從除夕開始,我們一直開足馬力生產,並不斷擴大產能。」公司總經理杜量衡說。
  • 開足馬力生產 多渠道採購支援 醫護物資緊缺 民營企業上
    武漢急缺醫護用品。口罩告急、醫用防護服告急、酒精告急……」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這樣的緊急求助信息從四面八方傳來。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消毒液等醫療用品是醫護人員在一線抗「疫」的重要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面前,這些醫用物資成了武漢乃至全國疫情防控最緊缺的產品。
  • 老百姓:協助湖南政府採購配送防疫物資 3400多萬隻全球購口罩在途
    隨著該部分口罩的陸續到貨,有望緩解湖南地區口罩供應的緊張程度。依照有關部門調度安排,截至2月17日,老百姓完成配送174.2萬隻口罩,分送單位數量213家,分布在湖南13個地州市。同時,據湖南省工信廳介紹,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採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全省醫療救助物資產能逐步提升。
  • 全國口罩生產抗疫戰線 這些企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在國內已有30多家企業復產,產量達到一天800萬隻以上,保障市場供應是有底氣有信心的。那麼,這些犧牲春節假期奮力趕工,為防疫立下大功的企業都有哪些?浙江美鑫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景迪醫療用品有限公司金華美鑫防護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決定,工廠提前到1月27日開工,全力保障口罩供應。但是,企業絕大部分一線工人都已返鄉過年。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金華市景迪醫療用品有限公司。1月28日,兩家企業負責人向金東團區委求助。團區委決定由金東孝川救援隊來組織志願者。
  • 河北口罩生產企業穩生產保供應
    「嗒、嗒、嗒……」1月7日,在河北邯鄲恆永防護潔淨用品有限公司口罩生產車間,伴隨著特有的機器聲,十幾條生產線飛速運轉,成卷的熔噴布、無紡布自動切割成口罩的外形,加上鼻梁條疊壓,焊接耳帶,再經過消毒、包裝等多道工序後,一隻只醫用外科口罩便生產出來了。
  • 一大批新增口罩、防護服、消殺用品供應商來了!各省市區防疫物資供應商及產能情況統計(最新)
    慈谿浙江藍禾醫療用品有限公司100%恢復產能後,一天能生產醫用外科口罩11萬隻。未知是否擴產。預計口罩產能每天10萬隻以上。溫州共有1家醫用口罩、2家測溫儀生產企業、4家消殺用品企業、2家抗病毒藥物生產企業、1家滅菌藥企業以及一些配套企業。浙江康力迪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樂清)日產能超3萬隻,隨著員工復崗,產能將進一步提升。
  • 上海這家護理用品企業日產一次性口罩墊巾50萬片
    今天上午,3條經過改造的生產醫用墊巾的生產線,在位於青浦白鶴的上海護理佳實業有限公司內全面啟動,日產能力達到50萬片以上。圖說:護理用品企業轉型研發生產一次性口罩墊巾。 青浦區新聞辦供圖護理佳集團專業聚焦一次性個人衛生用品、高檔生活用紙、熱電聯供和衛生用品裝備製造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旗下五家實體企業分布各地。
  • 保為康再次開足馬力,身處風口浪尖卻依然不肯放鬆分秒
    追溯到2019年 1月30日,廣州這家唯一擁有醫用N95防護口罩生產資質的工廠——廣州市保為康勞保用品有限公司已經開始在花都區恢復生產口罩,5倍工資請回員工通宵生產。      車間人員不息,機器不停每天連續16個小時加班加點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單單N95口罩的產能逐步達到每天15000隻。
  • 紙尿褲生產線改做口罩 數千家企業應對疫情緊急轉產
    在福清市爹地寶貝股份有限公司,一條口罩生產線,正以每天70萬片的速度加緊生產,而在12天前,這還是一條生產嬰兒紙尿褲的生產線。紙尿褲改口罩?聽起來工藝、材料都有相近之處,但實際上技術和標準有著天壤之別,要科研攻關、要調整參數、要修改設備,更重要的是,價值1000多萬的嬰兒紙尿褲進口生產線改造成了口罩生產線後,生產線兩端報廢,價值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
  • 濟南市民用防疫物資保障專班合力戰「疫」情,奪取「雙勝利」
    生產方面,及時補齊了設備、熔噴布等生產短板,建成全省首條口罩全產業鏈條,著力打造濟南口罩製造基地,全市口罩生產企業由4家增加到36家,民用口罩日產量由6萬隻擴大到1000萬隻以上。供應方面,引導食用酒精企業轉產75%酒精、消毒液,消殺用品生產供應始終比較充足;截至3月31日,專班累計投放口罩2000餘萬隻,藥店商超零售近1500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