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方面。就業方面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即將畢業的學生。對於高年級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他們馬上面臨就業問題,面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惑。一些學生會嘗試到社會中找工作,但是由於缺少經驗、自身技術不強,很難被企業接受,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焦慮問題,對於心理素質偏差的學生甚至會產生對就業的恐懼。
人際交往方面。高職高專學生,由於成長環境、家庭環境等不同,其性格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人際交往問題,容易滋生出一些心理問題。有些學生性格較為內向,與人交往中十分靦腆,不願意與同學或老師分享心事;而有些學生性格較為敏感,對任何事物、人都存在戒備和懷疑心理;一些職業院校學生性格暴躁,眼高手低,容易與人發生衝突。
建立完善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高職高專院校應該根據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情況,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制定有關的措施,強化領導作用,保證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實施。例如,院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學校黨政領導擔任組長,而學生處、教務處、團委等部門共同負責相關工作,同時在各個院系設立心理健康辦公室、心理問題諮詢辦公室等,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定期檢測、研究。
心理健康測試的具體方法也有很多,基本都會按照量表的方式進行,如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艾森克人格測驗、韋氏智力量表等,或者加以借鑑,重新制定適合本校情況的心理量表。學生的心理狀態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檔案的建立,還要注意及時修改。教師和輔導員與學生接觸較多,應多與其溝通,觀察學生心理變化的細節,最後交由專業人士歸整。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建設都能順利開展,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存在嚴重的心理疾病,這就要求對其資料進行特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