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深圳,冬日味漸濃。千裡之外的北京,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12月18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等三部委聯合發文,表彰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其中,深圳市龍崗區科學技術協會被評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事實上,龍崗的科普工作已經取得累累碩果:自1998年起,龍崗連續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全國科普示範區」,2017年獲評「廣東省科普信息化試點區」,2018年獲評「廣東省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獎」……
取得榮譽的背後,是龍崗區重視科普建設、助力科技創新的決心與誠意:近年來,龍崗區始終堅持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全力打造深圳東部創新高地。
藉由創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的新契機,當下,龍崗正積極營造人人熱愛科普、人人關心科普、人人支持科普的濃厚社會氛圍,凝心聚力打造深圳科普教育新高地。
政策興
構建系統化政策體系
引領科普陣地建設
「以後周末就不用總擔心孩子在家看電視玩電腦了,這麼多有趣的科普設施一定會很受歡迎的。」家住龍崗區科普公園附近的張女士告訴筆者。
今年初,深圳首家科普公園落戶龍崗,園內精心設計科普畫廊、科普體驗設備及植物科普互動三大板塊,共計10多個科普項目,集科普教育、互動體驗、娛樂休閒功能於一體,市民在逛公園享受美景的同時,還能學到各類科普知識。
科普公園、科技館等大型科普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使得龍崗的科普氛圍進一步優化,但是要激活中小主體建設科普教育基地的熱情和活力,還需要政府「再添一把火」。
龍崗區也認識到,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並不能僅依靠政府出資投資興建大型基礎設施,而是要出臺相關政策,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引導高等院校、創新企業等諸多要素、資源結為「科普共同體」,攜手推進科普陣地的擴大。
為此,龍崗於2019年在深圳全市率先出臺《龍崗區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認定辦法》),並將相關扶持政策納入了《深圳市龍崗區經濟與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於獲評國家、省、市、區級的科普教育基地分別給予10萬-30萬不等的資金扶持。
統計數據顯示,《認定辦法》實施近兩年來,龍崗累計對區內科普教育基地認定扶持金額達385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龍崗對於科普教育基地相關活動扶持的金額正逐年提升。
此外,龍崗區還先後印發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工作方案》《龍崗區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龍崗區貫徹實施〈深圳經濟特區科學技術普及條例〉任務分工方案》等文件,並由龍崗區科技創新局(科協)履行牽頭部門職責,抽調主要領導和業務骨幹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任務分工層層分解、責任到人,並加強組織實施和統籌協調。
在全力構建系統化、全方位的科普教育政策體系的同時,龍崗區還將科普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為科普教育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彈藥」。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龍崗的科普經費投入逐年提升,累計投入達2779萬元(不含產業資金對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扶持),其中2020年經費就達到695萬元,按區內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科普經費超過2.24元。
活動足
開展各類主題科普活動
讓科技「零距離」
真摯的語言、生動的肢體表達和精心設計的場景變換……在龍崗區珊蒂泉外國語學校和龍崗區平湖中學兩部科普劇的精彩演出下,10月13日上午,2020年龍崗區首屆深圳科普月閉幕式暨頒獎典禮拉開了帷幕。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全國科技活動周舉辦20周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科學技術普及條例》(以下簡稱《科普條例》)實施元年。作為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主戰場、全市科普教育的主陣地,龍崗區藉此為契機,緊緊圍繞全國科技周、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在學校和社區舉辦科普嘉年華、低碳環保以及民生為主題的等近百場科普活動。
今年9月啟幕的深圳科普月龍崗活動便是一個生動案例。在為期一個多月的科普月中,龍崗區多場科普活動深受轄區市民青睞,科學、文化、藝術等元素交相輝映,打開了科學素質建設的廣闊空間。
「這次帶孩子到區科技館來,就是想讓他在展覽展示、互動體驗、網絡活動中接觸前沿科學知識,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龍崗市民鍾女士表示,今年龍崗首屆科普月活動現場氣氛活躍,既展示了創新成果,傳播了科學知識,又借新的科技成果為未來人們的生活描繪了一幅藍圖。
在深圳科普月活動期間,除了舉辦各類科普活動,龍崗區還展示全區科技重大專項成果,特別是人工智慧、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彰顯科技創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成效。此外,區科協廣泛動員區科技館、各級科普教育基地免費或部分免費向市民開放,讓市民參觀科普產品、體驗科普設備、了解科學原理,並深入社區、學校、企業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基地的科普教育主陣地功能。
與此同時,多項高端科技類活動也在龍崗落地生根。在深圳市科協指導和支持下,龍崗先後成功舉辦首屆AITech「極智未來」國際智能科技峰會、第三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影視科技高峰論壇以及「首屆深港澳國際機器人大賽暨AI科普嘉年華」等多項影響力大、覆蓋面廣、參與度高的高水平活動。
「藉由這些高端活動,龍崗的科普宣傳的覆蓋面、影響力有望不斷擴大。」龍崗區相關觀察人士認為。
教育實
推進科技校園建設
讓科普「開花結果」
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在人才,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在人才。推進科技校園建設,是龍崗區打造科普教育高地、培育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抓手。
區域定位準,公民辦聯動,中小幼銜接,科技輔導員專業,總體基礎紮實,全面普及到位……這是龍崗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肖紅春總結的龍崗科技創新教育幾個突出特點。近幾年來,龍崗區大力推進校園科技創新教育的普及化,每年有100多萬人次的中小學生參加各種科技活動。
科普教育是否一定要與「高大上」「高精尖」畫等號?其實未必。在龍崗,一張紙、一個杯子、一條木棒就能進行科普教育。「龍崗區的科技教育成本低、趣味性強、技術含量高。」龍崗區教師發展中心科技教研員李隱介紹,開展接地氣的科技教育活動,是普及科技教育的有效支點。
同時,為了讓科普教育遍地開花,龍崗區運用科技周、科普月和科技節,讓孩子們在體驗中與科技「親密接觸」。而這些活動在龍崗都有「加強版」和「獨創版」。
此外,龍崗區還在深圳全市率先啟動創客教育,協同組建了全國第一個經美國Maker Faire授牌認證的校園創客教育合作示範基地,並支持設立82個「學生創客實踐室」,數量全市第一。
龍崗的科技校園建設起到了顯著的「反哺」作用:最近幾年,龍崗每年組織中小學生20多萬人次參加全國科技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並指導中小學生申報國家專利300多件,培養「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251人,數量領跑全國,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類創新大賽並多次獲獎……
而伴隨著科普教育工作的持續推進,龍崗的科普氛圍逐步改善,創新創業的鏈條逐步健全,經濟社會效益也正不斷顯現:2019年,龍崗區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保持在11%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9000億元,新增國高企業超400家。
未來,龍崗將如何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可感可知?龍崗區科協負責人告訴筆者,接下來,龍崗將繼續以貫徹落實《科普條例》為重點,以提升科技社團組織力、轉化力、學術力、傳播力為抓手,以「黨建帶群建」,進一步團結和帶領全區科技工作者,在「全域科普、精準科普」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為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貢獻科協力量。
文/圖:徐烜和 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