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李嘉誠,被低估了嗎?

2020-12-15 和訊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為錢生錢加上星標,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提示:親們,有什麼觀點和看法,歡迎在末尾評論區留言,參與是一種美德,表達是一種進步。很多讀者都養了成點讚的習慣,如果寫得好,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邊「在看」處點個讚

  ,以示鼓勵!

  前幾天,有篇雄文《被低估的李嘉誠》,對李超人的投資眼光、大趨勢判斷恭敬有加,對李的財技不吝筆墨,全文讀完,有點恍然。

  如果說李嘉誠是「一個非常會做生意的人」,估計大家都無異議,但也僅此而已吧,對李嘉誠無休止的吹捧大概是「有錢就有話語權」觀念的延伸,只要有錢,說什麼都對,我們看重身價,但對這些財富的來源很少追究,李嘉誠除了給自己積贊了大把的錢,還有什麼其他值得誇耀的建樹嗎?似乎不多。

  香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對香港的大佬們做過描述:

  這些超級豪富在經商上有兩個相同的特點:

  ?他們大都不從事「最興旺」的出口業,因為做出口生意要面對國際競爭,那意味著即使訂單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為,但利潤「普通」,從牟利角度看,做出口貿易尤其是兼營工廠,賺的是「辛苦錢」,而且比較起來是蠅頭小利,因此避之大吉,是為上策。

  ? 他們較有興趣的生意是港口碼頭、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賭博娛樂和物業發展,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有專利或只有少數競爭者,因此較易組成壟斷聯盟,進而形成「核心現金流」,核心現金流是條金水河,是條能使他們度過好壞時光的金水河,因為它能確保過度發展的商業或企業帝國運行,使之難以坍塌。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美國人喬·史塔威爾寫的《亞洲教父》,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品。

  史塔威爾核心描寫的是這些教父們成功的秘訣,他們核心現金流的來源、為什麼多元化、他們怎麼通過大規模的公司體系挖掘所在區域的每一個銅板。以下摘錄了涉及李嘉誠的一部分內容,管中窺豹,更多洞見,可以參閱原著。

  --------------羞澀的分割線--------------

  01

  李嘉誠的出身

  在香港,亞洲首富李嘉誠總喜歡說自己是教師的兒子,其父1940年身無分文來到了香港。他的香港長江集團官方網站聲稱:「為了扛起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李先生不到15歲就輟學,在一家塑料貿易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6小時。1950年,他的勤奮、謹慎以及追求完美的精神讓他有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長江實業。」

  ▲ 圖片來源:長和

  事實上,李嘉誠讀過幾年書,後來在一個富有的舅舅莊靜庵那裡工作。莊靜庵的家族擁有香港中南鐘錶有限公司,並曾任廣東政協港澳委員,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因為李嘉誠娶了老闆的女兒。李的已故妻子莊月明,是他的表妹,就是那位有錢舅舅的女兒。李嘉誠所經營的企業事實上是屬於他嶽父的,李嘉誠只是進一步發展了企業。據李嘉誠的一位老朋友透露,李嘉誠的嶽母也給了他額外的經濟支持。

  02

  李嘉誠拿多少工資

  讓李嘉誠引以為豪的另一件事是,他從上市公司中獲取的工資很少。2005年,從他的長江集團旗艦公司中只得到了10000港元的工資。

  但有一點卻未被提及,即在香港工資要被徵稅,而股息卻不被徵稅,所以大亨們利用後者來避稅。香港摩根史坦利公司的前任總經理卓百德談到李嘉誠的一位同僚時說:「李兆基,在20年內僅僅從恒基地產的旗艦公司得到的分紅就有1 5億美元。」李兆基用這些錢在美國買了3萬套公寓,當然還有別的。歸根到底,他們並不是靠微薄的工資收入生活的人。

  03

  李嘉誠與兒子們的關係

  李嘉誠常把自己描述成「友好的獅子」,這裡面可以捕捉到同樣的意思。在這方面,東南亞大亨極力追求慈祥教父的形象。他們在公眾的眼裡可能是這個形象,但他們在家裡,尤其在公司裡,經常使用自己的權威震懾別人。

  ▲ 李嘉誠的家庭飯局

  李嘉誠的孩子都已步入中年,但依然害怕他們的父親發怒。李嘉誠的執行官回憶起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有一次在會議中打盹兒,被其父親的尖叫聲驚醒,好像遭到了電擊一般。

  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就是半主動反叛的一個罕見例子。李澤楷在12歲時被送往寄宿學校,而且香港人普遍認為他母親是自殺的,而李澤楷和母親關係親密,他創立自己公司的過程,在未告知其父親的情況下接管了香港電信,他心中的英雄是李光耀而不是他的父親李嘉誠。

  04

  李嘉誠也會自戀?

  有機會接近教父的人會驚奇地發現這些大老闆有多麼自戀 他們公司的接待處到處都是關於他們的作品。在就這本書所作的採訪過程中,最常見的是《財富》、《福布斯》和《遠東經濟評論》。這些雜誌竭盡奉承之能,列出了許多「傑出的」亞洲公司的名單。對有些雜誌,只要它們不追根究底,大亨們還是會給予稀少的公開採訪機會,《財富》和《福布斯》就屬於這類雜誌。這使人們很難繼續認為亞洲教父是無我的。

  李嘉誠的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李嘉誠的公眾形象是沉默寡言,他每天早上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報紙,有中文報紙,也有專門為他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報紙。他的辦公室保存了關於他的文章,當讀到批評他的人的名字,他喜歡用螢光筆在空白處作記錄。

  《壹周刊》以及它的姐妹版《蘋果日報》調查了李嘉誠妻子的死亡事件後,李嘉誠的所有公司都停止在《壹周刊》和《蘋果日報》上做廣告。《南華早報》在2003年11月提到了1986年李嘉誠被指內線交易一事,李嘉誠的公司立刻撤銷了與該報紙籤訂的廣告合同。

  05

  李澤鉅綁架案

  1997年,「大富豪」張子強及其同夥抓走了李嘉誠的大兒子李澤鉅,索要10億港幣的贖金。李家決定不報警,相反,一收到勒索信,李嘉誠就叫可靠的同事和僱員從香港各銀行提取了10億港幣,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富豪」是個特別魯莽的人,竟然出現在李嘉誠位於深水灣道的住處去拿贖金。但他並沒有想到這麼多錢要佔很大的地方,一次性把所有的錢都放進他的車裡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先帶走其中一部分,然後再回來拿剩下的錢。

  但是,笑到最後的並不是綁匪。張子強與他的同夥在中國內地被抓,審判之後,於1998年12月被處死。據說李嘉誠希望「大富豪」在內地被逮捕,這樣他就能被處死。

  06

  李嘉誠的生意經

  香港的其他卡特爾還包括:超市和藥店,其中李嘉誠的百佳連鎖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團的惠康超市約佔了百貨貿易的70%,李嘉誠旗下屈臣氏集團和怡和控股的萬寧公司也幾乎佔了藥材銷售的70%。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法國零售商家樂福和一家當地開辦的資金充足的蘋果速銷商,曾努力去打破這兩個日用品億萬巨頭的壟斷,可是都失敗了。這些擁有巨額財富的教父,擁有香港重要零售商店,並向供貨商申明如果與新的競爭者合作,將斷絕與他們的生意來往。馬克·西蒙虧損了1 2億美元之後,停止了蘋果速銷的營業。據他說,蘋果速銷的送貨車根本進不了由李嘉誠控制的居民住宅區和辦公大樓。

  西蒙·莫瑞(前香港怡和集團的經理,後受僱於李嘉誠)在李嘉誠得到香港和記後,被李嘉誠聘請來管理這個原英國商行。莫瑞任職後不久,收到了新世界集團董事長、億萬富翁鄭裕彤的邀請函,請他見面隨便聊聊。因為鄭裕彤和李嘉誠是有名的高爾夫球和橋牌上的夥伴,這一切看似非常正常。但莫瑞向李嘉誠提及鄭裕彤的邀請時,李嘉誠的反應卻令他感到很驚訝。他回憶道,李嘉誠嚴肅警告他:「要提防這些人,他們幾乎與我們一樣聰明。」

  07

  李嘉誠有沒有失敗過?

  香港沒有競爭法,因此大亨們得以從服務業中收取高額費用。

  香港港口貨櫃的終端運輸費是世界上最高的,儘管勞動成本極低。中國大陸小型製造企業及託運人, 多年來一直開展反香港的港口壟斷活動,但都沒有成功。主宰貨櫃終端運輸公司的股東都是房地產大亨。

  李嘉誠的香港和黃擁有香港24個停泊港中的14個泊位,成為港口終端運輸業的領袖。多年來李嘉誠從港口中獲取的現金流量使他得以在房地產市場投機。投資銀行認為,若沒有香港和黃的港口收入,他早就在20世 紀80年代中期的房地產風暴中破產了。

  現金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腰包,使他擺脫了困境。1982年至1983年,全球經濟衰退,樓價大幅度下滑,李嘉誠的核心房地產開發公司長江實業集團的收入也大幅度下滑。更糟糕的是,有傳言說李嘉誠的私人公司嚴重虧損,而李嘉誠曾保證這些公司購買的房地產有最低回報。

  ▲80年代一次土地競投時,李嘉誠出價時的招牌手勢

  圖片來源:長和

  1984年3月,前英國商行、掌管李嘉誠的港口利潤的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輸出了共計256億美元的紅利,李嘉誠拿了大頭(只有優先股有分紅,普通股沒有分紅,而李嘉誠擁有大量的優先股)。他獲救了。

  儘管李嘉誠常在香港新聞報導中被稱為「超人」,但在他的投資事業中,既有不合時宜的買賣,也有經過長期痛苦的努力才能贏利的收購來的公司企業。20世紀90年代早期,他在英國、澳大利亞以及許多亞洲國家的行動電話及傳呼機市場的投資上遭受了嚴重損失,但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他的橙子電話公司使他大發橫財。

  後來李嘉誠又投資3G,但3G虧損嚴重。1987年,他轉向了從事石油業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隨後他又投入更多的資金增加了他的股份,但這次投資帶來的卻是連續幾年的虧損和帳面價值的降低。在這些投資過程中,來自港口、零售、電力以及其他香港卡特爾的核心現金流量保障了李嘉誠的各種擴張。這個地區的最佳投資者的經歷說明了為什麼只有少數競爭者能生存下來。

  08

  李嘉誠有多勤奮?

  李嘉誠工作有多辛苦呢?這是一個引起人們興趣的問題。普遍的看法是工作很多小時,人們都知道李嘉誠等大亨天不亮就起床,根本沒有「假日」這樣的概念。

  ▲ 圖片來源:長和

  因此,教父的一天通常很長,塞滿社交事務。李嘉誠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

  ● 早上6點前起床,從香港島南部深水灣道的家出發,下山去附近的九洞高爾夫球場並確保能在7點以前打出第一竿。他可能和住在香港高爾夫俱樂部附近的億萬富翁一起打球,也可能和他公司裡的某個高級管理人員打球,亦可能和一個他想作出判斷的新生意夥伴打球。

  ▲ 圖片來源:長和

  ● 10點李嘉誠到達辦公室。自從位於中心商務區的70層高的長江中心落成之後,他的辦公室就一直在那座用鉻與玻璃建成的塔的頂部,那兒幾乎被一個頂部縮進的遊泳池佔滿了 。

  李嘉誠做的第一件事是查閱報刊,看看有沒有和他或他的公司相關的報導。他用英語和別人交談,但喜歡閱讀中文,因此,英文報刊中的有關部分在他到達之前就已翻成了中文。

  李嘉誠也很關注經紀業對他公司的評價,那些激起他怒火的撰稿人將接到他助手的電話或是收到他的律師函。

  ● 上午11:30,李嘉誠開始做按摩。此後,還要去處理更多的管理事務。

  ● 13:00吃午餐,當然是工作餐。

  ● 午飯後,李嘉誠在辦公室裡工作兩個小時,16:00回家。

  ● 在17:00,他很可能會再做一次按摩,

  ● 之後,也許會在18:30與生意夥伴玩紙牌。

  ● 最終,商務晚宴後,於22:00就寢。這樣日復一日地循環下去 。

  把一切都算為工作的話,李嘉誠和其他教父可以說一天工作16小時。但是他們公司的實際管理以及落實打高爾夫或吃午飯時談成的生意的任務,都落到了經理身上。這樣的經理有很多,但是在大多數大亨帝國裡有一個明確的人擔當此任,他可以被稱為「奴隸頭目」。當教父想要別人去做什麼事情時,第一個叫到的就是這個人。

  李嘉誠的「奴隸頭目」是坎寧·福克。他是個有點超重的主管,留著灰白的布丁碗似的髮型。在公共場合中,他有時會雙手遞給李嘉誠一部行動電話,這是亞洲一種表示敬意的行為,人們常常這樣遞交名片以示尊敬。坎寧·福克承擔著大大小小的事務。

  一方面他要監督李嘉誠的超過200億美元的第三代行動電話的投資,另一方面,他還要痛罵建議出售李嘉誠某一公司股票的證券分析師。保羅·麥肯茲,裡昂證券資深分析師,曾經遭到坎寧·福克的痛罵,只能驚異於坎寧·福克還能找到時間罵他。他說:「你會認為坎寧·福克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 然而,「奴隸頭目」的工作是了解老闆的怪想法,使之成為現實。

  09

  李嘉誠的用人風格

  坎寧·福克也許是除美國境外報酬最高的管理人員,一年能賺約1500萬美元。而他們每天除了伺候和聽從他們的主人外,什麼都不做。坎寧·福克很少在凌晨2:00之前睡覺,而且要在李嘉誠到達之前先到辦公室。

  20世紀70年代,李嘉誠就開始建立和英國僑民的重要聯盟。1979年他控制了以前的英國商行 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隨後,他馬上吸收歐洲和北美的高級經理成為他的員工,李嘉誠將國際化提到了一個新水平。莫瑞說,李嘉誠自己親自管理他的房地產企業香港長江集團,而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就像一個「鬼佬王國」一樣被經營著。鬼佬們集油滑、貪婪、專業於一身,但他們都很有用處。

  李嘉誠在用人、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技巧對他的事業很有幫助,這使他成為最富有的教父。李嘉誠的帝國裡有許多來自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而其他教父只是聘請一個鬼佬裝裝公司的門面,幾乎是在種族上提醒人們誰是真正的主人。

  10

  李嘉誠和滙豐銀行

  李嘉誠和滙豐銀行關係密切。有件事情發生在最浮誇、最具爭議的沈弼任滙豐銀行主席(1977 1986年)期間。

  但是香港人記住他是因為他和李嘉誠的關係。當沈弼在沒有競標的情況下,直接把和記黃埔的控股權賣給李嘉誠的時候,他認準了李嘉誠將要取代包玉剛,成為首席教父。20世紀70年代初,滙豐銀行對和記集團及其以前的子公司香港黃埔船塢公司進行救市,因而取得了和記集團的控股權。

  與25年以後的百利集團一樣,和記集團在印度尼西亞從事高風險的租賃業務,因經營不善而垮掉了。滙豐銀行向更名後的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提供資金,取得了22%的股份,任命澳大利亞人比爾·韋利為經理,希望他能使公司恢復往日的輝煌。

  沈弼任滙豐銀行主席兩年後,他決定賣掉這個已經復甦的公司。但他沒有向有明確購買意圖者——怡和集團、太古集團或者當時的船運大亨包玉剛推銷這家公司:前兩者是兩家最具影響力的英國商行,包玉剛則是滙豐銀行的華人大亨合作夥伴。相反,他以非常慷慨的價格把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賣給了李嘉誠。比爾·韋利估計,639億港元的成交價還不到組成和記黃埔地產集團所有公司淨資產的一半,還說他列出了會出更高價格的購買者。

  20多年後,韋利回想起說:「對李嘉誠來說,這不愧是一筆漂亮的買賣。這家公司的折賣價值比他出的價多出兩倍以上。」此外,李嘉誠還獲得了延期付款的特權,進一步降低了實際價格。

  1979年李嘉誠與滙豐銀行掛上鉤,成為其一分子,從那時起,作為教父典範的李嘉誠,其職業生涯充滿了一系列費解的豁免於股市規則的事例。當香港和記於1985年接管港電集團時,李嘉誠被免除了公開要約,儘管超過了35%股權的底線。當1987年香港和記把其在李嘉誠的另外一個旗下公司 嘉宏公司的股份從23%增加到52%時,他還是被免除了公開要約。

  同年,李嘉誠把他在香港長江集團的個人股份增加到35%以上,而香港長江集團也把其在香港和記的股份增加到了35%以上,類似的免除又被準許了。在這些事件中,香港財政司長同證券交易所的接管委員會產生了矛盾,並否決了接管委員會的意見。

  20世紀90年代,李嘉誠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震驚 為他的網際網路子公司Tom.com贏得了一系列特殊的豁免,他允許Tom.com在其股票首次發行的6個月內發行新的股票,允許Tom.com把公司資本金基礎價值的50%的購買權給員工(規定是10%),還允許大股東在6個月之後就可將他們的股票拋出,而法定是兩年之後。Tom.com公司的經歷使李嘉誠和周凱旋一夜之間變成了億萬富翁,至少帳面上是這樣的。

  1979年,成功收購和記黃埔地產集團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已經是僅次於怡和集團的香港第二大房地產公司。此後,和記黃埔地產集團原有的資產確保了李嘉誠迅速上升為首席教父。他擁有了貨櫃貨港卡特爾的領導地位和香港島上價值不菲的土地,百佳和屈臣氏使他在雙頭賣主壟斷零售行業裡的超市和藥店也有一席之地。簡而言之,李嘉誠加入了香港經濟那種舒適的殖民商業群體。他早已與滙豐銀行有業務往來,但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他依然按他們的方式行事。

  1986年沈弼退休時,李嘉誠藉此將一個約1米高的新滙豐銀行總部的純金複製品作為告別禮物送給了他,以表示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在希爾頓酒店就餐的貴客對李嘉誠如此高調地表示感情驚奇不已。其中一位在場的客人開玩笑地說,雕像肯定會在沈弼的英國莊園裡「熔化」掉。

  11

  李嘉誠會撤離香港嗎?

  真正的鬥牛士會有上百種方法欺騙上市公司的其他投資者,而不被察覺,然後一本正經地開始完美收場,把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以其資產價值的零頭收購到私人手中。如果這個遊戲玩得好,就不會有贖出,也不會有令人尷尬的強迫重組。

  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曾嘗試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將他的星期日移動手機公司私有化。摩根士坦利在亞洲的前任總經理邱吉浩,評論這些商人們:「他們使投資銀行家看起來像小學生。」

  亞洲人,尤其是香港人,一直喜歡利用上市公司的合資企業進行操作。李嘉誠的母公司長江實業集團只持有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49.9%的股份,而不是更多,是因為這樣意味著這兩家公司的合資企業無須進行常規報告。

  李嘉誠20世紀90年代早期的一個大項目就證明了這一點。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香港電力當時搬空了它在香港島南邊鴨脷洲的發電站和油庫。香港電力擁有一塊很大的地皮,過了橋就是一個很大的住宅區。如果香港電力要使這塊地皮價值最大化,最好的辦法是向不同的房地產開發商競標開發房地產。

  然而,香港電力被不可避免地拉進了香港長江集團和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中。它們總共豎起了34座高樓和兩家商場,但沒有向香港電力這位股東提供任何有關這個項目的詳細經費和管理方案。

  泓富產業信託很好地說明了不要去購買的教父公司的類型。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保留18.6%的上市股份,和記黃埔擁有10.4%,這充分說明了資產定價過高。小投資者只有購買教父擁有的大部分股份的公司股票,才不會吃虧,因為他必須與其他溝通者一起分享收益承擔痛苦。

  遺憾的是,這樣的教父公司不多。小投資者自身判斷力極差,要他們保護自己是不可能的,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連這樣簡單的道理也不懂。陳方安生在金融危機後,嚴厲責罵李嘉誠在資本市場的古怪行為和其他事情。她說,很多次他在政府官員面前和公共場合威脅說,如果監管機構對他視為最佳利益的「業務」採取行動,那麼他會把他的資金撤離香港。

  「我對大部分香港商界人士已經沒多少尊重」她憤怒地說。但是李嘉誠的威脅只是老套路。1990年但他控制的星空衛視需要特別的監管豁免權時,他也說過類似的話。此外,李嘉誠幾乎不可能離開他的房地產、電力、零售以及港口卡特爾的統治地位,去更開放的市場競爭。1999年,和記黃埔出售了旗下的歐洲橙子電信公司移動通信分公司,獲利150億美元,並立即孤注一擲的把資金投到了世界各地的3G業務上,李嘉誠再次需要他的香港現金流去彌補資金密集型的虧損企業。如果沒有這樣的收益,李嘉誠很可能早就註銷他的3G業務了。

  相反,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毫髮無損的進入了2007年,而且規模不斷擴大,他的名字排在了福布斯亞洲富豪榜首位。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錢生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薦讀】成功並非偶然!馬雲、李嘉誠這些大佬最愛讀啥?
    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有時間讀書,那要看我們如何擠出讀書的時間。對一個職業女性來說,要想有一個很完善的幾個小時的學習讀書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名跟隨任正非多年的老員工介紹,任正非很喜歡讀《毛澤東選集》,一有閒工夫,他就琢磨毛澤東的兵法怎樣成為華為的戰略。他
  • 香港最被低估的富豪:家族財富完全不輸李嘉誠,還經常捐錢不留名
    這個人就是何英傑,曾經的「菸草大王」,而何家也是香港最被低估的富豪家族。有人會疑惑,菸草不是被國家嚴格控制的嗎?為什麼他能被稱為「菸草大王」呢?其實這涉及到我國的一國兩制,在大陸能從事菸草販賣的都是國家部門,但是菸草在香港卻可以由私企經營。
  • 你讀大學,李嘉誠買單?汕大未來4屆本科學費全免
    你讀大學,李嘉誠買單,這樣的大學你來不來?6月,是畢業季,同樣的也是招生季。每到此時,國內各大高校都在儘自己最大努力,「爭搶」優質生源。6月16日,汕頭大學新聞中心推文顯示,李嘉誠基金會推出一項教育資助創舉,支持汕頭大學成為國內第一所全日制本科生學費全額獎勵的公立綜合性大學。消息一出,各個社交平臺紛紛喜大普奔,羨慕起「別人家的大學」。
  • 在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讀生物醫學的感受
    (留學SoEasy)上一篇文章介紹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以及生物醫學科學學士(BBiomedSc)培養項目概況和課程設置。為什麼說它創新、奇妙呢?01 「新」在哪?「妙」在哪?說它「新」,是因為生物醫學科學系可能是李嘉誠醫學院或者香港大學最新的院系了,雖然李嘉誠醫學院的前身在1887年就成立了,但是生物化學系在1960年才成立,2012年,該系才啟動了生物醫學科學學士學位課程。
  • 李嘉誠不娶周凱旋,因深愛亡妻莊月明嗎?原來嶽父家族實力太強大
    在這些年來,雖然李嘉誠和周凱旋一直都保持著親密的關係,但是在媒體面前,李嘉誠從來都是義正言辭地表示自己和周凱旋之間只是朋友關係,從來沒有表示過自己會迎娶周凱旋。李嘉誠這次做出這種舉措,難道是為了宣布自己和周凱旋之間的真實關係嗎?其實這些年來,周凱旋陪伴在李嘉誠身邊,幫他處理公司事務,在生活上也一直照顧他,兩個人之間存在著多年來的感情。
  • 雄居亞洲首富多年,李嘉誠總共有多少資產?
    李嘉誠雄居「亞洲首富」這個位置很多年,雖然近年已經被他人所取代,這主要是他把自己的家產給分給了兩個兒子,以及他個人喜歡低調內斂的性格有關。如果李嘉誠把所有財產都估算一下,他的家族總資產過萬億也並不稀奇。當然,李嘉誠具體有多少資產恐怕只有他和他身邊的人知道了。
  • 讓孩子讀「童書」是低估了孩子的智力發展麼?
    【文化譚】  給孩子讀什麼兒童書?這是許多家長都在苦惱的問題。其實,所謂「童書」恐怕只是出版商招徠顧客的一個噱頭罷了。如果以為孩子只適合讀「童書」,不是低估了孩子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是不了解讀書的樂趣。  1  「給孩子讀什麼書?」常有人問我。我也總是熱心地為他們提供網上流傳的種種書單,從幼兒園的到高中的都有。
  • 李嘉誠到底多有錢,花上百億買120架飛機,只是為了用來出租賺錢
    說起李嘉誠,許多人自然就會想到他的財富。不過關於李嘉誠到底有多少財富,每一個人可能都有不一樣的答案。不過有一部分人至今都認為李嘉誠的真正財富被大大低估了。他的真正財富可能超過了世界首富貝佐斯。事實上這些人也不是憑空猜測,事實上李嘉誠的財富真的被大大低估了。這不是李嘉誠自己說的,而是香港另外一個富豪劉鑾雄說的。當時有記者問到劉鑾雄,自己的財富是不是被低估了。劉鑾雄說香港前20的富豪,或者說道高望重的富豪,幾乎都被低估了。李嘉誠很早就在海外設立了家族基金,所以很多財富都無法追蹤到。
  • 長江商學院水有多深:李嘉誠創辦 一年學費69萬
    不過,先別激動,想讀長江商學院可沒那麼容易!  「中國好同學」早有先例  其實,賈躍亭獲得長江商學院同學援助在長江商學院歷史上可不是頭一遭,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也曾經受到過長江商學院好同學的「救助」。這就得說到李嘉誠。2002年,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長江商學院獲得國家正式批准,成為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原來這學校跟李嘉誠有關係,難怪這麼厲害。
  • 你讀大學,李嘉誠買單!
    你讀大學,李嘉誠買單這樣的大學你來不來?
  • 李嘉誠到底隱藏了多少財富?他曾親口承認,2010年就已是世界首富
    在我國,最知名的富豪大概就是李嘉誠了。早在馬雲、馬化騰等商業大佬還默默無聞時,李嘉誠就已經是首富的存在。從壟斷香港大部分商業到來到大陸投資地產不斷撈金,李嘉誠做生意的本事令人不得不佩服。 對於李嘉誠而言,如果不是自2013年開啟「賣賣賣」的節奏,將國內重資產生意一概變現,然後投資加拿大、英國的話。個人認為,其會是所國人所崇拜與尊敬的人。
  • 香港富豪「藏富手段」一流,李嘉誠公開承認:我排不進財富榜前五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富豪的數量也逐漸增多,在過去,富豪榜基本上都被香港富豪所佔據,而李嘉誠更是連續蟬聯15屆華人首富。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很多人都覺得香港富豪已經開始走下商界舞臺,他們的財富值都已經縮水,事實上,真正的財富依然掌握在他們手裡,只不過被外界大大低估了。 李嘉誠曾經表示,如果把所有資產都算進去的話,他的個人財富值連前五名都排不上,既然李嘉誠都能說出這番話,由此可見香港確實是臥虎藏龍,有很多我們並不熟悉的富豪在悶聲賺錢。
  • 李嘉誠手中最神秘的「王牌」,控制22家上市公司,卻堅持不上市
    李嘉誠手中最神秘的「王牌」,控制22家上市公司,卻堅持不上市說起李嘉誠大家都很熟悉,作為著名的「華人首富」,李嘉誠的財產一直是個謎,雖然在各種富豪榜單上,李嘉誠的身價沒有馬雲和馬化騰等企業家多,但從來就沒人敢小看他,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手中隱藏了多少「王牌」。
  • 他讓李嘉誠第一次感受世態炎涼,卻是李嘉誠尊敬且崇拜的人生導師
    1940年冬天,當李嘉誠一家歷經磨難來到香港時,莊靜庵已被香港的潮州人視為成功人士。莊靜庵得知姐夫一家到港後,專門騰出房間讓李雲經一家人住下,並設家宴為他們接風。試想,莊靜庵假如講情,對姐夫一家照顧得無微不至,那麼,別的不說,但對李嘉誠而言,其日後必然容易產生依賴思想,進而缺乏奮鬥精神,因為說穿了,人本身是一種好逸惡勞的動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奮鬥是因為環境所迫,英雄是時勢所造就,只有很少情況下,是因為個人對事業真心熱愛所致。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李嘉誠就不是這樣的英雄,只是從結果來看,莊靜庵的「冷漠」,反倒是成全了李嘉誠的輝煌人生。
  • 李嘉誠:七種人,適合做生意賺錢,你是其中之一嗎?
    最近看到一本介紹李嘉誠經商之道的經管類圖書,在書中,作者總結出了李嘉誠所認為的七種適合做生意賺錢的人,看完頗為認可,這裡將其予以適當闡述,分享給大家。這七種人,創業容易成功,做生意也能賺錢,來看看你是其中之一嗎?
  • 你讀大學,李嘉誠買單?汕頭大學未來四年本科生免學費了,每年一億...
    記者觀察到,「汕頭大學本科生學費全免」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網炸開了鍋,有人「羨慕嫉妒恨」,有人遺憾沒有晚點去上大學,有人表示想重新讀大學,也有人預言今年汕頭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會上漲。圖片來源:攝圖網核心仍是提高辦學質量談起汕頭大學,更多人會想到李嘉誠。尤其是每一年的畢業典禮,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的演講必定全網刷屏。在2018年的畢業典禮儀式上,李嘉誠正式宣布辭去汕頭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的職務,稱將「在心愛的大地上推動教育改革的使命交給小兒李澤楷和基金會同仁去接力」。
  • 李嘉誠經典語錄100句
    7、李嘉誠名言:我生平最高興的,就是我答應幫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們要求的做得更好,當完成這些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8、李嘉誠名言:世情才是學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大家信服並喜歡不容易。9、李嘉誠名言: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樣對你們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 套利者的黃昏-李嘉誠!
    李嘉誠先生,自然是識勢、並能順勢加倉的華人翹楚——生於內地,發跡於香港。1960年後,一路重倉中國香港;1990年後,一路重倉中國。重倉中國香港,讓李嘉誠成為頂級富豪。重倉中國內地,讓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
  • 外報:李嘉誠最近大動作牽一髮而動香港全身
    不過李嘉誠系可能有點特別,特別在其具有非凡的經營頭腦和對行業財富變化的判斷力和觀察力,號稱從來沒有對商業方向判斷錯過,因此,業界送雅號「李超人」。其任何變化變動對一個地區、對所有投資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牽一髮而動香港全身  比如:如果李嘉誠公開撤離香港的話,將會影響到一大批投資者和企業蜂擁離開,這對香港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 李嘉誠全球富豪榜排名第八,應該是財商最高的中國人之一
    記得在我上小學時,家境很貧窮,我很喜歡讀一些關於賺錢的課外書,有一次讀到關於李嘉誠的一篇致富故事,從那時起我特別崇拜李嘉誠,後來讀過他的很多書,二十幾年來,李嘉誠一直是我的財富偶像 ,我立下志向,要向李嘉誠學習做生意,成為一個億萬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