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仿古建築慶緣齋(攝於韓國)
仁川是韓國西北部一個城市,位於首都首爾西約30公裡處,面向黃海,是韓國人口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城市(第一大港口城市為釜山)。
仁川在歷史上有過多個名稱。舊時稱「彌鄒忽」。在高句麗長壽王時期,公元475年時,稱作「買召忽」。新羅統一朝鮮半島時(公元8世紀),稱為「邵城縣」。在高麗肅宗時期(1095年—1105年),稱為「慶源郡」。在高麗仁宗時期(1122年—1146年),稱為「仁州」,在朝鮮半島歷史上,被稱為「州」,意味著這個地區的地位提升,這裡之所以被稱為「仁州」,是因為這個時期這裡是高麗王后的家鄉。之後,這裡與7代高麗王室有姻親關係,所以,該地區又被稱為「七代御鄉」。14世紀末,李氏朝鮮王朝建立,「仁州」因失去了與王室的姻親關係,不能再用「州」這個代表地位的稱謂,按當時規定,需要在「山」和「川」中選一個字,這樣,就取了「仁川」這個名字。這一天是1413年10月15日,這個名稱一直用到現在。為了紀念這一天,仁川市政府將其定為「仁川市民日」。
仁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仁川坐落在漢江西入黃海的漢江口南側,幾乎所有地理書籍對仁川的描述都少不了一句話——「外有小島屏障、潮差大」,充分說明了仁川港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仁川位於朝鮮半島東西方向最為狹窄的「蜂腰部位」,是控制朝鮮半島的咽喉。仁川位於北緯37°28',距離北緯38°線十分相近。
仁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仁川歷史上,有過3次登陸,成為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事件。
一是20世紀初日軍實施仁川登陸,戰敗俄軍,開始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20世紀初,日本國力日漸強盛,為搶奪在中國東北、朝鮮的利益,於1904年在東北亞與沙俄展開了一場大廝殺。當時,日本的戰略意圖是將部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主力在中國遼東半島的旅順、大連登陸,然後北上,在今天的瀋陽、遼陽一帶殲滅俄軍主力;一部主力從朝鮮半島登陸,北上鴨綠江,從今天中國丹東一帶向南推進,在今天瀋陽、遼陽一帶與從旅順、大連登陸的日軍主力會合,夾擊俄軍主力。而俄軍的企圖是,以海軍阻擊日軍登陸旅順。同時,俄軍判斷,日軍不會在條件十分惡劣的仁川港登陸,而是在朝鮮半島條件相對好的其他港口登陸。所以,俄軍主力並沒有顧及到仁川方向。1904年2月6日,日軍聯合艦隊總司令東鄉平八郎命令聯合艦隊出發,同時攻佔旅順和仁川。2月9日,日軍重創俄軍在仁川的兩艘軍艦,在仁川港海戰中佔得先機,輕易佔領了仁川港,其3個團6000多人在仁川登陸。在旅順,俄軍與日軍死纏爛打,陷入膠著。日軍在仁川登陸後迅速北上,將俄軍趕出了朝鮮半島。日軍在朝鮮半島的得手,使俄軍既喪失了鬥志,又不能抽調軍艦支援旅順。經過旅順要塞爭奪戰及一系列決戰,日軍最終戰勝了當時號稱「世界第一」的沙俄,開始一步步侵佔中國領土。日軍實施的仁川登陸,對整個日俄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此,日本佔領了朝鮮半島,開始了對朝鮮半島的野蠻殖民統治。
二是美軍實施仁川登陸,朝鮮半島分裂分治。1945年8月8日,根據雅爾達協定,蘇聯對日宣戰。8月13日,蘇軍開始在朝鮮東部清津地區登陸,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此時距離最近的美國地面部隊還遠在600英裡以外的衝繩島。為了不使蘇軍佔領整個朝鮮半島,美國提出以朝鮮半島中部的北緯38°線作為受降分界線,即「三八線」以南由美軍受降,以北由蘇軍受降,蘇聯同意了這一建議。美國為了儘快把「三八線」以南地區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實施在朝鮮半島登陸。當時,登陸條件最好的地點是朝鮮半島南部的釜山港,但從釜山摩託化行軍至「三八線」需3至5天,而當時受降的日本主要人員裝備都在距離「三八線」很近的漢城(今首爾)附近。為了防止夜長夢多,美軍最終選擇了在距漢城30公裡左右的仁川港登陸。1945年9月8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對「三八線」以南地區實施軍事佔領。9月9日,美軍第7步兵師進入漢城。同時,朝鮮半島出現了南北兩個政權:在「三八線」以南,美國扶持了親美的李承晚政權,建立了大韓民國;北朝鮮建立了以金日成為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從此,朝鮮半島進入分裂分治狀態。
三是美軍實施仁川登陸,肆意幹涉朝鮮內政,中國被迫進行抗美援朝。1949年6月底,蘇軍、美軍先後從北、南朝鮮撤軍。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軍借南北朝鮮發生戰爭之際,武裝幹涉朝鮮內政。1950年9月15日,在美英兩國300多艘軍艦和500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第10集團軍及美國所拼湊的「聯合國軍」登陸仁川,並於10月1日越過經國際協議劃定的北緯38°分界線,這是公然踐踏國際公約的行為。10月19日,侵略軍佔領平壤,將戰火燒向中國東北邊境,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侵略朝鮮的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1950年10月,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將美國侵略軍打退到「三八線」以南,粉碎了美國企圖侵略北朝鮮進而侵略中國的夢想。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籤署,抗美援朝取得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打出了國威、軍威,擊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論調,以至美國將軍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進行了錯誤的戰爭。」
如今,仁川已成為一個文化特色鮮明的城市。
仁川是旅遊勝地。月尾島,是仁川非常有名的旅遊景點,名字來源於半月尾狀的島嶼形狀。涼爽的海風、清澈的海水、盤旋空中的海鷗、日出日落的海景,坐上遊覽船,可以邊觀賞仁川的大海,邊品嘗各種海鮮。島上有各種遊樂項目,既有海上巡遊項目,也有大型遊樂設施。島上有傳統美食街,各種傳統風味的餐館、咖啡館、酒吧、海鮮餐廳排列兩旁、錯落有致。島上還有一條長達1200米的文化街,街上有塗鴉柱子,有各種藝術創意場所、文藝演出場所、遊戲遊藝場所、遊樂設施、文化體驗場所。
仁川能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仁川,有一條中華街歷史悠久。1883年仁川港開埠,1884年中國清朝領事館在仁川北城洞和善鄰洞一帶設立,這裡被設定為華人聚集地,中國城(又稱中華街、唐人街)開始形成,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這裡居住著早期移民過來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也有新的華僑華人。在這裡,到處都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徵。這裡的建築色調仍以中國紅為主,這裡的中國料理仍然非常正宗,這裡的中國文化氣息依然非常濃烈,這裡的中國節日依然非常熱鬧,這裡的中國話依然非常通行,這裡的華人華僑依然懷揣一顆赤誠的中國心。2001年,這裡被仁川市政府闢為旅遊區。
仁川保存著濃鬱的韓國傳統文化。韓國將其傳統文化的體驗搬到了仁川國際機場。在機場3樓出境區內,專門設立了韓國傳統文化體驗館,候機的各國旅客可以在這裡免費體驗。旅客可以在這裡自己剪貼傳統韓紙,製作各種手工品;可以學習傳統針線技巧、用傳統方式做衣服、製作手機掛鏈等。機場還有傳統工藝品展示館,一天24小時免費對遊客開放。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韓國傳統樂器演奏表演,表演結束後還現場免費教遊客演奏韓國傳統樂器。這裡已成為仁川著名的旅遊景點,許多外國旅客在登機前都要到這裡體驗一次韓國傳統文化。
仁川是韓國創意文化中心。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十分發達,仁川是其創意核心城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給韓國以沉重打擊,為了擺脫危機,韓國政府實施經濟轉型,於1998年提出「設計韓國」戰略,確立「文化立國」的方針,從國家戰略高度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韓國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家經濟中所佔比重迅速增加,成為一個支柱產業。同時,韓國文化產品在世界特別是亞洲影響力迅速提升,形成一股「韓流」。10年來,韓國文化創意產業年銷售額從67萬億韓元增長至116萬億韓元,出口額由26億美元增長至75億美元。韓國文化對外傳播不僅僅停留在文化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還通過文化的影響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文化產品為龍頭、帶動旅遊業發展的產業鏈條。這主要表現在兩大產業上:一是影視劇產業。比如,在本世紀初風靡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韓國電視劇《大長今》播出後,韓國旅遊業根據劇情打造了「大長今」實景旅遊線路吸引國內外遊客,據當時統計,由《大長今》引發的旅遊熱,使到韓國的外國遊客增長了20%左右。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曾在亞洲甚至世界大火大熱,該劇大部分情景在仁川拍攝。劇中拍攝的仁川港煙花遊輪、美食貝殼燒烤的永宗島等都成為人氣十足的景點。風景優美的仁川大學、仁川市立博物館也是《來自星星的你》的拍攝地,這裡也成為熱門旅遊景點。二是演藝產業。韓國演藝業發展迅速,有許多引領世界的創意。比如,韓國的鳥叔,憑藉《江南Style》一首歌曲風行世界,甚至唱到了聯合國;K-POP(Korea Pop簡稱),是一種韓國流行演藝文化的代表詞,包括舞蹈、音樂、影視歌曲、時尚等,也對韓國及世界有著強大的影響力。演藝業也形成了一種旅遊業態,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國外遊客專門到韓國去聽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