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普銀幣三億騙局,附區塊鏈韭菜防割手冊

2020-12-20 比特幣和區塊鏈那點事

幣圈一天,股市三年。

自從比特幣大火,各種虛擬貨幣便應運而生如雨後春筍。自然,也就有大把的韭菜被割的心頭泣血。

2017年6月15日,深圳南山警方接舉報,稱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以虛擬貨幣「普銀幣」為幌子,存在非法集資犯罪問題。經查,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其官網和收購的「趣錢網」P2P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資金,並有集資詐騙嫌疑。涉案金額達3億人民幣。

2018年3月28日,南山警方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查封茶葉約10萬餅。據統計,當前受害人超3000人,涉案金額約3 .07億元,最高單個損失約300萬元。目前正在追逃其他犯罪嫌疑人,追繳贓款。

普銀幣的前世今生

在普銀茶業官網,公司被定義為是一家區塊鏈公司,自稱是國內首批集合理論、技術、市場開拓三位一體的區塊鏈產業推廣機構。其核心業務產品為普銀———以商品組合的本位制數字貨幣形態推向市場。

本位制數字貨幣這個概念,比較令人費解。熊小貓在網上搜這個詞,只搜到了鋪天蓋地的普洱幣廣告軟文。

簡單來說,「普銀」並不是純虛擬的數字貨幣,而是具有資產綁定的數字貨幣,1枚普銀對應價值1元人民幣的普洱茶。普銀公司發售的普銀數量相對應會有對等普洱茶作為商品,隨時等待消費者提取。

南山警方介紹,普銀茶業在未取得國家行政部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的情況下,通過網際網路、微信等媒體對外宣傳其擁有一大批普洱茶(現已被查封)。同時,還聘請了一家無鑑定資質的公司對該批茶的一小部分樣品茶進行了「參考評估」,對外稱該批普洱茶價值10億元。通過資產數位化,創立了「普洱幣」(後更名為「普銀」)。

普銀倉庫裡的少量藏茶

據了解,普銀幣的最早一批購買者大多為普銀內部員工和員工身邊親戚朋友,後來擴大到外部。購買普洱幣(普銀)時,投資者可通過現場刷卡,或在普銀官網通過充值的方式購買。在此過程中,該公司進行瘋狂宣傳,吸引大量熱錢進盤,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投資論壇上設立公號大肆宣傳,甚至在星級酒店做路演,並承諾短時期內的高額回報。

協定協議約定,6個月後普銀公司會對該批普洱幣進行回購,持有普洱幣的投資者都可以在聚幣網(與普銀公司合作的項目方,每枚普洱幣價格會實時變動,像股票一樣)上兌現。

然而,經南山警方調查後發現,普洱幣價格變動並非受市場影響,而是由普銀公司派員使用投資款來進行操盤,以達到將每枚普洱幣從0 .5元升至10元的目的。

在這個過程中,普銀利用兩次物理拆分,將幣量擴大了一百倍,套取了大量現款。這就意味著,普銀公司應該按照它對外宣傳那樣,需要投資100倍的藏茶作為補充(對外通過微信等方式,宣稱公司投資100億藏茶)。可是,目前從涉案資金銀行流水分析得出,普銀公司只使用了5000餘萬元的投資款對藏茶進行補充。

而每次拆分之後,普洱幣的價格又會從10元一枚回歸到1元一枚。最終普通玩家損失慘重,沒有實際價值支撐的幣,在陽光下像一個真正的泡沫,徹底灰飛煙滅。

騙局大拆解

這個騙局非常高明嗎?

其實並不。

普銀公司為了吸引客戶參與交易,利用投資拉動幣價,吸引更多人入場從而大筆套現;在普銀價格上升後,又宣稱投入更多普洱茶,拉低普銀價格。你會發現,本質上來說,這個騙局和之前的炒蘭花、炒空頭股票沒什麼分別,玩的就是擊鼓傳花。泡沫破滅也就是鼓聲響起的時候,你發現你手裡的花,忽然就變成了一坨沒人要的翔。

新穎的地方就在於,它引入了一個區塊鏈概念,藉助區塊鏈「無需信任」「去中心化」的名號,讓更多的人更容易入局。

實質上,雖然借了區塊鏈噱頭,但實際上普洱茶價格是被控制的,數量也是虛無縹緲的。項目方本身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是高度中心化的。沒有人可以監管它是否有暗箱操作,在利益驅動之下走到這一步,可以說並不意外。

普銀幣的區塊鏈概念是不是一個偽需求?

退一步講,如果普銀沒有後臺操盤,也實際上囤積了符合幣價的普洱茶數量在倉庫裡,普銀幣和區塊鏈結合的概念本身是否能站得住腳?

普銀幣的價值運作邏輯是,跟茶葉能夠以一定比例進行兌換。但普洱茶雖然是實物,但其價值不固定,它不像美元,總體上還是一個需求小眾的產品,這本身就是極大地風險。

此外,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具有無需信任、不可篡改等特點。但普銀幣本身並沒有很強的自運行系統。發行代幣、加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資料庫,對項目方來說,除了可以提前吸取大量資金,並沒有業務上的實際促進功能。可以說,普銀幣的邏輯跟區塊鏈結合本來就是偽需求。

在當前區塊鏈大熱的情況下,辨別出真正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是非常重要的。

此前,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聯合國家工商總局(廣東深圳)反傳銷監測治理基地發布了《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白皮書》列出了新型網絡傳銷的主要模式,其中包括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項目層出不窮。

今年,相關部門審計抽查的60家ICO平臺發現,實際全部不具備其宣稱的技術和任何貨幣功能。除非法集資之外,虛擬貨幣甚至是被人做傳銷之用。

到底怎樣判斷一個項目是否真正適用於區塊鏈,還是只是披著一張區塊鏈的皮?

任何好的項目,首先要精準切中用戶痛點。區塊鏈項目也不例外。總結大概有以下四大要素:

1、多方協作:區塊鏈是一本共享帳本。如果該場景協作方多,對帳的成本高,搭建智能合約能夠降低對帳成本、提高效率。

相對而言,輕而易舉就能確認信息真實性的行業,根本用不著區塊鏈技術了。非要運用這個技術,其實就有些畫蛇添足的味道了。

2、多信任主體:區塊鏈是信任機器,應用環境最好是相互之間沒有天然信任關係的(比如不同企業主體間),由區塊鏈來建立共識、搭建信任。

反之,如果雙方是強信任關係,或者已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用區塊鏈的必要性就不大。

3、數據已經線上化的領域。區塊鏈適合應用的領域是已經現存大量結構化數據,或者是容易形成結構化數據的領域。這點比較類似AI,只有數據線上化結構化了,區塊鏈才能基於數據確認真實性、公告全網、產生共識。

那麼對於一些沒有線上數據的、數據難以獲取的、甚至都沒有數據標準的領域,也就用不上區塊鏈技術。

4、網絡效應。這意味著,一個項目會隨著項目用戶越來越多而越值錢,因為項目的價值並在用戶本身,而是用戶之間的連接網絡。

比特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用戶節點越多,節點之間的連結就會指數級增長,比特幣整個生態就越有價值。區塊鏈就特別適合用在有網絡效應的領域,因為區塊鏈是分布式的網絡,其增加的節點越多,就會有更多value added。

作為許多人眼中將顛覆未來的科技,區塊鏈的前景是無限的。但是在這個新生事物發展的過程中,也必將伴隨著巨大的陰影。學習的過程雖然是必須,但學費都交到騙子手上卻是不值當的。多學習,多觀察,少貪婪,也是熊小貓能想到的唯一避開陷阱的法子了。

相關焦點

  • 珍愛智商,遠離「區塊鏈」
    而最新的騙局,就是眼下大火的概念——「區塊鏈」。我有一個小老闆朋友在眾多的焦慮症候群中,「中產」和「寶媽」們起碼還有社交媒體可供發洩,而那些分布在廣袤國土上的中小企業老闆,則無處安放他們來自業績增長、團隊建設、市場判斷以及知識更新上的焦慮。
  • 起底虛擬貨幣騙局:「區塊鏈」包裝下的境外資金盤遊戲
    文/直銷12315近期在「央行數字貨幣或將落地」「比特幣再度飆漲至一萬美元關口」等消息使然下,「區塊鏈應用場景」「數字貨幣」更是成為當前全球資本市場和財經圈內的最熱關鍵詞。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法分子的貪婪目光也「與時俱進」盯向這一領域,借區塊鏈之名大肆行騙。
  • 誰是區塊鏈巫學界的凱文· 凱利?
    雖然每個事件是孤立的,但把它們串起來,當真就是召喚韭菜入坑待割的「三段論」魔咒——首先,得告訴待割的韭菜們,你們趕上了中國科技創新最前沿的一次偉大「迭代」,區塊鏈比人工智慧更代表人類文明的未來,也有著大量的發財致富的機會。什麼?你不懂人工智慧?不要緊,那個已經不重要了。
  • 現金白卡:區塊鏈不是「取款鏈」,取捨之間有底線
    11月18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和新華社均聚焦了「區塊鏈」亂象,並曝光了一些借「區塊鏈」之名實施騙局的案例。「現金白卡」指出,區塊鏈技術因為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優點,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作為一種技術,區塊鏈本身並不創造財富。  伴隨著區塊鏈的熱潮,社會上也出現了種種亂象。
  • 起底幣圈地下騙局:傳銷幣、資金盤橫行,百億財富被黑手收割
    衛景明被告知,MCC是一個基於區塊鏈項目Mchain發行的代幣,而區塊鏈,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絕對不會虧錢。你只投資『雲礦機』,不做推廣,三個半月就能回本。」同事告訴他,「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多介紹別人投資,這樣賺錢會更快」。很快,衛景明收到了同事發來的一份Mchain白皮書。這份白皮書排版粗糙、錯別字頻出。
  • 在ICO騙局中,你是怎麼被割韭菜的?
    區塊鏈從混沌走向明亮的徵途,愈發泥濘但又充滿誘惑,各路玩家明知陷阱無處不在卻不斷湧入,堅信自己會成為最幸運的淘金者。「韭菜」是他們共同的宿命,二級市場的幣民、私募投資人、項目方甚至交易所都不能豁免。但尹勤忽略了一個事實,區塊鏈不撒謊。沿著500eth的帳戶路徑追溯,尹勤和他口袋中的巨額財富浮出了水面,而贏得這筆巨額財富的砝碼,正是那「去了又還」的500eth。尹勤退回的500eth路徑並不是發自當時的私募地址,而是分別用了不同的新地址返還,追溯發現,這些新地址的源頭來自幣安的熱錢包。
  • 區塊鏈企業用什麼域名不是割韭菜
    ,其實還有很多數千萬,數億區塊鏈域名的案例,就不一一例舉了。割韭菜的域名都長什麼樣韭菜,一種生命力很旺盛的草本植物,通常被一茬又一茬的收割。而數字貨幣,就是韭菜的樂園,大家被百倍幣,千倍幣刺激的頭腦發昏,但凡腦子一熱,就能砸進成千上萬的真金白銀。
  • 詐騙中國人70億的海外區塊鏈項目正在大暴雷
    被割了韭菜的中國投資人胡哲文是看完Stox白皮書後做了約340萬美元的1CO投資,白皮書承諾這筆錢將用於投入開發Stox預測市場平臺及Stox二級市場代幣增值。Stox兩次1CO:2017年8月,Stox通過第一次1CO籌集了價值3400萬美元的ETH。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該公司籌集的ETH價值上升至6000萬美元。
  • 黑馬or割韭菜?俞學勱幫你看清方向
    當我們在談論區塊鏈時我們會談論什麼?概念頻繁提起到底是噱頭還是良藥?新項目層出不窮是「黑馬」還是「割韭菜」?應用落地與我們有何關聯?1月13日晚8點,火鳥財經《2021區塊鏈開年大課》最終講,俞學勱帶你全面認識區塊鏈,了解《從0到1,區塊鏈這樣改變生活》。俞學勱,數秦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浙江省區塊鏈技術協會專家智庫成員,杭州錢江數字經濟研究院智庫成員。主導杭州銀行、興業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廣州市信息化服務中心、交通部路網中心等區塊鏈項目架構設計。怕被割韭菜?
  • 區塊鏈焦慮與錯失恐懼症
    2015年10月1日在《區塊鏈有多火?》一文中,我已經闡釋過我對區塊鏈的基本看法:區塊鏈是下一個重大技術趨勢,區塊鏈的價值有可能比網際網路還要大。是的,沒人否認區塊鏈技術的革命性和顛覆性,但眼下,加密貨幣的瘋漲,以及各種利用區塊鏈概念的投機行為,讓這個大有前景的技術呈現出嚴重泡沫化的景象。泡沫總是伴隨著焦慮。
  • 大概所有人都在說區塊鏈的事兒 然而區塊鏈關我什麼事兒?
    這年月,大概所有人都在說區塊鏈的事兒,連人民日報前幾天都跳出來做了個專題。有朋友告訴我說,自己家的老人們,七大姑八大姨、還有舅舅姥姥的,都在忙著炒區塊鏈,而且是把全部身家都押了去,用行話講叫做ALL IN。
  • 揭開500億「區塊鏈」騙局
    原標題: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提出10餘條補充偵查意見——揭開500億「區塊鏈」騙局打著「幣圈第一大資金盤」的幌子,利用區塊鏈技術、以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進行網絡傳銷。短短一年時間,發展會員200餘萬人,層級關係高達3000餘層,涉案金額500多億元……江蘇省鹽城經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這起披著「區塊鏈」外衣的網絡傳銷案,9月22日有了一審結果: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陳某、丁某、彭某等16名被告人二年至十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涉案贓物、贓款及孳息、犯罪工具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 EPC環保鏈騙局揭秘:假環保,真資金盤騙局!
    一個打著環保挖礦的資金盤騙局, 下面是它的介紹:EPC環保鏈,6月10號晚8點首碼上線!中國區首發上線,(區塊鏈+建設環保事業)青年創業平臺 平臺不賣幣,不賣礦機 阿里人臉實名無需手持,無實名認證費。認證後免費送礦機。無買賣限制。
  • 程墨:火爆的區塊鏈炒作只不過是又一個「水變油」騙局
    有人問我怎麼看待區塊鏈如此火爆的現象,我直接了當地回答:這只不過是跟當年「水變油」一樣的一個騙局而已。大數據技術是中心化,區塊鏈是去中心化,兩者風馬牛不相及!至於5G只是解決無線傳輸速度問題,跟區塊鏈需要的存儲資源和能源消耗根本就是兩回事。就是這樣邏輯不通的低級別騙局,中國懂的人不說話,不懂的人全相信!
  • 2020年網際網路韭菜指南:我被割走的一生,真的一滴都不剩了!
    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美團會員配送費要比非會員高的文章,又喚醒了大眾「大數據殺熟」的記憶。 不少網民都表示,自己這顆老「韭菜」,已經快被割沒了。
  • 區塊鏈史就是一部流氓史
    01 欺騙史:韭菜的記憶只有7秒這段時間對某大咖錄音的口誅筆伐,只是瞬間高潮而已。韭菜的記憶只有7秒(,這在區塊鏈的世界裡體現尤其明顯。不用為這些大咖們擔心,根本無須洗白和辯解,韭菜的健忘能力超過所有人的想像。
  • 區塊鏈火了!它和營銷有什麼關係?
    你的回答很可能是「騙局」。 「區塊鏈的中國騙局」、「假區塊鏈騙局,消費者要擦亮眼睛」、「區塊鏈投資騙局大揭秘」……隨便一搜,類似的標題比比皆是。 區塊鏈從2016年開始迅速走紅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區塊鏈條目 微信公眾號搜索「區塊鏈」、「騙局」兩個關鍵詞,有大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