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雜談|少年要胸懷大志:從山西農大到公派美國讀博

2021-02-17 mScience mCrop

1.考研的原因

    實話實說,其實從高中一直到大一,我都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可能是因為過去在學習上留下了太多遺憾,又或許是甘於平凡卻又不甘於平庸的內心驅使以及家人的鼓勵,最終讓我做出了考研選擇。

2.考研目標的確定

      對於考研的目標,一開始其實我也非常迷茫。我最初的想法可能有點幼稚也有點不太現實,因為對農業的喜愛,也因為農業專業較高的國際排名和優美的環境,我把北海道大學當成了自己的最終目標,一直到現在還依稀記得北海道大學Boys,be ambitious!的校訓。這也導致了最終我選擇了小麥作為研究方向,因為小麥一直是日本北海道的主要作物。而對於考研,我更傾向於將其作為未來留學的跳板對待。我是根據自己的英語成績來確定目標的,大部分的優秀高校都至少需要通過英語六級才可能考上,而當時的想法是如果能通過六級,就盡力去衝擊中國農業大學,如果不順利,可能會選擇西農或者華中農大這樣的目標。因為大學期間英語學習的比較順利,四級和六級都是一次通過,最終我把目標鎖定在了中國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專業。如果不是非常確定目標,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理想和愛好來確定合適的目標。

北海道大學校訓

3.考研的過程

     在整個考研的學習過程中,英語可能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門學科了。作為一門語言,不同於其他科目可以快速學習提升,英語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才能見到成效。入學時我的英語實際上非常糟糕,平時英語課的成績也不理想,所以從大二開始我就下決心提高英語。在英語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大二時每天早起默默跟著大一新生參加早自習背誦英語單詞,每天上下課還有睡覺前都要抱著百詞斬刷一遍又一遍,從頭到尾做完全部的英語四六級考試真題。

     也許是付出的努力最終有了回報,英語的四六級考試都非常順利,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讓我對學習有了信心。正式開始考研複習是在2016年的春天,因為比較早開始複習的緣故,所以雖然複習期間充滿了曲折,我始終有足夠的時間重新調整好狀態。從開始複習起,除了上課,每天的生活都簡單到有些枯燥,圖書館,寢室,食堂,三點一線,每天翻著課本和習題,循序漸進。

     這期間最大的敵人可能就是自己,在如此長的時間裡始終保持專注,對任何人都是巨大的考驗,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要始終堅持並專注在複習之上。而在臨近考研時,最大的問題則在於自身的焦慮。雖然之前已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複習,但真的快要到考試時,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知識點沒有記住,很多材料沒來得及複習,很多人因為過於焦慮而選擇了放棄,連當時我自己也幾乎放棄,因為離考試還有一個月時我才開始背誦政治的考點。但是,最終的考試結果並沒有自己焦慮時那麼絕望,所以在臨考時一定不要緊張焦慮,而且絕對不能放棄,哪怕嘗試一次也對得起自己過去的努力。

相關焦點

  • 山西農業大學這個班考研錄取率41.9%,考研到吉大、華中農大等名校
    山西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學院機制1602班四年前,伴聲聲蟬呤,我們步入鬱鬱蔥蔥的山西農大,在明亮的課堂上,在宿舍的檯燈下,在書聲朗朗的教室裡,在機器轟鳴的工廠裡,我們陪母校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今天我們滿載收穫與感謝,和她依依作別
  • 就為這80分鐘,學霸放棄公派劍橋大學讀博機會,卻被網友狂贊!
    他屬於典型的學霸,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優秀已經成了習慣。他是國防科技大學的一名碩士生,本科也是在這所學校就讀的。大學期間,他曾連續三年奪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讀本科,他是優秀本科生,讀碩士,他是優秀碩士生。今年,24歲的他,以專業成績第一的成績完成了碩士學業,被遴選為萬裡挑一的公派留學生,等待著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攻讀博士學位。劍橋大學,那是世界頂尖學府,多少學子心中的夢想啊。
  • 就為這80分鐘,學霸放棄公派劍橋大學讀博機會,卻被網友狂贊
    讀本科,他是優秀本科生,讀碩士,他是優秀碩士生。今年,24歲的他,以專業成績第一的成績完成了碩士學業,被遴選為萬裡挑一的公派留學生,等待著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 中國每年將公派5000名留學生到國外讀博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明年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將啟動「公派出國留學研究生選派5年計劃」,從2007年-2011年,中國每年公派5000名學生到國外名校讀博士。現在,各高校已經陸續發布報名通告。據悉,留學選派類別為博士研究生和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主要從38個「985」院校中選派。
  • 海南大學6名學生獲公派留學基金資助出國讀博
    原標題:海南大學6名學生獲公派留學基金資助出國讀博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6月6日電(餘恆平、通訊員陳菲)從海南大學獲悉,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日前公布2014年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錄取人員名單,海南大學王曉豔等6名碩士研究生獲批公派出國攻讀博士學位,這是海大研究生歷年入選人數最多的一次
  • 山西農業大學現學霸宿舍:6姐妹全考研上岸!西南大學、山東農大……
    在2020年考研中,我院6個宿舍的同學全部考研成功,跟著小農一起來認識認識她們吧。在考研浪潮中,山西農業大學9號樓573宿舍的四位女生全部上岸,成為名副其實的「學霸宿舍」。備戰考研的一年是最讓我難忘的大學時光,這是一段自己與自己博弈的經歷,所幸有父母、老師和朋友的鼓勵與支持,讓我堅持到了最後並取得還不錯的成績,感謝陪伴!寄語:人這一生,貴在追求和堅持,不到最後一刻,希望你不要認輸。有輸入才有輸出,沒有什麼一舉上岸,都是百鍊成鋼。
  • 國內小碩,英語差,如何成功出國讀(du)博(jin)
    一般來說歐洲的學校不像美國在主頁上有固定的項目可以申請,一般情況都是導師拿到了某個項目,需要招收博士,於是他就會在主頁或者學院的網站上公布,從公布到最終確定人選也就3-4個月左右的時間,有的時候會更短。這種招人的方式導致了我們比較難搜集這些情報,也很難在最快的時間內提出申請(好像有個網站,具體不記得了,專門發布歐洲各個方向的導師招收博士和博後的情況)。另外,歐洲讀博一般是沒有學費的。
  • 山西農谷創新創業論壇在山西農大成功舉辦
    他用濃濃的鄉音和鄉情回顧了自己的幸福童年、磨難少年、出國求學、回國報效等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深刻詮釋了新時代科學家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和科學愛國、創業強國的家國情懷。他說,困境是成長的培養基,要感恩時間磨練。科學沒有國籍,但科學家有國籍,科學家精神激發青年科學家成長,家國情懷更是成就愛國強國事業的精神食糧;只有創業創新才能踐行強國富國中華崛起的偉大事業。
  • 那位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的天才少年,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威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歲就進入大學,18歲開始讀博。本來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但他卻被美國讀博時列為潛在威脅遣送回國,這期間發生了什麼?謝彥波出生於1966年,他的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的物理老師,由於父母工作比較忙,他一歲的時候就交給了奶奶撫養,到了上學時父母才將其接回身邊。但是沒相處多久,他們就發現兒子的語言溝通能力似乎有些障礙,性格沉默不說,說話時還總是很生硬。
  • 出國讀博難點盤點語言關讓人頭疼 為了聯培延遲畢業也值
    圖:百度圖片15%博士有機會公派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的展臺一直是全場最火爆的展臺之一,北京處首席代表何宏告訴記者,中國每年約有50000博士畢業,已經成為超過美國的最大「博士生產國」。目前,全國公派留學的博士每年約8000人,其中約3000人直接讀博士,近5000是博士交換生,「也就是說,約15%的學生有機會公派出國。
  • 研究生畢業是否有必要讀博?那必須要知道讀博的利與弊
    由於每年本科畢業生的人數不斷增多,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學生都選擇考研讀研究生,因為讀研可能會有更好的出路,研究生的就業率一般都很高,很多研究生就業後的工作待遇和發展狀況都要比本科生要好。而且研究生相比於本科生,更受企業單位的看重。
  • 公派出國留學讀博後,回國能進985大學任教嗎?
    985大學本科,碩士畢業後,公派又去國外讀博!回國能去本校或相同的學校任教嗎?可以,但是比例不高。不管是國內或國外讀博,想進入一所985大學任教都極為不易,尤其是不少大學已採用5年(部分高校是3+3考核)考核制的"非升即走"模式。進校後給予"校聘"的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的待遇和福利,5年內論文、國家級課題、獎項等考核合格,則轉為正式副教授或教授。
  • 為什麼學生大都願意考研,讀博的人少之又少?研究生:原因很現實
    為什麼很少有學生選擇讀博?學習年限太長,難以接受如果第一次考研就順利上岸,就意味著要比同屆的學生多讀兩年。如果選擇再次深造的話,就意味著學生將付出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很多學生不想自己的人生「只有學習」,所以將考研作為自己學歷提升的極限,不考慮進一步提升學歷。
  • 罵上熱搜的許可馨,在美國讀研究生?大學同學曝光她公派留學內幕
    陳洪標|文罵上熱搜的許可馨,在美國讀研究生?其大學同學曝光她公派留學內幕!這位自稱「恨國黨」的許可馨(上圖為她的微博頭像),真的沒有底線。她把「喜歡把過苦日子當美德」的中國人,罵作是「賤骨頭」。
  • 很奇怪,有些研究生入學時不想讀博,但當畢業時,卻拼命地想讀博
    依稀還記得大一入學後,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總是能夠聽到一些關於考研的討論,有的是輔導員和老師在說考研多麼重要,有的是學姐學長在分析考研的利弊,而那時我們這些大一的學生對於考研幾乎沒有一絲絲的興趣,尤其是當得知讀研還需要三年的時間,更沒有人想讀研了,還是儘快畢業,儘快就業,儘快賺錢的好。
  • 土木工程專業該不該考研?或者繼續讀博,聽聽考學長的建議
    對於土木工程專業該不該考研,是否需要繼續讀博這個問題,曾經也是困擾我整個大學的問題,但我最終還是選了考研。我本科的專業也是土木工程,當時萌生考研的想法主要是想提升學歷,其次是避免本科畢業後的簡易工作環境。
  • 考研學生門庭若市,為何選擇讀博的學生寥寥可數?有這兩大因素
    但是在那些考研成功的學生當中,很少有讀博的,許多人都會問,考研學生門庭若市,為何選擇讀博的學生寥寥可數?其中有這兩大因素。 主觀因素 相信大學生準備考研的,都是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學歷,在研究生畢業之後,能夠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在眾多應聘者中,能夠更有優勢一些。相對來講,選擇讀博的話,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在研究生畢業之後,都會選擇直接就業,不會再進行讀博。
  • 公派留學生被美國高校驅逐,限期1月離境,國內考研將變得更難!
    公派留學生被驅逐近日,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在8月26日決定中止受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資助的公派訪問學者和學生在該校進修學習的資格,並且剝奪這些人使用學校伺服器和電子郵箱的服務,並且要求持有J-1類籤證的中國公派學生和學者們在
  • 考研雜談丨想在職考研?關於在職考研的8句忠告
    在上一期考研雜談中,我們聊到了「考研備考捨不得刪掉的十張照片」,與你分享了北大學姐考研路上的收穫與感動。而本期考研雜談和你聊聊「在職考研的8句忠告」。複試公布以後,小蘇收到很多學弟學妹的諮詢關於在職考研的問題。
  • 中科大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只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畫地為牢」,需要融入到社會這個大群體之中。中科大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因為讀博時和導師相處不好,沒能順利畢業。轉到普林斯頓大學跟隨諾貝爾獎得主讀博,曾經是「最有希望得諾獎的人」。在美國時與導師關係不好,再加上「盧剛事件」爆發,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被遣返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