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2020-12-22 親子派

01

前段時間,我邀請閨蜜來家裡做客,親自下廚給她做幾道拿手好菜。

閨蜜來到我家後,看小葉子和小鈴鐺一個顫悠悠地削著茄子皮,一個踩在小椅子上洗著菜,當即用看後媽的眼神看著我:「又不是舊時代了,現在哪還要孩子幹這些,你也真是的。」

說完,她又蹲下身來喚了個孩子出去玩,誰知倆娃幹活幹得正起勁,完全停不下來。

午飯時,看倆娃嘰嘰喳喳地炫耀著「生菜是我洗的」、「這個茄子是我削的」,閨蜜感慨萬千:我以為孩子做家務是吃苦,沒想到他們竟然樂在其中。

其實對孩子來說,做家務和壘積木、戲水都是玩的一種。所謂「家務辛苦」,卻是成年人定式思維剝奪孩子探索家務的大烏龍。

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02

捨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害了他

前段時間,刷爆網絡的河南小夥餓死家中的案例,給所有父母都敲響了警鐘!

23歲大好的青春年華,無疾無病、四肢健全的楊鎖居然餓死在家中。

據村民所說:楊鎖並不是餓死的,而是懶死的

父母相繼去世後,18歲的楊鎖在家坐吃山空,很快淪為到村裡討飯吃的境地。有人幫他介紹工作,可他不是嫌累就是太懶,都不了了之。

重回家中的楊鎖懶得變本加厲,甚至連衣服也不洗,髒一件扔一件。村裡人給他的肉、菜他都掛在屋簷上,放壞了也不自己動手做飯。

大雪後的某一天,楊鎖在饑寒交迫中走到生命的盡頭。

楊鎖的死與父母的嬌慣脫不了干係。小時候的楊鎖活潑聰明,父母捨不得他受一點苦,哪怕父親去世,母親也拖著病體承擔一切農活、家務。

長期的索取讓楊鎖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子,非但不體諒母親的不易,有時還會打罵母親。

這一極端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父母無法照顧孩子一生,無原則的寵溺不是愛,而是苦痛的根源。

用進廢退,適者生存。捨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害了他。

03

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做家務跟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後就業率為15:1,而且婚姻也會更幸福。

細思之下會發現,這一結果不是沒有道理的。在承擔家務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分工合作意識加強,個人責任感也大大提升。這類孩子很早就明白: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我們必須有所承擔。

這一認知讓孩子無論在學業、事業還是情感上,都趕超同齡人,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享受生活。

此外,與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做家務的孩子在獨立性和動手能力方面也更具優勢。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2-4歲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格外好動,語言系統逐漸成型,尤其喜歡跟別人玩耍,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

父母應當以玩樂的形式引導孩子做家務,比如:讓孩子丟垃圾、傳遞物品或信息、收拾玩具等。

孩子非但不會嫌累,反而會把做家務當成是遊戲,還會因有父母陪伴而格外開心。

5-7歲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備較前的自尊心,審美意識初步覺醒。父母在說話時要多注重孩子的心情,可能與朋友的一句無心之言,都會在孩子心理蒙上一層陰影。

在家務分工上,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衣物、收拾書包、清洗蔬菜、擺放餐具、將衣服毛巾擺放整齊等。

這樣不但大大解放了父母的勞動力,還幫孩子為入學做好準備。

8-12歲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學習能力大大提升,自主意識增強,越發注重個人隱私,已經具備成為小大人的潛質。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多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比如:和孩子一起決定三餐、教孩子做飯、帶孩子採購生活用品、讓孩子整理臥室、清洗自己的內衣、參與家庭大掃除等。

8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很懂事了,父母可以多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溝通交流,遇事和孩子多講道理,切勿還混過關或強行鎮壓。

在父母下意識的培養下,孩子的責任感在這一階段將贏來大幅提升,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大有裨益。

04

家務注意事項

1.調節好家務的分配

做家務的習慣要慢慢培養,邏輯上應當以由簡到難、由少到多的順序展開,不能一蹴而就。

家務的分配不是一成不變的。父母在孩子學會各種家務後,可將家務劃分幾個部分,每周輪換享有選擇權,把家務變成遊戲。

2.時常誇讚孩子

孩子做家務時,父母應當以鼓勵、誇讚的態度為主,多給孩子正面的引導。

畢竟讓孩子做家務的重點不在於一次兩次做得好不好,而在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語氣生硬、過度挑剔容易觸發孩子的牴觸心理,反倒損傷親子感情。

家務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父母最好以身作則,共同參與到家務中來。

3.莫用金錢做獎勵

許多父母習慣用金錢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其實派媽是不贊同這個觀念的。金錢獎勵的方法無形中將家務賦予金錢交換的意味,容易把孩子養成斤斤計較的性格。

父母可以製作一個榮譽殿堂,每次孩子做家務可以得到相應的榮譽星星,當榮譽達到一定量時,可以兌換玩具、圖書、出去玩的機會等。

如此一來,既達到了激勵孩子的目的,父母還可以調控孩子的金錢觀,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相關焦點

  •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得用孩子才是給他最好的愛!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得用孩子才是給他最好的愛! 出於疼愛,很多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有的媽媽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麼?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 2 歲就能做家務?兒童家務年齡對照表,能做到的孩子厲害了!
    孩子在每個家庭裡都是「寶貝」。出於疼愛,父母一般都不捨得讓孩子幹活,總覺得孩子大一點兒再說。不過,有研究發現,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鍛鍊機會,家長應該讓孩子早早地參與到家務中。家務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家務孩子會明白:他是家庭成員之一,有義務為家庭生活做貢獻。 2. 培養同理心做家務可以讓孩子了解到大人為了保持家庭整潔而做出的努力,也會因此而變得更有同理心。
  •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這首兒歌大家都很熟悉吧,「勞動最光榮」這話一點也不假,有研究表明,從小培養孩子學習做家務,不僅能增強孩子體質,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責任感。相比之下,經常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會更加孝順,懂得心疼父母。告訴孩子做家務使他對家庭作出了很多貢獻,爸爸媽媽都很感謝他。2、為兒童提供選擇權。告訴孩子是選擇掃地呢還是擦桌子或是洗碗呢,讓孩子從中作選擇。使孩子充分感受到選擇的權力,更調動孩子的積極性。3、父母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孩子做的不好,甚至幫了倒忙,也不要批評他,要適當的鼓勵孩子直到他學會。比如孩子洗襪子沒洗乾淨,不要斥責孩子,要鼓勵他教他用洗衣液多搓搓,就會幹淨很多。
  • 各年齡孩子家務計劃表——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
    星媽胡可的育兒方式一直以來廣受稱讚,今天聞達君去「考古」胡可以前的微博,發現這位媽媽真是有大智慧,在孩子做家務這件事上,她的態度是:大人做得越多,孩子做得越少。新聞的主角是一名48歲的海歸碩士,他的履歷十分漂亮,從小學霸,大學就讀於211高等學府,還是加拿大名校碩士,但就是這樣一個牛人,在回國後的7年時間裡,一直窩在家裡做啃老族。說到這裡你一定在想,看來是有資本啃老,否則哪家父母能受得了孩子這樣?
  •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顯示:孩子3歲就可以做家務了,別捨不得
    但是,表嫂說「這哪裡行,小孩子讓他吃還行,哪裡還指望他做家務活,只要平時別給我添亂,有時間好好學習就行了......」做家務活對孩子來說好處多據我觀察,很多家長都認為,家務活是大人做的,小孩子不用做。孩子做家務活,還不如好好學習。家長不捨得孩子做家務,從表面上看,孩子有學習任務需要完成。
  •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出爐,哈佛教授: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出爐,哈佛教授: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了我國2萬個兒童,發現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成績比不做家務的孩子高出27倍,而我國兒童每天做家務的平均時間不超過孩子開始做家務的最佳黃金年齡是2歲,孩子2歲開始模仿父母行為,肢體發展最為敏感靈活。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孩子動作技能、認知能力以及家庭責任感。
  •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得用孩子才是對他最大的愛
    說起做家務,很多父母往往認為離孩子很遠,家務活當然是家長的事情,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做家務,將來他如何獨立生活?其實,很多調查研究表明,引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許多倍。想要讓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從小培養做家務的習慣是必不可少的!
  • 孩子3歲就做家務?這張「兒童家務年齡表」在朋友圈火了,你家娃做到...
    昨天,一張「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在家長圈火了,這張表來自一篇名為《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的文章,作者認為,想要孩子成為精英,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還列出了各種調查研究數據: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 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假期實踐起來(附家務年齡對照清單)
    可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真的就會更優秀嗎?一些家長不願讓家務佔用孩子的學習時間,認為孩子的學習比做家務更重要,但教孩子做家務其實是一門必修課。「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時間不是讓孩子不做家務的理由,但可惜的是,不讓孩子做家務依舊是很多父母表達愛的一種方式。要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更有才幹,對生活充滿自信,具有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和從小做家務的娃,誰更有出息?看完就有答案了
    文|全文共232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有了孩子後,不知道你是不是更忙了?每天除了要完成以前的家務活,還有要收拾孩子。其實我深有感觸,帶娃的生活,比想像中的辛苦。二寶出生後,大寶就開始跟著我做家務了,才3歲多的他,做起來有模有樣。
  • 「兒童家務年齡對照表」出爐:家長捨不得「苦」孩子,才是坑了他
    前段時間,一份"兒童家務年齡對照表"出爐,在哪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承擔什麼家務,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來最小是從9個月開始,就已經可以開始教會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了。這份表單的家務活,你家娃都做到了嗎?家長捨不得"苦"孩子,才是坑了他"家務對照表"裡面提到9-24個月的孩子該學會自己用湯匙吃飯,2—3歲的孩子該學會自己刷牙,幫助媽媽晾衣服,4-5歲的孩子該學會幫忙餵寵物以及幫忙鋪床等等。其實,小到9個月就可以開始教孩子做簡單的家務,自己拿湯匙吃飯了。
  • 【機幼推薦】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越勞動越聰明!
    那麼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除了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外,還離不開來自家庭的力量。但生活中其實很多家長都不太捨得讓孩子做家務,覺得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反而會越幫越忙。但其實,做家務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一種方式,並能幫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份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快轉給身邊的爸爸媽媽們吧!
  • 育兒分享丨這個暑假,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吧!(附年齡對照表)
    哈佛大學曾經的一項調查顯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愛做家務的孩子在身體健康和維持家庭幸福方面也明顯高於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具體參考下面的家務年齡對照表託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孩子在體驗中長大體驗越多
  •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更有很多人卻把&34;當成理所當然,並且心安理得繼續當個巨嬰,永遠拒絕長大。,長大後不僅優秀而且擁有更多幸福感兒童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裡有一段話:&34;哈佛大學一項長達75年的著名研究發現,那些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 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合適的年齡做適合的家務,他才會更優秀
    現在可以說家裡面的孩子是越來越嬌生慣養了,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有一些家長甚至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們只需要把學習搞好就可以了,可是那些從來不做家務只專心學習的孩子,真的要比那些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優秀嗎?
  • 哈佛研究:從小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區別才明顯
    有位媽媽說,年輕時我選學習,因此在我家大寶出生13年間,誇張點的說,我連一個碗都沒讓她碰過,真正地十指不沾陽春水讓她長大。當時覺得,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做家務什麼的我跟老公來就行,更何況她是我的第一個孩子,自然養育的更加精心。
  • 輕育課堂丨孩子做不做家務長大後差別這麼大(附家務年齡表)
    問:為什麼「別人家的老公」總是能主動做家務?答:因為他們的爸媽從小培養他們做家務。好吧,問題和答案都是編的,但是從小讓孩子做家務,卻是實打實的必要和有用。國內研究機構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 寒假,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9個月-7歲)家長必看!
    對於大人來說,做家務可能是個苦差事,不過讓小朋友從小就做一點家務不光能給家長分擔點負擔,對他自己未來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呢?
  • 孩子的獨立,從做家務開始
    最近看了《日本的學校午餐》這部記錄片,讓我這個為人父母的不得不佩服日本教育確實有它的過人之處。 孩子在勞動中學會了日常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促使孩子成為熱愛生活、有負責感的人。
  • 讓孩子從小學習做家務勢在必行
    在很多家庭中,因為寵孩子,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新聞:孩子上大學,媽媽辭掉工作去陪讀,為孩子洗衣做飯,打理好生活瑣碎,讓孩子只用學習。但事實上,這樣沒有勞動能力,不能獨立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