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你還不會跟孩子溝通嗎?孩子叛逆、不聽話,其實跟你平時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孩子求關注的一些舉動,你要給予反饋,而且你給予孩子反饋的方式,孩子也會學習,畢竟,朝夕相對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小藍想說,每次有效的交流,都是愛的傳遞。
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曾提到「依戀理論」,他指出:一個人心理正常成長的關鍵因素,是從嬰幼兒階段就要感受到與爸爸媽媽的溫馨、親暱和持續性的影響,並在這個關係中得到滿足和享受。每次你認真的回覆,對小孩而言全是「我值得被愛」的說明。
1、千萬別斥責和催促
閨女很晚了還不願睡下,快遞員隔著屏幕,認真的哄著閨女:「爸比為你跳個舞,接著你趕快睡下,行不行。」
說著真在街上跳起來了舞,衝著手機屏幕給了閨女好幾個晚安吻。
可手機屏幕背後,仍有一車子的快件沒送完。
夜很深了,還不知道要送多長時間,可在閨女鬧人的情況下,卻沒一點的煩感,反而是認真的給她安撫。
別讓「忙」變成理由,身體或許沒在場,但你的每一份認真,小孩都能感受到。
爸爸媽媽及時性的回覆,讓小孩覺得被重視,被在意,這也是他們尊重感和自信的主要來源。
2、抓住生活中的小樂趣
我哥是個特別有趣的人。
兒子在他書上畫畫,他就趁著兒子睡下在他臉上畫花貓;
兒子不想洗襪子跟他求助,他帶著小孩偷偷把髒襪子藏進洗衣簍;
兒子偷偷嚇他,他將計就計反嚇兒子一跳。
有一回,小侄子演講比賽得了第一名,他特意買了一束花,還做了一個小王冠,在侄子回家接著,隆重的給他「授予榮譽」。
侄子既害羞又自豪,臉紅紅的要挺直胸膛。
家也是一個要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地方。
小孩能在爸爸媽媽的回覆中感知到愛,他們和爸爸媽媽交流,爸爸媽媽看見了,就是對他們安全感最好的建造。
關於「2020年了,你還不會跟孩子溝通嗎?」的問題,小藍就分享到這裡,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