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氣溫一升高,不少寶媽就開始著手給寶寶防曬。據了解,其實多數寶媽並不清楚什麼樣的防曬方式才是有效的。她們認為買些口碑防曬產品就可以解決寶寶的防曬問題,其實不然。
寶寶防曬很重要。
上周六的立夏一過,也表示著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雖然說這時全國大部分地區現還屬於春季,但對於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相信在南方的小夥伴,近幾周已體會到了夏日的氣溫,而接下來這種氛圍還會更濃。據「墨跡天氣」平臺顯示,本周末南方最高氣溫普遍為24℃以上。
在這樣的氣溫下,對於皮膚嬌嫩的寶寶來說,防曬需求是真切存在的。那麼怎樣做防曬才有效,這就要從了解它的基礎理論做起。
防曬防的是紫外線
寶寶曬太陽是好事,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但曬太陽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如果時間不當或者防曬沒做好,都會給寶寶嬌嫩的皮膚帶來負擔。尤其是在高溫的天氣下則更應該注意這些。
對於最佳的曬太陽時間,上海市東方醫院皮膚科醫師盧勇舟給出了建議,「一般來說,早晨6點至10點這段時間最適合曬太陽,另外下午4點至5點也是曬太陽的最好時間,因為此時陽光中紫外線偏弱。」
盧勇舟醫生提到的紫外線,它來自於太陽光,根據波長的不同,紫外線分成三種UVA、UVB和UVC。UVC會被大氣層幾乎完全吸收,只有極少的情況我們會碰上,所以這裡不做討論。
那麼,我們日常能接觸到的紫外線就只剩下可以透過大氣層的UVA和UVB。所以這也是我們日常給寶寶防曬時,要著重考慮的方面。
UVA和UVB對人體皮膚的作用是不同的。UVA是波長最長的一種紫外線,不被大氣層頂端的臭氧層吸收,可以穿透真皮層,比UVB更能深入皮膚,使皮膚曬黑,並導致脂質和膠原蛋白受損。UVB是中波紫外線,它可到達真皮層,導致皮膚日光灼傷,紅斑、曬黑等現象,但大部分UVB會被臭氧層吸收。對寶寶來說,UVB有個重要作用,它可以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但因為它也會被玻璃、遮陽傘、衣服等阻隔,所以為什麼又說隔著玻璃給寶寶曬太陽是不補鈣的。
什麼樣的防曬方式適合寶寶
對於嬰幼兒來說,對紫外線的照射會比成人更敏感,所以在外出時要選擇紫外線指數並不是很強的地方,而日常外出物理防曬也是首選。給寶寶戴上寬邊遮陽帽和再打一把遮陽傘,基本就可以抵禦紫外線了。
8歲以前的孩子視網膜並沒有完全發育好,遮陽帽和太陽鏡可以有效防止孩子眼睛被陽光曬傷。關於遮陽帽,家長最好給寶寶挑選款可以遮住面部、耳朵和後背等裸露部位。如果是常坐嬰兒車的寶寶,可以給嬰兒車安裝上遮陽傘或遮陽簾。其次,在外出時還可以給寶寶穿上透氣性好的、淺色的長袖長褲。
嬰兒車延伸傘棚更利於防曬。
除了物理防曬,在特殊情況下(比如經常在戶外玩耍,或是要去海邊、高原等紫外線強的地區),家長可以適當的考慮給寶寶使用防曬產品,防止曬傷。但一般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因為皮膚特別嬌嫩、易過敏等原因,不建議塗抹防曬霜。如特別需求,建議家長要選擇明確標註新生兒可用的防曬產品。
寶寶防曬霜怎麼選
選擇防曬霜,就意味著它要對UVA和UVB都要有防護作用。這時可通過判斷防曬產品紫外線防護能力的大小來選擇防曬產品。在中國、日本和美國的品牌所使用的算法為防曬係數(SPF),而以法國為主的歐洲國家,則是以「IP」來表示。如果家長有購買歐洲的防曬產品可以用IP×2先換算成SPF的算法,這樣有利於家長在比較不同國家防曬產品的防曬指數的大小。
對於給寶寶選防曬霜,SPF值至少要達到15。其次要選擇純物理防曬成分如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對寶寶皮膚和眼睛的刺激都會更小。還要儘量避開成分中含有Benzophenone-3(二苯酮-3)的防曬霜,因為它具有高致敏性。
此外,要儘量選擇乳質防曬產品,噴霧型的防曬霜可能會噴到寶寶眼睛裡或導致寶寶吸入。給寶寶使用防曬霜,應在出門前 10-20 分鐘就塗好。每次至少須有 1-2 毫升的量,這樣有一定的厚度,才能達到最佳防曬功效。其次,在戶外要每隔2-3小時左右就要重複塗抹。特別提醒,在回家後,家長要儘快給寶寶洗掉,以免防曬霜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刺激皮膚。
除了這些,家長還可以給寶寶補充些多含維生素C的防曬水果,番石榴、獼猴桃、草莓、聖女果或是柑橘類都可以。此外黃紅色及深綠色葉菜蔬菜,如胡蘿蔔、西紅柿、空心菜等,都含有大量胡蘿蔔素,有助於抗氧化,增強皮膚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