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國界?「二三流大學」的大國工匠告訴我們真相!

2020-12-15 慨文軒

最近一段時間,一份名為「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的名單在網上流傳,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好奇和驚訝,這份名單羅列了我國近20項大型國家攻關項目的總設計師或總工程師。

這份名單之所以令網友們無比震驚,是因為它和網友們想像中的完全相反,在網友們心中,這樣的國家大型重點攻關項目,絕對是重中之重,絕對是屬於高精尖,高大上,能配得上這類項目的總工程師,總設計師,必定是出身頂級名校的頂尖人才,但令網友大跌眼鏡的是,網友們公認的頂級 「四大名校」竟然只有一位清華校友進入名單,反而有一些國人眼裡「不太出名」高校成績出色,為國家培育了重要人才。

而另一份名單同樣令網友非常震驚,一份2017年十所名牌大學本科畢業生出國留學比例顯示,平均超過30%選擇出國留學,其中超過70%選擇的留學地是美英。另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獲得博士學位的、持有臨時籤證的6182名中國籍學生中,有79.4%打算留在美國。

每當我們為這些中國頂尖人才流失國外而扼腕嘆息時,總有一種「科學無國界」說法來駁斥我們的「淺薄」和沒有「國際觀」,這種高大上的說法往往讓「目光短淺」的我們無言以對,覺得 「科學無國界」好像非常有道理。

可慨文在這裡卻想問一問,為什麼總是我們中國的人才「科學無國界」呢?

科學無國界的為什麼?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理不辯不明」,是非對錯大家拿出來辯一辯。所以,我們就要問一問,

為什麼總是我們中國人需要「科學無國界」?

當華為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時,為什麼美國人不講「科學無國界」?

美國對華為打壓

當西方國家按照《瓦森納協定》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時,為什麼沒人要求「科學無國界」?

瓦森納安排,對中國技術封鎖

當美國制裁中國企業的實體名單不斷加長時,為什麼沒人告訴美國「科學無國界」呢?

當中國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航空發動機公司被美國阻撓而失敗時,為什麼沒人說「科學無國界」呢?

……

「科學無國界」就是一個誤國誤民的謊言

其實,這些告訴中國人「科學無國界」公知們,並沒有說實話,「科學無國界」就是個非常有欺騙性的謊言。

首先,它是以科學這個高尚的詞彙來包裝的,並模糊了科學和科學家的概念;

其次,它沒有分清科學知識和科學應用的區別;

第三,它用一個類似國際主義的詞彙來進行粉飾。

我們知道,在二戰前,核裂變以及核武器最先是由一批德國科學家提出的概念,但由於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包括愛因斯坦等一大批核物理學家從德國流亡美國,由於這批科學家的助力,使美國先於德國研製出原子彈,從而改變了戰爭的走向,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使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頭號霸主。

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大批在美國學習深造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受到美國政府的軟禁和監視,但錢學森等科學家卻突破艱難險阻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為新中國的建設,為中國的兩彈一星研發貢獻了畢生精力。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那麼我們就想問一問,科學到底有沒有國界?如果沒有為什麼這些科學家要轉換國家?

其實,這句話的欺騙性在於偷換概念,自然科學知識當然是沒有國界的,但掌握科學知識的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利用自然科學知識製造的工程產品也是有國界的,數學、物理和化學原理都是人類共享的科學知識,但利用這些知識造出的飛機、飛彈能世界共享嗎?

「科學無國界」是一個為精緻利己主義者提供遮羞布的謊言。

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是忠於祖國,報效祖國,為什麼呢?其實道理非常淺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大家齊心合力建設國家,保衛國家,把國家搞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才能獲得安全的環境和更好的生活。人人建設國家,才能人人獲益,這也是一種知恩圖報的行為,可如果只是享受了國家的培養,到了該出力建設國家時,你卻跑了,如果每個人都如此,國家會怎樣?

可能會有人說,我從小學到大學都是父母出錢讀書,和國家有什麼關係?

其實,關係很大,首先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家是投入巨資的,上了高中,大學雖然交了學費,但那點學費根本彌補不了國家的巨額教育投入,看看下表的部分高校的經費支出,就知道國家投入的教育經費有多大了。

國家投入這樣的巨款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了畢業後的國家建設,但如果學成就留在外國了,我們是在為誰培養人才?難道我們的大學是美國的人才基地?

把愛國當成一種信仰

這樣的話絕非套話空話,物質的東西確實重要,但影響一個人行為更重要的東西是精神上的,心靈上的,慨文以前曾經說過「把愛國當成一種信仰」,就是說要在中國人內心深處培養愛國情操。

當你把愛國當成信仰時,你就能理解錢學森們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歷經險阻返回祖國建設國家的精神;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當你把愛國當成信仰時,你就能理解我們的國防科技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載紮根大西北為國盡忠的堅忍;

當你把愛國當成信仰時,你就能理解所有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為國家的復興默默奉獻的每個中國人!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應該有祖國
    這13所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南昌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他們承擔了我國重大戰略科研項目,事關航天、基建、國防等多個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培養出了無數的大國工匠和研發出無數的大國重器,其中包括殲-20,神舟飛船等。
  • 24位大國工匠,名單中清華僅一位北大沒有,網友:人才都去美國了
    無獨有偶,之前某論壇發布的大國工匠名單,22人中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而來自清華的僅有一人,北大更是無緣上榜。此次大國工匠名單上,清華北大的的人才寥寥無幾,也暴露出這兩所學校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很多從清華北大走出的人才都選擇了在國外生活或者工作,他們的科研成果都被國外拿走了,這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 網紅教授鄭強質問:科學無國界,都跑到美國去,中國誰來建設?
    ,相信許多朋友也看過視頻了,他的原話是:科學無國界,好笑,錢學森要回國關了3年你說無國界?科學無國界據悉,中國作為移民大國,長期霸佔著前三的位置,在2020年聯合國發布的《全球移民報告》中顯示,中國的移民人數已經超過1100萬,這麼多人選擇移民加入別人的國籍,其中不乏有不少科學家。
  • 大國工匠講授開學第一課——「中國夢·大國工匠公益巡講活動...
    8月31日上午,以「中國脊梁 強國一代」為主題的「中國夢·大國工匠」全國巡講活動走進衡水一中唐山分校(唐山金名學校),與全校3000多名師生、家長共話匠心精神。全國勞動模範王軍,全國模範教師張國、孫楠,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澤旭出席活動並做主題講座。
  • 陝西省8所雙一流大學名單:西工大+西電培養出一半「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二、西北工業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國防七子之一西北工業大學位於陝西省會西安,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的重點大學,也是我國工科名校,培養了不少國家棟梁,其實力並不止表面上的這些。
  • 科學無國界,是信念還是謊言
    科學無國界,是信念還是謊言?曾經網絡上颳起了「科學無國界」的風氣,而且也受到了一些人盲目的支持。不知道那些學術無國界的人,如今是何感想?無疑,該校的行為讓這些學生的學業被迫中斷,讓曾經鼓吹「學術無國界」的言論蒙羞。而曾經盲目相信這些言論的人,終於醒悟了過來。
  • 濰柴大學·大國工匠的搖籃
    學校堅持大國工匠、濰柴「黃埔」、薪火相傳的辦學理念,以建設一流的文化大學、黨建大學、職業教育大學、在線培訓大學為目標,旨在成為高端技能人才和一線指揮官的專業學府、全集團幹部員工重要的培訓基地和考試測評中心。
  • 濰柴大學招生了,想不想成為下一個「大國工匠」?
    在美麗的風箏都濰坊,有一所以企業命名的大學--濰柴大學。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矗立在濰柴集團旁邊。近日,濰柴大學公布2020年秋季招生計劃,共招收240人。該校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聚焦高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打造「大國工匠」為己任,圍繞企業戰略,致力服務於山東重工各企業的發展。「大國工匠」王樹軍就是該校的優秀畢業生。
  • 鄭強教授的靈魂發問:誰說科學無國界?真是可笑!
    那時鄭強時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他在江西九江大學的演講中慷慨激昂的說道: 什麼叫科學無國界? 這兩者並不衝突,我們可以給出這樣的答案:學習既是為了報效國家,也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 問題就來了,既然這兩者並不衝突,為何要捨棄掉其中一方呢? 或許在某些留學生看來,加入國外的科研公司發展一沒有洩露國家機密,二沒有盜取國家的科研成果,並沒有背叛祖國,也沒有損害祖國的利益。
  • 從章丘走出的「大國工匠」——陳行行
    近日,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舉行,山東技師學院優秀畢業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特聘高級技師陳行行名列其中,是10個年度人物中最年輕的一位。
  • 35名科學家入選「大國工匠」,西北工業大學12名,南華大學上榜
    全國35名頂級科學家入榜「大國工匠」名單,這份名單不乏很多我們熟悉的大型重點工程及其總設計師,例如我們國產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北鬥衛星總設計師謝軍、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等等,這些進入榜單的35人均為國家大型攻關項目,在國際舞臺上有著重大突破的重大項目的總設計院
  • 清華每年16%人才「奔」向美國,科學無國界?任正非:難過
    70%以上的留學生不回國,超16%的清華人才趕赴矽谷,科學真沒國界?這情不自禁讓我們深沉思考。清華每年16%人才「奔」向美國,科學無國界?任正非:難過!川普等美國官僚曾面對科學坦言,科學無國界。但真相真的如此嗎?
  • 輕工「大國工匠」李福祥:水性塗層開拓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揚。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建設適應輕工業創新發展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2017 年 9 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在全國輕工行業啟動了首屆輕工「大國工匠」推薦學習活動。
  •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一說的來龍去脈
    如果我們在中文網際網路搜索標題這句話,大概率會得到這句話是巴斯德(Louis Pasteur)或者是巴普洛夫(Ivan P Pavlov)說的。本文將回歸歷史,探究他們是否說過這樣的話,又是如何表述的,對於這樣的表述,歷史能否給我們一些啟示,其背後的哲學蘊含和思想脈絡從何而來,今天的社會學和科學政策又會告訴我們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 國之重器,全國35名科學家入選「大國工匠」,南華大學入榜
    全國35名頂級科學家入榜「大國工匠」名單,這份名單不乏很多我們熟悉的大型重點工程及其總設計師,例如我們國產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北鬥衛星總設計師謝軍、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等等,這些進入榜單的35人均為國家大型攻關項目,在國際舞臺上有著重大突破的重大項目的總設計院,他們是國之重器。
  • 科學有國界!錢學森: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這些事例無一不在表明科學是有國界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裡,落後就要受苦受罪,落後就要挨打! ,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歲月換來的,沒有一個是別的國家給我們的!
  • 35位「大國工匠」:12人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5人畢業於中科大
    對於大國工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國工匠是指在某一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或工程師,屬於國寶級人物,是國之棟梁。截至目前,大國工匠共產生35人,那麼這35人畢業於哪些院校呢?據相關機構統計,發現西北工業大學人數最多,共12人,其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擁有5人。這兩所「雙一流」佔總人數的一半。此外,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4人;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人;畢業於同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華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各1人。
  • 民辦高校二三流大學面臨倒閉潮 搶奪生源是捷徑
    隨著高考生源逐年下降,以民辦高校為主的二三流大學或將面臨倒閉。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近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程方平,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民辦高校辦不起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被納入政策規劃。中國青年報:近來二三流大學或將面臨倒閉的論斷不絕於耳,您怎麼看?
  • 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出路就只有三流人生嗎?
    同樣出生二三流院校,大學期間我有過順其自然的時候,比如報名了計算機考試,我總是在想這個考試有什麼用,結果考試前一個晚上我還沒有碰過複習材料;對於期末考試,我總是奉行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結果我的GPA慘不忍睹。每次有一個想要上進的聲音在我心中響起的時候,另一個更大的聲音就冒出來了:「有什麼用呢?反正學校就那樣,以後能有什麼工作都不知道,不要折騰了。」於是我就繼續心安理得地順其自然。
  • 二三流大學面臨倒閉 民辦高校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隨著高考生源逐年下降,以民辦高校為主的二三流大學或將面臨倒閉。  中國青年報:近來二三流大學或將面臨倒閉的論斷不絕於耳,您怎麼看?  程方平:這應該被視為一種常態。高校破產不一定是壞事,它體現的是學校間的競爭,這種競爭的最終目的是讓教育變得越來越好。但我們還是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首先,有些高校面臨破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制度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