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一份名為「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的名單在網上流傳,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好奇和驚訝,這份名單羅列了我國近20項大型國家攻關項目的總設計師或總工程師。
這份名單之所以令網友們無比震驚,是因為它和網友們想像中的完全相反,在網友們心中,這樣的國家大型重點攻關項目,絕對是重中之重,絕對是屬於高精尖,高大上,能配得上這類項目的總工程師,總設計師,必定是出身頂級名校的頂尖人才,但令網友大跌眼鏡的是,網友們公認的頂級 「四大名校」竟然只有一位清華校友進入名單,反而有一些國人眼裡「不太出名」高校成績出色,為國家培育了重要人才。
而另一份名單同樣令網友非常震驚,一份2017年十所名牌大學本科畢業生出國留學比例顯示,平均超過30%選擇出國留學,其中超過70%選擇的留學地是美英。另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獲得博士學位的、持有臨時籤證的6182名中國籍學生中,有79.4%打算留在美國。
每當我們為這些中國頂尖人才流失國外而扼腕嘆息時,總有一種「科學無國界」說法來駁斥我們的「淺薄」和沒有「國際觀」,這種高大上的說法往往讓「目光短淺」的我們無言以對,覺得 「科學無國界」好像非常有道理。
可慨文在這裡卻想問一問,為什麼總是我們中國的人才「科學無國界」呢?
科學無國界的為什麼?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理不辯不明」,是非對錯大家拿出來辯一辯。所以,我們就要問一問,
為什麼總是我們中國人需要「科學無國界」?
當華為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時,為什麼美國人不講「科學無國界」?
當西方國家按照《瓦森納協定》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時,為什麼沒人要求「科學無國界」?
當美國制裁中國企業的實體名單不斷加長時,為什麼沒人告訴美國「科學無國界」呢?
當中國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航空發動機公司被美國阻撓而失敗時,為什麼沒人說「科學無國界」呢?
……
「科學無國界」就是一個誤國誤民的謊言
其實,這些告訴中國人「科學無國界」公知們,並沒有說實話,「科學無國界」就是個非常有欺騙性的謊言。
首先,它是以科學這個高尚的詞彙來包裝的,並模糊了科學和科學家的概念;
其次,它沒有分清科學知識和科學應用的區別;
第三,它用一個類似國際主義的詞彙來進行粉飾。
我們知道,在二戰前,核裂變以及核武器最先是由一批德國科學家提出的概念,但由於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包括愛因斯坦等一大批核物理學家從德國流亡美國,由於這批科學家的助力,使美國先於德國研製出原子彈,從而改變了戰爭的走向,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使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頭號霸主。
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大批在美國學習深造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受到美國政府的軟禁和監視,但錢學森等科學家卻突破艱難險阻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為新中國的建設,為中國的兩彈一星研發貢獻了畢生精力。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那麼我們就想問一問,科學到底有沒有國界?如果沒有為什麼這些科學家要轉換國家?
其實,這句話的欺騙性在於偷換概念,自然科學知識當然是沒有國界的,但掌握科學知識的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利用自然科學知識製造的工程產品也是有國界的,數學、物理和化學原理都是人類共享的科學知識,但利用這些知識造出的飛機、飛彈能世界共享嗎?
「科學無國界」是一個為精緻利己主義者提供遮羞布的謊言。
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是忠於祖國,報效祖國,為什麼呢?其實道理非常淺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大家齊心合力建設國家,保衛國家,把國家搞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才能獲得安全的環境和更好的生活。人人建設國家,才能人人獲益,這也是一種知恩圖報的行為,可如果只是享受了國家的培養,到了該出力建設國家時,你卻跑了,如果每個人都如此,國家會怎樣?
可能會有人說,我從小學到大學都是父母出錢讀書,和國家有什麼關係?
其實,關係很大,首先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家是投入巨資的,上了高中,大學雖然交了學費,但那點學費根本彌補不了國家的巨額教育投入,看看下表的部分高校的經費支出,就知道國家投入的教育經費有多大了。
國家投入這樣的巨款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了畢業後的國家建設,但如果學成就留在外國了,我們是在為誰培養人才?難道我們的大學是美國的人才基地?
把愛國當成一種信仰
這樣的話絕非套話空話,物質的東西確實重要,但影響一個人行為更重要的東西是精神上的,心靈上的,慨文以前曾經說過「把愛國當成一種信仰」,就是說要在中國人內心深處培養愛國情操。
當你把愛國當成信仰時,你就能理解錢學森們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歷經險阻返回祖國建設國家的精神;
當你把愛國當成信仰時,你就能理解我們的國防科技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載紮根大西北為國盡忠的堅忍;
當你把愛國當成信仰時,你就能理解所有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為國家的復興默默奉獻的每個中國人!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