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沾沾
來源|簡書
http://t.cn/R5NIOq0
授權「小灶計劃」發布
很多人二三流的學生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沒有考上好的學校,總覺得自己前途渺茫。如果還讀了一個非常冷門的專業,這種感覺更有可能把自己給逼瘋。即使輾轉反側,但總會覺得毫無出路可言,焦慮迷茫,這種揪心的感覺每日每夜每時每刻都在撕扯著自己。
有這種壓抑痛苦的感覺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太多對二三流院校不太友好的社會現實。多少稍微好一點企業在招聘廣告中第一個要求就是:985或211重點院校畢業生;我還聽不少老闆私下表示:「人家一流院校的學生都是從小優秀到大的,我幹嘛不選擇優秀的人來做我的員工。」這種觀念一棍子就可以把多少非一流院校的學生給打死,給還未走出校門的我們心裡投射出多大的陰影!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歷。同樣出生二三流院校,大學期間我有過順其自然的時候,比如報名了計算機考試,我總是在想這個考試有什麼用,結果考試前一個晚上我還沒有碰過複習材料;對於期末考試,我總是奉行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結果我的GPA慘不忍睹。每次有一個想要上進的聲音在我心中響起的時候,另一個更大的聲音就冒出來了:「有什麼用呢?反正學校就那樣,以後能有什麼工作都不知道,不要折騰了。」於是我就繼續心安理得地順其自然。但這種掩耳盜鈴的鴕鳥心態總會走到盡頭。
大三下學期立即感受到躲不開的就業壓力了。因此,我還是做一些改變和努力。但我的認知還是停留在入學的時候。學校出身已經擺在那裡,再多努力很有可能都是徒勞無功。可想而知,抱著這種認知的努力,不會對我的現狀有任何幫助,而且讓我形成了一種更糟糕的認知,即:我的努力沒有用,還不如聽其自然,還得一個舒服自在。
可是,當我在自怨自艾,把時間和經歷都浪費在對自己的嫌棄和抱怨上,卻從未想過,其實我是可以跳出這種無力的挫敗感的。我在破罐子破摔的同時,我的那些同樣上二三流院校的中學同學卻在拼命尋找鍛鍊和證明自己優秀的機會,結果現在他們把我甩得遠遠的。
大二那年,我一個在上海上大學的初中同學發簡訊告訴我,他參加了校外舉辦的一個大型活動,結束的時候有人在喊:「XX學校(上海某個名牌大學)的同學過來合個影。」結果他發現自己身邊過去了很多人,而他們幾個二本院校的學生就站在旁邊,看著那些優秀的夥伴,充滿了羨慕。他羨慕他們有名校的背景,有很優秀的校友,有很好的平臺。甚至有一次他去超市做兼職理貨員,在超市工作的一位本地阿姨特別喜歡他,但是在問明他的學校後,說了一句:「你要是一本,我就給你介紹女朋友了。」我同學哭笑不得,心情卻頗為沉重。在上海學習讀書的他,已經下定決心在魔都紮根。大學期間,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他拼命地打工實習,利用打工掙來的錢支撐大四那年考研的費用。最後,他考得了很高的分數,愉快地去一家名牌大學讀研了。研究生時候他依舊拼命學習和實習,畢業的時候加入了一家不錯的跨國企業。雖然離自己想要的生活還有差距,但是接近夢想的過程總是散發著一種驚心動魄的美,甚至比目標實現那一刻還要令人心滿意足。
還有一位是在我發傳單的時候認識的外校生。我們的學校出身差不多,但是我最佩服她的就是對自己的學校不甚在意。她曾經說過,高考的時候,她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沒有必要遺憾。她人很機靈,因此從大一就開始混跡於各種社團,參加各種校外活動,能力鍛鍊得槓槓的。大學畢業後,憑藉著豐富的活動經驗,她去了一家從不要應屆畢業生的公司做銷售,從月薪1500元做起,不到兩年就可以月薪過萬,在我們這個城市安身立命全無壓力。業餘時間就看書運動旅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自己的幸福指數非常滿意。
我呢,直到畢業兩年後,我的觀念依舊停留在「我做不到」的慣性思維中。我想寫點東西,結果寫出來的東西我都不敢放到網上,擔心別人看見,那種擔憂就好像隔著網際網路連接的屏幕,我就可以聽到別人心裡的不屑和鄙夷;我想改善一下自己的英語,心裡想著大學裡有大把時間都學不好,還想畢業後再學習,痴人說夢。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都成為了我羨慕的人,我突然醒悟過來,我為什麼要讓那種自卑感成為自己的魔咒,還詛咒了自己這麼多年?我才意識到,二三流院校的教育出身並沒有剝奪你努力的機會和權利。
醒悟過來之後,我開始動手做自己以前想過但是不敢做的事情。事情進行得如此順利,超乎我的意料。我開始懂得,自己的未來,自己能夠取得的機會,其實取決於我做了什麼,我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而不是我來自哪裡。
誠然,人們會基於你的過去判斷你的能力和未來,這也是為什麼剛出社會的大學生院校背景顯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但是千萬不要因為現在無法凸顯出優勢而否認自己的潛力。我們會用時間來為過去的不努力和不優秀買單,但不等於永遠如此。工作六年,在同新的崗位和新的企業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已經很少有人問我畢業於哪個學校,學的是什麼專業,他們更關注的是我這些年做過哪些事情,取得了哪些成就,我的這些經歷有沒有蘊含他們想要的素質和能力,我對當下的事物有哪些看法和見解。
如果知道需要改變,但卻長期陷入迷茫的情緒不能自拔,這種感覺比得過且過更加令人內心焦灼,就一定要有所行動。過去的你已經無法改變,但是當下所為卻可以書寫你未來三到五年可以走到哪裡。如果正處於這樣的狀態,不如拿出一支筆,寫下自己對工作以及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期望,繪成一幅目標圖。目標一定要盡具象,比如生活,你甚至可以描述到你想穿哪些你現在很喜歡但是不能負擔的品牌的衣服,你想要多大的房子,擺上什麼樣的沙發;比如工作,即使不能具體到行業和崗位,你總有可以憧憬的企業和人物,試著理解這些企業和人物需要什麼樣的能力,並一一朝著這些憧憬努力。即使最後這些目標都沒有一一實現,但是他們總會指引你走向更好的地方,因為你已經在當下有所行動。
有一個很好的學歷出身,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並不意味著希望和夢想就此徹底破碎,人生再無翻盤的機會。大學是一所美容院,還是一座虛空院,取決於我們是否因為外界對大學的評價而徹底否決他。我今天是什麼樣子,「大學」這個牌子在其中的作用權重不超過百分之二十,而是取決於我做了什麼,我怎麼看待我自己。當下從事的職業和業餘時間對各種可能性的探索,同大學已經沒有多大關係。塑造我的,是我在大學裡結下的友誼,走過的心路歷程,以及我對自己未來的思索。我是那個掌握主動權的人。
曾經的我,因為外界的眼光陷入了無窮無盡的焦慮中。但是現在的我,終於感謝各種因緣際會,而得以重新出發。二三流院校出生的人,依舊有奮力一搏的機會,問題在於我們選擇荒廢度日還是兢兢業業的對待每一天。要知道,我們依舊有獲得完美愛情、一份好工作和一個幸福人生的機會和權力。人生之際遇,誰能說得清下一秒是什麼呢?要記住並踐行這句話,越努力,越幸運。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那種所謂的一流人生。
文|熊沾沾
來源|簡書
授權「小灶計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