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四年後,臺灣房企遠雄即將啟動其在成都最後一宗地塊的開發日程。
這個位於高新區高朋西路西側、麗都路東側的28畝地塊,是遠雄於2012年11月1日以樓面價7250元/m2、溢價率134%競得,項目案名承襲首個作品「風華園」,定名為「遠雄富麗風華園」。
四年時間過去,富麗風華園進展依然緩慢。目前地塊現場雖已打圍,但基坑內並無施工跡象。而與其在同一天拿地的中環豐錦與該項目僅一街之隔,如今已建成現房在售。
富麗風華園現場實拍圖
不過近日,房觀察從高新區規劃建設局網站了解到該項目的一則規劃調整動向:遠雄擬對該項目局部房型、建築外輪廓及立面等進行設計調整,項目總戶數改為438戶(含34戶公寓)。
遠雄富麗風華園調整前後效果圖(圖片來源於公示資料)
為了解項目進展,房觀察致電遠雄集團成都公司營銷負責人李玲,她表示,富麗風華園將在今年面市,但具體時間暫未敲定。
事實上,高價拿地後項目開發緩慢的情況對於遠雄而言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進入成都最初的兩年中,遠雄每隔幾個月就會因高價拿地而階段性地成為市場的熱點。但熱點過後,業內並沒有看到其將項目迅速呈現並形成規模。
遠雄在蓉通過公開市場拿地時間軸
遠雄在蓉的首個項目,開發於肖家河地塊的遠雄風華園,2012年拿地後醞釀了近2年才正式面市。
「遠雄拿的這塊地其實優勢很明顯,肖家河片區新房供應比較少,而且區域交通、學校、配套等資源都較優質。」四川中原地產二級市場顧問中心總經理趙忻這樣評價該地塊。
然而這個處女作的市場表現,以成交數據來衡量的話,並不算亮眼,在最初的一年裡甚至有些遇冷。
遠雄風華園2014-2016年成交情況(數據來源於中指院)
據中指院數據顯示,遠雄風華園供應有248套住宅,但2014年僅成交20套,截止2015年底開盤兩年累計銷售101套,不到總推售量的50%。
遠雄風華園2014-2016年月均去化情況(數據來源於中指院)
「風華園做的是品質型產品,打造成本相對更高,本身定位不是一個快速走量的項目。」 中成房業總經理羅鳴告訴觀察員。
趙忻則認為風華園在項目推廣上不是主流做法,與本土流派不同。「一方面這個項目的規模和產值比較小,另外遠雄是臺資企業,因此可能也和其公司戰略有關係。」
在業內看來,產品定位與營銷推盤是影響遠雄風華園去化速度的兩個因素。而遠雄內部顯然也意識到了風華園銷售成績的差強人意。
在2015年12月遠雄風華園的一場媒體會上,遠雄成都區總經理陳泰成曾公開表示,風華園自2015年8月全面啟用本土營銷管理團隊後,銷量提升明顯。
除了團隊調整,陳泰成還公布了一項「二二五」計劃,透露了遠雄在成都持續布局的雄心。
然而,事實與遠雄的戰略設想相去甚遠。
2016年,計劃啟動的兩個項目之一的紅牌樓地塊以5.4億元轉手東原,另一邊的高朋西路地塊也並未動工。唯一在售的遠雄風華園為其5億的銷售目標僅貢獻了1.97億元的業績。
與在成都發展緩慢類似的是,遠雄近年來在全國其他城市的市場聲音也愈發微弱。
談及這家來自臺灣的房企龍頭近年來在上海的情況,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用「風光不再」概括了對遠雄的印象。「早前主要通過在市區布局高端項目獲得較大增值和紅利,但這幾年市區物業增值其實不如近郊區。」
對比來看,遠雄在成都的儲備土地和已開發項目同樣偏好於成熟區域的小地塊。 「從成長性和擴大規模的角度看,其偏好市區的項目開發不見得是正確的」。嚴躍進認為。
拿地策略未能及時調整、跟上市場變化的風向,讓遠雄在這場內地擴張之路的長跑中逐漸落後。
如今,面對改善產品大行其道的市場趨勢,改規後的富麗風華園能否趁勢推出,「糧倉」告急的遠雄又將何去何從,或都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文中所示數據基於房觀察指數系統收集整理,我們極力確保準確性,但無法保證數據的絕對完整和準確,分析結果僅代表數據趨勢,不構成市場交易和投資建議,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房觀察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房觀察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版權事宜請聯繫:Observer@chuangji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