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孩子被人打了,父母肯定是非常生氣的,同時也會責怪自己的孩子沒本事。
想必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覺得孩子太不爭氣,怎麼就不知道還手再打回來呢?但在這個時候責怪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脆弱,因此父母一定要清楚,在孩子被打後,以下三句話千萬不能說出口。
那天看到有個男孩被人打了,於是就大哭起來,媽媽聽到哭聲就趕緊從樓上下來,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哭,就了解是怎麼回事。當媽媽得知事情真相後,就開始責怪孩子是個慫蛋,說為什麼不知道動手打他?有些話看起來是給孩子壯膽的,其實只會讓孩子更慫。
孩子被打後,父母別對孩子說這「3句話」,會讓孩子更「懦弱」
一、沒關係
當孩子被打以後,父母看到孩子並沒有什麼損傷,雖然很生氣,但也會安慰孩子說沒關係,買個什麼東西補償下。
孩子雖然表面沒傷,但他們的心裡卻受到了創傷,此時父母又說出這樣的話,這讓孩子感覺沒有安全感,連父母都不保護自己。以後要是再遇到厲害點的孩子,他們就會選擇忍讓,而不去反抗。
二、打回去
這樣的父母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孩子被打以後,再打回去對父母來說是最好的方法,這樣父母也解氣了,孩子也會因此變得更勇敢。
其實這樣的孩子會更脆弱,既然被打,意味著孩子不夠強大,恐怕沒有再打回去的能力,如果要靠父母來輔助的話也不現實,因為父母不可能每天都跟著孩子,給孩子壯膽。
況且,這也不是個好的解決方法,打架必然會有損傷,如果打回去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意外,對兩個家庭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
最後孩子打回去了,你能保證他以後不會再被打嗎?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可能會變得消極,或是充滿暴力,不管是哪個結局,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
三、你個慫蛋
在孩子被打後,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受到了影響,如果這時父母再來句慫蛋,孩子就更沒自信了,認為自己就是個慫蛋,那麼在以後做任何事時,就會非常懦弱,要是再被打,連還手的信心都沒有。
孩子被打後,父母應該這麼做
孩子被打,父母應該首先問清楚孩子為什麼被打,如果是孩子自己的問題,那麼家長應該讓孩子反思,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或許雙方不會繼續使用武力來解決。在追問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能說孩子不行這樣的話,而是鼓勵孩子,讓孩子恢復自己的自信。
孩子被打,說明孩子的力量不足,為了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父母應該讓孩子在平時多運動,多鍛鍊下身體,這樣自己才可以變得更強壯,人一旦強壯了,也就沒人敢欺負了,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只有身體強了才可以抵抗別人的傷害。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被人欺負被人打,應該想辦法讓孩子變得強大起來,既然能被別人欺負,說明孩子的能力和體質是有限的,如果此時一味的只是讓孩子打回去,只會讓孩子變得更自卑更膽怯,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是不利的,長大後也會變得比較懦弱,那樣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發展。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現為:自卑、膽小、懦弱、孤僻。
面對這些,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妨試試通過閱讀繪本來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3-8歲是孩子行為習慣和性格培養的關鍵期。父母可以通過繪本故事來引導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性格,孩子將會更加獨立、勇敢和自信,這對於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幼兒園老師推薦的這套彩繪注音版《兒童習慣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很不錯,身邊很多寶媽都在用,分享給大家。
結合了不同的情節,通過多個經典小故事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價值,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變得勇敢起來,不會盲目的去順從別人。
全套共20冊,原價200,限時優惠,現在購買只需69,平均一冊不到3塊5,也就是幾杯奶茶和幾包煙的錢,父母要抓住孩子性格關鍵期的培養。
包括《勇敢做自己》《輸了沒關係》《養成好習慣》《培養好品德》《媽媽我能行》《分享讓我很快樂》《我不亂發脾氣》等。點擊下面連結即可購買
總結:在我們的童年時期,或許都有過被打的經歷,雖然誰都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但小孩子打打鬧鬧也是正常的,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成長的一種方式,通過這樣的事情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積累足夠的實力,來更好的對抗那些不好的事情,不要整天只想著打回去,或是存在僥倖心理,希望自己不要被別人打,這樣也是無濟於事的,只有強大了,有足夠能力了,才能應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