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俗話說,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近年來,因家庭因素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或遭受犯罪侵害的未成年人日益增多, 11月2日,成都市人民檢察院首次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將探索建立強制親職教育機制列入了主要舉措中。
侵財為主 外來涉罪未成年人佔比較高
《白皮書》透露了2015年-2017年6月期間,成都全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點和成因;並系統梳理了近三年來,成都全市未檢工作的主要舉措和成效。值得關注的是,依法提起公訴的涉罪未成年人中,非成都市戶籍的佔57.78%。
就總體辦理情況來看,2015年至2017年6月期間,成都全市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557人,受理移送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712人;受理審查逮捕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64人,受理審查起訴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30人。
犯罪特點以侵財類為主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主要以侵財類為主,受理審查起訴涉嫌盜竊、搶劫等侵犯財產類犯罪的涉罪未成年人佔65.95%。其次為涉嫌故意傷害、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等暴力型犯罪,佔20.91%。
共同犯罪居多
受理案件中, 共同犯罪居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佔56.43%,其中二人以上糾合在一起多次共同進行犯罪活動的團夥犯罪佔34.67%。
涉罪未成年人多為16-17周歲
受理的涉罪未成年人主要集中於16-17周歲,佔87.37%。值得關注的是,近三年來,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未予刑事處理的有67人。
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多數無穩定就業。依法提起公訴的涉罪未成年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7.35%,無業的佔72.84%。
建立強制親職教育機制 讓離異父母複合
《白皮書》指出,2015年以來,成都全市涉罪未成年人與未成年被害人中,來自單親家庭、繼親家庭以及父母不和家庭的佔41.6%,放任、溺愛、打罵體罰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的佔78.8%。
針對這一現象,自2016年初,成都市檢察機關便已開始探索開展強制親職教育試點工作,引入專業力量對127名涉罪未成年人、33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監護人開展包含家庭溝通、親子關係、情緒疏導等內容的親職教育課程,彌補家庭創痕,增進親子溝通,重塑健康家庭環境。
成都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楊春禧介紹,實踐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一名涉罪未成年人的離異父母參加強制親職教育後選擇複合,該涉罪未成年人在檢察機關依法不起訴後也順利考上大學。
建立異地協作機制 外來涉罪未成年人數逐年下降
針對外來涉罪未成年人佔比較高這一特點,成都市檢察機關先後與外地來蓉未成年人犯罪居前的幾地建立了異地協作機制,共同開展法治教育、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共同研究制定加強犯罪預防的對策措施,主動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觸角向前延伸。
2014年至2016年,外來涉罪未成年人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
建多元幫教網絡 29名外來涉罪未成年人找到工作
為解決涉罪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會難的問題,2015年以來,成都市檢察機關依法封存了984名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記錄。
此外,還構築了檢、校、企全方位、多元化的幫教網絡,先後與職業技術學校、愛心企業、行業協會、街道社區等共建涉罪未成年人幫教(觀護)基地10餘個,為外來涉罪未成年人創造觀護條件,提供培訓與工作機會。2015年以來, 29名外來涉罪未成年人經過幫教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順利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