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我們走!官方發布《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

2020-12-17 每日經濟新聞

炎炎夏日,小龍蝦消費進入旺季。近幾年,小龍蝦產業逐漸升溫,從上遊養殖到下遊消費,形成了一條近千億元的產業鏈條。近日,受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託,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全面介紹了我國小龍蝦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產業規模

1.養殖面積和產量

我國小龍蝦養殖面積和產量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至2016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由26.55萬噸增加到85.23萬噸,增長了221%;全國養殖面積超過900萬畝。2016年,我國小龍蝦總產量為89.91萬噸(含捕撈產量),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國。

圖1 2007-2016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變化情況

2.產業產值

我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從最初的「捕撈+餐飲」,逐步向小龍蝦養殖、加工、流通及旅遊節慶一體化服務拓展,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在小龍蝦產業鏈中,第一產業以小龍蝦養殖業為主,第二產業以小龍蝦加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為以蝦為基,以市場流通、餐飲服務、節慶文化、休閒體驗為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的服務業。

據統計測算,2016年小龍蝦產值564.10億元,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近500萬人。

二、產業布局

1.生產產區

小龍蝦主要產於長江中下遊地區,湖北、安徽、江蘇、湖南、江西等5個主產省產量佔全國產量的95%左右。湖北省養殖規模最大,2016年養殖面積487萬畝、產量48.9萬噸,佔全國近6成。近兩年,湖南省養殖規模增長較快,四川、重慶、河南、山東、浙江、廣西等省(區、市)小龍蝦養殖也逐步發展,養殖區域逐年擴大。另外,部分省份尚有捕撈產量。

表1 2012-2016年五個主產省小龍蝦養殖面積和產量情況單位:萬畝/萬噸

圖2 2012-2016年五個主產省養殖面積變化情況

圖3 2012-2016年五個主產省養殖產量變化情況

圖4 2016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分布圖

2.一二三產結構

據統計測算,2016年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其中,以養殖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產值564.10億、小龍蝦以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產值102億、以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800億,分別佔其經濟總產值的38.48%、6.96%和54.57%。

圖5小龍蝦一二三產產值比例

從一二三產結構特點看,小龍蝦產業是典型的以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發展為主要驅動力的產業。

三、市場消費

1.國內消費

小龍蝦國內消費以餐飲和加工為主,且呈快速增長態勢。小龍蝦餐飲受到國內消費者,特別是青年一代消費者的青睞,消費群體擴大、時間延長、品種增加,餐飲消費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小龍蝦加工消費保持穩定。據中國小龍蝦供需平衡表分析,2016年小龍蝦生產量89.91萬噸、消費量87.93萬噸,較2014年分別增長30.36%、32.47%。

表3中國小龍蝦供需平衡表(2014-2016年)單位:噸

註:進出口數據來源於Infobean資料庫產品細類中小龍蝦一項的統計,生產量包括養殖和捕撈產量。

2.市場價格

小龍蝦的生產供給季節性特徵明顯,市場價格隨上市供給量變化而波動。根據2014-2016年小龍蝦批發價格和出塘價格看。近三年小龍蝦價格逐年提高,價格呈季節性波動,每年的6-7月上市旺季期間價格最低,春冬季上市淡季期間價格走向峰值。

圖6全國小龍蝦市場批發價格走勢圖

圖7全國小龍蝦出塘價格走勢圖(2014-2017)

3.國際貿易

我國小龍蝦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佔出口市場比重的80%以上。2016年,小龍蝦出口量2.33萬噸、出口額2.59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額達1億美元,佔小龍蝦出口總額的近40%。歐洲市場90%的小龍蝦來自我國。

受國內消費刺激及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2015年後小龍蝦出口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16年小龍蝦出口量較2014年降低0.64萬噸,下降21.48%。從出口價格情況看,2007年以來小龍蝦出口單價呈總體上升趨勢,但2016年受國際蝦價下跌影響,出口單價出現下滑。同時,小龍蝦進口平均單價總體呈逐年上漲態勢,2014年後趨於平穩。

圖8 2007-2016年全國小龍蝦出口情況

圖9 2007-2016年全國小龍蝦進口情況

4.市場格局

從國內市場看,小龍蝦的消費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大中城市,北京、武漢、南京、上海、合肥、杭州、常州、無錫、蘇州、長沙等城市年消費量均在萬噸以上。

近年來,消費區域不斷擴展,西南、西北、華南、東北地區消費量逐年上升。從國際市場看,小龍蝦國際市場需求也逐年上升。近年來由於國內市場價格迅速上漲,很多出口企業紛紛轉向拓展國內市場。

四、產業拓展

1.加工發展

我國小龍蝦加工業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江蘇等省捕撈野生小龍蝦加工成凍熟蝦仁、帶殼整蝦、凍熟鳳尾蝦等幾大類產品出口至歐美地區,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目前小龍蝦加工產品主要包括蝦仁、蝦尾、原味整蝦及調味龍蝦,加工方式也由初加工逐步發展成初加工與精深加工並舉。

近年來,小龍蝦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取得顯著進展,形成了甲殼素、殼聚糖、幾丁聚糖膠囊、幾丁聚糖、水溶性幾丁聚糖、羧甲基幾丁聚糖、甲殼低聚糖等系列產品,產品出口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歐洲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90%來自於我國江蘇省。

據不完全統計,僅湖北和江蘇兩省相關龍頭企業,甲殼素及衍生產品的年產值已超過25億元。2016年,全國小龍蝦規模以上加工企業近100家,年加工能力在90萬噸左右。

2.流通發展

近年來,全國小龍蝦市場交易活躍,各水產品交易市場均有小龍蝦專營店。武漢、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主要水產品集散地建設了一批小龍蝦專業交易批發市場。各地積極發展小龍蝦冷鏈物流系統。如湖北省潛江市積極整合生態龍蝦產業園、垂直電商平臺、龍蝦交易中心、質量檢測室、龍蝦物流配送中心、養殖基地等相關資源,構建一條龍冷鏈物流服務機構,開通貨運物流、客運專線幹線及航空物流,實現在12至18小時送達全國各地,保障了小龍蝦運輸成活率和品質。小龍蝦電商經營模式不斷創新,各地積極創新「網際網路+小龍蝦」經營模式,引導傳統企業加快電子商務應用。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湖北省小龍蝦網上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江蘇省近億元。

3.餐飲發展

餐飲消費在提升小龍蝦市場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積極加大小龍蝦菜餚的研發,形成了一大批小龍蝦知名菜餚和餐飲品牌,有效推動了小龍蝦餐飲消費向深度發展。如江蘇省南京市開發了擁有20多種口味的小龍蝦「金陵鮮韻」系列,小龍蝦菜餚銷售額佔到南京整個餐飲業營銷額的20-25%,產值超過百億元。

湖北省潛江市的「油燜大蝦」獲「中國名菜」稱號,近年來又創新了「蒜茸蝦」、「清蒸蝦」、「滷蝦」等新菜品,有力拉動了當地餐飲消費。安徽省合肥市成功打造了龍蝦美食街區,龍蝦專業店達800家,旺季龍蝦消費日均80噸,吃小龍蝦成為合肥消費時尚。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湖北省專營小龍蝦餐館數量超過1.5萬家,小龍蝦餐飲產值達332.62億元,同比增加30%以上。

4.節慶文化

節慶文化是提升品牌、拉動消費、融合產業、促進增收的重要手段。各地積極舉辦各類小龍蝦節、小龍蝦生態旅遊、蝦王爭霸賽、小龍蝦美食評鑑會等節慶活動,組織開展以小龍蝦文化為主題的休閒旅遊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每年直接參與小龍蝦節慶活動人次超過8200萬,通過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轉發相關信息1.6億條,「世界小龍蝦看中國」引發國內外消費者的熱切關注和點讚。如江蘇盱眙2001年起開始舉辦「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將盱眙十三香龍蝦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美味龍蝦,小龍蝦也成為江蘇盱眙的地方名片,並帶動了南京、杭州、揚州、蘇州、上海等周邊地區的小龍蝦餐飲發展,上海出現千人共剝小龍蝦的熱鬧景象。

湖北潛江連續7年成功舉辦「中國潛江龍蝦節」,打造了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經貿盛會」於一體的文化品牌。安徽合肥連續16年成功舉辦龍蝦節,成為合肥市重大民俗性節慶和地方特色品牌節日,被評為「中國節慶50強」。

此外,江西、湖南等省相關地區也成功打造了不同形式的龍蝦節慶活動,成為各地城市名片。

五、品牌建設

1.區域品牌

各地將打造品牌作為提升小龍蝦產業發展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多措並舉,成功打造了一批全國知名的區域公共品牌。如江蘇盱眙2006年起就制定並公布實施了小龍蝦地方標準,盱眙龍蝦的養殖、加工、服務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盱眙龍蝦」獲批全國第一例動物類原產地證明商標,獲農業部「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盱眙縣被中國烹飪學會授予「中國龍蝦之都」稱號,建立了以「盱眙龍蝦」商標為核心的品牌體系。

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央視發布的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中,「盱眙龍蝦」品牌價值達到169.91億元,居全國淡水產品品牌價值榜榜首。「潛江龍蝦」成功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為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國潛江龍蝦節」被授予「中國最具地方特色物產節會」榮譽稱號,潛江市被授予「農產品地理標誌創建示範縣」、「中國節慶品牌示範基地」、「中國最具魅力節慶城市」等榮譽稱號。

江西省正在重點打造鄱陽湖牌公共區域品牌。

2.企業品牌

在政府的引導下,各地企業將創建和培育自主品牌作為企業贏得市場佔有率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成功打造了一大批知名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如湖北省「楚江紅」、「良仁」、「楚玉」等加工品牌,「霸氣龍蝦」、「蝦小弟」、「蝦滋味」等電商品牌,「蝦皇」、「小李子」等餐飲品牌,「潛網電商」、「中國蝦谷」等冷鏈物流品牌等;江蘇省盱眙的「十三香龍蝦」,金湖的「太明龍蝦」,南京的「紅透龍蝦」、「華江龍蝦」、「龍宮龍蝦」、「蝦公館」、「紅葉龍蝦」等品牌各有特色,形成了各自的消費群體;江西省相關企業成功打造的「海浩」、「峽江」、「鄱湖」、「柘林湖」、「湖家妹」等小龍蝦品牌獲省級著名商標。

六、產業扶持

1.政策引導

為促進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多地政府加大了小龍蝦發展的政策引導。多個小龍蝦主產省份政府主管部門發布了小龍蝦產業規劃或指導意見:

湖北省先後發布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小龍蝦產業發展規劃;

安徽省發布了稻漁綜合種養雙千工程實施意見;

湖南省發布了《關於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加快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指導意見》,將稻蝦綜合種養作為產業扶貧脫貧的重要手段,湖南省南縣縣委縣政府還發布了加快推進稻蝦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江西省九江市和上饒市將小龍蝦稻漁綜合種養列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項目。

2.資金支持

近年來,各地在強化政策引導的同時,也加大了配套項目資金扶持力度。江西省財政廳和農業廳將小龍蝦生產基地建設納入現代漁業建設項目,將農田改造建設資金由每畝1500元提高到3000元;安徽省設立漁業三進工程,將小龍蝦養殖列為省財政扶持專項,將財政補貼調整資金切塊用於稻蝦綜合種養;湖北省財政投資3億元,打造服務全省、輻射全國的小龍蝦產業基地。

各地還積極創新了金融支持方式。如湖北省潛江市金融機構為小龍蝦量身打造了「欣農貸」產品,為小龍蝦散養戶提供了貸款,通山縣政府將小龍蝦養殖納入農業保險範疇,縣財政安排專項保險補助經費。

各地還啟動實施了系列科研和推廣項目,如農業部實施了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研究與試驗示範」項目、湖北省實施了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稻田綜合種養項目」項目,安徽省成立了現代農業蝦蟹產業體系,促進了小龍蝦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七、產業技術

1.種業技術

種業是小龍蝦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2005年以前,小龍蝦苗種主要是靠捕撈天然水域種蝦。2005年以後,各地池塘自然繁育和人工繁殖苗種相結合,解決了小範圍苗種供應問題。2010-2012年,湖北省研發了蝦稻生態種養及繁育一體化技術,實現了在不減少成蝦產量的同時,每畝提供50~100公斤的大規格蝦種,突破了小龍蝦規模化苗種繁育,該技術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南等小龍蝦主產省區推廣應用,有效解決了小龍蝦規模化苗種供應問題。

江蘇省通過熟化完善池塘結構、親蝦選購、水質調控、水草設置、孵化方式優化等關鍵技術參數,有效提高了池塘小龍蝦苗種繁育的質量和產量。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湖北省已有稻田繁苗生產企業或合作組織46家;江蘇省小龍蝦優良種群保護區2個、池塘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9個;江西省建立小龍蝦種質資源保護區2個、種質資源庫2個。

2.養殖技術

小龍蝦養殖主要有稻蝦綜合種養、池塘養殖、湖汊養殖等三類類型,其中稻蝦綜合種養養殖面積最大,約佔小龍蝦養殖面積的七成,其次是池塘養殖,湖汊養殖近年也逐步發展,但規模和產量均很少。稻蝦綜合種養是通過構建稻蝦連作和共作系統,實現水稻單產為500-600公斤,增產5-18%,且每畝節本30-50元;小龍蝦單產為50-100公斤/畝,畝均綜合效益提升258%。

池塘養殖主要有小龍蝦單養、蟹蝦混養等模式,通過實施池底開挖環溝、水草栽培與養護、飼料投餵、水質調控、疾病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構建了池塘生態養殖模式。小龍蝦單養每畝可產小龍蝦150-300公斤,每畝效益在3000元左右;蟹蝦混養每畝可增加小龍蝦產量40-60公斤,新增純收入800-1000元。另外,近年來,池塘菜-蝦綜合種養、蓮藕或茭白種植池塘套養小龍蝦等新模式也不斷發展。

3.防病技術

隨著小龍蝦養殖集約化水平和放養密度的提高,養殖病害風險呈上升趨勢。生產上造成較大危害的主要是白斑症候群病毒病。我國已對白斑症候群病毒病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綜合防控試驗,建立了小龍蝦白斑症候群病毒的快速巢式PCR檢測技術,示範推廣了綜合防控技術措施,發病率降低了40%。

據研究,養殖環境惡化引起的生理脅迫,苗種起捕、分揀、裝運造成的機械性損傷以及小龍蝦長時間離水引發的應激反應,是放養後出現爆發性病害的主要原因。

4.加工技術

產學研聯合攻關,小龍蝦加工及其副產品綜合開發技術逐步成熟,在去除土腥味、延長保質期、增加肉糜製品強度、提高產品衛生質量、優化加工工藝等方面取得大批技術成果,開發了蝦仁、蝦尾、原味整蝦、調味龍蝦等小龍蝦系列產品。

湖北、江蘇、湖南等地相關企業在小龍蝦甲殼素及其衍生物提煉技術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形成了產業化生產,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加工技術突破帶動小龍蝦加工產業由粗放型向精深加工型方向升級。

八、產業問題

1.種業體系有待進一步加強

小龍蝦種業體系建設滯後於養殖發展需求,苗種繁殖主要依靠養殖者自繁自育,苗種質量不穩定,捕撈、運輸、放養後的成活率較低等問題突出,病害時常發生,影響了產品品質和養殖效益的提高。與種業建設相關的種質資源調查、良種培育以及規模化苗種生產技術的研發有待增強。小龍蝦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和苗種生產等種業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養殖技術有待進一步優化

養殖技術性能的穩定性和養殖模式效益水平地區間差別較大。各類養殖模式的相關技術參數需要進一步量化,養殖生產的標準化水平有待提高。相關配套飼料亟待研發,精細化、可控化的健康養殖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養殖生產相匹配的工程建設標準和技術規範制定急需加快。

3.疫病風險有待進一步關注

小龍蝦養殖病害近年呈上升趨勢,病害種類增多,發病範圍擴大,發病率提高,特別是小龍蝦白斑症候群病毒病,給養殖戶帶來了較大損失,相關疫病預警預報、快速檢測、病害防治等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漁用藥物使用不規範引發的質量安全風險及小龍蝦攜帶致病菌引發的負面新聞報導,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應引起主管部門高度關注。

4.加工流通有待進一步提升

小龍蝦加工業和流通業轉型升級要求十分迫切。標準、保質、方便適合家庭消費的小龍蝦加工產品開發有待進一步加快。小龍蝦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精深加工處於起步階段,產品附加值並未完全得到開發。另外,運輸過程小龍蝦死亡率高,口感下降,相關冷鏈物流系統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快。

5.產業引導有待進一步加強

各地小龍蝦產品、餐飲、節慶等品牌眾多,但多數市場影響力有限,品牌開發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小龍蝦產業一二三產融合水平還不高,養殖、加工、物流、營銷等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機制構建、技術支撐和產業服務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快。小龍蝦生產發展無序、市場拓展速度減緩、效益下滑風險加大等問題逐步顯現,相關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技術標準亟待制定。

九、形勢展望

1.政策環境向好

小龍蝦產業效益好、產業鏈長、帶動力強,能夠為地方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並能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產業扶貧,符合漁業發展「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目標要求,2016年中央1號文件、《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和《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均明確支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農業部韓長賦部長充分肯定以「稻蝦共作」為代表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模式。湖北、江蘇、江西、安徽等主產省的省、地市主要領導多次調研小龍蝦產業並部署支持政策,為「十三五」期間小龍蝦產業發展創造了更為良好的政策環境。

2.產業基礎成熟

各地在小龍蝦苗種繁育、健康養殖、食品加工、甲殼素提取、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形成了稻蝦共作、蝦蟹混養等先進技術模式,生產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居於世界同行業前列。相關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較快,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具備了較高生產水平和經營能力。多個地區在打造小龍蝦主導產業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這些條件均為今後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3.發展潛力較大

從供給端看,我國適宜稻蝦綜合種養的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閒田目前尚有多半未開發利用。在水產養殖轉方式調結構的背景下,湖汊養殖有望進一步發展,部分養殖池塘也有望調整為小龍蝦養殖,產業有進一步發展空間。

從需求端看,我國小龍蝦國內市場需求仍有一定缺口,國際市場也有旺盛的需求。小龍蝦精深加工產品甲殼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醫藥、農業、環保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經濟開發價值有望超過千億元。

今後一段時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發展旅遊經濟仍是地方政府主要考慮問題出發點。以小龍蝦為主題的餐飲節慶、休閒垂釣、旅遊觀光、電子商務等產業融合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十、發展建議

1.養殖業:生態健康

加強健康養殖標準化操作規程制定,示範推廣和應用「稻蝦共作」等生態養殖模式,合理推廣蝦蟹混養、溫棚養蝦等技術,穩步擴大小龍蝦生產規模。積極推廣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飼料,提高抗病能力和個體規格。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嚴禁使用農藥、化肥以及禁用藥品。加強疫病監測和防控,完善疫病應急方案,加快病害防治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支持創辦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規範管理,切實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服務。

2.種業:育繁推一體化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先進技術、儀器設備,聯合科研院校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加快提升良種自主研發和供給能力。加強良種推廣應用,積極採取良種補貼、協議回收等方式,構建育種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組織、養殖大戶、農民長期的契約合作關係和利益共享機制,不斷提高良種覆蓋率。推廣稻田生態自然繁育模式,加快規模化繁育示範基地建設。開展遺傳育種和良種選育,作好人工繁育、工廠化育苗等方向性技術儲備。加強種質資源保護。

3.加工業:綜合利用

發展標準、保質、便於食用的小龍蝦加工業。加快發展精深加工,加大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不斷向醫藥、化工、環保等領域拓展。指導企業推行HACCP等國際食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環境友好型加工,積極採用清潔能源進行生產,嚴格實施生產廢水達標排放。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4.流通業:現代高效

加快池邊塘頭市場和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實現產地和銷地市場有效對接。加強冷鏈物流建設,依託國內大型物流集團構建全程冷鏈配送體系。積極做好品牌打造、展會推介、產銷對接、信息服務與貿易壁壘應對工作,引導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引導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營銷促銷。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在全國開設專賣店、電商配送點和餐飲連鎖店。

5.融合發展:多元增長

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小龍蝦節等特色推介活動,打造文化品牌和成體系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積極聯合旅遊、商務部門,加強項目規劃和招商引資,建設一批集旅遊、休閒、餐飲、文化功能於一體的度假村和風景區。引導有條件的經營主體開展小龍蝦繁育、養殖、加工現場體驗,拓展觀光經濟。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打造商貿推介、文化展示、品牌宣傳於一體的小龍蝦主題商業區。

6.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小龍蝦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管理體系,推動小龍蝦產業鏈全面轉型升級。健全小龍蝦產業化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機制,積極構建「政、產、研、推、用」五位一體的產業服務網絡。加快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立成果研發轉化、技術推廣服務、疫病防治診斷於一體的科技服務機制。進一步加強市場價格、行業動態等市場服務,支持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銷售,提高小龍蝦產業適應市場、拓展市場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小龍蝦產業拉開整合大幕 小龍蝦今年要「火」了
    市場端,今年的小龍蝦也早早「火」了起來,被媒體稱為「十年來最早上市期」。今年,小龍蝦產業真的要出大事了。  半月內兩次併購,小龍蝦今年要「火」  4月13日,信良記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信良記」)官方宣布,對江蘇寶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寶龍集團」)、湖北萊克楚玉集團(簡稱「萊克楚玉集團」)完成資本整合。
  • 湖南益陽市南縣小龍蝦協會規劃產業發展
    湖南益陽市南縣小龍蝦協會規劃產業發展2017-02-28 15: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縣畜牧水產局&nbsp&nbsp&nbsp&nbsp&nbsp2016年南縣小龍蝦協會工作成效顯著:一是與縣畜牧水產局聯合舉辦稻蝦種養技術培訓班36期,參訓人數達5000多人次;二是支持建立「稻蝦產業」示範基地5000餘畝,並與湖南省水科所、湖南農大合作建立了1500多畝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三是在青樹嘴鎮、三仙湖鎮2個鄉鎮實施100萬元小龍蝦重點產業扶貧項目
  • 中國小龍蝦(餐飲)十大品牌榜在京揭曉
    小龍蝦作為一個爆款品類,已經持續火了幾年了,而且紅火的態勢似乎並沒有消退的跡象——前段時間人們奔走相告「終於能實現小龍蝦自由了」,正說明小龍蝦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本文我們將詳細分析小龍蝦品類的市場現狀,以及它未來的發展三要素。
  • 官方報告:中國去年小龍蝦總產值1466億 產量世界第一
    據第一財經網6月12日報導,近日,受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託,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全面介紹了我國小龍蝦產業的發展現狀。 全國小龍蝦市場批發價格走勢圖 以下為《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報告全文:
  • 小龍蝦「紅」了:養殖戶忙擴產資本建園區 產業加速裂變
    去年6月9日,原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在湖北省聯合發布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小龍蝦產值已達564.10億元,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近500萬人。   根據報告,全國小龍蝦版圖中,湖北省是最主要的產區。湖北省2016年養殖面積為487萬畝,產量48.9萬噸,佔全國近六成。
  • 「授漁聯盟」、小龍蝦協會雙管齊下,助力河南信陽光山縣小龍蝦產業...
    當下,小龍蝦已經成為消費市場中最為火爆的食材單品之一,小龍蝦產業也因此呈現出空前大發展的趨勢,據了解,2017年中國小龍蝦產業迎來了歷史新高,全國養殖面積已經突破了1000萬畝大關,產值收入近2000億人民幣,擁有500萬的就業人員,中國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上小龍蝦養殖第一大國。
  • 陳莉榮眼裡的小龍蝦餐飲:從「特色單品」走向「簡餐主食」
    原標題:陳莉榮眼裡的小龍蝦餐飲:從「特色單品」走向「簡餐主食」  7月30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支持、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指導,中國水產養殖網和中國龍蝦網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小龍蝦產業大會在合肥落幕。
  • 熱烈慶祝海南省小龍蝦產業協會正式成立
    此次參會的有海南島上農業集團、海南省馬術協會、阿里雲海南、海南省南海海洋產業發展協會、海南省酒業銷售協會、中青旅(海南)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北大未名集團、上海吾愛旅遊集團、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單位偉華集團、徽商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向日葵投資公司、安徽徽商慈善基金會、海南歸耘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儋州大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覆蓋了種植、養殖、物流、銷售餐飲、金融等行業
  • 中和小龍蝦不走尋常路
    憑著特色小龍蝦,這家位於鄉鎮非主幹道的餐飲店每天銷售小龍蝦500公斤左右,日營業額超3萬元。  全國小龍蝦市場規模超千億元,成都每天消耗30多噸小龍蝦,雁江區每年至少消耗2000噸小龍蝦。需求旺盛,中和鎮小龍蝦產業趕上風口。  今年,中和鎮提出打造小龍蝦萬畝生態養殖產業,瞄準高端市場,形成農、旅結合的小龍蝦產業鏈。  中和鎮的「龍蝦夢」能實現嗎?
  • 肯德基推出小龍蝦帕尼尼,也趕小龍蝦時髦?
    曾經「趕人走」的快餐巨頭,開始思考怎麼讓人留。近期,「餐飲老闆內參」聯合美團點評研究院發布了《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其中指出目前餐飲行業正面臨消費升級的重要節點,未來既健康又高顏值的餐廳更容易吸引新生代消費者。
  • 資本熱炒小龍蝦 盈利模式待破局
    圖/視覺中國  ■ 小龍蝦系列報導之風口下的隱憂  農業部《2017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小龍蝦產業產值超過1400億元,其中以餐飲為代表的服務業產值佔比第一為54.47%,整體市場份額達到800億元。  小龍蝦的龐大潛力得到了資本熱捧。
  • 中國第一個小龍蝦專業誕生,吃貨們:請讓我學到天荒地老
    媒體報導,湖北省江漢藝術職業學院自2017年3月8日公開招收首批學員後,有162人報名,通過自主招生入學考試,合格錄取86人,將於9月1日正式開學。學生畢業時頒發專科畢業證書,由潛江龍蝦產業發展局及企業安置工作。
  • 行業大咖齊聚華容 共謀「嶽陽小龍蝦」產業發展大計
    200餘人,從品牌營銷、新餐飲、加工物流、養殖技術和創業等方面,共襄小龍蝦產業發展大計。陳愛林在致辭中表示,希望本次論壇能以蝦為媒、以蝦會友,互相交流碰撞,為嶽陽走出一條具有嶽陽特色的農業產業振興之路集智聚力;期待與行業大佬、知名品牌加強合作,在推進嶽陽小龍蝦全產業鏈升級發展中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發展。「怎樣才能養出鮮一點、甜一點、貴一點的小龍蝦?」「如何花最少得錢,讓我們的小龍蝦在線上平臺脫穎而出?」
  • 潛江將建中國最大小龍蝦美食城
    發布時間: 2013-06-05 17:35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6月份試營業的利榮食博園可同時容納萬人吃小龍蝦,將是中國最大小龍蝦美食城。  作為 「中國小龍蝦之鄉,潛國有著全國小龍蝦加工量最大、出口創匯最多、養殖加工研發成果最多等多項全國第一,在世界淡水小龍蝦產品市場擁有第一話語權。  利榮食博園位於潛江市周磯,目前,已竣工20000多平方米。
  • 湖南益陽市南縣縣人大審議稻蝦產業發展報告
    湖南益陽市南縣縣人大審議稻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07-20 15: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縣畜牧水產局,會議由縣人大主任劉安樂主持,縣畜牧水產局長高文&nbsp斌代表縣政府作了稻蝦產業發展報告,縣長黃育文、副縣長孟祥勝、王裔,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明劍、易桂芳等參加了會議。
  • 小龍蝦成為宵夜主角 餐館一天可賣兩三百斤
    到處可見啃蝦人小龍蝦店生意火  昨晚,記者來到明發商業廣場,在餐飲店集中的地方,每走幾米,就會有店員湊上來招呼:「美女,吃小龍蝦嗎?」有的店員還亮出了各種各樣的優惠。記者一眼望去,到處都能看到啃龍蝦的人,而端著小龍蝦的店員在其中穿梭奔忙。。
  • 五河小龍蝦變身「網紅小零食」
    隨著我縣小龍蝦養殖產業的規模逐漸擴大,小龍蝦深加工已成為小龍蝦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綠色食品產業布局中的新的方向。城南工業園區宸昕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幾千斤鮮活的小龍蝦,經過清洗、蒸煮、冷卻、加工、速凍等諸多環節,變成了一袋袋「網紅小零食」,這種方便快捷的開袋即食小龍蝦,時下特別流行。清爽宜人的五月,是小龍蝦大批上市的季節。經過近幾年的規劃發展,我縣小龍蝦養殖產業已初具規模。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小龍蝦的外銷受到一定製約。
  • 小龍蝦與世界盃共狂歡……
    邊吃小龍蝦,邊看世界盃。在這個夏天,中國小龍蝦「出徵」俄羅斯世界盃。日前,10萬隻來自湖北荊州的小龍蝦通過中歐班列發往莫斯科,它們在世界盃期間助陣各國球迷的觀賽狂歡。而在公安,小龍蝦的市場又如何呢?方圓幾裡的農民成了「搬蝦群眾」,一箱箱新鮮的小龍蝦被肩挑背扛送往當地的小龍蝦收購點。每天,這裡都有近千斤小龍蝦發往全國。「一塊田、一隻蝦」催生了一批小龍蝦運銷戶,「一缽蝦」餐飲促進了我縣小龍蝦的快速擴張,「一條櫃」出口推動了我縣稻田綜合種養的再次飛躍,這也標誌著我縣形成了小龍蝦產業「生產—流通—餐飲—加工」的完整鏈條。
  • 「春節特供·特寫」中國飯桌上的小龍蝦能怎麼吃,還得看他們
    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2月3號到6號休假公告,評論區裡歸家遊子和外地旅客對龍蝦店關門感到遺憾。「特地過年放假跑長沙的人怎麼辦?好不容易過年才能回去吃一頓。」據界面新聞觀察,過年營業這段時間,幾乎沒有空桌狀態,翻桌速度極快,排號依然到了上千號。
  • 湖北潛江:小龍蝦成三棲「明星」 「蝦兵」爬出千億產業
    小龍蝦,本是外來入侵物種,一度被認為是稻田裡的害蟲。如今,這隻蝦在湖北成了農業、工業、服務業的三棲「明星」,產值向千億元目標邁進…… 在當下全國大力推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如何破局?日前,本網深入「中國小龍蝦之鄉」湖北潛江,調研龍蝦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