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相對集中許可,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按照改革要求,積極探索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方式,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體制建設,制定了「一個移交方案」和「十項工作制度」,確保未央區相對集中許可工作開展順利。自2019年7月接收第一批行政事項開始,截至目前,未央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已累計接收了135項行政事項,壓縮審批人員近三分之二,累計辦件量達到12.2萬餘件,各事項運行情況良好。
「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再加速
紮實推動「一件事一次辦」服務禮包,「七個一」工程,將企業和群眾辦理「一件事一次辦」涉及的多個審批服務事項進行整合打包,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集成套餐服務」,明確事項辦理材料及辦理流程圖,實現了從「多頭找部門」「多次辦理」轉變為 「一個窗口一次辦成」,累計梳理131項「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套餐,印製「一件事」套餐服務禮包彙編,辦件量約2000件,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不跑腿,只跑一次、一次辦好。
「填空式申報、標準化審批」審批環節再規範
制定中等以下學歷教育、學前教育的學校設立、變更等標準化申報模板55套,材料一次性審核通過率達到100%,將辦結時間從原30個工作日壓減到10個工作日內,極大減少了企業辦理審批事項的難度。以「填空式」零基礎申報為切入點,推行「標準化」審批模式,避免了政企雙方理解偏差的雙重標準問題,杜絕了「辦事反覆跑」「材料重複送」,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不折騰,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約了行政資源。
「1+N+Y」工作體系,技術踏勘再升級
在規範技術踏勘工作制度的基礎上,組建了 1個「行政審批專家庫」、對N個事項制定了《現場踏勘工作指南》,探索遠程踏勘的Y(雲)方式,搭建起「1+N+Y」工作體系。已接收15個部門135項行政審批職能,形成標準化《技術保障工作指南》35套並生成二維碼35個,完成現場踏勘及專家評審工作任務158件、為諮詢群眾和企業發放《指南》300餘次,幫助申辦主體做「事前指導」765次、遠程踏勘62次、收到企業和群眾感謝視頻6次、錦旗3面,滿意率達到100%。切實優化了技術保障工作流程、有效縮減了審批時限、充分發揮了行業專家作用、全程透明了技術踏勘過程,為未央區營商環境提升打好了基礎,讓企業切實地體驗到「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所釋放的紅利。
推進「一窗受理」改革,政務服務再提升
率先謀劃,在全市率先啟動「一窗受理」政務服務改革,採用「受審分離」「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無差別全科受理。2019年,366個事項實現「一窗受理」,在全市率先完成目標任務。「一窗受理」政務服務改革後,企業群眾窗口辦事等待時間由最長的50分鐘縮短至最長3分鐘左右,企業群眾辦事便利程度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滿意度不斷提高。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未央區政務服務中心累計現場辦理業務131萬餘件,網上辦理業務108915件,現場商事登記新辦業務最快時長為1分鐘。共收到企業群眾送來的錦旗7面,表揚信197封,電話回訪群眾3200餘人次,企業群眾窗口服務滿意度99%。
「四減一取消」,審批服務再優化
優化審批,實現診所「許可」改「備案」,實行減資料、減時限、減環節、減審批層級等診所備案「四減」措施,減少提交資料3份,辦結時間由30個工作日減為15個工作日,辦理時限縮短50%(區級部門審批時限原則要求壓縮40%以上),原則上不再進行現場踏勘和專家評審,將審批人員四級審批減為兩級審批。取消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延續註冊的現場踏勘,提升工作效率。新措施實施後,截至2020年6月30日,受理診所備案16家,受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延續註冊」19家,核發19張《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