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粗暴,直接進入話題。
假裝穿了襯衫——「假領子」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物質也不豐富,衣服或者布料須憑布票購買。一件衣服往往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體面的成衣襯衫更成為讓人欣羨的奢侈品。
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假領子」應運而生。假領子其實是真領子,嚴格地說,就是有領子有肩沒有袖子的半截子襯衫。穿在外衣裡面,以假亂真,露出的衣領部分完全與襯衣相同。「假領子」的優點很多,買著便宜,洗著省事,物美價廉,愛美的年輕人常備幾件換著穿;而缺點也很要命,就是無論多熱,也沒法脫掉外衣,不然就露餡糗大了。
在那個年代,假領子風靡一時,服裝店貨架上隨處可見,比今天的領帶還要普遍。不管城市農村,幾乎人人都有幾件假領子。當時,城市裡男青年的經典穿著就是在手織毛衣裡配上假領子,愛美的女青年則會選擇小花布做成的假領子。「假領子」最早從上海開始流行,而上海生產的「假領子」也最為時尚、最受歡迎。
如今,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了,「假領子」又悄然開始重新流行,但再也不是出於「面子」的需要,而是成為了一種嶄新的時尚。
假裝在彈鋼琴——紙上彈琴
2016年5月份,多家媒體報導了龍口一個喜歡彈琴的女孩修玉善,因為家庭貧困,只能在紙上彈鋼琴的事。隨後,不僅有好心人為她送去了鋼琴,還有一位老師免費輔導她彈琴。這些報導的「正能量」值得點讚,與此同時,也反映出了社會的發展進步。畢竟在上個世紀,這樣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根本不會成為「新聞」。
在那個年代,即使是有能力選擇讓孩子學習鋼琴的家庭,自己家裡有鋼琴的可以說鳳毛麟角。就連現在不算什麼的電子琴和「小兒科」的鋼琴玩具,在當時也並不多見。大多數學琴的家庭,都是讓孩子在老師家或者少年宮學習,回家後再用紙上畫好的「鋼琴」來練習指法。
假裝戴著手錶——「畫的手錶」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初,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是妥妥的「結婚三大件」。那時候,成年人戴手錶的都並不多,更別提小孩子了。於是,孩子們紛紛戴上了「畫的手錶」,還時不時地假模假樣地看看手腕,說上一句「哎呀,都這個點了,我得趕緊回家了」。
現如今,可就大不一樣啦。不少人非名表不戴,而幾千塊的手錶也照樣戴到了老百姓的手上,還有一些人嫌麻煩而不願意戴手錶。哪怕是小孩子,戴個真手錶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了,更有品類繁多、功能豐富的「小天才」之類的兒童智能手錶。所以,當我突發奇想要給兒子畫個手錶的時候,他一臉懵逼地看著我,「我不是都有兩塊手錶了嗎?」呵呵,好尷尬啊。
假裝有臺電腦——五筆字根鍵盤表
隨著搜狗等智能拼音輸入法和訊飛等語音輸入法的普及,五筆輸入法現在已經不大有人用了。但再往前十幾年,不會五筆的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電腦高手」。而在當初全民學五筆的年代,「五筆字根鍵盤表」絕對是個神器,幾乎學五筆的人手一張。
鍵盤表主要是為了幫助記憶,但在電腦還是奢侈品的年代,很多人只有在培訓班和辦公室裡,才有機會在真機上練習打字。回到家裡,沒有了電腦,就只能在「鍵盤表」上敲擊練習了。
現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大行其道,連臺式機電腦都被邊緣化了,也早就看不到有人在「鍵盤表」上練打字了。畢竟,買個貨真價實的好鍵盤,也花不了幾個錢。
回憶曾經的這些「假裝」,有一點心酸,但更多的是幸福感
那些年,人們並不想「假裝」做這些事,誰不是真心地想有件好襯衫,有臺新電腦,有塊酷手錶呢?只是,生活有壓力,條件不允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好在如今我們的生活好起來了,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了。
所以,由衷地為祖國打CALL!為今天的美好生活喝彩!
以上這些事兒 ,您做過其中幾件呢?還有別的類似的事嗎?快快留言說一說吧。
用心寫的原創文章,如果您覺得還行的話,敬請您點讚、轉發和關注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