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喜歡玩手機嗎?
在平日裡,您有沒有因為手機跟孩子發生過矛盾?
開學了,您會選擇將孩子的手機收回嗎?
如今,手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孩子最親密的「玩伴」,這三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了困擾著許多家長的難題。
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電子遊戲上癮列為精神疾病」迅速引發了熱議:
一時間,點燃了無數家長們的擔憂,視「手機」為「洪水猛獸」、孩子健康的第一「殺手」,紛紛加以限制。
可令許多家長想不到的是,原本出於對孩子健康考慮的限制,有時候竟會引起孩子的「過激反應」:
前段時間,寧波婦兒醫院的唐醫生,一個夜班接待了2個讓他心痛的孩子,一個是自殘,一個是自殺。而「元兇」,竟都是手機。
因為不讓玩手機遊戲,這個14歲的少年竟朝自己的左手手腕連砍6刀,刀刀見骨!萬幸沒有傷及橈動脈,才撿回了一條命。
可另外一個被姑姑限制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不讓玩手機就自殘、自殺」,可怕的是,有這樣想法的孩子竟還不是少數。
2017年,安徽某消防員從河裡救出一名少女。女孩因為經常玩手機很晚不睡覺,媽媽一生氣把手機沒收後,母女發生了爭吵,隨後女孩走出家門跳河,女孩會遊泳但沒有能力遊上岸,消防員聽到呼叫聲才把她救上岸。
無獨有偶,深圳寶安,也有一位初中生,因為上課玩手機,老師告訴了家長,家長批評了幾句,他一氣之下,跳樓身亡。
類似的事件總在發生,刺激著家長們的心。「孩子玩手機該不該沒收」,成為了家長心中的「世紀大難題」。
要想解決這個「大難題」,我們首先要找出孩子沉迷手機背後的「真相」。
作為家長,你沉迷手機嗎?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朋友的小故事:
忙碌了一天,下班剛回到家,朋友接到了女兒的班主任老師打來的電話:「思思很不像話,上課讓她起來回答問題,她就當沒聽見。問她原因,她也愛理不理的。」
女兒向來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這一點也不像她能做出來的事。我疑惑地望向她,從她臉上看不出任何端倪,我只好向老師道歉。
接完電話之後,我忍不住問女兒:「老師說的是怎麼回事?」我試圖理解女兒的行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媽媽知道你不是不懂禮貌的孩子。」女兒抬起小腦袋,瞅了我一眼,沒有吱聲。
「媽媽只要一個解釋,又不是要怪你。」女兒依然沉默。我嘆口氣道:「那你先想想。」
一直以來,我儘量平等地和女兒對話。女兒曾開心地告訴我,小夥伴們都羨慕她有個通情達理的好媽媽。而這次,我只需要一個理由,她卻視若無睹,當我的話是空氣,難道我平時太過於和藹,反而喪失了家長的威嚴?
一股火從心中騰地燒起來,我轟地站起身,一把奪過她手裡的遙控器,啪地關上了電視,居高臨下地對著女兒吼道:「你是怎麼回事!」女兒嚇了一跳,目瞪口呆地看著我,眼裡閃過一絲驚恐和受傷。我命令她馬上回房間裡去,想清楚到底要幹嘛!
當我冷靜下來後寫了一張紙條:「寶貝,你不理媽媽,媽媽很傷心!之前衝你發火了,對不起,希望你原諒我。」我敲了敲門,然後把紙條從門縫塞了進去。兩分鐘以後,門開了,女兒站在門口,一邊哭,一邊抽抽噎噎地告訴我事情的原因。
原來,今天一起床,女兒就決定做一個實驗——誰的話也不理。
我一邊輕拍她的背,一邊不解地問:「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實驗?」女兒從我懷裡抬起頭,看了我一眼。「媽媽,我不理你的時候,你是不是很不開心?」我點點頭。女兒又問:「我看電視的時候,不認真和你說話,你是不是也很不開心?」「是的,媽媽感覺非常難受。」
女兒小聲地埋怨說:「我也經常不開心!媽媽,你總加班,沒時間陪我玩。」我嘆口氣道:「媽媽最近太忙了,但媽媽周末帶你去公園玩了啊!」
女兒眼裡噙著淚花,揚起的小臉上滿是委屈:「你沒有陪我玩,玩滑梯的時候,蕩鞦韆的時候,你都在一邊玩手機!」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而且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
但其實,每一個手機成癮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手機成癮的家長。許多家長,一邊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機,一邊自己沉溺在手機裡不能自拔。
對於孩子來說,手機是一個新奇的世界,它可以拍照、可以聊天、可以玩遊戲,可以了解更精彩的世界。許多時候,是父母親手把手機送到了孩子手裡。
當孩子「鬧騰」,需要人陪時,就給他一部手機,讓他可以聽故事、看動畫、玩遊戲,瞬間整個世界都安靜了,父母也省心了。殊不知,孩子的「手機癮」,就是這樣慢慢染上的。
最後,家長苦惱孩子沉迷於手機與網路遊戲,擔心被不良信息所傷害,擔心孩子直線下降的視力,更擔心手機對孩子的學業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而孩子也曾抱怨父母總是無時無刻不盯著手機,總是「沒有時間」和自己聊天、玩耍,卻不想允許自己玩手機。
手機似乎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一道牆。報告顯示:我國父母跟孩子的交流頻率最低,交流的首要話題是學習,他們聽孩子傾訴煩惱的時間最少,近半數父母有一邊玩手機、一邊跟孩子講話的情形。
關於使用手機的幾個建議
在家裡設置「手機專區」
很多父母自己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如果自己頻繁用手機,再去教育孩子不玩手機就難有效了。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監督使用手機情況。孩子放學或者父母下班後,統一把手機放在一個地方。真的必須要使用手機的話,需要向對方提出申請。
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對於成人來說,手機已經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生活聯繫工具。但是還是建議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覺或者寫作業時,發完所有該發的簡訊和郵件。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飯時間,最好把手機收起來,沒有一個孩子喜歡父母在陪自己的時候經常被手機打擾。
別把手機作為哄孩子、獎賞孩子的工具
手機被一些家長喻為「哄娃神器」,手機裡一部動畫片就可以讓孩子安靜很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歲以下的孩子不應該有任何屏幕時間,包括電視、影片,以及玩電腦遊戲;而兩至四歲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時,愈少愈好。
幫孩子選擇接觸的內容
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對於沒有辨別能力的孩子們來說,家長更應該扮演好「把關人」的角色。
多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只要有時間,就要多帶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參加戶外活動。逛公園、跑步、跳繩、打籃球……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是讓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釋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約了孩子本有的活潑和玩耍。電子產品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是暫時而非持久的,更不是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當孩子在真實世界裡得到了快樂,哪有心思會沉迷電子電子產品呢?
也許你事業有成,但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無論兒女,孩子不是母親一個人的,孩子的成長教育,你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要錯過!手機可以50年如一日陪你,和孩子和親暱時光卻會一去不復返。
送給父母的話:
請把手機放一邊,如果我們現在30歲,如果我們一直到80歲,我們還有50年的時間可以和手機在一起;只要我們拿起它,它隨時在我們身邊;聽我們召喚……
如果我們的寶寶長大了,如果他們長到10歲、12歲、16歲,你就會發現:他們就會漸漸地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
他們不再咿咿呀呀地「糾纏你」,不再會「無理取鬧」地讓你陪他,不再會像小寶寶一樣扎到你懷裡撒嬌,不再會拉你在床頭,不再會像兒時一樣央求你講個故事陪她入眠。
你會發現: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親暱的時光,一旦錯過了,就再也不回來……
所以,那些——陪伴手機多於陪伴寶寶的父母們:請把手機放在一邊,用更多的時間,擁你們的寶貝入懷;慢慢地體味,真正擁有寶寶的這些年吧。
來源 | 央廣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