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大陸暫停自由行,蔡英文當局需負全責

2020-12-14 環球網

大陸方面星期三宣布,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臺灣蔡英文當局迅速做出反應,指責大陸用「政治操作」衝擊兩岸民間交流。

眾所周知,蔡英文當局在過去的三年多裡從沒有為推動兩岸交流做過積極的推動,打壓、破壞兩岸交流一直是民進黨政權的基本路線。除了抱美日大腿,蔡英文當局還搞出所謂新南向政策,試圖通過加強同東協及澳洲的經貿聯繫拉臺灣遠離大陸,「去中國化」是蔡英文及其同僚的公開叫囂。

蔡當局在兩岸關係上的倒行逆施嚴重破壞了兩岸在多個領域加強合作、包括繼續發展大陸遊客赴臺自由行的基礎,當前兩岸的很多合作靠的是之前已有項目的慣性,然而政治基礎的抽離讓它們的延續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有的項目雖然未倒,但成了「危樓」。

自由行是臺灣上一屆行政當局與大陸開闢的陸客赴臺新管道,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它已佔了陸客赴臺旅遊的約60%,尤其成為大陸年輕人赴臺旅遊的首選。如果兩岸關係正常,自由行推動陸客赴臺繼續強勁增加完全不成問題。

然而民進黨當局這兩年開始利用大陸遊客赴臺大作政治文章,將這視為大陸對臺搞政治和情報滲透的重點管道。對大陸遊客進行特殊盤查、刁難的事情越來越多,暗中追蹤監視更是變本加厲。隨著臺灣「總統選舉」臨近,臺獨勢力利用陸客製造更多事端的風險驟增。

大陸遊客已佔臺灣入境遊客的四分之一,而且消費力強,給臺灣帶來大量財富,但是臺灣綠營控制的那些輿論、包括民進黨當局從未表現出過對陸客的珍惜和感謝之情。他們不斷煽動「仇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部分綠營基本盤的基層民眾對陸客的態度,大陸旅遊者在臺受到不友好對待的情況快速增加。

大陸方面決定暫停赴臺自由行,應被視為是在這段特殊時期保護大陸遊客人身安全負責任的表現。自由行的遊客比赴臺旅遊團更容易遭遇各種攻擊,或者落入臺獨勢力為破壞兩岸關係製造的陷阱。

與此同時毋庸諱言,自由行的安排本是經濟上的惠臺措施之一,臺灣對兩岸關係的惡劣態度使得堅持這一措施失去了意義。蔡英文當局需要承受與其瘋狂政治路線相對應的後果,大陸方面不會用我們的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

暫停自由行會讓一些原本計劃前往臺灣旅遊的年輕人感受到一些不方便,然而我們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有關部門採取這一措施的善意和責任感。政府那樣做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和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回應民進黨當局極端兩岸政策的必要之舉。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國裡,並且處在世界大變局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會對這種變局所推出的波瀾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感知。國家作為保護我們個人利益最外部的屏障過濾了那些波瀾的絕大部分負能量,為我們的人生創造、轉換了更多外部的正向動能。今天的中國年輕人沒有經歷過911恐襲那樣的重大衝擊,沒有經歷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那樣的動員,我們有了一份大國中難得的平靜生活。

當暫停赴臺自由行這樣的小調整來到我們身邊時,我們需要坦然地順勢而為。相信即使對有計劃在近期自由行赴臺的人來說,改變旅遊計劃也是很小的遺憾,不會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旅遊愛好造成衝擊。

大陸如此大社會對暫停赴臺自由行的支持,遠高於臺灣小社會對民進黨當局敵視大陸政策的支持。這是臺海問題時與勢的必然體現。陸客赴臺是兩岸交流很多維度的縮影,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的破壞,這種破壞對臺灣社會所造成的利益損失,都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它們傳遞出的強烈信息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無法作為臺灣的主流政策長期持續。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社評:一個中國豈能被蔡英文的浮詞虛言替代
    大陸正在為打擊「臺獨」的軍事鬥爭進行實戰級別的全面準備,決非虛張聲勢,民進黨當局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華盛頓也看到了事態的嚴重性。蔡英文是被迫緩和了講話的語氣,她和民進黨的謀「獨」路線撞到了反分裂國家法的牆上。但我們切不要以為他們的態度會從此改變,那是不可能的。蔡英文當局通過實施激進路線打贏了選戰,如今國民黨一些人也有了效仿民進黨的動向,民進黨怎麼可能政策大逆轉呢?
  • 臺海觀瀾 單挑環球時報,蔡英文當局想幹啥
    對媒體過度求全責備,民進黨應該已經落下了病根。這一次,蔡英文當局又犯病了,而且病得更重。她的戰車不但衝媒體而來,而且跨越臺灣海峽,炮口直指北京,要和環球時報單挑。11月3日,臺灣「國安局」發布消息,稱影響臺灣選舉的假新聞來源主要有6個Facebook粉絲團和3個網站。
  • 蔡英文對大陸服軟了?環球時報:緩兵之計
    蔡英文發表講話時語氣有所緩和 近日,蔡英文在發表講話時對兩岸關係做出了回應,而且民進黨當局是希望兩岸和平穩定的,她還稱「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兩岸對話」。
  • 蔡英文冷漠回應《環球時報》社評 臺灣學者:沒有慈悲心!
    環球時報記者 曲翔宇針對24位罹難陸客25日公祭,蔡英文沒有送輓聯一事,臺灣「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回應稱,如果人家沒來要,而府方送輓聯過去很尷尬。對這一說法,來自兩岸的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均認為「沒有誠意」。
  •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已經拉開帷幕,蔡英文連任,民進黨在"立法院"席位也超過半數,而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卻宣布辭職。再次回顧過去的幾個月,蔡英文和民進黨藉助執政的資源而無底線地打壓對手,在去年年底急於通過所謂的"反滲透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通過誇大渲染來自中國大陸"威脅"的同時,也不斷抹紅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
  •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環球時報發社評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無論臺海局勢中有多少不確定性,一個最大的確定性是:「陸強臺弱」的趨勢將持續下去,大陸綜合實力變得越來越強不可阻擋,臺灣實力與大陸的差距只會一天天繼續拉大。這一次選舉趕上了美國調整對華戰略、宣布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的變局,蔡英文和民進黨製造「仇中」更加「如魚得水」了。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後,民進黨當局同樣為了選戰將涉港關注臺灣化,進一步煽動對大陸的各種誤讀。目前臺灣綠營輿論對大陸的妖魔化達到了近年以來的最高峰,那些人描述的大陸和大陸對臺對港政策都荒誕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 蔡英文發表「雙十講話」 環球時報:賊心很大賊膽稍小
    臺媒認為蔡英文此次講話是老調重彈,不過是想凸顯「臺獨」野心,但終究跳不出「如來佛手掌心」。環球時報10日發表評論說,蔡英文當局沒有在「九二共識」問題上回頭的任何意思,他們所謂的「絕對不能錯估情勢,激化衝突或者妥協屈從」就是對大陸威懾的畏懼。
  • 環球時報:蔡英文沒意識到臺海局勢發生的最本質變化
    來源:環球時報蔡英文(圖源:《中時電子報》)世界衛生大會本月18日將舉行,臺灣當局削尖了腦袋想鑽進去,然而形勢對他們來說並不妙。現在蔡英文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他們派代表團參加世衛大會主要是追求政治效應,大陸方面當然不會給他們這種機會。由於華盛頓下決心更多衝北京打臺灣這張牌,今後由美方挑起的臺灣問題麻煩應該少不了。總的來看,美國有很強的實力和國際動員力,在一些時候是有可能搞出突破來的,中方需要一事一議,決定與美周旋的方式與力度。
  • ...個人遊暫停後島內「炸翻了鍋」,11年來大陸遊客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王裕文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不敢相信」,這是臺灣各界7月31日上午聽說大陸要暫停個人赴臺自由行後的反應。據臺媒報導,島內旅遊業者當天一直在向大陸同行求證,「希望不是真的」。傳言變事實後,臺灣知名政治評論人士趙少康在媒體上感嘆道:「這絕對是臺灣近年來最重大的新聞,會成為島內所有媒體的頭版頭條。」
  • 赴臺個人遊暫停後島內炸翻鍋,11年來大陸遊客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王裕文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不敢相信」,這是臺灣各界7月31日上午聽說大陸要暫停個人赴臺自由行後的反應。據臺媒報導,島內旅遊業者當天一直在向大陸同行求證,「希望不是真的」。傳言變事實後,臺灣知名政治評論人士趙少康在媒體上感嘆道:「這絕對是臺灣近年來最重大的新聞,會成為島內所有媒體的頭版頭條。」
  • 大陸赴臺自由行試點被「叫停」,啥原因蔡英文心裡沒點數嗎?
    2008年,大陸開放第一批赴臺自由行試點,短短7年內,自由行的大陸人從3萬人次,迅速漲到132萬人次,增長十倍不止。馬英九離任前,達到了歷史峰值。蔡英文上臺之後,卻反其道而行之。以2018年為例,大陸赴臺旅客269.5萬人次,負增長1.35%,其中近一半是自由行。旅遊收入更是尷尬。2017年,觀光外匯就從2015年的4600億元,萎縮到了3700億元。去年的「十一」黃金周,大陸遊客減少,已經讓島內旅遊從業者連連哀嘆:「現在的民進黨做得太差勁了,我們看不到希望。
  • 蔡英文今天居然敢這樣回應大陸!
    民進黨當局在聽到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後會受到震動,並且因驚慌而跳腳,早在大陸方面的意料之中。一名大陸學者在得知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反應後對環球時報表示,這是他們的標準反應。然而民進黨當局的反應能代表臺灣民意嗎?當然不能。這些年臺灣與大陸的交流不斷增多,來大陸發展被越來越多的臺灣居民和企業看好,誰都知道大陸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兩岸統一,臺灣民眾願意與大陸的促統措施積極互動,是這些互動,而非臺當局的叫囂,最能反映臺灣的民意。
  • 大陸出臺26條措施,蔡英文當局慌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蔡英文(臺媒)中國大陸4日出臺惠及臺灣企業和民眾的「26條措施」。臺當局指責大陸推「26條措施」是想介入臺灣選舉,在我們看來,這恰恰反映出臺當局腦子裡只有選舉,沒有臺灣人民。只要民進黨能贏,怎麼割臺灣民眾的利益蔡英文當局都不會心痛,選舉高於一切,這就是他們的壓倒性原則。由於兩岸之間存在深度的政治隔閡,大陸方面對臺灣選舉施加影響是不現實的,搞不好就是反作用。
  • 十一赴臺大陸遊客數創11年來最低,臺當局的「秋冬補助」補得住?
    網友評論延伸閱讀:暫停47城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臺灣有人喊:完蛋了大陸方面星期三宣布,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這是南投縣長林明溱聽說大陸全面暫停陸客赴臺自由行的第一反應。臺灣知名度最高的景點之一日月潭就位於該縣。臺灣《聯合報》報導說,日月潭先後與大陸七大湖締結姐妹湖,希望各湖泊所在省市每年至少能有10萬人次遊客赴南投深度旅遊,帶動該縣榮景。消息傳出,南投地區的觀光業者相當震驚,哀嘆「這次連唉都唉不出來了」。
  • 長安劍:大陸赴臺自由行試點被叫停,原因蔡英文心裡沒點數嗎
    7月的最後一天,大陸赴臺自由行試點被「急速冰凍」。我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出通知,鑑於當前兩岸關係,大陸47個城市的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暫停。目前,這些城市的相關籤注工作,已經全面停止。這個信號非比尋常。對臺灣而言,不啻被投下一顆「重磅炸彈」。
  • 蔡英文囂張回應大陸 環球時報:背離臺灣民意誤入歧途
    原標題:蔡英文今天居然敢這樣回應大陸!蔡英文2日下午強硬表態稱,臺灣「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也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她還聲稱,臺灣絕大多數民意也不會接受,這是「臺灣共識」。習近平當天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蔡英文是回應這一講話時做出上述表態的。
  • 現在在大陸眼中,臺當局第一號人物不是蔡英文而是他!
    賴清德在接受質詢(圖自中評社)賴清德曾表示兩岸政策「是總統職權」,但他本人又不斷發表嚴重破壞兩岸氣氛的言論,在臺灣當局中起了對抗大陸的示範作用他這樣做,想必受到了蔡英文的鼓勵或者默許,蔡至少沒有對他嚴厲限制。目前的實際局面是,蔡英文唱她所謂的「維持現狀」,賴清德作為臺當局二號人物不斷越線公然宣揚「臺獨」,給「現狀」注入「臺獨」勢力所要的內涵。賴的大嘴不能簡單看成他個人的問題,這是臺當局以「切香腸」方式踩踏紅線的嘗試之一。
  • 環球時報:去臺灣的美國高官 就別來大陸了
    3月22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評《去臺灣的美國高官  就別來大陸了》,解析「臺旅法」通過以來中美關係的大博弈。 以下為《環球時報》社評全文: 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20日抵達臺北進行訪問,這是美國《臺灣旅行法》通過以來首位到訪臺灣的美國國務院高級別官員。
  • 「炸翻了鍋」個人赴臺暫停原因
    原標題:赴臺個人遊暫停後島內「炸翻了鍋」,11年來大陸遊客給臺灣帶來了什麼?【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王裕文環球時報記者李司坤】「不敢相信」,這是臺灣各界7月31日上午聽說大陸要暫停個人赴臺自由行後的反應。
  • 社評:蔡英文發言人的辯解繼續「冷血」
    據中評社報導,環球時報28日發表批評蔡英文在對待大陸遇難遊客問題上「冷血」的社評後,臺「總統府」發言人回應稱,這篇社評對臺灣禮俗或信仰自由等價值較為陌生。該發言人解釋,與大陸遊客一起遇難的臺灣導遊鄭焜文的家屬向「總統府」要輓聯,而陸客方面沒有要。他辯解說,如果人家沒來要,府方送輓聯過去,「那他們是要掛?還是不掛」,將成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