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蔡英文沒意識到臺海局勢發生的最本質變化

2020-12-13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環球時報

蔡英文(圖源:《中時電子報》)

世界衛生大會本月18日將舉行,臺灣當局削尖了腦袋想鑽進去,然而形勢對他們來說並不妙。美國等8個西方國家以口頭照會形式呼籲世衛組織向臺灣發參會邀請,華盛頓宣稱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有權這樣做。然而世衛方面回應說,該組織總幹事並無這一權力,邀不邀請臺灣要由成員國來決定。

臺灣13個小「邦交國」搞了一個提案,要求讓臺灣參會,但它們的數量太少了,世衛的會員國一共有194個。美國不以提案國身份出現,應該也是明知道支持臺灣參會的國家數量遠遠不夠,它不想丟這個人,所以只拉幾個盟友口頭照會一下,算是對「臺北法案」有個交代。

北京指責臺灣這次鬧參會是「以疫謀獨」,客觀說,真的就是這麼回事。臺灣要想分享它的「抗疫經驗」,方法有的是。它與世衛的技術性交流北京從不幹涉。

馬英九執政期間,臺灣以「中華臺北」的名義作為觀察員參加了世衛大會,但那時兩岸有「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得到了保障。現在蔡英文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他們派代表團參加世衛大會主要是追求政治效應,大陸方面當然不會給他們這種機會。

由於華盛頓下決心更多衝北京打臺灣這張牌,今後由美方挑起的臺灣問題麻煩應該少不了。總的來看,美國有很強的實力和國際動員力,在一些時候是有可能搞出突破來的,中方需要一事一議,決定與美周旋的方式與力度。

對中方有利的是,一中原則在全球獲得普遍承認,它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基石之一。在涉臺問題上堅持一中就是堅持規則與道義,當需要投票解決問題時,中國獲得多數支持通常都會更加容易。

美方的槓桿主要有3個:一是民進黨當局與它全力配合。二是美國有一幫西方盟友,而且它們一起控制著國際輿論。三是美國能夠用它的實力威逼利誘一些國家,促後者執行更有利於臺灣的政策。

從長期看,如果美國就以當前的力度來攪動臺海,它對一中格局所能造成的衝擊將是有限的。如果美方把打臺灣牌變成更加實質的行動,把臺灣的事真的「當成自己的事辦」,屆時就要看中方決心付出多大代價來擊退美方的攻擊了。

臺灣問題是嚴峻的中美博弈點,對中美雙方都是挑戰。中國社會最重要的是支持國家捍衛主權的任何行動,同時也不能期待我方在每一個回合中都是「完勝」的。美國很有實力,它是能夠在某個具體操作中得手的,我們對這種可能性也需坦然面對。

說到底,中國大陸武力收回臺灣的能力日漸成熟,大陸應對臺灣問題變數的綜合實力越來越強,這是臺海局勢最本質的變化。民進黨當局經常折騰的那些操作在這種趨勢性變化面前可謂微不足道。民進黨當局對反分裂國家法是忌憚的,它一方面尋求美國保護,一方面也對「國際支持」的可靠性將信將疑。換句話說,北京實際上牢牢控制著臺海局勢大的方向。

臺灣的所謂「獨立外交」早就死了,它現在試圖作為美國的傀儡重返國際舞臺,但這條路是它的海市蜃景。民進黨當局需要有本事把臺灣島移到加勒比海去,否則它即使某一時刻蕩著美國給的鞦韆升到一個高處,那裡也決不是它的位置,接下來的那一刻它將重新跌回深谷。(環球時報社評文章)

原標題:做美國傀儡的臺當局豈能期待「真外交」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環球時報發社評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無論臺海局勢中有多少不確定性,一個最大的確定性是:「陸強臺弱」的趨勢將持續下去,大陸綜合實力變得越來越強不可阻擋,臺灣實力與大陸的差距只會一天天繼續拉大。回顧過去幾個月,蔡英文和民進黨憑藉執政資源,使用了毫無底線的方式打壓對手,最典型的就是在去年年底緊急通過了「反滲透法」,大肆渲染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同時抹紅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每到選舉就推高兩岸關係緊張,極力製造島內一些民眾對大陸的恐懼,這是民進黨的看家選舉路數。
  •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已經拉開帷幕,蔡英文連任,民進黨在"立法院"席位也超過半數,而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卻宣布辭職。再次回顧過去的幾個月,蔡英文和民進黨藉助執政的資源而無底線地打壓對手,在去年年底急於通過所謂的"反滲透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通過誇大渲染來自中國大陸"威脅"的同時,也不斷抹紅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
  • 臺灣誰當選不是臺海局勢的決定因素
    臺灣誰當選不是臺海局勢的決定因素 2019年04月18日 09:19:00來源:環球時報   郭臺銘17日表示要支持兩岸和平,臺灣輿論的最初分析是,他的民調支持度與韓國瑜大體相當,但都遠高於蔡英文。  如果郭臺銘明年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岸緊張關係將會出現緩解,對短期內的臺海局勢很可能產生轉折性意義。
  • 老胡的粉絲竟然連《環球時報》的話都聽不進去了?
    來源:楓葉君評(id:fengyejunping) 我一直覺得,在國內各家報紙中,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是最具個人色彩的一份。尤其是近幾年,隨著「色彩」的不斷加深,我幾乎把《環球時報》等同於《胡錫進時報》。
  • 蔡英文發表「雙十講話」 環球時報:賊心很大賊膽稍小
    臺媒認為蔡英文此次講話是老調重彈,不過是想凸顯「臺獨」野心,但終究跳不出「如來佛手掌心」。環球時報10日發表評論說,蔡英文當局沒有在「九二共識」問題上回頭的任何意思,他們所謂的「絕對不能錯估情勢,激化衝突或者妥協屈從」就是對大陸威懾的畏懼。
  • 臺海觀瀾 單挑環球時報,蔡英文當局想幹啥
    這一次,蔡英文當局又犯病了,而且病得更重。她的戰車不但衝媒體而來,而且跨越臺灣海峽,炮口直指北京,要和環球時報單挑。11月3日,臺灣「國安局」發布消息,稱影響臺灣選舉的假新聞來源主要有6個Facebook粉絲團和3個網站。其中3個網站一個在香港,兩個在北京:環球時報的環球網和新華社的新華網。
  • 臺媒:蔡英文上臺兩年 臺海局勢進入更高的險峻階段
    臺灣《中國時報》7日發表點評文章說,在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連番宣稱自己是「臺獨工作者」、「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後,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於5月9日、20日兩度為他緩頰說,賴清德仍是支持維持兩岸現狀。顯示這一輪出現的兩年來臺海緊張高點,是否會再向上攀升,繫於臺灣執政者的後續言行。文章指出,雖然蔡英文重申了「維持現狀」,但因大陸的疑慮已經升高,所以不再給予模糊空間。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於4月25日即表明了對兩岸現狀的認知如下:「1949年以來,儘管海峽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 環球時報社評:一個中國豈能被蔡英文的浮詞虛言替代
    臺灣所謂「總統」蔡英文10日上午發表「雙十講話」,在談及兩岸關係時,她的語氣被廣泛認為是近年中「最軟的」一次。她聲稱「不會冒進」,表示「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還強調了「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兩岸)對話」。
  • 環球時報2020年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0年,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美國則通過派高官訪臺、派遣軍艦和軍機進入臺灣海峽、年內6次宣布對臺軍售以及通過「臺灣保證法」等手段繼續深度介入臺海關係,使兩岸局勢越發複雜。為討好美國政府,蔡英文當局放開臺灣對美國含瘦肉精豬肉的進口限制,引起民眾強烈不滿。
  • 蔡英文訪美首站演講:若當選將力保臺海局勢穩定 壯大臺灣
    美國當地時間5月30日晚,臺灣民進黨主席、2016臺灣大選參選人蔡英文,出席在洛杉磯的臺灣僑民晚宴並發表演說。蔡英文演說中提到「兩個訊息」和「三個壯大」,她強調,此次來美國「不是來面試的」,而是要「傳達臺灣人永遠堅持民主生活方式」。此外,她要傳達的第二個訊息是如果明年民進黨有機會執政,會盡一切力量,確保臺海局勢穩定。
  • 臺海局勢日趨緊張,最遭殃的是誰?自然是臺灣的老百姓
    文/行走斯圖卡臺海局勢至今高燒不退,解放軍戰機依舊每天都來臺海打卡,臺灣軍隊繼續裝死;而蔡英文當局依舊在作死!他們不僅繼續叫囂「以武拒統」,要求臺軍對解放軍「採取強硬手段」,同時還阻止島內民眾自覺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義行動。
  • 《環球時報》盤點2020年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0年,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美國則通過派高官訪臺、派遣軍艦和軍機進入臺灣海峽、年內6次宣布對臺軍售以及通過「臺灣保證法」等手段繼續深度介入臺海關係,使兩岸局勢越發複雜。為討好美國政府,蔡英文當局放開臺灣對美國含瘦肉精豬肉的進口限制,引起民眾強烈不滿。
  • 蔡英文對大陸服軟了?環球時報:緩兵之計
    文|木子 審|樂一 自從臺灣被民進黨當局領導以來可謂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並不是好的方面的變化,而是民進黨當局故意違背「九二共識」,肆意觸及「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明裡暗裡的想要將臺灣地區從中國分割出去。
  • 臺海局勢升溫, 下一步封鎖金門?_環球時報
    ,再由各小組進行不記名推選,如果到時候這四個連長還是不能獲得大家肯定,那到時候反省的確實應該是他們自己了。    王陵基一聽,這才面色舒展,暗自下決心,回去好好教育下那兩位落選的連長,到時候不為若是再落選,掉面子的,那可是他們自己了。
  • 蔡英文: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盟友 是臺海穩定重要支柱
    繼昨天蔡英文聲稱要和美國將建立「升級版策略夥伴關係」之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蔡英文今天(23日)又稱,美國是臺灣在「國際」上最重要的盟友,並稱相信「『臺美關係』可以在變動的國際局勢中,往繁榮發展及和平穩定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據報導,蔡英文今天上午接見美國前國防部部長裴利(William Perry)一行人。
  • 劉國深:臺海局勢面臨重大轉折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12月19日下午通過線上方式出席了「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並從陸美臺三方因素分析了臺海局勢發生的新變化。他認為,大陸可以更加從容自信的處理臺灣問題,也更有條件採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臺海政策。
  • 臺海局勢生變,辜寬敏推「法理臺獨」挑戰火,蔡英文為何急剎車?
    外界解讀,邱義仁這是替蔡英文放話,因為當前臺海局勢生變,兩岸衝突可能加劇,「(邱義仁)表態正好可緩解兩岸緊繃局面。」 話音剛落,「中選會」就駁回了辜寬敏的「制憲公投」。儘管如此,島內專家觀察指出,儘管民進黨當局可能不採取冒進「急獨」方式,但值得警惕的是,仍會進行另一種「溫和」的「軟性臺獨」。
  • 兩岸局勢會升溫?蔡英文說一套做一套,背後仍舊不斷推動「臺獨」
    但蔡英文謀「獨」的本質仍舊沒有絲毫改變,蔡英文說一套做一套,背後仍舊在不斷推動謀「獨」行徑。而且,民進黨不斷勾結外部勢力幹涉臺海問題,正是臺海局勢越來越緊張的根本原因。 或許正是感覺到了局勢的進一步緊張,相比去年「雙十節」講話,今年蔡英文緩和了很多。但談到兩岸軍事問題時,蔡英文稱大陸為「軍事挑釁」,而臺灣則會繼續強化防衛能力。
  • 臺灣前「副防長」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坦誠談「武統」
    原標題:臺灣前「副防長」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坦誠談「武統」  從2018年開始,兩岸有交集的可能性會增加;  和平統一,大陸「超軍事手段」太多,都是「不見血的工具」;  統一臺灣,島內「內應」「耕耘已久,布點已成」;  講句不好聽的,若臺海有事,美國考慮再三後就會放棄。
  • 蔡英文向「深綠」傾斜?港媒:臺海局勢今年面臨五大挑戰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民進黨上臺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令兩岸關係趨於冷,同時,臺海也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對此,香港「中評社」2月4日發表評論文章稱,2018年臺海局勢會更加複雜嚴峻,會面臨來自五方面的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