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論文灌水,可以說各位都是深惡痛絕,因為很多論文都是毫無價值,除了騙些經費,然後全是廢紙一張,中國科研非常落後,但是中國的論文灌水水平,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比如咱中國,一方面微電子非常落後,一方面搞微電子的都在大量灌水論文:什麼石墨烯,鈣鈦礦,納米啥都都能灌水幾篇論文,但是實際價值都是0。
比如前幾天,北京大學發表的兩篇nature:5月22日出版的《Science》,刊發北京大學電子系2篇論文,分別是:張志勇-彭練矛《用於高性能電子器件的定向高密度半導體碳納米管陣列》和 孫偉《核酸引導的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的製備》。
我可以毫不留情地說,這些論文都是垃圾。不過能在nature,science,cell上灌水,那叫本事,雖然發的都是毫無用處的文章,但是學校卻非常有面子,因為這是最頂級的論文,其實清華大學的施一公,顏寧,天天發高端論文,這個電鏡一照就是一篇,其實價值不能說是0,也基本差不多。
不過咱還是那就話,能nsc上灌水,那叫本事,雖然文章毫無價值,但是那功名利祿少不了。
雖然這些院士們灌水,那也是幾個月來一篇,其實很辛苦的,天天沒日沒夜也熬夜做實驗寫論文,不過卻有一個神人,三年發了300多篇論文,而是是IEEE。
很多人都以為這個環化生材發論文容易,而且環化生材方面的論文,可以說99.999%都是垃圾。毫無用處,以為電子信息行業不好發論文,就是好發的也是去搞材料。不過有一個人卻是真的電子信息,他就是南京郵電大學教授-桂冠。
桂冠教授,目前是南京郵電大學教授,其實桂冠出身不怎樣樣,畢業於長江大學,當年都考上了長江大學研究生了,後來覺得沒意思,就復讀考研到電子科技大學,把碩士博士都讀完了。
目前是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江蘇特聘教授、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雙創人才)、「1311人才計劃」鼎山學者、原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特別研究員、日本華人學術交流學會(ACMC)創始人。
三年發表300多篇,實在太牛了。到底都發表那些刊物呢?相當於三天發表一篇IEEE,令人佩服啊。
桂冠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學習(AI),特徵提取,卷積神經網絡,壓縮感知,MIMO技術通信,神經網絡,陣列信號處理,圖像分類等等。都是高精尖的電子信息領域。
據IEEE Xplore資料網站上的統計,2017~2020年共收錄桂冠的論文139篇,其中IEEE Access 52篇、IEEE Trans 21篇。僅2020年,就有25篇論文在其上發表,平均每周一篇。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論文中鮮有通信領域口碑較好的,如發在JSAC、TWC、TSP、TIT等期刊上。
主發的IEEE Access則被知乎上的一些圈內網友稱為「應急用期刊」「有錢就能發」的水刊。
IEEE Access有多水?網友:延畢清退的救命稻草!
IEEE旗下的 Open Access(開源)期刊叫做IEEE Access。一篇的版面費是$1,750,約合12,491.7人民幣,發這麼多篇文章一共要花50多萬!
1 投稿體量過大,對比SCI期刊,很多是月刊,一個月出20-30篇,全年大概300多篇,多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篇,而IEEE Acess 2018年的稿量約2.5萬,錄用6600篇左右。這麼大的體量,文章平均水平很難保證,渾水摸魚的情況大有人在。(當然不排除其中有部分高質量論文)
2 有網友質疑,投稿作者,中國人居多,OA開源期刊專為撈錢。
不過我很佩服桂冠教授,能這麼勤勞,實在難得,我建議桂冠教授迷途知返,好好地搞科研,不要搞這些沒用的灌水論文。
我可以毫不留情的說,國內的教授99.99999999%的論文都毫無價值,他們都是桂冠教授的化身。
關於論文灌水,教育部已經發文:不再對論文進行獎勵,我個人建議全面取消論文獎勵,否則將來忽悠越來越多的桂冠教授。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